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一嘴鴨一嘴》

《雞一嘴鴨一嘴》

《雞一嘴鴨一嘴》這些散文以作者的經歷為主線,以樸實的語言,簡潔通俗的文字敘述了發生在他身邊的故事,故事生動感人,可讀性強。在您的暇閒之餘,不妨打開此書,細細品味,讓您的心靈跟隨石康一起紛飛。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雞一嘴鴨一嘴》
《雞一嘴鴨一嘴》
《雞一嘴鴨一嘴》

作者:石康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版次:2002年5月第一版
ISBN:9787219045473
定價:18.00元

作者簡介

石康,生於1968年,北京人,聯大航天工程學院電子系計算機軟體專業畢業,又在哈工大管理學院技術經濟專業獲理科碩士學位,畢業後編程一年,1993年至今從事寫作。著有長篇小說《晃晃悠悠》、支離破碎》、《一塌糊塗》、《在一起》、《激情與迷茫》、《心碎你好》,隨筆集《雞一嘴鴨一嘴》,代表劇本有《大腕》、《北京風情畫》、《奮鬥》等。

目錄

買不買的問題
中國當代文壇之猖狂掃描
一九九五年我的藝術觀
一九九九年我的寫作的狀態
文學的目的
文學的好壞
關於自傳性作品
關於作家的生活方式
西方現代主義對中國現代主義的影響
衛慧現象
關於嚴肅作家與不嚴肅的作家
文學批評
亂談現代漢語
由人性這一詞語想起的

《雞一嘴鴨一嘴》
《雞一嘴鴨一嘴》

也談文化
新詞語
關於網路文學
這個時代的文學
關於得獎
關於政治
《馬克思傳》
進化論
荒誕派戲劇
一些值得嘲笑的小現象
關於WTO
圖書盜版
從“吃保健藥與文明”想到的
付賬
顧客就是上帝
在北京舞蹈
唐大年和他的電影
馬丁·史高西斯(MartinScorsese)
憤怒公牛(RagingBull)
探戈(Tango)
女人、性及美
話說庸俗
我的一些氣死活人狂話
討厭的土言情小說
過春節
被審查過的文學
王朔
小講理的句式
簡單談一談我寫過的書
一本當代女權主義者的通俗小教材
布呂克內與《盜美賊
張弛和狗子
北京病人
憤怒而無奈地成長
丁天和他的《玩偶青春
丁天的又一作品——《臉》
都市白領的風俗畫
趙波和她的隨筆
趙波的《混合起司
沒有河沒有岸的世界
楊葵在《黑夜裡抽筋成長》
關於作家們

導語

為何寫作?寫作有何意義?寫作的目的是什麼?對於作家本人來講,這意味著什麼?對於讀者來講,這又意味著什麼?這類問題,作者認為其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一個作家的寫作內容。
本書是著名編劇、作家石康先生的隨筆作品集

