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25集(VCD28集)電視劇是農村題材的喜劇。本劇講述了郭裕村的男女老少們在輕鬆爆笑的戲劇情境中體驗著不同尋常的奔向小康之路的故事。導演:丁霄漢,主演:潘長江、方青卓、黃曉娟、郭達、李琦等,2006年發行上映。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中文名稱: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類型:農村賀歲喜劇

主創人員:

攝影:王洪亮翟建昀

美術:徐德廣

領銜主演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潘長江--飾趙喜富

方青卓--飾翠翠

郭達--飾何老貴

李琦--飾劉有財

黃曉娟--飾劉巧

杜旭東--飾大嘴叉子

劇情梗概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村委會改選啦!郭裕村霎時間熱鬧非凡

執掌帥印幾十年老村長劉有財為了徹底改變郭裕村領導思想落後頑症痼疾忍痛割愛、毅然下馬一時間村長大印虛位以待引得全村上下各路英雄望眼欲穿……最不想當村長趙喜富;誰也想不到會當村長趙喜富;一心一意只圖生活安穩平生最怕拋頭露面趙喜富;具有傳奇致富經歷郭裕村首富趙喜富……

潘長江主演的豆包村長,起初只是一個摳門的小富農,一心只想著如何賺錢、攢錢。然而他的老婆卻一心只想讓他當官,於是陰差陽錯之下,他被當選上了村長。這一過程不僅讓他必須面臨著怎樣當好村長的問題,也讓他招來了一些惟利是圖的小人們的仇恨,故事就在矛盾衝突中展開了,最終豆包帶領著全村人民走上了富農之路,豆包成了乾糧……

導演簡介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姓名:丁霄漢

職業:演員,導演

1993年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專修班。代表作品有《別走,我愛你》《小康之家》《奔騰向海洋》《找不著北》《一天零一夜》;話劇《你過得還好嗎》《血色玄黃》《好戲連台》《紅岩》等多部。

丁霄漢外表硬朗,演起戲來張弛有度,文質彬彬,極富魅力,幽默寓於含蓄,是位很有潛力的演員。
丁霄漢曾劇目《非凡使命》《全時空接觸》《稅務所的故事》

主角簡介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潘長江

姓名:潘長江

性別:男

籍貫:黑龍江省

生日:1957年7月1日

潘長江,1957年7月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東寧縣一個梨園世家。父親潘林生,母親王晶平均為遼北地區著名的評劇演員。

1979年考入鐵嶺評劇團,1982年改演二人轉,主演過《豬八戒醉酒》《三請樊梨花》《換親記》《櫃中緣》等。
1984年調入鐵嶺市民間藝術團主演《四聖巧戲豬八戒》等節目多次獲省級表演獎.1986年與趙本山合演的《大觀燈》在東三省引發轟動,被觀眾譽為“東北醜王”。1989年參加國際第三屆青年戲劇節的二人轉《豬八戒拱地》獲“個人表演金獎”。走上了小品的藝術道路後,獲遼寧十佳演員第二名。又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綜藝大觀等文藝晚會。小品代表作有《橋》、《過河》 、《迎親》、《打虎上山》、《歪打正著》、《求求你》、《一張郵票》、《女教師男大俠》、《對縫》、《錢哪去了》、《開心一刻》、《農民歌手》、《手術之前》等。其中《橋》、《過問》、《一張郵票》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獲獎,《過河》MTV還獲得了中國音樂電視大賽金獎。
潘長江多才多藝還主演過電影《絕境逢生》 、《三女休夫》、《飛虎隊》、《明天我愛你》、《球迷心竅》、《宮廷鬥雞》和二十七集電視連續劇《雨天有故事》 ,二十集連續劇《八旗子弟》深受觀眾喜歡。

姓名:方青卓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方青卓

性別:女

地區:中國大陸

職業:演員

個人簡介

方青卓是遼寧省已故作協主席方冰的女兒,骨子裡滲透著詩情畫意;身上流淌著白俄血統,能歌善舞與生俱來。她自幼喜歡文學,拍片之餘撰寫了20多萬字的散文和詩歌,著有《中國影視圈》《紅蝴蝶》《我眼中的同行》 《情墜洛杉磯》等文學著作。

