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

《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

本書從一本全新的觀點來探討"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方面的學術精典著作。

基本信息

圖書資料

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

中文名: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

原名:HumanNature&SocialOrder

作者:(美)查爾斯·霍頓·庫利(CharlesNortonCooley)譯者:包凡一 王源

圖書分類:人文社科

資源格式:PDF

版本:中譯本,掃描版

發行時間:1987年

地區:大陸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介紹

"現代西方思想文庫"選譯的著作,在力求反映現代西方思想學術的獨創性與思維深邃性的同時,尤其注重思想的全面性及其內涵的啟迪價值。本書從一本全新的觀點來探討"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方面的學術精典著作。

作者簡介

查爾斯·霍頓·庫利查爾斯·霍頓·庫利

查爾斯·霍頓·庫利 [Charles Horton Cooley 1864.08.17-1929.05.07],美國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美國傳播學研究的先驅。他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市,因患癌症逝世。

1890年,他進入密西根大學主修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1894年他以論文《交通理論》(TheTheoryofTransportation,1894)完成經濟學和社會學博士學位,並在密西根大學度過其學術生涯。1892年在密西根大學任政治經濟學講師,1899年他成為社會學的助理教授,1907年獲得教授職位,1918年被選為美國社會學會主席,該學會是他在1905年幫助建立的。由於庫利很少做定量操作,因此如同W.詹姆斯是理論心理學家一樣,他一般被歸為理論社會學家。隨著定量運動的普及,庫利的觀點進入了被忽視的時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他的自我觀點,由於他強調原始團體的重要性,由於他對社會過程和制度分析的評論,他的著作又開始為人們所引述。

庫利對於自我的觀念有重要的貢獻。他認為心智不但不是像笛卡兒所認為的超然於外在的世界,反倒是個人與世界互動的產物。

他的另外兩個重要概念是初級團體和次級團體。他從社會學角度將小團體劃分為初級團體(primarygroup,1909)與次級團體(secondarygroup)。

書評

社會學從韋伯開始,進入了傳統社會學的第一個主流思潮時期。庫利、米德、舒茨等嚴格意義上應稱之為社會心理學家的思想家,從大眾心理的視角出發,為理解人類(社會)行動提供了詮釋學層面上的解讀。庫利是美國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家,是符號互動理論的早期代表之一。他的這部《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從個體的情感入手,對個體與社會關係作了詳盡的分析。
庫利接受了迪爾凱姆的社會整體論思想,認為個體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固然在某種程度上依賴個人,但個人決不能脫離社會,庫利認為只有這樣的人類生活才是真實的。庫利將人類生命分為生物遺傳和社會遺傳(交流)兩個方面。遺傳和交流是產生人的情感的兩個源泉。庫利列舉了六類最明顯的人類本能情感表現:憤怒、恐懼、母愛、男女性愛、自我肯定和自我表現的情感。這類遺傳的情感雖然普遍存在,但我們很少用來解釋人類行為,因為它們引導的僅是一種“直覺性行為”。情感更多的是表現為社會性的,即便是遺傳性的本能情感也可以通過教育或其他社會化手段進行塑造和改變。而社會性情感最初是從個體的“首屬群體”(或稱為初級群體,指家庭、鄰居等關係最緊密的群體)中發展起來的。庫利認為,較之遺傳性情感,社會性情感更易變得多,它通常會隨著形成這種本性的親密組織的變化而變化。
庫利認為,人們的直接交流構成了社會,“社會是人際交往的生活”、“人的社會生命起源於與他人的交流”。庫利用情感的社會性特徵分析了人類情感符號的互動過程。他認為,人的情感是隨著人際交流而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並在人際交流的積累中形成了對情感品質的觀念,已儲存的情感觀念在遇到具體的人的形象時就會被觸動、被喚起。“情感是社會經驗累積的產物”。在互動性構成的經驗領域中,人的情感成了社會對象,主體以這種情感作為行動的依據並賦予其一定的意義。庫利為此還分析了“暗示”與“選擇”的聯繫和區別,他認為暗示與選擇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區別僅在於暗示是被動性的、無意識的,選擇則是主動的。
那么,人們怎樣通過交流來發展對他人的感情呢?庫利專門研究了作為社會行動的同情。在庫利看來,同情是通過與他人交往從而理解他人情感的交流行為。任何交流行為都可視為同情的行為。一方面,感情的交流和表達需要經過同情;另一方面,同情行為又是一種感情的行為。同情產生於人們相似性和相異性的統一。同情是有選擇的。同情是不可或缺的社會力量,它反映著社會秩序,因為社會秩序必須建立在人們之間的理解和同情的基礎上。同時,通過同情行動的作用,在人們的相互交流中,還會形成一些永久性的符號系統,如法令、憲法、宗教戒律等,成為人們行為的準則。社會正是由這樣一些行為構成的。
在庫利的情感理論中,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應當對情感進行組織和控制。儘管從情感本身來說並無好壞之分,但庫利認為,本質上進步的、親社會的感情是被組織和約束起來,與社會整體生活達到理想和諧的感情,變異的情感是人們不適應社會環境的表現。他主張讓各種情感都得到有益發展,而不應當讓一些情感取消另一些情感。只有這樣,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才能達到一致和平衡。

社會學名著盤點

社會學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利用經驗考察與批判分析來研究人類社會結構與活動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