前言

在我的性格里,有一種爭強鬥狠的劣根性。這種劣根性,不僅反映在我文章里,更反映在我的生活中。為了改進這種性格,我也曾作過努力,但效果是明擺著,可以說,毫無用處。既是這樣,我也就只能安於我的性格。有時候,我對我的性格十分惱火,還有時候,我認為它無關緊要。我是個北京人,在北京生活多年,耳濡目染,很難不染上“抬槓”的惡習,因為我如果不會抬槓,那么就很難參與別人的談話,就如同蘇格拉底要是不擅長詭辯,就無法參加雅典的智者聊天一樣,所謂“近墨者黑”是也。當然,在爭強鬥狠與據理力爭之間,是有一條隱約的分界線的,但這條分界線太模糊,因此,跨越起來十分便利。有時我認為我是在據理力爭,可由於話趕話,或是為了過嘴癮,總之,總是有些原因,叫我說著說著就改爭強鬥狠了。我希望讀者在看到我的文章時,不要因為我的表達方式不合你意,就跟我較勁。當然,我也絕不希望有人能從中看出什麼道理,因為那不可能,以我的能力,放放狂話之類的事做起來十分容易,但真要叫我闡述真理,那么,我還真就力不從心了!這方面,不是我吹牛,我還就敢說,探索真理方面我不拿手,我不是那塊料。
之所以在一開頭便談到我的性格,是因為我在整理這些隨筆時發現,很多文章是我任性的產物。在那些文章里,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完全是胡寫一氣,很多話根本沒過腦子,無非是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因此,文章里有很多話看起來十分荒謬,它們與其說是表現了我對一些問題的見解,不如說是表現了我的一些過去的情緒及趣味,而那些變來變去的情緒及趣味,除了反映出我的性格以外,並沒有別的內容。
還有要說明的,這本隨筆集純屬誤打誤撞,我本人其實對寫隨筆之類的小文章十分不屑,認為那是長舌婦的閒言碎語,甚至對英國的蘭姆之類我也有自己的見解,認為他不過就是在繁瑣的一天工作之餘,隨手寫幾句婦人之見,用以緩解一下他的疲勞。他意外的成功不是因為他文章的內容,而是因為他的文體。他的文體是一種能使人休息的文體,也許在茶餘飯後,會英文的讀者讀讀他的散文,能夠獲得一種輕鬆的氣氛,當然,這是題外話。
事實上,我認為,散文雜文隨筆之類的小東西,由於受文體本身的限制,無法用來討論相對較為嚴肅的話題,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娛樂讀者,而不是引起什麼讀者的思考。當然,你如果跟我較真兒,非把維根斯坦或是懷特海寫給羅素的小條兒也叫隨筆的話,那么這事兒就說不清了。
我之所以不太喜歡隨筆,就是因為寫隨筆的原因,我認為,一個人喜歡寫隨筆的原因只有一條兒,那就是嘴碎!什麼亂七八糟的小事兒也要插一句嘴,多么無聊的熱鬧長隊也要衝進去夾一個塞兒,好看看前面到底有什麼,多么愚蠢的話題也要參與兩下,好表明自己的傻觀點。寫隨筆成功的人在我眼裡,特別像某種行為藝術家,他們不願意正經地從事某種艱難而長期的勞動,卻喜愛雞一嘴鴨一嘴地說三道四。隨筆成功其實就是閒扯淡成功,不是什麼值得得意的事。隨筆里最無聊的就要數對社會不公現象胡亂髮言的那種了,魯迅的隨筆令我反感其原因就在這裡。在我看來,魯迅寫那么多廢話,其行為還不如他的學生來得真誠坦蕩,他的學生乾脆衝上了大街,公開地革命一氣。當然,魯迅知道,在報上罵當局黑暗與衝上大街去罵是兩回事兒,衝上大街的結果是很可能迎來槍子兒的,而躲在家裡胡罵一氣則會迎來銅子兒和意想不到的名聲。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中國筆桿子,他無疑選擇了更符合自己精神氣質的行為。這也是題外話。
也許我的話會讓很多人不愛聽,但是,在這裡,我聲明,關於隨筆的看法只是我的個人看法,我的話可不是說給那些不愛聽的人聽的。看到這裡,我勸那些不愛聽我說話的人收回自己的閒錢,把書扔回攤上去,免得買回家之後更不愛聽,到時候你再對我說三道四,我可就要說你不聽勸、沒眼光了,誰讓你往回買的?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本隨筆。
我的這些隨筆是我的一些閒言碎語,談的主要是關於文學方面的一些話題,其實內容很無聊,我知道它們毫無價值,我甚至不知有誰會出錢買下這本集子。在這本書里,我談了一些關於我個人的情況,例如:喜好什麼,討厭什麼。還談到一些我在閱讀時讀到的人,還有一些讀後感,還有一些個人的過時趣味。這么說是因為我深信,我本人趣味多變,今天喜歡的東西,明天就可能討厭,而且這還與心情有關。心情好的時候,即使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也能叫我對劇中人產生同情;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再高尚的思想也叫我反感。當然,這裡面還有一些別的什麼,我也說不上來。這些文章,大多是我寫小說時寫離了題的,眼看著塞進小說太不合適,再就是賣給雜誌報紙價錢沒談攏的,因此,拿出來團在一起,塞進作為垃圾箱的隨筆集,也算是物盡其用吧,因為它們是名副其實的垃圾。

