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

出版的《張愛玲集》中《鬱金香》一卷編後記說:“本集中的小說依據張愛玲生前的改定稿編入,但中篇小說《小艾》是例外。《小艾》的版本情況較為複雜。《小艾》最初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四日至次年一月十四在上海《亦報》連載,一九八七年初被發掘,在香港《明報月刊》重刊時章節做了調整,台灣《聯合報》副刊重刊時又作了刪節,收入同年五月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餘韻》的《小艾》則是新的刪節本。本書所收《小艾》恢復了《亦報》初刊本原貌,這也是《小艾》‘出土’二十年後首次以本來面目與讀者見面”。

簡介

張愛玲張愛玲

張愛玲的中篇小說《小艾》,最初是連載在1951年至1952年的上海亦報》,是陳子善於1987年發現的,陳教授在《永遠的張愛玲》中《〈小艾〉的發現與創作背景》中介紹了這部小說的創作的基本情況。與《十八春》連載時邊寫邊登不同,《小艾》是張愛玲構思多時,一氣呵成後才交《亦報》付梓的,因為她覺得“《十八春》寫到後來,明明發現前面有了漏洞,而無法修補,心上老是有個疙瘩。所以再要給《亦報》寫的小說,非待全文完畢後.不拿出來了” 這裡也要插一句,《十八春》出版單行本時,作者已作7修訂,到十年代初,作者又把《十八春》大幅度增刪,改名為《半生緣》,所以現在海外的“張迷”反而對《十八春》有,點陌生]。當然,為適應連載的需要,《小艾》每天一段,情節上仍能相對完整。

小說內容

《小艾》講述的主要是小艾的故事。講述了金槐去香港謀生,留下小艾在孤島侍奉姑婆。為掙錢她去當女傭,並辛苦勞作養活婆婆與丈夫兄弟一家。

賞析

張愛玲遺物發現珍貴手稿 張愛玲遺物發現珍貴手稿

有人說:張愛玲筆下沒有純粹的喜劇,相愛的人總是擦肩而過,最終和不愛的耳鬢廝磨,一輩子就這樣將將就就的過了。反觀小艾,可以認為小艾和金槐的感情是真的,也帶給了小艾幸福,在這裡張愛玲流露了她其他文章中少有的溫情。在敘述到二人交往時,故事的敘述速度慢了起來,尤其下面一段文字,更提示了我們:

五太太房裡的日曆一向是歸小艾撕的,從此以後,這日曆就有點靠不住起來,往往一到了星期六,日曆上已經赫然是星期日了,而到了星期一,也仍舊是一張紅字的星期日,星期二也仍舊是星期日,或許是因為過了這一天之後,在潛意識裡仿佛有點懶得去撕它,所以很容易忘記做這樁事情。

小艾對金槐產生朦朧的好感之後,懶得去撕牆上的日曆代表了時間的流逝,小艾只有在星期日才能見到金槐,所以她寧願時間永遠留在星期日。在這裡“潛意識裡仿佛有點懶得去撕它”正是小艾內心的不自覺的感情的流露。正如老師上節課所講:張愛玲的小說不僅關注時間,這種對時間的敏感還體現在故事敘述過程中的敘述節奏的快慢變化。小艾的婚姻雖然有愛情,但是就一定能說她比五太太幸福嗎?新婚過後漫長的是生活,常言“貧賤夫妻百事哀”,艱難的生活、混亂的世界、病痛的折磨……一切都讓小艾夫婦感到悲哀。尤其是孩子更是小艾心中永遠的痛。被景潘侮辱後懷孕招致憶妃的毒打,挨打後流產導致了不能生育的病,金槐對孩子的喜愛更讓小艾維不能生育悲痛,表達對新社會給小艾生活帶來的改變也用小艾治好了病不久就要生孩子結尾。當我們讀到《小艾》中對於小艾和金愧的新式愛情和五太太和景潘的舊式婚姻時,不難發現儘管張愛玲努力嘗試去描寫前者,但是對於後者雖然著力不多,僅將其作為背景與暗線,後面的舊式婚姻就寫作技巧和表達的思想而言,更加貼近生活的真實,文字也更為流暢。其實,張愛玲對於舊式婚姻更為熟悉,也更加能體會到其對於女性的壓抑和資助獨立性的壓制,其中的女性也是沒有能力把握自己命運的,她們災難性的陰影下生活,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寄寓到男性身上。互相之間的真愛是作者本人渴望而不得的,對這種愛情的描寫也並不是她的真正長處所在。正如郜元寶、袁凌所說四五十年代的張愛玲有著“對時代悲劇刻骨銘心的體認,她始終把自己時代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破壞’作為大背景,由此開掘個人的情感世界,特別是亂世男女孤注一擲的愛情和注定要被冷酷的現實所嘲弄的欲求。人與時代這種命定的結構關係,是她前後期小說基本的敘述模式。”小艾這篇小說正具有如此的代表性。(郜元寶、袁凌,《張愛玲的被腰斬與魯迅傳統之失落》)

