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

《夏感》

《夏感》是著名作家梁衡的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熱情洋溢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夏日裡大自然的景象和人們生活、勞作的情狀,把我們帶進一種美好的意境中。精妙的文筆、精巧的構思,從中可以領略到梁衡散文的獨特風格和藝術魅力。文章最早被收錄入梁衡的第一部散文集《夏感與秋思》中,隨後被編入多種文集,列入新課標中國學生閱讀工程必讀篇目中。

作者介紹

《夏感》梁衡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梁衡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他歷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等職,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國小教材總顧問。

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 散文集《只求新去處》、《名山大川》、 《人傑鬼雄》 ,政論集《繼承與超越》。有《梁衡文集》九卷。曾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等。散文《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追尋那遙遠的美麗》等入選中學、師範和大學課本。

梁衡山水散文的特點:

《夏感》《梁衡文集》《梁衡文集》
梁衡的創作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以自然美為主題的山水散文,以美與思辨為主題的理性散文,再到以思想與人性為主題的政治散文。筆法越來越老練,思想越來越成熟,主題越來越深沉。可以看出,他創作的歷程折射出了他人生的軌跡,也反映出了他的價值取向的轉移。儘管如此,這三個階段的作品卻都是出類拔萃的上乘之作。

他的山水散文主要在八十年代初發表,一掃當時散文創作形式化虛幻化的歪風,把一種全新的清靈之美注入人們的審美視野,曾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其實你看這些散文的題目就會發現它們的特點——《晉祠 》、《夏感》、《石河子秋色》《蘇州園林》 ……梁衡對文字有很強的駕馭能力。當看到他筆下的風景時,你會覺得在不斷受到一連竄美學意象的衝擊,目不暇接,卻沒有一處會給你重複之感。

梁衡的山水散文,達到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高度融合,致力於物我交融的竟境美的創造,追求意蘊深百的哲理美的抒發,對當代散文文體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寫作背景

梁衡先生筆端的《夏感》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紮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讚的典型觀照物,就不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徵和形而上的寓義在。

作品導讀

《夏感》《夏感》
在詩人作家筆下,夏並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梁衡同志卻敢於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這間的黃金的夏季。”須知,這種讚美本身就很值得我們讚美。而他在這篇作品中所創造的清雋境界、豐厚含茹和高致的美,他的英華吐納的娟秀語言,更令人由衷嘆服。《夏感》確實夠得上是當代散文中一篇難得的精品。

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這在今天,恐怕是難得的短文了。然而,梁衡同志卻憑藉這為數不多的文字,構築起如此精美的世界。它,使我們想到玲瓏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絹,一塊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麗的山花。過去評價散文之美,有所謂“人生寶、智慧寶、美麗寶”一說,而“六六”,在我們民族習慣中,向有和順、如意、吉祥之意諧意。《夏感》正是這樣一篇三寶兼具蘊藉著和順、如意、吉祥美好等含茹的傑作。

作品欣賞

《夏感》《夏感》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鏇律。
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泠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滋成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輕飛慢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的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著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扑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扑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夏感》
《收割》梵谷
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花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的衝刺。
夏天的鏇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已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雲。麥子打完了,該鬆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裡。有閒情逸緻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鏇律。我卻想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夏。

思想內容與語言特色

《夏感》《夏感》
思想內容:本文分別從鄉野的景物、.農民的勞動生活、夏天的鏇律、夏天的色彩、古人對季節的描寫等幾個方面描寫夏季的景象,表現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表達作者對夏季獨有的鐘情。熱情讚美夏天,其實是熱情讚美夏天裡辛苦勞作的人,讚美普通勞動者。

語言特色: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議論性見長,其散文語言多敘述和議論,但本文有點特別,細緻生動,富有韻致,既有書卷氣,又有陽剛味。

描寫居多。許多描寫細緻生動,富有韻致,如第二段描寫鄉野景物,訴諸人的各種感官,以形象性見長。如“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有動作,有形象,還有節奏感;“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而夏呢,總是在苦澀的汗水裡“,非常簡樸,又形象生動。

再有,本文語言富有書卷氣,常常是文白相間,顯出語言之美。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語句具有對稱性、鏇律感,近似於文言,顯得雅致。

還有,本文語言不經意間顯出剛性氣質。梁衡散文的語言都有男性化風格,不顯造作,風格氣質自然表現出來。如第二段在描寫鄉野的幾處景物之後,寫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由具體描寫進到概括性描述,伴隨著寫景視野的逐漸開闊,語言中的大氣也張露出來,“磅礴”“滾動”“升騰”等詞用在這裡都顯出大氣,“夏天到了”,四字單獨成句,斬截,響亮。文章末尾說“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情感態度明朗,語調高亢,也顯出梁氏散文語言的男性化風格。

品味素彩語句

《夏感》夏天山花爛漫
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是作者的想像,生動形象。

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的衝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裡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裡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牆”喻“綠煙”,更加直觀。