精彩頁

另一個講演的人是個著名歌手,這個歌手對著聽眾唱一些流行歌,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喜歡流行歌的人就會去聽,而不喜歡的人則會走到別處。而別處有一個講發財之道的人,那么想發財的人可能就留下聽發財之道,不想聽的人就會再往下走。下面一個講演者可能是數學家,只有喜歡數學的人才會留下,其餘的則會接著走。下面一個是會跳色情舞的講演者,她邊講邊脫去所有衣服,跳起了色情舞,她的聽眾無疑也不會太少——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說呢?聽眾的多少由什麼決定呢?
結論是,對於那些廣義的讀者,說一本書好不好沒有意義。也就是說,一本書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它能否在讀者群中找到趣味相投的人。與這本書趣味相投的人多,這本書的讀者就多;趣味相投的人少,這本書的讀者就少。如此而已。
我想,對於讀者呢,一本書寫得好不好其實並不重要,讀者都有自己的趣味,如果這本書迎合了讀者的趣味,那么,這本書就是好;如果沒能迎合成,那么,這本書就是不好。這是很明顯的,因為很少有讀者會這樣評論一本書,“這本書我不僅愛看,而且簡直看不下去,但它寫得確實太好了”,讀者之所以不這么說,是為了不自相矛盾。你不愛看好傳,就說明你是個壞蛋。讀者一般不會主動說明自己是壞蛋的,因為這么說,對讀者沒有好處。
事實上,一本書寫得好不好,與讀者的多少毫無關係,卻與讀者的趣味息息相關,寫得好不好是作者的事,當然,最後的決定權在讀者,因為作者只管寫作,而讀者才管評判,而讀者的評判對作者有何影響呢?可以說,沒影響。因為寫得好不好,取決於作者的能力,讀者讓他寫好他就能寫好的作者我看世上還沒有。
然而,對於作者來講,一本書寫得好不好意味著什麼呢?
我認為,這也很難講,要是硬講,我也可以講兩句。
首先,假如一本書是我寫的,我不應說它不好,因為那樣有人會問:你寫本壞書是什麼意思?其次,這個“好”對於我來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事實上,這兩個問題我都不能回答。
但我仍想硬給出我的答案。我想,對於每個作者,他們對自己的書都有一個答案,儘管那些答案會非常不同,從中可以看出的,只是作者的創作態度,而創作態度與創作有什麼關係嗎?事實上,沒有。創作態度只是創作者的一種決心,一種對自己的要求,一種創作的理由,如此而已。想想看,要是你硬要求馬爾克斯對數論發表點看法,也就是讓他寫本書,要是馬爾克斯答應了,他一定要寫一本關於數論的好書,那么結果會是什麼呢?我敢說,結果是,馬爾克斯一定會寫出一本壞書,因為創作與決心態度之類的東西毫無關係,創作只與創作能力有關係。馬爾克斯只會講故事,你要讓他講數論,那么,這就是他力所不能及的了,就是要了他的命.他也弄不清那些集合之類的東西是什麼,他連要談的內容都弄不清,那么,他能談得好嗎?
我認為,好,就是相對於差而言的一個說法,除此以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我還認為,我從未寫出過好的作品,無論是我的小說,還是隨筆,還是劇本。
我還認為,在我的讀過的書里,能被我稱為好的作品為數並不多。
我還認為,一部作品的好壞,與作者的觀點毫無關係,它只與讀者的趣味好壞有關。
我還認為,無論好壞,都是絕對的價值判斷,既是絕對,那么它只能交給上帝判斷,誰要是想假充上帝,那么,誰就可以下這個絕對的判斷。我可不想在上帝問題上搞假冒偽劣,這不僅好笑,而且可悲。
我還認為,上帝是先驗的,對於誠實的人來講,上帝既不是他的經驗,還百分之百地超出他的想像,因此,上帝無法假冒。
我還認為,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最好避開有關好壞的說法,而採用我喜歡或我不喜歡這類的說法。
我還認為,有關好壞的話題十分無聊,還是就此住嘴吧。
在以上,我討論了一個問題,可以說,我的討論並不成功。一方面,因為我能力不夠,另一方面,我把它歸結於我的文體,即雜文隨筆小散文之類的東西。這種文體使我在討論一個問題時,留下太多的疑問,我什麼都說不清,要想說清,只能繼續寫。可是,由於文體所限,我無法展開我的討論,很多問題無法澄清,就這么原地放在那裡,我使用了很多概念,但我沒有一解釋清楚;我有很多問題,但我無法一論述;我有很多看法,但我不能一一論證,我會得出什麼結論呢?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這種文章不值一看,它是垃圾,它是長舌婦的話題,它是胡說一氣,它是不負責任的碎嘴行為,它是一種輕浮,一種譁眾取寵,一種毫無道理的強嘴,一種愚蠢之舉,一樁蒙人的醜事——當然,還有更多的說法,總之,它是一件壞事。
“既然如此,你為什麼還要寫一本隨筆呢?”
也許,有人會這樣問我。
“因為很多人都在這么做,因為人世問本來就沒什麼值得一提的好事,因為我無法寫出更好的作品,因為我缺錢,因為我的出版商也同我一樣缺錢,因為讀者可能對這種壞事並不在乎,因為我是一個文化市儈,因為我毫無辦法——”
我會這么回答提問者,並且,我還得告訴提問者,我有時竟覺得,人類的寫作與閱讀,在很大程度上,都可算是一樁蠢行。
當然,說到這裡,很多人就不會同意了,那么,我只好說,隨你們怎么想吧,反正,就這么回事兒,我寫了,出了,你們買不買,那可就是你們的事兒了。你們的事兒,我可沒能力關心,就像你們也沒能力關心我的事兒一樣,總之,我還會寫,還會出,而你們呢?你們愛怎么著就怎么著吧!P2-5

