《罵鴨》

《罵鴨》

《罵鴨》所敘述的故事,在當代人看來只是天方夜譚式的笑話,誌異嗎!或者說也有看作是作者理想人生中的一個美好願望。

基本信息

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

《罵鴨》《罵鴨》

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夜夢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須得失

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末嘗征於聲色。某詭告

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深畏罵焉,罵之亦可儆將來。”翁笑曰:“

誰有閒氣罵惡人!”卒不罵,某益窘,因實告鄰翁。翁乃罵,其病良已。

譯文

在縣的西邊白家莊有某個居民,偷了鄰居的煮來吃。到了夜裡,覺得全身的皮膚刺癢難耐。等到天亮一看,原來渾身長出了毛茸茸的鴨毛,碰到就疼。這個人嚇壞了,可是這種怪病找不到醫生可以醫治。有一天夜裡,他做了夢,夢中有個人告訴他:“你的病是老天爺給你的懲罰,需要讓失主痛罵你一頓,鴨毛才會脫落。”可是鄰居老人一向寬厚,平常損失東西,從不“怒”形於色。於是,這個偷鴨的人就騙老人說:“您的鴨是被某甲偷走,因為他最怕人罵,您罵他一頓,也可警告他以後不可再偷。”結果,老人笑著說:“誰有閒氣去罵那些惡人呢?”這個人感到更加難堪,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老人。於是,老人才痛罵了他一頓,而這個很快就好了。
出處
選自《聊齋志異

寓意

這則故事至少給人兩點啟示:一是告誡那些做賊的壞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管他偽裝得再好,也遲早會被別人發覺的,所以千萬不要做違背良心的壞事。二是勸誡那些受害之人,對於壞人壞事一定要檢舉揭發,只有這樣,才能打擊他的惡習,讓他不再危害人間。只有適當的懲罰,才能讓這些人醒悟、改惡從善。
編輯本段注釋
邑(yì):縣城。

《罵鴨》《罵鴨》

茸:草初生又細又軟的樣子。
翁:稱老年人,老頭兒。
雅詭:欺詐。
雅量:肚量寬宏,不斤斤計較。
攘:竊取。
征於聲色:表現在語言和色上。

其他

《罵鴨》所敘述的故事,在當代人看來只是天方夜譚式的笑話,誌異嗎!或者說也有看作是作者理想人生中的一個美好願望。在近三十年的思想積累里,我們一直在努力淡化著蒲松林那樣的傳統文化積澱;近年來人們生活在一個提倡法而不尊重法,貶低義理而利用義理的文化環境中,這樣理解《罵鴨》的文化思想就不足為奇了。

《罵鴨》《罵鴨》

而《罵鴨》所表述的文化現象,是西方文化一直不曾涉足的,直到近年來內省心理學才開始探討和研究的,是漢文化賴以立論的內求諸己的文化現象。它反映了社會文化基礎環境和自我行為價值觀念發生矛盾時,其劇烈的衝突對自我身心造成的巨大傷害。類似這樣的實例和書證很多,我一隻注意搜求著,來支持自己的信念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了頭,是強烈的憂憤意識引起的身心變化;諸葛亮三氣周瑜,至使周瑜惱羞成怒,怒火攻心,血管破裂,吐血而亡。類似“忐忑不安,如坐釘氈;驚弓之鳥,杯弓蛇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類的情形比比皆是。
在實際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
台北市警署多名警員因瀆職犯罪被拘捕後,發生了警員家屬集體示威抗議事件。理由是他們的丈夫在獄中受到了非人的虐待。當局調查後證實根本沒有此事。原來警員家屬,平時就從他們的丈夫口中,了解到警員對待人犯的手段。在他們自己被拘捕後,家屬的心理壓力當然就異於別人,幻想出了被殘酷虐待的場面,受不了這樣的精神折磨,而自發組織抗議的。
唐太宗一生征戰,機關算盡,而在生命的盡頭時,自己的信念壓服不了自己的行為價值標準時,鬼影重重,喊冤索命。精神不堪其擾,不能忍受這種自我精神折磨時,最後求助於佛,上演了一出西天取經。唐太宗是個明君尚且如此,況且其它。有道是,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只是當今世界有幾個不是以術愚人之輩。以有幾多心中無鬼、問心無愧的坦蕩君子?
《罵鴨》《罵鴨》

英國泰晤士報曾報導:一清潔工人,常年在高壓線路下工作,他總是擔心高壓線會掉下來。一天,在他工作的時候,高壓線真的掉下來了,落在他的身上,他真的被電死了,解剖後發現肝臟、心臟破裂,完全是中電的症狀,只是掉下來的線卻是沒有電的線路。
我們的現代人並不用害怕身上會長出鴨毛來,因為近三十年來我們接受著這樣的一種價值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時間是金錢,金錢就是一切。良知和良心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逐步完全淡化。這種意識上的偏激激發我們為創造財富無所不用其極,因為我們窮怕了。我們曾經從那樣艱苦的境地走過來。
三十年來,我們在不斷地否定我們曾經有過的信仰,三十年來,我們也以新的價值觀念薰陶著下一代。而我們在兩種價值觀念的鬥爭撞擊下,陶冶未熟,非器非坯,遊走於邊緣地帶。好在我們本來就是從艱難困苦中走過來。
而在新的價值觀念、新的物質基礎之上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當他們的思想和未來的新文化、新的價值觀念發生矛盾時,這種思想鬥爭會給他們造成多大的傷害呢?
《罵鴨》《罵鴨》

當另一種價值觀念成為社會主流意識時,我們鑄就的下一代將怎樣溶入社會?我們現在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受到的自我傷害最小呢?
這是一個不斷轉型的社會,年輕的一代太順了,幾乎沒受過任何挫折。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遠。
“出者不傷人,入者自傷也。“這已經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了。
我們還能以輕鬆的心情來看待《罵鴨》所揭示的問題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