對自己的評價:“我的性格像火一樣,可是我寫的東西像水一樣。18年前我才30歲,我曾經獲得全國第七屆電視飛天獎最佳女主角,那時是以悲劇形象出現的,我人比這時瘦一半,那時沒有看透人生,眼睛裡閃現出不是快樂的、燦爛的笑容,而是悲傷的、徘徊的、憂鬱的目光。生活使我慢慢更加堅強,而且更加快樂。在我身上有悲劇的因素,也有喜劇的因素,兩個我都喜歡。但是我期待著拍一部悲喜劇。”;“我基本是這樣的,與生俱來的快樂。一個中年演員是一個演員,是一個母親,是一個妻子,是大家喜愛的演員,我不是裝出來的,我的快樂在於我的寬容,我的快樂在於我的堅強。”
朋友們對她的評價:滔滔不絕的話癆、非常自信的舞蹈家、浪漫多情的詩人。

姓名:李琦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李琦

籍貫:陝西

身高:1.80米

體重:240斤

腰圍:3尺8寸

舞台上的李琦,給觀眾第一印象就是粗獷魁梧憨態可掬的外形,人們怎么也忘不掉他那光禿禿的腦袋瓜兒。李琦以自己的“特長外形”,從小品《撿錢包》到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贏得了觀眾的心。

還出演過《滿漢全席》 《好事多磨》 《甲方乙方》 《沒事偷著樂》 《好漢三條半》等主要作品。

對總演配角,李琦有自己的“理論”:“咱生來沒長主角的模樣,所以演配角並沒覺得心裡不平衡。”作為當代著名笑星,他塑造的諸多藝術形象,都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演藝圈裡稱他為“西北怪才”。

媒體報導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潘長江賀歲當主任《別拿豆包不當乾糧》上央視

除了在春晚上跟眾戲曲名家聯演《新五女拜壽》,過過戲癮外,潘長江的村主任情結也越來越濃,大年初三也不閒著,琢磨著村幹部海選。據悉,25集電視連續劇《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已經定下在從大年初三開始,央視一套晚八點檔播放。該劇也是央視今年惟一一部黃金時間向觀眾賀歲的電視劇。小品演員潘長江這次當上了村主任,養起了寵物豬。

村幹部也搞海選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從農村選舉村幹部這個典型而敏感的話題入手,寫在海選村幹部過程中,農民如何“窮則思變”、“富而思進”。潘長江主演的豆包村長,起初只是一個摳門的小富農,一心只想著如何賺錢、攢錢。然而他的老婆卻一心只想讓他當官,於是陰差陽錯之下,他當選了村長。這一過程不僅讓他面臨著怎樣當好村長的問題,也讓他招來了一些惟利是圖的小人們的仇恨,故事就在矛盾衝突中展開了,最終豆包帶領著全村人民走上了富農之路。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首次表現“留守婦女”

貼近時代是該劇也是潘長江演戲的風格。和上世紀90年代的農村現象不同的是,新時代下的中國農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留守婦女”的問題。農村中的壯勞動力都出城了,剩下的閒散勞動力就是那些守在家中的農民婦女了,如何解決她們的問題成了現在農村安定團結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戲中,首次觸及到這個沒有人揭示的領域中,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豆包村長想方設法,讓那些成天只曉得打麻將、說閒話的留守女士們,用養寵物豬等方法,來養家致富。

方青卓扮“第一夫人”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集合了潘長江李琦方青卓黃曉娟杜旭東侯耀文句號等18位國內一線小品演員。愛情戲是此賀歲喜劇的一個亮點,記者了解到,潘長江繼承了他一貫“怕老婆”、“小男人”的形象,老婆由方青卓扮演,方青卓還是一貫的利索,因為霸道被村里人稱為“第一夫人”,而潘長江雖然是村主任,但還是乾什麼都得看老婆的眼色。儘管如此,他還是抓緊機會,發展了一段“三角戀”。

