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戲》

戲散了,一位話劇女主演,單只地在戲台上逗留了一會。然後她出了戲院,僱到一輛黃包車回家。也算是到家了,文章也就完了。

文章就是寫一個人這段也就是不到一個小時的過程,說的卻是這位女主演的表演、家庭以及圍繞著她的一批人,展示了演員的一種私人生活。

描寫了女戲子南宮嫿散戲後回家的情景。但作者用意最深刻的是想刻畫南宮嫿與其丈夫的愛情悲劇,導致了她生活的淒涼,主要是精神世界的淒涼。

全文

張愛玲文集封面張愛玲文集封面

閉幕後的舞台突然小了一圈。在黯黃的燈光里,只有一面可以看看的桌椅櫥櫃顯得異常簡陋。演員都忙著卸裝去了,南宮嫿手扶著紙糊的門,單只地在台上逗留了一會。
剛才她真不錯,她自己有數。門開著,射進落日的紅光。她伸手在太陽里,細瘦的小紅手,手指頭燃燒起來像迷離的火苗。在那一剎那她是女先知,指出了路。她身上的長衣是謹嚴的灰色,可是大襟上有個鈕扣沒扣上,翻過來,露出大紅里子,裡面看不見的地方也像在那裡火騰騰燒著。說:“我們這就出去--立刻!”
此外還說了許多別的,說的是些什麼,全然沒有關係。普通在一齣戲里,男女二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會面了的時候,劇作者想讓他們講兩句適當的話,總感到非常困難,結果還是說到一隻小白船,扯上了帆,飄到天邊的美麗的島上去,再不就說起受傷的金絲雀,較聰明的還可以說:“看哪!月亮出來了。“於是兩人便靜靜地看月亮,讓伴奏的音樂來說明一切。
南宮嫿的好處就在這裡--她能夠說上許多毫無意義的話而等於沒開口。她的聲音里有一種奇異的沉寂;她的手勢里有一種從容的禮節,因之,不論她演的是什麼戲,都成了古裝戲。
出了戲院,夜深的街上,人還未散荊她僱到一輛黃包車,討價四十元,她翻翻皮夾子,從家裡出來得太匆忙,娘姨攔住她要錢,檯燈的撲落壞了,得換一隻。因此皮夾里只剩下了三十元。她便還價,給他三十。
她真是個天才藝人,而且,雖說年紀大了幾歲,在台上還是可以看看的。娘姨知道家裡的太太是怎樣的一個人么?娘姨只知道她家比一般人家要亂一點,時常有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來,坐著不走,吃零嘴,作踐房間,瘋到深更半夜。主人主母的隨便與不懂事,大約算是學生派。其他也沒有什麼與人不同之處。

有時候南宮嫿也覺得娘姨所看到的就是她的私生活的全部。其他也沒有什麼了。
黃包車一路拉過去,長街上的天像無底的深溝,陰陽交界的一條溝,隔開了家和戲院。頭上高高掛著路燈,深口的鐵罩子,燈罩里照得一片雪白,三節白的,白的耀眼。黃包車上的人無聲地滑過去,頭上有路燈,一盞接一盞,無底的陰溝里浮起了陰間的月亮,一個又一個。
是怎么一來變得什麼都沒有了呢?南宮嫿和她丈夫是戀愛結婚的,而且--是怎樣的戀愛呀!兩人都是獻身劇運的熱情的青年,為了愛,也**過,也恐嚇過,說要走到遼遠的,遼遠的地方,一輩子不回來了。是怎樣的炮烙似的話呀!是怎樣的傷人的小動作;辛酸的,永恆的手勢!至今還沒有一個劇作者寫過這樣好的戲。報紙上也紛紛議論他們的事,那是助威的鑼鼓,中國的戲劇的傳統里,鑼鼓向來是打得太響,往往淹沒了主角的大段唱詞,但到底不失為熱鬧。
現在結了婚上十年了,兒女都不小了,大家似乎忘了從前有過這樣的事,尤其是她丈夫。偶爾提醒他一下,自己也覺得難為情,仿佛近於無賴。總之,她在台下是沒有戲給人看了。

黃包車夫說:“海格路到了。“南宮嫿道:“講好的,靜安寺路海格路。“車夫道:“呵,靜安寺路海格路!靜安寺路海格路!加兩鈿罷!“南宮嫿不耐煩,叫他停下來,把錢給了他,就自己走回家去。

