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故事》

《植物的故事》

植物世界妙趣橫生,植物的命名充滿神奇。在植物分類體系確立之前,人們如何認識植物?究竟何人發現了自然生物的遊戲規則?藝術家們繪製的植物畫像為後世研究創造了怎樣的條件,使學者們“按圖索驥”開始了漫長的探索。

基本信息

《植物的故事》《植物的故事》

《植物的故事》 THE NAMING OF NAMES

一場穿越時空驚、險離奇的植物考古學之旅。書中,作者與大家一起分享人類最古老的農業園藝活動,了解人類祖先為原始植物命名的曲折歷程,介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植物及其習性分類,也告訴我們,人類祖先是如何敬畏大自然、信仰大自然對物種的安排。圖文並茂,為愛好大自然的讀者帶來驚喜。

目錄

第一章 開篇

第二章 生而知之,學而知之

第三章 亞歷山大圖書館

第四章 剽竊者普林尼

第五章 求藥之人

第六章 女王寶典

第七章 阿拉伯人對植物學的影響

第八章 黑洞效應

第九章 誰人妙手繪丹青

第十章 復活的狄奧弗拉斯圖

第十一章 布倫費爾斯的著作

第十二章 一介狂狷寫性靈

第十三章 義大利之旅

第十四章 第一座植物園的誕生

第十五章 長鼻子的挑剔者

第十六章 威廉特納結下的網

第十七章 新教盛世

第十八章 格斯納的著作

第十九章 新牧場

第二十章 普朗坦的隊伍

第二十一章 最後的草藥書

第二十二章 英國人的成就

第二十三章 連線美洲

第二十四章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內容簡介

植物世界妙趣橫生,植物的命名充滿神奇。在植物分類體系確立之前,人們如何認識植物?究竟何人發現了自然生物的遊戲規則?藝術家們繪製的植物畫像為後世研究創造了怎樣的條件,使學者們“按圖索驥”開始了漫長的探索?
兩千年的觀察、記錄與思考,讓植物命名體系的規律逐漸清晰。安娜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展開一番驚險離奇的植物學考古之旅。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出發

作者簡介

安娜·帕福德英國《獨立報》園藝版記者,《觀察家》、《鄉村生活》《Elle裝潢》等多家雜誌的專欄作家,曾寫作《鬱金香》、《花壇全書》、《植物拍檔》等八部作品,其中《鬱金香》最為暢銷。她是英國古蹟保護組織成員、古代園林及建築修繕工作的負責人,曾耗時近三十年參與重新修復了原屬該地區首席神父的花園。近年來,她又開始了另一處花園的修葺。

書摘插圖

第一章 開篇
(公元前370~前290年)
從古至今,很多人都堅信在紛繁多樣的自然界中一定存在著某種秩序,為找到這種秩序,即使鞠躬盡瘁,依然矢

《植物的故事》《植物的故事》
志不渝。希臘哲人狄奧弗拉斯圖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將植物劃分為幾大類,為了更好地描述這些植物,他還配上了自認為恰當的謎題和暗示。在之後的兩千年里,狄奧弗拉斯圖留下的這些謎題被後世的哲學家、醫生和藥劑師們陸續揭開,並對分類的內容加以豐富、細化,配以圖例。經過幾代人的累積,一套完整的、圖文並茂的植物分類解釋終於在17世紀末完成。今天,有文字描述的植物總計42.2萬種,狄奧弗拉斯圖只分辨出其中的500種,其中半數以上曾在古希臘的詩歌、戲劇和散文中出現過(在荷馬史詩中就提到了60種)。狄奧弗拉斯圖對植物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和比對,的確稱得上是投身於植物命名事業的第一人。是他最先開始蒐集有關植物的信息,是他首次提出關於植物的重大問題,如“我們收穫的是什麼?”“我們怎么區分這些植物?”等等,也是他第一次從種類關係的角度,而不僅僅是植物對人類效用的層面探討植物。儘管當時的巫術和醫學為人類更多地了解植物特性提供了有效的實踐機會,但狄奧弗拉斯圖希望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種植物,他對植物的研究只是出於求知的興趣。通過對植物及各植物種群彼此關係的了解,不但幫助人類逐漸摸索出自然界的存在真諦,也讓人類感受到大自然的恐怖之處。因此在古希臘人看來,大自然對於物種的安排是充滿激情的。
《植物的故事》《植物的故事》
在雅典憲法廣場北側豎立著一塊界石,這塊表面粗糙的大理石上依然保留著碑銘殘片。蒼老的界石只有兩英尺高,卻被放在一個和旁邊賣汽水飲料、冰激凌的售貨亭一樣高的簇新雕花圓柱上。當年,這塊古樸的界石正是呂克昂學園的標誌,公元前320年,狄奧弗拉斯圖在此傳播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站在界石下,時光仿佛回到了從前,眼前依稀出現了當年狄奧弗拉斯圖在呂克昂學園講學時的情景。
高度的差異、生長習性的不同是否可以被看作是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區分它們的一種正確、有效的方法呢?狄奧弗拉斯圖認為這種方法是正確的,還向他的學生們詳細解釋了自己為什麼會把植物分為樹木、灌木、亞灌木和草本植物四類。也許在現在的人看來,這根本算不上是什麼成就,但在當時,由於人們所掌握的知識相當匱乏,因此,狄奧弗拉斯圖希望更多地了解大自然。那時,既沒有達爾文,也沒有《物種起源》更沒有什麼進化論。古希臘人將葡萄李子、桃蘋果等栽培型植物視作神靈恩賜的禮物,認為這些果實曾是奧林匹斯山上結出的仙果。愛奧尼亞哲學家希龐提出栽培型植物可能多半源自野生植物,在當時看來,這一想法近乎瘋狂。狄奧弗拉斯圖對希龐的觀點非常感興趣,然而在設計植物分類時,依然將野生植物與栽培型植物的區別當作主要的分類標準。狄奧弗拉斯圖已經有了植物分為雌雄兩種的概念,還知道,好的坐果率主要取決於雄花光顧雌花的數量。遺憾的是,狄奧弗拉斯圖從未仔細思考過植物的授粉方式,始終沒有弄明白授粉的概念。種子和果實雖然有了,但它們究竟怎樣產生的,始終是個不解之謎。
狄奧弗拉斯圖的導師亞里士多德在動物研究方面一直遙遙領先,因此在對待植物的問題上,狄奧弗拉斯圖開始是把植物看作是一種腳朝天、嘴埋於地底下的動物。他認為,這二者在某些方面完全可以進行對比,就像動物一樣,植物可以按照它們的葉脈葉脊及果肉進行描述。狄奧弗拉斯圖在工作過程中經常會採用類比的方式,比如這個葉片比較大,或是比較小,茸毛較多、顏色相對比那一種要淡一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