點評

關於《小艾》這部作品長期以來占主流的觀點是認為這部作品是一部失敗之作,是迎合政治的創作。陳遼認為“張愛玲在《小艾》、《十八春》眾多緊跟共產黨政治的話語”(陳遼,《淪陷區文學評價中的三大分歧——對〈關於淪陷區作家的評價問題——張愛玲個案分析〉的回應》)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於張愛玲此前的創作風格截然不同,或者這也是這部作品長期被湮沒的原因之一?的確,這部小說第七十節即結尾在去醫院的路上——小艾咬著牙輕聲道:“我真恨死了席家他們,我這病都是他們害我的,這些年了,我這條命還送在他們手裡。”這裡被認為是主人公的階級意識的覺醒,她認識到了自己一生悲劇命運的製造者正是席家害的。尤其最後的“光明的尾巴”:小艾參加工作並且馬上就要生孩子,被認為是敗筆。相比《傾城之戀》等前期作品中“那說不盡的蒼涼故事”(《傳奇》,經濟日報出版社,張愛玲著,陳子善編,146頁),這一結尾遜色很多,有點讓人失望,尤其於前面精彩的筆墨相比更顯突兀,然而考慮到《十八春》同樣性質的結尾,與進入50年代以來的中國大陸文學作品驚人相似的一致,這一情況也並非不可理解。同時,還要看到在《傾城之戀》中是戰爭成全了白流蘇和范柳原的婚姻,同樣解放成全了小艾和金槐夫婦,在此張愛玲表現了普通人在時代也就是歷史和命運面前的無奈與順從,無論這種變化對於他們有利與否。

但在這看似平庸的結尾中張愛玲仍顯示了其獨到之處。如在七十節第三段金槐給小艾蓋上舊棉被注意到上面的花紋:大紅花不被面,上面一朵朵細碎的綠心小白花,看著眼暈,看得人心裡亂亂的。“綠心小白花”不正是小艾人生的象徵嗎?小艾來到席家是快到端午節時,因此五太太給取名字叫小艾。艾草其味苦又叫苦艾,它開的花正是綠心白花,小艾的一生正是如此——細碎的人生沒有轟轟咧咧的大事有的只是瑣屑的人生,然而又是悽苦的歷經磨難。這是一個平凡女人的悲劇人生。花這一意象常用來形容女性,而且一般是說女性的美好,小艾是艾草她開花也只是不美麗的花,那苦味象徵了她的悲劇人生。在這裡注意這床大紅碎花布面棉被曾被提起過,那是在金槐和小艾分手去香港時,一次生離一次“死別”(按照更符合故事邏輯的順序小艾的結局是如此),不變的是那“浮生若夢”的感覺。她叫小艾不是因為她出生於端午節而只是有別人——五太太給取的名字。“被命名”象徵與暗示了小艾的命運是有別人決定的,她沒有把握命運的能力,這使我想起了余華的小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小說後面部分寫道了金槐送給了小艾刻著他給起的“王玉珍”鉛字,這裡再次寫到了小艾的“被命名”,它是沒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運的,無論是五太太還是金槐都可以決定她的命運的。

