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們》

齊默爾曼的歌劇《士兵們》(Die Soldaten,1958—64)是一個混合多種音響的音樂戲劇,匯集了講話、歌曲、音樂、繪畫、芭蕾、啞劇、磁帶剪接等各種因素。

簡介

《士兵們》《士兵們》

默爾曼的歌劇《士兵們》(Die Soldaten,1958—64)是一個混合多種音響音樂戲劇,匯集了講話、歌曲、音樂、繪畫、芭蕾、啞劇、磁帶剪接等各種因素。它不僅在不同的舞台層次上同時呈現不同的場景,不僅使用了廣闊的聲樂、器樂和電子音響,而且在適當的時刻也引用巴赫和其它作曲家的作品片斷。這部作品在某些方面受貝爾格《沃采克》影響,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歌劇。

作曲

無疑,真正的創新總是首先產生在一個寂靜的房子裡,撞擊視網膜上的盲點。
——B.A.齊默爾曼
這是德國作曲家齊默爾曼(Bemd Alois Zimmermann,1918—1970)1960年創作歌劇《士兵們》(Die Soldaten,1958—1960。rev.1963--1964)時對自己的音樂思想所做的概括。的確,齊默爾曼沒有受到同代人的關注,直到死後,他的音樂作品才逐漸開始被人們所認識。在我國,齊默爾曼是一位少為人知的作曲家。其實,齊默爾曼是一位值得關注的20世紀現代作曲家,因為他是一位最早使用“拼貼”(collage)技術的作曲,

風格

論及“引用。(quobtiog)、“拼貼”炙手可熱、“多元主義” (pIuraIism)和。“複合風格”(polysatylism)成為20世紀60、70年代時髦的,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德國作曲 家斯托克豪森(KarIheinz Stockhausen,1928一),所提及的作品則是這位大師的《頌歌》(Hymnen,1962—1972)、《混合物》(Mixtur,1965 一1967)、《片刻》(Momente,1966—1967)、《遠感音樂》(Telemusik,1966)等,或者是波蘭的K.潘德列茨基及其《小 提琴協奏曲》(1976)、《第二交響曲》(1979)。其實,齊默爾曼1958年開始創作的歌劇《士兵們》中,就“引用”了許多既有的音樂,並將其組合 在一起。他將這種作曲技術叫做“拼貼”—一個來自視覺藝術的術語,成為這種技術的“始作俑”者。而在這個時候,大多數先鋒派作曲家還仍在熱衷於序列音樂和 偶然音樂。但齊默爾曼對序列音樂並不感興趣,他認為序列的法則具有教條感。齊默爾曼與當時的新音樂的領導人也沒有什麼聯繫。儘管他吸取先鋒派作曲家的創新 經驗,但他同時也留戀於歷史,因此他選擇了一條與別人有所不同的道路。歌劇《士兵們》是齊默爾曼第一個運月了“引用”與“拼貼”技術的作品,也是一個具有 “多元主義”取向和“複合風格”的作品。在這部歌劇中,“多元主義”的觀念不僅體現在舞台的視覺材料中,同樣也體現在音樂材料中。從音響上來看,第二幕的 間奏就是一個“多元主義”的範例。管風琴演奏聖歌《末日經》(Dies irae),長號和大號則吹奏出巴赫的眾讚歌《當我應該離開的時候》(Wenn ich einmaI soII scheiden),並與舞台演出者保持兩個不同的速度進行,四個高音喇叭奏出巴赫的另一個眾讚歌《來,聖靈》(Komun,Schapfer Geist),如果說“引用”與“拼貼”及由此而來的“多元主義”與“複合風格”作為“重構”(與“解構”相對應),是一種典型的後現代主義音樂特徵,那 么齊默爾曼的《士兵們》就是一個標誌性的後現代主義音樂作品。在1966年創作的《皇室晚宴音樂》(Musique pour les souper du roi ubu)中,齊默爾曼“引用”了巴洛克音樂、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代音樂的著名主題。其“拼貼”技術就更為嫻熟,“多無主義”或“複合風格”的取向也更為鮮明。齊默爾曼的“多元主義”在聲樂曲《為一個年輕詩人寫的安魂曲》(Requiem Fur Einen jungen Dichter)中達到了頂點。這部作品似乎喚起了1920—1970年半個世紀的歐洲歷史。文學摘錄、公眾人物演講的摘要都在這部作品中被“引用”和濃 縮,並使之達到語義學、語音學和音樂標準上的一致性。這部作品極力“延遲時間中的時間”,將半個世紀壓縮在一個小時裡。通過這種文本的選擇和安排,我們就 能深刻地洞察到齊默爾曼思想和想法,這種“語言的”的前沿技術也已極大地車富了音樂與語言的表現力。不僅如此,齊默爾曼還通過“引用”歐洲和非歐洲音樂中 的不同旋律因素進行“拼貼”,因此他的音樂容納了多種不同的風格,並具有“複合風格”取向。

盤點一生必看的50部經典歌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