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紅了》[電影劇]

《橘子紅了》[電影劇]

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是著名導演李少紅繼《大明宮詞》之後又一部絕美淒清的傾心力作,由歸亞蕾、周迅、黃磊、寇世勛、賈妮、沈暢等主演。這是一部延續香火的悲劇、這是一首兩代棄婦的輓歌。該劇強大的演員陣容、唯美的拍攝技巧及發生在橘園中的如泣如訴的故事。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是著名導演李少紅繼《大明宮詞》之後又一部絕美淒清的傾心力作,這是一部延續香火的悲劇、這是一首兩代棄婦的輓歌。該劇強大的演員陣容、唯美的拍攝技巧及發生在橘園中的如泣如訴的故事。

基本資料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片名:橘子紅了
主演:歸亞蕾 周迅黃磊寇世勛賈妮沈暢
集數:25集(電視連續劇)
類型:劇情片
地區:中國
導演:李少紅
年份:2002年1月1日
語言:國語

劇情簡介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這是一個發生在中國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鎮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農秀禾為代表的傳統女性,以自身的經歷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繹的有關覺悟與抗爭的動人故事。大媽由於不能生育,被年輕的大伯冷落在鄉下的桔園。當大媽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城裡同一個交際花嫣紅打得火熱時,大媽決定為自己的命運作點什麼。於是,秀禾出現了,這個佃農的女兒由於同大媽的青年時代長得出奇地相像被大媽一眼相中。它決定把秀禾娶進容家,如果她還能為容家生個孩子,那么她將大伯永遠留在自己身邊就再也不是夢想了……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堂弟耀輝替代大伯充當了婚禮的新郎!然而就在掀開蓋頭的一剎那,耀輝愛上了秀禾。從此,一切事情都遵循著一條足以令大媽絕望的途徑發展著。每一個人都在痛苦的兩難中抉擇,秀禾愛大媽,卻不願陷入大媽為自己安排的沒有愛情的生活!耀輝愛秀禾,卻沒有勇氣顛覆形同父親的大哥新獲得的愛情,更沒有勇氣同善解人意的、一直愛著自己的未婚妻嫻雅分手!這一系列的人物命運將戲劇推向最終的高潮。嫻雅雙目失明;秀禾懷孕了,卻不幸流產;而嫣紅肚中的“容氏後代”卻有著令人心驚的秘密……大媽終於覺悟了,她痛下決心幫助秀禾,選擇自己追求的幸福,不再為傳統禮教做殉道者。

演職人員說“橘子”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李少紅(本劇導演)

——唯美不僅是漂亮服裝

《橘子紅了》是一部戲劇性比較強的戲,雖然劇中的女人比較多,但結局大都比較悲慘,因為封建社會實在太讓人失望了。大媽應該恰恰是封建舊時代最典型的那種女人,她為所有的男人活著,而沒有自我。對於宛晴,許多人都覺得不理解這個角色,其實宛晴是個被嬌寵的小姐,活得很真實。她的話都是點題的,另外她給劇組帶來很多快樂,你如果是個開朗的人,應該喜歡她。許多人對我電視劇的唯美風格十分感興趣,其實唯美風格是為了符合電視劇這樣的大眾審美需求,特別去設計的唯美的風格實際上不止是幾套漂亮的服裝,還要有非常優秀的攝影,還需要光、顏色、環境的配合,如果題材合適,我還會這樣做。葉錦添對《橘子紅了》有很大貢獻,實際上他帶來的是一種新的美學思想

周迅(劇中飾“秀禾”)

——秀禾是一個酒心朱古力

秀禾不是大悲大喜的角色,窮人家的女兒要被娶進門作妾是不可能發表自己意見的,只能處在惟一的狀態下就是讓別人高興。所以秀禾的心理有點像洶湧的岩漿在翻動。耀輝是秀禾心中的一道陽光,他們相愛了,即便因為出身不同,一個思想進步,一個傳統,但愛是沒有理由的,門第和觀念不是阻礙。生活中我自己就是個愛情完美主義者。許多人問我是不是這部戲的美術、道具幫助我很多。我覺得角色就像是一個酒心朱古力,沒有外面的朱古力,即便酒再好喝也不能叫做酒心朱古力,所以舞美、燈光等對於角色的表現是非常重要的。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黃磊(劇中飾“耀輝”)

