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太平洋環流變異與海氣相互作用》

《熱帶太平洋環流變異與海氣相互作用》

系統地從四個方面對熱帶太平洋環流變異和海氣相互作用過程進行了闡述。

基本信息

本書概況

書名:熱帶太平洋環流變異與海氣相互作用
著譯者:王東曉(編者),方國洪(編者),王啟(編者)
定價:78.00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第1版(2009年5月1日)
平裝:320頁
正文語種:漢語
開本:16
ISBN:9787502769222
條形碼:9787502769222
產品尺寸及重量:25.6x18.2x1.8cm;621g
圖書編碼:B002KKBLM4
所屬店鋪類目(可查找其他類似圖書):
科學與自然>天文學地球科學

內容簡介

《熱帶太平洋環流變異與海氣相互作用》第一部分從不同的時空尺度對太平洋環流和溫躍層變化進行闡述,對環流通道進行科學的研究,並提出熱帶太平洋氣鏇式“海溫異常信號通道”的概念,為ENSO循環機理研究提供了又一重要依據。第二部分對中國冬季氣候異常的變異機制、西太平洋暖池不對稱性及熱帶太平洋海氣相互作用的正反饋和冬季西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壓-海溫差-西風急流正反饋過程進行分析,對於提高我國氣候預報精度能夠提供科研依據。第三部分在呂宋水交換、印尼貫穿流及兩者的緊密聯繫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對正確認識南海在全球熱鹽環流變化中的作用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第四部分對全球熵變化、熱帶太平洋的鹽度收支、中尺度渦鏇的分布和傳播及不同海域風生和熱鹽環流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和闡述,對以後開展相關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前提依據。
《熱帶太平洋環流變異與海氣相互作用》可供海洋和氣象系統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目錄