農村劇告別方言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雖然是發生在北方一個農村中的故事,但說的都是國語,人物不再用方言吸引觀眾,靠的是精心設定的幽默細節,比如潘長江和方青卓定了一套門檻協定:門檻內的事由方青卓說了算,門檻外的事則由潘長江決定。兩人一遇到爭執的事,一人就站在門外,一人站在門內,互相嚷著“進來說”、“出來說”。而這些細節正是採用了某位工作人員家裡真實的生活場景。

影片分析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近年來,農村題材電視劇越來越多的走進我們的身邊,被百姓所熟知。農村電視劇大多以喜劇片出現在觀眾的面前,如《劉老根》 、 《馬大帥》等,但農村賀歲喜劇片卻不多見,《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正是一部地道的農村賀歲喜劇戲,它也是今年央視一套唯一一部在黃金檔播出的新年大片。從大年初三開始,全國的觀眾就可以在央視一套八點檔收看到這部讓您笑開懷的賀歲片。新浪娛樂特別推出本劇的精彩片段預告,讓您先睹為快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共25集,從大年初三開始,央視一套八點檔以每晚兩集的速度向觀眾播放,此劇由由中央電視台影視部、山西廣播電視總台北京御景江山影視文化公司聯合攝製,全劇緊扣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鏇律。向觀眾講述了一個是新時代農村的嶄新形象。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貼近生活,真實樸素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從農村選舉村幹部這個典型而敏感的話題入手,寫在海選村幹部過程中,農民如何“窮則思變”、“富而思進”。潘長江主演的豆包村長,起初只是一個摳門的小富農,一心只想著如何賺錢、攢錢。然而他的老婆卻一心只想讓他當官,於是陰差陽錯之下,他被當選上了村長。這一過程不僅讓他必須面臨著怎樣當好村長的問題,也讓他招來了一些惟利是圖的小人們的仇恨,故事就在矛盾衝突中展開了,最終豆包帶領著全村人民走上了富農之路,豆包成了乾糧。

該劇內容新穎,貼近時代,是農村戲的一大亮點。和上世紀90年代的農村現象不同的是,新時代下的中國農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留守婦女”的問題。農村中的壯勞動力都出城了,剩下的閒散勞動力就是那些守在家中的農民婦女了,如何解決她們的問題成了現在農村安定團結的一個重要問題。於是在《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戲中,首次觸及到這個沒有人揭示的領域中,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豆包村長想方設法,讓那些成天只曉得打麻將、說閒話的留守女士們,用養寵物豬等方法,來養家致富。此舉值得現實生活中,廣大中國農村學習如何解決”留守女士“問題。

人物鮮活,生動感人

以往許多電視劇往往把農村人物的性格和思維概念化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模式化,好像農村人天生呆板、直露、愚昧、狹隘……在《別拿豆包不當乾糧》中,我們看到了非常真實生動的農村人物的代表。豆包村長心地善良、本質純樸,但是這些優點卻一直被與生俱來的小農本質所蒙蓋,使他顯得多多少少有一些自私自利、個人主義……但是當選了村委會主任之後,隨之而來的環境變化,同時也“強制”地變化了他的性格環境,使得這個平時葫蘆峪里以“摳門”和“不露富”而聞名的趙喜富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一個人……

而李琦飾演的老支書、老村長,更是為人正直,雖然管理思路和本人的性格一樣保守,表面上看起來對豆包有著意見,但實際上只有他一直欣賞著這個聰明的新村長。豆包與老村長的較量中,也體現了現今的農村中,新老兩種改革思想的碰撞,在經過一連串的事件後,老思想終於向新思想靠攏,兩種思想合二為之,為新農村的發展創造了新的理念。