——耀輝的傷感和我很相似

對於我而言,自己扮演過的角色,無論是《人間四月天》中的徐志摩、《風雪夜歸人》的連生以及這部《橘子紅了》中的耀輝,都是在感情的困擾中舉棋不定的人物。相比《橘子紅了》中的耀輝,我是不會做在感情的天平上舉棋不定的人,這首先對自己不負責任,對別人也不負責任。我在感情上是很嚴肅的,是喜歡“從一而終”的,因為女生生來就柔弱,比男生的承受力就小,我如果還把包袱丟給別人,是不是太不仗義了。對男人來講,對感情都不敢正視,還談什麼事業?又怎么能在事業遇到困難時破釜沉舟呢?尊重女人是天經地義的事,在現實生活中自己是絕對不可能成為“耀輝”的。但劇中的容耀輝對我有著極強烈的吸引力,因為這個角色我剪了自己的長發。對於演這一類的中國舊文人,他們身上的那種感物傷懷的情緒和氣質和我自己的某些東西很相似。演繹這樣的角色可以讓我在戲裡體會更多的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媒體說“橘子”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唯美的快感與封建的悲劇你拿什麼來覺醒

《橘子紅了》不是一出偶像劇,雖然它有很多耀眼的明星參與。這部戲雖然並不深奧,有些內容表現得反而有點表面化,但是它能勾起人對一些很深奧很深刻的作品和思想的聯想。深入淺出地講一些道理,提出一些看似簡單、但是卻可以越想越深奧的問題,是這部戲整體立意上成功之處。比如,《橘子紅了》這部戲中有一個很小的但是很重要的道具,那是一本書。在秀禾剛剛嫁進容家的時候,這本書擺在老爺的書房裡,大太太叫秀禾念給她聽聽。不識字的她想了解一下自己的丈夫在看什麼書。書的名字叫《覺醒》。雖然這部戲中反封建的意味並不是主線,但是在秀禾偷偷躲起來深夜苦讀的過程中,在宛晴大聲朗誦這本書的過程中,在宛晴和沛帆以及一班同學在家中開會討論“婦女解放”卻被大醉歸來的耀輝攪得天翻地覆的過程中,乃至在整齣戲的過程中,“覺醒”這個詞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面對封建思想、封建勢力的覺醒,它是更加廣義的覺醒,是無論古今中外放之四海皆準的人性的覺醒,人類對自己的感情、渴望、追求和自我意識的解放和覺醒。正像年少輕狂、書生意氣的沛帆大聲疾呼的那樣:“解放婦女,就是解放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姐妹,就是解放我們自己!”但是曾經年少輕狂、書生意氣,而現在被現實折磨得痛不欲生的耀輝卻以過來人的姿態警告他:“你找到解放的出路了嗎?離開這裡,離開你的家,不要變成現在的我!”那份痛苦,像極了巴金小說《家》中的高覺新。與沛帆、宛晴相比,耀輝同樣是覺醒的進步青年,但是他卻已經嘗到了覺醒之後沒有出路可走的絕望,那種覺醒後的絕望,比在不覺醒中的逆來順受還要慘痛?你懂得覺醒了,但是,你拿什麼來覺醒?耀輝在沛帆那個年紀所探討的問題,十年後的沛帆和宛晴依舊在探討,在振臂高呼。而相距《橘子紅了》的年代到我們今天,又相隔了多少年頭?我們的思想、意識乃至很多觀念,真正的解放了嗎?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極致美學泯滅的愛情夢想