街上的店鋪全都黑沉沉地,惟有一家新開的木器店,雖然拉上了鐵柵欄,櫥窗里還是燈火輝煌,兩個夥計立在一張鏡面油漆大床的兩邊,拉開了鵝黃錦緞繡花床罩,整頓裡面的兩隻並排的枕頭。難得讓人看見的--專門擺樣的一張床,原來也有鋪床疊被的時候。
南宮嫿在玻璃窗外立了一會,然後繼續往前走,很有點掉眼淚的意思,可是已經到家了。
一九四四年九月

作者簡介

張愛玲張愛玲

張愛玲,原名張瑛,1921年生於上海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其祖父為張佩綸,外曾祖父為李鴻章。1937年,畢業於上海聖瑪利亞女子中學,次年考取倫敦大學,後因戰事改入香港大學。1943年,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一舉成名,同年發表代表作《金鎖記傾城之戀等。1944年出版小說集《傳記》和散文集《流言》。1955年留美定居。1995年9月8日於洛杉磯家中去世,終年75歲。

寫作特色

張愛玲可以把一小段生活演繹成一大部小說,也能夠把一大段生活濃縮成千把字的小小說。一大部小說讓人看了琳琅滿目,一小篇小小說使人聯想翩翩。看長篇的一目十行,難以逐字品味,過去了,再看的可能不大。短小精緻的一篇,讓人看了還想再看一遍,作者就得字字精煉,很不容易

讀者評介

借一個戲劇演員在戲劇與現實生活中的差別,講出了生活的本質。文章並沒有講什麼道理,只是重現了生活。作者似乎是在告訴我們,文中主角南宮這個人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它存在,僅此而已。
張愛玲的好處也在這裡,她能夠說許多美麗的蒼涼的話而等於沒開口,我能讀到的是一種氣味,一種顏色,只有張愛玲才有的。她的聲音里也是有一種奇異的沉寂,她的手勢里也是有一種從容的禮節,正如她對生命的解釋“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小說外在是清秀脫塵的沉醉的文字,內里是女性苦澀的掙扎,“總之,她在台下是沒有戲給人看了”,是必然的蒼涼。
孟悅和戴錦華有句話說:“張愛玲的世界沉浮在黃昏與黎明的交匯處,充滿了色彩的幽暗與豐饒,如同在黎明的第一線晨光中掙不脫的昨夜的夢魘。”我覺得它形容張愛玲的氣味和顏色很到位了。

張愛玲作品不完全名錄

排序

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

以下是部分作品名稱:

B《霸王別姬》《半生緣》(原名《十八春》) . 《被窩》《必也正名乎》《不幸的她》
C《重訪邊城》《從吶喊到流言》《創世紀》《存稿》《惆悵舊歡如夢》《沉香》《草爐餅》《赤地之戀》《遲暮》
D《到底是上海人》《多少恨》《對照記》《打人》《第愛節》《讀書報告四則》《道路以目》《都市的人生》《第一爐香》《第二爐香》《等》
F《封鎖》《浮世的悲哀》《浮花浪蕊》
G《公寓生活記趣》《姑姑語錄》《更衣記》《桂花蒸阿小悲秋》
H《華麗緣》《海上花開》《海上花落》《紅樓夢魘》(文學評論) . 《花凋》《魂歸離恨天》《鴻鶯禧》《黃金盟誓之書》《紅玫瑰與白玫瑰》
J《借銀燈》《吉利》《燼餘錄》《金鎖記》
L《流言》《琉璃瓦》《留情》《論寫作》《連環套》
M《心經》《牧羊者素描》《茉莉香片》
N 《年青的時候》
Q《情場如戰場》《秋雨》《傾城之戀》
S《十八春》(即《半生緣》) . 《雙聲》《散戲》《私語》《色.戒》《詩與胡說》《說胡蘿蔔》
T《天才夢》《童言無忌》《談女人》《談看書》《談看書後記》《談跳舞》《談音樂》
W《五四遺事》《忘不了的畫》《惘然記》《我看蘇青》
X《小團圓》《寫什麼》《小兒女》《小艾》《心愿》《相見歡》
Y《餘韻》《夜營的喇叭》《憶胡適之》《怨女》《有女同車》《炎櫻語錄》《秧歌》《銀宮就學記》《雨傘下》《殷寶灩送花樓會》
Z《丈人的心》《中國人的宗教》《中國的日夜》《張看》《自己的文章》《造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