接下來的“迎面一輛電車噹噹的開過來。街上行人很多,在那斜陽里匆匆走著,也不知都忙些什麼。” “電車噹噹的開過來”正如《封鎖》中表達的“開電車的人開電車”——時間和空間是被割裂的,人們生活與自己的世界中,無暇顧及他人即使對面相逢也只是自顧自的走過。斜陽里匆匆而過的人們忙碌著,沒有人關心他人在忙些什麼,小艾要死了,也只有“執子之手”金槐獨自傷心。“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陶潛這句詩中是有著堪稱雋言的對於生命的深切與悲涼的徹悟的。

張愛玲小說中的意象描寫是理解其作品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水晶曾在一篇文章中論及張愛玲小說中的“鏡子”意象。同樣我們在《小艾》中同樣可以發現鏡子意象的運用。小說中出現了三次:①席五太太對著一面腰圓大鏡在剪劉海。在此“剪劉海”是一種標誌——五太太已經三十了。在鏡子中的五太太發現了自己的“奇異的命運”,但她同時又被作者看著,還被讀者看著。一面鏡子使小說具有了多重視角。②小艾回家看見她的一面腰圓鏡子被金福小孩砸破了,用一根紅絨繩縛起來,勉強使用著,鏡面上橫切著一道裂痕。中國古代有著“破鏡重圓”的悲喜劇,但是小艾擔心的卻正是鏡子的破碎是否離自己遠在千里的金槐能否回到自己身邊。③金槐離去時,小艾叫他把一隻熱水瓶帶去。熱水瓶象鏡子一樣也是玻璃做成的,都是易破碎的,不堅固的這不正象徵了小艾與金槐的愛情與婚姻嗎?在大動盪的時代,男女之間、夫妻之間的感情竟是顯得如此的薄弱與易碎。

張愛玲作品不完全名錄

排序

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

以下是部分作品名稱:

B《霸王別姬》《半生緣》(原名《十八春》) . 《被窩》《必也正名乎》《不幸的她》
C《重訪邊城》《從吶喊到流言》《創世紀》《存稿》《惆悵舊歡如夢》《沉香》《草爐餅》《赤地之戀》《遲暮》
D《到底是上海人》《多少恨》《對照記》《打人》《第愛節》《讀書報告四則》《道路以目》《都市的人生》《第一爐香》《第二爐香》《等》
F《封鎖》《浮世的悲哀》《浮花浪蕊》
G《公寓生活記趣》《姑姑語錄》《更衣記》《桂花蒸阿小悲秋》
H《華麗緣》《海上花開》《海上花落》《紅樓夢魘》(文學評論) . 《花凋》《魂歸離恨天》《鴻鶯禧》《黃金盟誓之書》《紅玫瑰與白玫瑰》
J《借銀燈》《吉利》《燼餘錄》《金鎖記》
L《流言》《琉璃瓦》《留情》《論寫作》《連環套》
M《心經》《牧羊者素描》《茉莉香片》
N 《年青的時候》
Q《情場如戰場》《秋雨》《傾城之戀》
S《十八春》(即《半生緣》) . 《雙聲》《散戲》《私語》《色.戒》《詩與胡說》《說胡蘿蔔》
T《天才夢》《童言無忌》《談女人》《談看書》《談看書後記》《談跳舞》《談音樂》
W《五四遺事》《忘不了的畫》《惘然記》《我看蘇青》
X《小團圓》《寫什麼》《小兒女》《小艾》《心愿》《相見歡》
Y《餘韻》《夜營的喇叭》《憶胡適之》《怨女》《有女同車》《炎櫻語錄》《秧歌》《銀宮就學記》《雨傘下》《殷寶灩送花樓會》
Z《丈人的心》《中國人的宗教》《中國的日夜》《張看》《自己的文章》《造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