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研究》

《泥沙研究》為中國科學技術學會主管,中國水利學會主辦,泥沙專業委員會編輯的學術性期刊。主要刊登泥沙及其有關方面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交流學術經驗,開展學術討論,報導學術動態。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泥沙研究》為適應新中國水利水電交通航運等事業發展,及解決其中突出且複雜的泥沙問題之需,於1956年6月在北京創刊。由水利部泥沙工作組編輯,1959年6月停刊,共出版12期。1979年經國家科委批准復刊,1998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從1999年改季刊為雙月刊,至1999年底共出版79期,刊出962篇,總字數1187萬。

企業概況信息

《泥沙研究》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水利學會泥沙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基礎性、學術期刊,是我國泥沙領域水平最高的專業性中文期刊,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泥沙研究》的國內刊號為CN11-2532/TV,國際刊號為ISSN0468-155X。為了與國際標準期刊規格接軌,《泥沙研究》1999年改為大16開,並更換了封面,使《泥沙研究》在反映期刊特點和學科特徵的同時,以端莊與美觀的外貌呈現在讀者面前。《泥沙研究》刊登與泥沙有關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交流學術經驗,開展學術討論,報導學術動態。專業範圍包括:流域產沙,泥沙利用,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泥沙運動基本理論,河流動力學,河流地貌,河床演變,河道及航道整治,河口、港灣及海岸泥沙,水庫泥沙,渠系泥沙,樞紐及電站泥沙,工業取水防沙,管路固體輸送,土石流,風沙,環境泥沙,河工實體模型與數學模型技術,泥沙測試儀器與技術等。

《泥沙研究》辦刊宗旨明確,選題圍繞國家科技發展規劃、重要生產任務和學科發展,年度有計畫,稿源豐富,文章刊出周期較短,分重點論文和短文,注意發表不同學術觀點的論文。所刊論文反映了我國泥沙研究的重大成果及泥沙學科前沿發展水平,學術價值高,實際意義大已成為我國泥沙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走向市場的橋樑,在促進我國解決泥沙問題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發展泥沙學科和為我國泥沙領域躋身世界科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泥沙研究》1992年經中國科協首屆優秀學術期刊評審委員會評定,榮獲優秀學術期刊二等獎。 《泥沙研究》深受各方重視,被中國科協選入中國科技期刊文摘資料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定為“國家科委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定為“中文核心期刊”,入編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泥沙研究》還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已被美國《工程索引》(EI)定為“資料庫收錄期刊“、並被美國《數學評論》、《套用力學評論》等收錄;被德國《數學文摘》收錄;被俄羅斯《文摘》定為“動力工程核心期刊“被國際核心期刊研究會定為“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等。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資料庫(CSTPC)期刊索引報告中,《泥沙研究》的總被引次數和影響因子每年呈遞增趨勢,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1998年10月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繼續入選為該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刊的《泥沙研究》,1997年的被引半衰期為8.00年,位居該所當年入選的全國1214種科技論文統計源刊的第11名,而在12種水利工程類專業的這類期刊中名列第1位。

《泥沙研究》辦刊有特色,在對稿件的審評方面,以學術水平、套用前景和論文質量為取稿的準則,也適當錄用基層和生產單位的稿件。編輯部初審認真,選稿準確,尊重同行審評專家意見,認真對待稿件修改和退稿,不僅說明理由,還能將評審意見摘抄轉給作者,作者感到很有幫助,常回信致謝。編輯加工全面細緻,修改後的文章科學性強,中、外文字加工準確,重點突出,邏輯性強;符號、圖表規範,合理簡明,出錯率符合出版要求。《泥沙研究》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規劃設計管理部門、以及眾多基層單位有廣泛的讀者,常常能收到作者、讀者的反饋意見。

《泥沙研究》所刊登文章的作者涉及與泥沙有關的很多部門,有規劃設計和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各流域管理機構及其下屬單位等。其中發表文章居前四位的單位有,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清華大學和黃委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如表1所列。此外,《泥沙研究》還對河床演變與河流地貌學術討論會,全國低水頭樞紐工程泥沙問題討論會作了專題報導。另外以專輯的方式刊出了六期專輯:它們是全國首屆泥沙數學模型學術會議論文專輯;第四屆全國中青年科技幹部學術報告會議論文專輯;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河流工程論文專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泥沙研究所論文專輯;清華大學論文專輯;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泥沙研究所論文專輯。