風格質樸,語言風趣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最大的看點就在於,它雲集了當今小品界中的眾多大腕們,從潘長江、李琦、方青卓、黃曉娟、到杜旭東、候耀文、句號、邵峰等人。如此眾多的小品笑星們共同主演,這在電視劇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所以此劇的笑料不僅反映在語言中,用老百姓的話,說老百姓的事。更是演員們的樸實表演和精心設定的情節中。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雖然是發生在中國北方一個農村中的故事,但說的都是國語,沒有大量的方言,人物表演樸實無華,不再用方言吸引觀眾,靠的是精心設定的幽默細節,比如潘長江和方青卓定了一套門檻協定:門檻內的事由方青卓說了算,門檻外的事則決定於潘長江。兩人一遇到爭執的事,一人就站在門外,一人站在門內,互相嚷著“進來說”、“出來說”。而這些細節正是採用了某位工作人員家裡真實的生活場景,所以必將開闢農村戲的另一先河。

此外,該劇拍攝地--山西晉城皇城相府,是清朝康熙年間陳廷敬宰相的府第,多年的文化沉澱及古香古色的建築群,為當地的旅遊發展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秋到皇城,雨過皇城。康熙大帝賜予昔日皇城人陳廷敬的詩句躍然眼前:“春歸喬木濃陰茂,秋到黃花晚節香”。今天的皇城人以其志奪人先的作為已然創下了若干個“第一”,這些利在當今、澤被後世的明智之舉,也許正是成為各大劇組選擇外景拍攝場地首選的重要原因吧。當觀眾在體味著這部精彩電視劇的同時,也能領略到這個悠久名城的美麗風景。

影片評論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先看《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這部央視劇的出場名單,整一“小品大腕集合令”。男一號“豆包村長”潘長江就不用說了——央視春晚雷打不動的常客,新欄目“心靈俱樂部”的老熟客。其他,如郭達、李琦、黃曉娟、侯耀文、句號等,試問哪個不是響噹噹的“腕兒”?這班搞笑高手湊一塊,能不將觀眾的胃口吊得老高?但真看下來,卻又似乎與心理預期不無距離。

向來以“怕老婆”形象示人的“小好男人”潘長江,一如既往進行本色演出。這次,在“老婆”(方青卓飾)的苦心“栽培”下,潘長江一不小心由一心只想著如何發財的摳門“小男人”,變成了肩負帶領鄉親奔康致富的“乾糧村長”。於是乎,多少或令人啼笑皆非、或令人若有所思的笑料、或笑中帶淚的“笑料”、“包袱”由此而生。憑著多年小品表演的深厚功底,潘長江將“豆包村長”在成為村長前後“金錢觀”、“人生觀”的深刻變化用豐富的表情、誇張的動作和詼諧的語言刻畫得淋漓盡致,但這種“豐富”很多時候卻因過分“誇張”、“逼真”而掉入小品舞台表演“模式化”、“臉譜化”的窠臼。再看其他小品演員,如郭達李琦黃曉娟等同樣輕車熟路,遊刃有餘,同樣扯著嗓門喊、憋著勁兒演,但同樣不能有效地擺脫小品表演的“臉譜化”、“模式化”痕跡,以至於同樣讓人徒生“小品劇”之感。更為重要的是,許是因為對這些大腕太過於熟悉的緣故,以至於你似乎總能從他們的上一個動作猜到下一個動作、從上一個表情猜到下一個表情……而所有這些,也就勢必讓很多本來饒有趣味的“包袱”不成其為“包袱”,讓許多本來頗有創意的笑料大打折扣。 

分集介紹

劇情點擊>>《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分集介紹(1-5集)
劇情點擊>>《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分集介紹(6-10集)
劇情點擊>>《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分集介紹(11-15集)
劇情點擊>>《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分集介紹(16-20集)

農村題材電視劇大盤點

農村題材電視劇講述的故事,都是發生在農民身邊的事情。黨群關係、幹群關係、脫貧致富、計畫生育、保護耕地、進城務工……既涉及農村社會的種種問題,也關乎人的精神面貌的變遷,因而不僅讓農民,也讓城市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經典農村題材電視劇

最近幾年,農村題材電視劇很受歡迎,農村題材的電視劇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其一是由於他比較貼近生活,而且許多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也由於對農村的不了解,通過這種電視劇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看看跟自己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地方人之間的差異,而且這種電視劇大部分是反映了新農村、新現象,大部分是以農村創業為主的題材,所以也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因此這種電視劇收看的人群也較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