當電視劇《橘子紅了》熱播接近尾聲時,那些精美的造型和劇中人奔流的淚水依舊沖刷著每一個觀眾的心靈。而導演李少紅則用她的《大明宮詞》和這部電視劇在人們心中打造出一個名字——極致美學。就像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一樣,李少紅的“極致美學”在營造唯美感觀方面簡直無懈可擊,華麗精緻的服裝和人物造型,富有衝擊力的冷暖色調搭配以及那些只有在戲劇舞台上才能聽到的詩化對白,這一切如同連串的符號深深烙在觀眾的心靈當中,不能磨滅。或許李少紅導演在講述這個故事時是有意取悅現代人的愛情觀點的。劇中秀禾最終也沒有跟著她深愛的人離去——似乎沒有人再會欣賞那種“拼將一生休,盡君今日歡”的女人,那種至死不渝的愛。人們感興趣的是,窺測著那深宅大院中,層層重帷莫愁堂上的偷情和激情愛過後的遠遠逃避——哪怕結局是一個開始時就已經料想到的悲劇。沒有任何人願意居心叵測地將《橘子紅了》和《雷雨》相對照,但如果我們還有人願意相信一部精品的文藝創作還能代表一些時代精神的話,那么應該說我們在《橘子紅了》中失去了叛逆,在“極致美學”中失去了對唯美愛情的夢想。劇中的人物在選擇了自己一生所愛的同時卻沒有有力的抗爭到最後,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敢於用自己的生命向禮教、舊勢力發出怒吼——大家都在逃避著,追憶著,仿佛這樣最好。從故事裡,難免會讓人嗅出一股已經腐朽的氣味,就像在多年之後有人走進空無一人的“容苑”大屋的感受——精美的織繡化做朽土、宏偉的殿堂風雨飄搖。這不應是秀禾、耀輝的悲哀,這應該是導演李少紅的悲哀。《橘子紅了》中似乎沒有特別強烈的恨,愛就越發顯得沒有根據。秀禾從來沒有恨過任何人,她僅僅感傷於自我的人生悲劇,這樣一來她對耀輝能愛得多深?愛之不深,又何其悲哀

觀眾說“橘子”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如果你老了,你會喜歡上這部戲

製片人李先生:我和幾個朋友前兩天還一起討論過這部戲,一句評價是,如果你老了,你會很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如果你喜歡看這部電視劇,說明你開始變老了。廣告公司黎小姐:雖然畫面精美,製作精良,那些道具看上去也都像是幾十年的老古董,但這部劇讓我看得乏味,情節緩慢,思維表達沉悶,一集根本說不了什麼東西。周迅的表演讓我覺得很失望,她現在的表演還是充滿她一貫呈現的滄桑感,看多了已經無法再賺取我的眼淚,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舒先生:劇里的光打得太好了,畫面太美了。李少紅這樣用心的去布置這些細節的東西,讓你看了之後就會覺得很感動,啊,原來古裝戲也可以這樣拍,原來意境美也是能這樣體現出來的。我還特別喜歡片尾曲,歌詞很好。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網友:橘園其實是一座監獄,拘禁的是房客的靈魂。大媽則是監獄長,管理著裡面的每一個人,不管他是主人還是僕人,但她同時也是最資深的囚犯。“秀禾”是相當詩意的名字,卻也是蘊藏悲劇的名字。“禾”是草本科食用食物的通稱,卑賤低微,最大的價值是產生種子供人食用,且用完即丟。“秀”是禾類的花,在此卻是隱含“秀而不實”之意,亦即只開花不結種子。因此“秀禾”的含意就是只會開花不結穗的稻子,是沒有什麼價值的農作物。正好回應書上的她懷孕卻流產的結局。當秀禾與耀輝一邊悲痛的哭泣一邊絕望地相擁時,我看到兩個靈魂彼此掙扎、糾纏……劇中每個人物都是傳統封建制度的犧牲者,絕對沒有誰對誰錯,他們的真實心情,只能壓抑在心靈深處,稍微有釋放出來的“幸運”者,又有難以忍受的罪惡感