書評

先是搖搖晃晃,接著支離破碎,最後一塌糊塗。
用石康的青春三部曲來概括他的文字生涯結果竟比宜而爽內衣還要貼身,比遊標卡尺還要精確,這是我在讀他的隨筆集《雞一嘴鴨一嘴》之前所想不到的。
按說石康也是碼字兒這一行里的老師傅了,他在《雞一嘴鴨一嘴》之前寫的那些記敘文語句通順,意思明了,一百萬字里偶爾也能蹦出幾行讓人眼前一亮的句子,基本上還算個東西。但他一寫議論文,就猴吃麻花——滿擰;不但擰,而且前言不搭後語,毫無邏輯可言。
比如,在《我的一些氣死人的狂話》一文中,石康先把普天下的讀者數落了一番,他說,“不是我不買讀者的帳,因為在我心裡確實認為一般讀者十分不可救藥,他們吵吵鬧鬧地四處宣稱他們想看這個想看那個,如同一幫沒出息的被慣壞了的孩子,對付這幫讀者,我實在是力不從心,當然,很多騙子作家倒是遊刃有餘”,接著,這位擁有學士學位和一腦袋亂碼的知名作家毫無由來地將托爾斯泰、巴爾扎克、雨果、塞林格、莫里亞克、海明威、村上春樹、卡夫卡歸納為騙子一族和文化大老粗,並且認為“讀者喜歡他們胡說八道的原因就是因為讀者像他們一樣愚蠢而不自知”。說到國內的作家學者,就更不入石康的法眼了:曹雪芹、錢鍾書、陳寅恪、陳景潤、沈從文、張愛玲、王蒙、余華、史鐵生……無不遭石康詬病;更有甚者,石康說他只恨自己生得太晚,否則要把講台搬到魯迅門前。言下之意,甚是惋惜。經他這么古今中外一通胡亂討伐、揪批打倒之後,偌大一文壇在石某人眼裡值得閱讀、推薦和流傳的惟王朔、王小波和他自己三人而已。我覺得,王朔是好,王小波更不用說了,但放眼上下五千年,他倆還沒到獨孤求敗的地步。至於石康,嘿嘿,王小波要是泉下有知聽說自己的名字竟和此人相提並論,不笑破肚皮才怪。也不知王朔聽了有何感想。
隨便翻翻,這本20萬字的隨筆集純屬文壇大字報彙編。裡面淨是些信口雌黃、只管口條舒服不顧基本常識的瘋話和損人不利己白開心式的言詞。而且所有文章一律一逗到底,寫到哪兒算哪兒,活像一輛剎車失靈的偏三斗摩托。這樣的文章,姚文元看了也汗顏。偏偏就有出版社喜歡石康這種調調,出手就是10000冊,而且定價18元——無廢鐵之功用,比廢鐵還值錢。更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牛皮紙叢書之一)的封面上印著這樣一句廣告詞:古老而廉價的牛皮紙/包不住/年輕而昂貴的奇異思想。真好玩。
套用當年最高指示的句式:《雞一嘴鴨一嘴》這本書,好就好在無知。這樣的書——寫作者看了放心,消協看了驚心,治文革史的學者看了會心,中國小語文老師看了痛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該書堪稱當代中國作家的《寫作病例自查自問對照手冊》,建議作協在文壇內部統購統銷。至於一般語文水平在國中二年級以上、且不打算給自己添堵的讀者,就不必讀了。

石康作品集

石康,北京人,生於1968年,編劇,作家。大學在聯大航天工程學院電子系讀計算機軟體專業,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學院讀技術經濟專業,理科碩士。是電影《大腕》和電視劇《奮鬥》的編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