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

《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

《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是西方社會學的一部奠基之作,作者羅伯特·金·默頓是美國現代最負盛名的社會學家,現代西方社會學的創始人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羅伯特·墨頓《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羅伯特·墨頓《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

《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是西方社會學的一部奠基之作,其作者默頓曾於1957年被當選為美國社會學會主席。這部1949年問世的著作,整整影響了一代社會學家,並且在今天即將涉足社會學領域的人員,也將繼續保持持久而重要的影響力。默頓在書中提出了一條“中層理論”,即介於抽象的綜合性理論同具體的經驗性命題之間的一種理論。這種理論將特定社會結構於過程之間的因果關係,作為功能分析的對象,犯罪問題、貧窮問題等,都可以納入默頓的結構—功能框架加以分析,並得到很好的解釋。

社會影響

自1949年初版以來,本書已成為社會科學領域的核心著作和重要理論源頭之一,在全世界範圍內為社會科學家和研究者廣泛閱讀。 這部書中譯本的問世,將極大地推動中國的社會學研究。
默頓在本書中探討了理論社會學、社會結構和文化結構研究、知識社會學與大眾傳播研究及科學社會學研究等四個方面的理論問題,提出了“參考群體”、“自證預言”、“中層理論”、“越軌的失范理論”等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概念,並強調了在功能分析中區分負功能和正功能、顯功能和潛功能等的重要性,從而提出了一整套功能分析的範式,系統地奠定了功能社會學的理論基礎。

作者

羅伯特·墨頓羅伯特·墨頓

羅伯特·K.默頓(1910—2003)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科學社會學奠基人、結構功能主義流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生於費城,1931年獲坦普爾大學學士學位,隨後進入哈佛大學,師從社會學名家索羅金、帕森斯及科學史家薩頓,1936年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哈佛大學、圖蘭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曾任美國社會學學會主席(1956—1957),並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代表著作有《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1938/1970)、《大眾信念》(1946)、《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1949/1968)、《在巨人的肩膀上》(1965)、《論理論社會學》(1967)、《科學社會學》(1973)、《社會學的矛盾選擇及其他文集》(1976)、《科學社會學散憶》(1979)、《社會研究與從事專門職業》(1982)等。

評析

《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是一本體現他思想精華的論文集,在該書中他提出了功能有顯功能和潛功能之分,社會功能是指可見的客觀後果,而不是主觀意向;功能分析中有三個主要來自人類學的假設:(1)社會功能一致性假設。布氏提出社會系統(源於習俗,並依賴習俗延續的社會結構)具有某種功能統一性。(2)功能普遍性假設。所有標準社會的或文化的形式都有積極功能,而無功能的文化形式在社會中隨處可見,現存的文化形式保持了一種功能後果的淨值,或通過強制,或通過說服,使社會群體能有效地保存其形式的完整。(3)功能不可或缺性假設。實際包含著某些功能不可或缺,否則社會或個人無法生存,為了實現這些功能,某些社會形式或文化結構不可少;提出一個功能研究的範式,即功能歸屬的事項、主觀意向的概念、客觀結果(正功能、反功能)和主觀動機的符合與差距,作用單位、實現機制、結構關係、分析力度及意識形態的暗示等問題;認為社會異常行為、越軌行為同正常行為一樣,是社會結構的產物,文化確定的目標和制度化手段是越軌分析的重要因素。

目錄

1968年增訂版序言
1957年修訂版序言
致謝
第一編論理論社會學
第一章論社會學理論的歷史和體系
第二章論社會學的中層理論
第三章顯功能與潛功能
第四章社會學理論對經驗研究的影響
第五章經驗研究對社會學理論的影響
第二編社會結構和文化結構研究
導論
第六章社會結構與失范
第七章社會結構與失范理論中的連續性
第八章科層結構與人格
第九章知識分子在公共科層組織中的作用
第十章對於參考群體行為理論的貢獻
第十一章參考群體和社會結構理論中的連續性
第十二章影響的模式:地區性和世界性影響力人物
第十三章自證預言
第三編知識社會學與大眾傳播
導論
第十四章知識社會學
第十五章卡爾·曼海姆和知識社會學
第十六章對廣播和電影宣傳的研究(與保羅·F.拉扎斯費爾德合著)
第四編科學社會學研究
導論
第十七章科學與社會秩序
第十八章科學與民主的社會結構
第十九章機器、工人和工程師
第二十章清教主義、虔信派和科學
第二十一章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與經濟
文獻注釋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社會學名著盤點

社會學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利用經驗考察與批判分析來研究人類社會結構與活動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