評論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秀美的江南小鎮,靜幽的容家大院,卻釀造了一出人間最慘痛的悲劇,這就是《橘子紅了》。人們常說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而看《橘子紅了》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們明白電視也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如果可以達到電影中美術、道具、服裝嚴格的要求標準,電視劇照樣可以成為流傳於世、讓人紀念的藝術作品。而《橘子紅了》正是採用了電影的標準攝製而成。《橘子紅了》不僅在故事上具有很強的可看性,在整部劇的包裝上可以說是很成功的,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和《大明宮詞》的唯美風格一脈相承,李少紅在光、聲、樂、服、道總體的把握上更將美追求到極致,並表現出電視劇製作中少有的整齊和完整。可以說,如果單憑一個發生在古老年代的故事,這是不足以吸引現代人的,但如果將一個古老的故事用現代的手法敘述出來,卻能夠有另一番景象。在故事的敘述上,《橘子紅了》雖然節奏緩慢,但每一個人物關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即使是從半截兒觀看,觀眾也很容易明白情節的進行。服裝上曾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的葉錦添更是讓清朝刻板的服裝和現代的氣息相融,讓人沒有了古代故事背景的生疏感,使一出相隔幾百年的故事仿佛就是昨天發生在身邊的一樣。李少紅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談到葉錦添服裝的設計正符合自己的想像,既沒有過於遵循古裝的古板,又沒有過於現代的痕跡。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剛看《橘子紅了》,很多人都因為受不了氣氛的壓抑和音樂的詭異而換台,而你真的融入劇情後,卻發現原來正是這些幽靈似的哀怨的音樂讓你更同情劇中人物的命運,在觀眾情緒的宣洩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橘子紅了》的音樂飽受爭議,但無論從收視率或者觀眾反映來看,它還是取得了成功。而值得一提的《橘子紅了》片中光的運用,讓電視劇本身更增加了一種散文詩的感覺,無論是封建婚姻的犧牲品秀禾還是到死都忠貞於自己丈夫的大媽,人物永遠有著一種羞澀的美感,光影投射出讓通篇充盈著的朦朧感也許是其中給觀眾帶來的最大的藝術感官,劇中的女性個個都似陳逸飛油畫中的侍女,細膩、嬌羞、惹人憐愛,而男性儘管屬於陪襯,卻又有著俊朗的外表。而這其中更加凸顯的就是周迅,她楚楚可憐的、嬌怯的、羞澀的、堅強的……如此種種的秀禾讓她演繹得淋漓盡致,周迅應該是讓這部古老的故事在藝術情感上更增添色彩的一筆。

幕後故事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周迅在《走進電視》節目現場,讓觀眾再次領會了她對《橘子紅了》是怎樣的全情投入,當螢幕上播放她和黃磊表演的“決別”一場戲時,劇中的“秀禾”在哭,台下的周迅也在哭,最後不得不把臉背過去,以免讓現場觀眾看到自己的失態。周迅說,這次拍戲是她壓力最大的一次。劇中她經歷過三次大哭:第一次是開始時與導演嘔氣。李少紅說:“周迅扮演的秀禾,所有的戲看上去都很簡單,可一演起來卻發現不是那么回事。開始周迅怎么演都不能令人滿意,於是她就開始哭泣、懷疑、抵制、抗爭。”第二次是拍“訣別”一場戲。黃磊說:“耀輝這個角色在愛情面前是弱者,可我又不能哭,因為他不能放縱自己的情感。周迅說拍戲時希望看到對方的眼睛。當我和周迅眼睛對著眼睛時,真的看到了那些幻覺,心裡很難受,悲傷的情感淤積在心中。演完後,我跑到一邊去哭了,然後周迅也過來一起哭。”周迅第三次大哭,是戲拍完了。有一次和導演一起在機房看完片段預告後大哭起來,一直哭到坐在地上。李少紅說:“我知道她想起了我們拍戲過程中那種艱苦的感覺。”《橘子紅了》延續了《大明宮詞》視覺風格的唯美,華麗得不露痕跡,整個影像極像蘸透了水的國畫,濕漉漉、潮乎乎的。觀眾和劇中人物的命運、情感黏乎在一起,欲罷不能。

四大爭議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服飾“秀”的確搞得很大

被稱為晚清時裝秀的《橘子紅了》在服裝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大媽、秀禾等人的每換一次服裝出場,都給人驚艷之感,但感覺過於強烈,故事的流暢、人物的性格刻畫便受影響,觀眾注意力都被不斷變化的服飾搶去,這場服裝秀是不是搞得太大了呢?服裝上是花了大功夫。葉錦添為這個劇親手做了29套服裝,其餘的都是按照他的理念延伸著做的,服裝和飾品都採集了雲南、貴州、西藏等各個地域的特點,像有些服飾上的繡片、花邊等,都是從雲南收購來的,十分精細,不能洗,一洗就碎,有的頭飾本身就是出土文物,所以看了才會覺得那么養眼。秀禾大婚時穿的那套服裝綴滿了金片,價值6萬多元,還有她穿的那雙小鞋,周迅一天穿下來,腳拇指上都是烏黑的瘀血。目前,應觀眾的要求,戲裡的主要服飾正進行巡迴展覽,光保險金就要72萬元呢。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配樂詭異像鬼片—強迫觀眾入戲

