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之後果》

《現代性之後果》

本書對於現代性的本質及其與傳統社會形式的特殊關係提供了一種新的、相當吸引人的視角。吉登斯以一種傑出的方式,吸引了自古典社會學家以來的社會思想傳統,並且讓不同的理論家們作為對手相互競爭,從而確立自己的觀點。他的理論不僅建立在整個傳統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封面封面

現代性的後果作者:安東尼·吉登斯譯者:田禾
基本信息·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頁碼:155pages
·ISBN:7806570292
·條碼:9787806570296
·版次:2000年7月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
內容簡介
在這本重要的理論著作中,作者從一種全新的、富有啟發性的角度闡釋了與性相聯繫的制度變革。他認為,在世紀終結之時,我們並沒有進入後現代性時期,而是進入了“盛期現代性”時期。在這一時期,現代性的後果變得前所未有地激劇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現實地考察了許多人備加褒揚的現代性的各種嚴重後果,嚴重討論了極權的增長、經濟成長機制的崩潰、生態環境的破壞、核衝突與大規模戰爭等問題,並且探討了人類在這些問題面前的出路。無論是對於專業學者,還是對於一般讀者,本書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作者簡介

安東尼·吉登斯,戰後英國最重要的社會學家之一,1938年出生於北倫敦的埃德蒙頓,1976年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萊切斯特大學西蒙·弗雷澤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劍橋大學,1997年起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吉登斯一直處於當代社會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前沿,他的著作綜括了近三十年來的社會政治變革,尤以構成理論和“第三條道路”的學說為全球學界所矚目。他還是布萊爾政府的重要智囊之一。他的主要著作還有:《社會學》(1982),《社會的構成》(1984),《民族國家與暴力》(1985),《超越左與右》(1994),《第三條道路》(1998)。

媒體推薦書評

現代性內在地是指向未來的,它以如此方式去指向“未來”,以至於“未來”的形象本身成了反事實性的模型。儘管也可以有別的理由,但我仍然以此作為烏托邦現實主義概念的基礎。期待未來本身成了現在的一部分,因而它與未來將怎樣發展重新關聯在一起;烏托邦現實主義將“打開視窗”以迎接未來,並與正運作著的制度化傾向連線起來,正是由於這種傾向,政治的未來才內在地是在場的。

編輯推薦

本書對於現代性的本質及其與傳統社會形式的特殊關係提供了一種新的、相當吸引人的視角。吉登斯以一種傑出的方式,吸引了自古典社會學家以來的社會思想傳統,並且讓不同的理論家們作為對手相互競爭,從而確立自己的觀點。他的理論不僅建立在整個傳統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赫伯特·林登伯格
----------------

目錄

第一部分
導言
現代性的斷裂
安全與危隊,信任與風險
社會學與現代性
現代性,時間與空間
……

文摘書摘

現代性的斷裂
我們自然非常熟悉對人類歷史必然經歷“斷裂”(discontinuities)以及不存在一帆風順的發展路徑的論點,馬克思主義的大部分著作都曾經強調過這一點。然而,我使用“斷裂”這個術語同歷史唯物主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聯繫,我的觀點也沒有受制於將人類歷史描述成一個整體的觀念。毫無疑問,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存在著斷裂,例如,在部落社會向農業國家過渡的轉折點上,就有這種情況。我關心的不是這類情形。我特別要強調的是與現代時期有關的那一種(或那一類)特殊斷裂。
現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們拋離了所有類型的社會秩序的軌道,從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態。在外延和內涵兩方面,現代性卷人的變革比過往時代的絕大多數變遷特性都更加意義深遠。在外延方面,它們確立了跨越全球的社會聯繫方式;在內涵方面,它們正在改變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帶個人色彩的領域。很明顯在傳統和現代之間還存在著延續,兩者都不是憑空虛構出來的。盡人皆知,若以過於世俗的方式簡單對比二者,會產生什麼樣的誤導。但是,過去三至四個世紀(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以來出現的巨大轉變如此劇烈,其影響又是如此廣泛而深遠,以至於當我們試圖從這個轉變以前的知識中去理解它們時,發現我們只能得到十分有限的幫助。
為什麼現代性的斷裂特性並未受到完全重視呢?原因之一是長久以來就一直存在著的社會進化論的影響。即使是那些強調斷裂變革之重要性的理論(如馬克思的理論),也把人類歷史看作是有一個總的發展方向,並受著某種具有普遍性的動力原則所支配的過程。進化論的確表述了這種“宏大敘事”,儘管它……

社會學名著盤點

社會學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利用經驗考察與批判分析來研究人類社會結構與活動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