自1989年以來,《泥沙研究》刊登的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面上項目、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國家攻關項目,以及由其他各部委基金資助的文章(簡稱國家資助項目)呈明顯增加趨勢,詳見表2所示。這也說明,《泥沙研究》所刊登文章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在近幾年所刊出的文章中,每年有10篇以上的項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除此之外,有的文章被工程所採納,有的已被工程證明有相當的效益,還有的被選入大專院校的教科書。例如,有的作者的文章在被工程採用和獲獎後給編輯部回信,證明所刊文章經工程實施後每年可增收節支1151萬元,還有的作者回信,證明所刊文章實施後的直接效益可達上億元。

《泥沙研究》復刊以來,在中國水利學會及其泥沙專業委員會的領導下,在卦靠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泥沙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承蒙各級領導和廣大作者讀者的關心和愛護,使《泥沙研究》得以走過了20周年。進入21世紀,《泥沙研究》將努力準確快速地介紹中國泥沙研究的最新成果,積極地反映中國泥沙界基礎研究與工程實踐的前沿問題研究的進展,把中國泥沙研究工作者在泥沙領域取得的新成就介紹給世界,為進一步推動泥沙研究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欄目信息

主要刊登泥沙及其有關方面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交流學術經驗,開展學術討論,報導學術動態。專業範圍包括:流域產沙、泥沙利用、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泥沙運動基本理論、河流動力學、河流地貌、河床演變、河流及航道整治、河口及港灣泥沙、渠系泥沙、電站泥沙、水庫泥沙、工業取水防沙、管路固體輸送、土石流、風沙、泥沙淤積與生態影響、河工模型實驗及數學模擬技術、泥沙量測儀器與技術,以及其它工農業,城鎮及工礦建設中的泥沙問題。

相關詞條


農業與建築方面的學術論文期刊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當然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 論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論點、論據和論證,所以在寫作中,一定要對這三點加以重視。
《建築經濟》
《建築學報》
《漁業科學進展》
《淡水漁業》
《中國家禽》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水利學報》
《華北農學報》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世界建築》
《中國熱帶農業》
《水力發電》
《中國建材》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
《農機化研究》
《昆蟲知識》
《水產科技情報》
《中國鐵路》
《吉林蔬菜》
《草原與草坪》
《中外建築》
《中國岩溶》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檔案與建設》
《故宮博物院院刊》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文物春秋》
《古代文明》
《水生生物學報》
《福建林學院學報》
《中國畜牧雜誌》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中國飼料》
《宇航學報》
《新建築》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經濟地理》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林學院學報》
《世界林業研究》
《中國果樹》
《植物研究》
《中國蔬菜》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大學學報》
《中國土壤與肥料》
《植物保護》
《雜交水稻》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中國棉花》
《北方園藝》
《林業實用技術》
《林業科技》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
《黑龍江畜牧獸醫》
《大連水產學院學報》
《合成橡膠工業》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中國水稻科學》
《人民長江》
《水文》
《武漢大學學報》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吉林農業》
《公路》
《果樹學報》
《果農之友》
《節水灌溉》
《北京水產》
《北方果樹》
《建築創作》
《現代農業科技》
《中國水產科學》
《灌溉排水學報》
《岩礦測試》
《農業工程學報》
《水土保持通報》
《中國水土保持》
《四川文物》
《土壤通報》
《文物天地》
《江蘇農業科學》
《景德鎮陶瓷》
《農業考古》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鐵道車輛》
《新疆農業科技》
《中國造船》
《泥沙研究》
《鐵道建築》
《工程地質學報》
《農業現代化研究》
《橋樑建設》
《建築科學》
《建築技術》
《大豆科學》
《礦山測量》
《建築師》
《岩土力學》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工業建築》
《建築裝飾藝術》
《廣西園藝》
《建築輯要》
《創意評論》
《美好住宅與庭園》
《安徽農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農藥》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化學建材》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吉林大學學報》
《四川大學學報》
《中南大學學報》
《長安大學學報》
《中華收藏報》
《收藏俱樂部》
《鐵道通信信號》
《藝術與收藏》
《山東大學學報》
《文物工作》
《台灣建築》
《南方文物》
《華東公路》
《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
《華房商學院》
《建築世界》
《西城追憶》
《中國錢幣》
《造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