“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夏感》夏天綠草如茵
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是作者的想像,生動形象。

“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的衝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裡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作品賞析

《夏感》
夏天收割後的田野
見慣了中國文人歌春頌秋或是傷春悲秋,似乎自然的蟲雨鳥獸,花草煙雲只有在春秋兩季才會更見風月。然而梁衡的《夏感》卻帶給我們別樣的情懷:認識自然,還有更別樣的角度,而且這個角度也帶給我們更深刻的人生體悟。

初讀此文,你會嘆服於作者見微知著的觀察力。通常我們會驚喜於春綠初透,馳懷於秋雲淡泊。在承上啟下的夏天,常人感受到的只是酷熱的天氣和焦灼的心情。而作者卻在厚草、林葉中勾勒出夏的茂盛繁密,繼而從蟬聲、風影、麥香中感受夏天昂揚積極的一面。接著,別開生面的從色調上論述了夏的金黃,突出了夏“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偉力,表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體悟和豐厚的人生智慧。然後,作者的筆意,凌空俯瀉,棉苗、高粱玉米,瓜秧,這些常人很少去寫的田間事物,在作者的慧眼中無不充盈著積極奮發的精神。“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在古人筆下,夏天是繁忙而燥熱的,但在作者心裡,夏天卻承接著春的希望,孕育著秋的收穫。別人關注希望或收穫,作者卻關注於希望成為收穫的艱苦航程,於是目見,耳聞,神遊,筆意縱橫成一篇奇妙美文。

《夏感》《夏感與秋思》
再讀此文,你會折服於作者英華吐納的語言功力。無論是比喻還是擬人,或是對仗,想像,還是動詞的選擇,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他深厚的語言功底。如“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作者構句新穎,議論也新鮮精當,以“冷”、“熱”分喻春、秋,用色彩表現季節的內涵,再信手拈來常見卻富有詩意的四個意象,真讓人有“虧他想的出來”的感嘆。工整的對仗中也體現了作者豐厚的古典文學的素養。再比如恬淡平實的第三節,“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雖然平淡無奇,但再三咀嚼,夏日裡農家那份繁忙與迫切如在眼前。四個“快”字,濃縮了準確而真實的農家心情。語言的韻味,恰恰點染出生活的韻味。
合上書卷,再去回味,你會拜服於作者豐茹高致的藝術表現力。作者在首節先巨觀的勾勒夏天的場景,然後由形入聲,捕捉夏天熱鬧卻不煩躁的聲音,再借聲傳香,巧妙的以麥香串聯上下文,而麥香也正是作者著力渲染的意象。麥香傳遞著初夏的收穫,也預示著秋的豐收,不正是“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嗎?而金黃的麥香,金黃的夏天,正是作者所謳歌的生命與創造!在金黃的基調下,夏的生命,濃烈多姿,蓬勃欲飛。接著,作者又把視角轉入農民——夏之生命的勞作者上。那一段平淡而又樸實的文字,那一份平實而又迫切的心情,那一種平凡卻又昂揚的生活,讓我們明白,夏天是美麗的,生活是美麗的,而農民則是最美的。由自然之景,悟自然之理,續自然之理,而得生活之悟,承生活之悟,終發人生之贊,文章氣韻暢通,境界高致,讀來讓人嘆為觀止。

誦讀

《夏感》《夏感》
《夏感》一文描寫細緻生動,富有韻致,既有書卷氣,又有陽剛味。把一份對夏的讚美之情揮灑的淋漓盡致,文章情感態度明朗,語句準確優美,是誦讀名篇。

朗讀或誦讀本文時,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要大聲,要有“磅礴之勢”,傾吐“升騰”之氣,表達出“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的情調、語調,讀出梁衡散文語言的剛性氣質、男性風格。

音頻:http://www.ywzx8.com/jxsc/ywb/cys/200710/14038.html

詠夏詩文

《夏感》夏天
歷代描寫夏季的詩詞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唐代白居易《觀刈麥》

《夏感》夏碟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芝勞夢想。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夏首雲物變,雨余草木繁。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掃園。縈叢蝶尚亂,依閣鳥猶喧。對此殘芳月,憶在漢陵原。——唐代韋應物 《始夏南園思舊里》

《夏感》蘇舜欽《夏意》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開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宋代蘇舜欽 《夏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宋代司馬光《客中初夏》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宋代蘇軾《鷓鴣天》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楊萬里《小池》

《夏感》《新夏感事》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楊萬里《曉出淨慈送林子方》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小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初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余誰共午甌茶?——宋代陸游《幽居初夏》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㡡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元代白樸《天淨沙•夏》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陸游《初夏絕句》

相關詞條

《晉祠》 《跨越百年的美麗》 《人傑鬼雄》 《覓渡,覓渡,渡何處》 《一座小院和一條小路》 《紅毛線,藍毛線》 《把欄桿拍遍》《大無大有周恩來》 《讀柳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