第1章熱帶太平洋環流與溫躍層變率特徵
1.1太平洋環流指數定義及變率
1.1.1引言
1.1.2資料和方法
1.1.3基本特徵
1.1.4環流指數反映的北太平洋年代變化
1.1.5熱帶和副熱帶環流的相互作用
1.1.6討論
1.2ENSO循環過程機制的研究
1.2.1ENSO循環系統的研究進展
1.2.2西太平洋暖池變化與ENSO循環過程的關係
1.2.3西太平洋暖池變異的機制研究
1.2.4熱帶太平洋次表層異常海溫的信號通道
1.2.5熱帶太平洋次表層異常海溫東傳與赤道潛流的關係
1.3熱帶太平洋表層流各流系的變化
1.3.1引言
1.3.2數據資料
1.3.3季節變化分析
1.3.4年際變化分析
1.3.5結論
1.4熱帶太平洋赤道潛流和溫度季節變化的相關性
1.4.1資料說明
1.4.2赤道太平洋水溫和潛流的季節變化
1.4.3經向流速的變化對赤道太平洋溫度和潛流速度季節變化的影響
1.4.4討論和結論
1.5太平洋副熱帶至赤道密度躍層
1.5.1引言
1.5.2數據和方法
1.5.3等密面上的環流和通道
1.5.4通道的輸送
1.5.5通道輸送的特性
1.5.6年代際變化
1.5.7結論
1.6南太平洋熱含量變化特徵
1.6.1引言
1.6.2環流區域的劃分和環流指數的定義
1.6.3數據和處理方法
1.6.4結果與分析
1.6.5結論
1.7黑潮輸送異常及其與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的關係
1.7.1引言
1.7.2北太平洋西邊界流輸送異常分析
1.7.3黑潮輸送異常與大尺度海氣相作用的關係
1.7.4結論和討論
1.8太平洋溫躍層年代際變率的同化資料分析
1.8.1引言
1.8.2資料和分析方法
1.8.3結果分析
1.8.4結論和討論
第2章西太平洋海氣相互作用的年際與年代際過程
2.1影響中國冬季氣候的經向風變異
2.1.1引言
2.1.2模式、資料及處理方法
2.1.3WP-CS的異常海溫形勢對中國冬季氣候的影響
2.1.4EN(LN)年冬季異常經向風的地轉和非地轉分量
2.1.51982-1983年冬季WP-CS局地Hadley環流的診斷
2.1.6結論
2.2西太平洋暖池熱力結構氣候態南北不對稱
2.2.1引言
2.2.2模式介紹
2.2.3資料和外部參數的選取
2.2.4控制試驗
2.2.5敏感性試驗
2.2.6結論
2.3熱帶西太平洋上層熱含量年際變化的區域性
2.3.1引言
2.3.2數據與處理方法
2.3.3結果和分析
2.3.4結論與討論
2.4熱帶太平洋海氣系統年代際局地正反饋機制
2.4.1引言
2.4.2資料和方法
2.4.3熱帶太平洋地區海溫與風場SVD分析
2.4.4熱帶海氣正反饋過程
2.4.5結論和討論
2.5珊瑚灰度對1946—1992年局地雲量年代際突變的記錄
2.5.1引言
2.5.2資料與方法
2.5.3主要結果
2.5.4結論與討論
2.6ENSO特性的年代際變化
2.6.1引言
2.6.2資料
2.6.3結果分析和討論
2.6.4總結與討論
2.7赤道中太平洋停駐模態與階段性海氣相互作用
2.7.1兩層半模式中的停駐模態和背景風場的影響
2.7.2對模式同化資料的分析
2.7.3第二斜壓模態在熱帶中太平洋的持續對西風異常的影響
2.7.4toga-TAO實測資料中第二斜壓模信號和預測E1Nino事件的簡單指數
2.7.5經驗正交分析(EOF)
2.7.6小結
2.8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洋大氣正反饋過程分析
2.8.1引言
2.8.2資料簡介
2.8.3阿留申低壓指數
2.8.4西風指數
2.8.5黑潮影響區和親潮影響區海溫差
2.8.6結果和討論
2.8.7結論
2.9不同天氣尺度系統對熱帶太平洋海氣潛熱通量貢獻的估計
2.9.1引言
2.9.2資料和方法
2.9.3結果分析
2.9.4結論與討論
第3章太平洋及其熱帶邊緣海環流模擬與診斷
3.1全球變格線數值模式及結果與觀測的比較
3.1.1全球變格線數值模式介紹
3.1.2模擬結果與觀測的比較
3.2南海環流季節和年際變化模擬結果
3.2.1南海環流季節變化
3.2.2南海環流結果的可靠性分析
3.2.3南海環流的年際變化
3.3呂宋海峽輸送年際變異
3.3.1引言
3.3.2數據來源與處理
3.3.3呂宋海峽輸送隨深度變化的一般特徵
3.3.4呂宋海峽體積(熱量)輸送的年際變化
3.3.5結論及討論
3.4印尼貫穿流季節和年際變化模擬結果
3.4.1印度尼西亞海域模式結果的可靠性分析
3.4.2印度尼西亞海域環流季節變化的模擬結果及分析
3.4.3印尼貫穿流各個海峽流量的季節變化模擬結果
3.4.4印尼貫穿流年際變化的模擬結果及分析
3.5印尼貫穿流年代際變化及成因分析
3.5.1引言
3.5.2資料
3.5.3ITF體積和熱量輸運的計算和平均情況
3.5.4ITF體積和熱量輸運的年代際變化特徵
3.5.5ITF體積輸運年代際變化成因分析
3.5.6小結
3.6西太平洋關鍵海峽輸送年際變化特徵及相互關聯
3.6.1引言
3.6.2資料及方法
3.6.3ITF與呂宋海峽體積輸送年際變化特徵
3.6.4ITF與呂宋海峽體積輸送異常反位相年際特徵機制分析
3.6.5小結和討論
3.7全球大洋環流氣候平均場診斷計算
3.7.1引言
3.7.2模型的設定
3.7.3模式結果
3.7.4南海貫穿流與印尼貫穿流的關係
3.7.5結論
第4章全球熱鹽變化過程研究
4.1全球海洋與大氣界面的熵通量估算
4.1.1熵平衡方程
4.1.2資料分析和處理
4.1.3計算結果
4.1.4結論
4.2熱帶太平洋海面鹽度年際變化的海洋同化數據分析
4.2.1引言
4.2.2資料來源及處理方法
4.2.3海面鹽度距平場的EOF展開與因子分析
4.2.4結論
4.3熱帶太平洋次表層鹽度的年際變化
4.3.1引言
4.3.2數據與處理方法
4.3.3表層海水鹽度的變化特徵
4.3.4影響次表層海水鹽度變化的影響因子分析
4.3.5小結和討論
4.4風對熱鹽環流的作用與影響
4.4.1引言
4.4.2關於驅動大洋深海環流的新觀點
4.4.3風對大洋深海環流作用與影響的初步研究結果
4.4.4結語
4.5現代北太平洋無深水形成的原因
4.5.1引言
4.5.2大洋熱鹽環流——全球海洋輸運帶
4.5.3造成北太平洋上層鹽度差異的因素
4.5.4北太平洋是否有深水形成
附錄全球中尺度渦的分布和傳播特徵
1引言
2數據和處理方法
3中尺度渦的空間分布特徵
4中尺度渦的傳播特徵
5結論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四)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網路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
《職務船員培訓教材——駕駛》
《淡水小龍蝦(克氏原螯蝦)健康養殖使用新技術》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廈門灣》
《熱帶太平洋環流變異與海氣相互作用》
《海洋綜合管理的經濟學基礎研究》
《長江河口陸海相互作用界面》
《海岸泥沙運動研究及套用》
《海洋法理論與實踐》
《水利工程模型試驗量測技術》
《海岸帶黃土與古冰川遺蹟》
《廣東海洋文化產業》
《國際反恐法律檔案彙編》
《中國海洋文化研究(第6卷)》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湄洲灣》
《海洋公共政策研究》
《海上溢油生態損害賠償的法律與技術研究》
《青島奧帆賽場及鄰近海域赤潮防治研究》
《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經濟研究》
《21世紀的長江河口初探》
《2006年長江特枯水情對上海水資源安全的影響研究》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舟山群島文化地圖》
《寧波古代對外文化交流》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5)》
《中國漁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閩江口》
《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報告》
《甲午年的狼煙》
《中國海洋統計年鑑2008》
《伊本·白圖泰中國紀行考》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深滬灣》
《常見經濟頭足類彩色圖集》
《謝洋大典》
《華南海灘動力地貌過程及其開發利用》
《世界頭足類》
《海區海洋行政管理研究》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6)》
《中國漁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閩江口》
《海洋能資源分析方法及儲量評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