《橘子紅了》的音樂是觀眾意見集中的地方,過於詭異、神秘,充滿戲劇性,創作者在自我的世界裡陶醉,他的音樂基本上屬於西方的環境音樂,搬用在《橘子紅了》里,顯得超過了劇情的需要。不知是為了完整地展現音樂,還是李少紅導演的敘述習慣,第十四集中,二太太第一次到容家,自己從客廳里走到二樓,整整用了一分多鐘,音樂用了人聲加音效,乍一聽還以為是恐怖片呢。音樂用了北京的一位年輕人曲波,他的好處是特別容易和李少紅溝通。他的音樂空間感強,四處籠罩著觀眾,正是想要那種刺激,雖然有人認為壓抑詭異,可它能強迫你立即進入大媽、秀禾的世界,用她們的思維考慮問題。看完後,觀眾還是覺得音樂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台灣播放時,由於迥異於他們平時接觸到的古裝戲音樂風格,一開始也引起了爭議,包括主題歌,曾找了不少流行歌手,她們都覺得“這哪是歌?”,最後還是非周迅莫屬,如果周迅要用流行唱法,觀眾會恨死周迅的。

故事太壓抑—不忌諱讓觀眾流點淚

對於《橘子紅了》,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本是正常的事,但就算喜歡看的觀眾,也覺得故事過於壓抑,家裡的這點事情,幾個女人都要埋在心裡繞啊繞,現在的人早就說出來了。而且全劇的節奏過於緩慢,可能也是女性導演細膩之故吧。因為《橘子紅了》離現在年代久遠,要把電視觀眾一下子拉進秀禾和大媽的世界,非得用音樂、場景、服裝等把你強行推入,許多觀眾開始看確實不習慣,覺得壓抑,但看完全劇後,他們反映還非得這樣拍不可,否則就不是那個年代那個地方發生的故事了。從收視情況看,《橘子紅了》借著春節的優勢,收視率也成倍地超過了平時。本來對春節給大家看悲劇有疑慮,現在看來,讓大家笑的事情和節目太多了,人們倒不忌諱流點淚。

《橘子紅了》《橘子紅了》

地點既像蘇州又像安徽—故意模糊地域

概念從劇中橘園和容家所喝的碧螺春茶來看,故事背景應該是蘇州附近的小鎮,但容家所住大宅卻是極有特色的皖南徽派建築。而且,男人離家到上海經商,夫人在鄉下農村,夫妻間很少碰面,也是皖南獨有的歷史文化現象,《橘子紅了》籠統地講故事發生在江南小鎮,江南的觀眾卻不好騙,畢竟皖南和蘇州,相距有好幾百里地呢。劇中容家大院是在北影廠搭建的,光實木柱子就用了2700根,劇中經常出現的前廳大梁是特意從安徽運回來的,它有170多年歷史呢,上這根梁的那天,還發了蛋吃了上樑酒,搞得熱熱鬧鬧的,真像是農村人家起房子。《橘子紅了》考慮到整個東南亞華人市場,所以在地域上集中了江南的一些風情特點,江南人覺得模糊。

相關影評

悲涼的人生,無果的愛戀!是天妒玉女還是造化弄人,橘子紅了,人呢……喜歡這種昏黃寫意的畫面處理,看這部電視劇猶如在欣賞一幅幅充滿詩意的畫卷!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制度下,這或許是那個時代很多秀禾的命運吧!因為這部電視劇喜歡上周迅,開始關注周迅!難以想像古怪精靈的她居然演繹出這么含蓄娟秀的秀禾!

精彩劇照

(圖)《橘子紅了》(圖)《橘子紅了》
(圖)《橘子紅了》(圖)《橘子紅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