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

《沂蒙》

30集電視連續劇《沂蒙》以抗日戰爭時期一個普通的沂蒙大家庭為故事著眼點,將歷史事件與個人命運緊密結合,通過一系列生動曲折的故事,精彩地塑造了於寶珍、李忠厚、心愛、心甜、李陽等一系列個性鮮明、生動真實的老區人民形象。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1
《沂蒙》 《沂蒙》劇照
938年的秋天,在沂蒙山深處一個叫馬牧池的小山村里,於大娘和丈夫李忠厚帶著一家人正操辦著二兒子繼成的婚禮。看著幸福的小兩口,於大娘的大兒媳“他大嫂”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新婚之夜丈夫李繼長逃婚而去。村裡的二流子二孬跑來告訴大家來兵了,村里人驚慌失措的跑到了山溝里藏了起來。等兵都走了以後,大夥回到村里,發現村子竟然不僅沒被洗劫,街道還被打掃乾淨,有的家裡還留了現大洋作補償,原來是八路軍為了抗日挺進沂蒙山。

鬼子真的來了,村里人都藏到了後山里。於大娘的三女兒三妮被日本鬼子強暴後殘忍地殺害,村里李繼財的媳婦也被鬼子禍害而跳崖自殺。憤怒的村民打死了一個掉隊的鬼子。

村長李大頭帶著大家商量著怎么抗擊鬼子的報復,地主李忠奉家的大兒子從國民黨部隊回來探親,李大頭懇請他幫著找國軍,吃了閉門羹。李大頭們一面做好誓死抵抗的準備,一面派李繼成和繼善分頭去找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搬救兵。

為了防止亡村滅種,村子裡的年輕人都被趕上了山,其他人用土槍土炮武裝起來,紛紛跑到村邊的土圍子自己的崗位上。鬼子和偽軍幾百人開始進攻了,村民們在村長李大頭的率領下奮勇抗擊著裝備精良武裝到牙齒的鬼子們,死傷慘重,出去搬救兵的李繼財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而李繼成不僅找到了八路軍,還遇到了多年不見的大哥李繼長。圍子破了,村民拚命抵抗鬼子的屠殺,鬼子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八路軍派出一個排的兵力,調虎離山,鬼子丟下一百多具屍體倉皇撤退了。村民們埋葬了親人,也把鬼子的屍體火化了。李忠奉把鬼子的骨灰送到了鬼子占據的縣城,李忠奉的大哥李忠歧謊稱是八路軍主力重創的日軍,鬼子才沒有報復村子。八路軍回去後,於大娘的大兒子李繼長和妻子羅寧一起被派回村里開展民眾工作,面對只見過一面就逃走的丈夫和丈夫新娶的妻子,大嫂心裡有種說不的苦。

羅寧被他大嫂的寬厚感動,成了好姐妹。李繼長鼓勵大家參加革命,繼承繼善都入了,於大娘很受震動,陳同給一直沒名字的於大娘取名於寶珍。

陳同說服李忠奉當了村長敷衍鬼子,繼善和繼成組織民兵,於寶珍拉著自己的兒媳和女兒一起動員、組織村裡的婦女成立了婦救會。李繼周回村搜捕李繼長,李忠奉趕來阻止。經過考察,在陳同的介紹下,於寶珍終於入了黨。鬼子來搶糧食,繼承等人配合八路軍搶回了糧食,繼成媳婦也想入黨,發現介紹人竟是自己的丈夫。

於寶珍認他大嫂做了女兒並取名心愛,給二媳婦取名心甜。繼成帶領民兵配合繼長指揮的八路軍端掉了鬼子炮樓,李忠厚抗著門板跟著於寶珍組織的婦救會一起救助傷員。戰鬥勝利了,繼成被派去學習,羅榮桓住到了於寶珍家裡養傷,於寶珍悉心照料。八路軍紀律嚴明,深受百姓愛戴。

1941年,繼長組織村民開參議會,選舉於寶珍和李忠奉到青駝寺開山東省戰時工委會選舉大會。因為忙於婦救會工作,心甜流產。媒婆給二妮說婆家,是鄰村的木匠栓柱家,二妮不從,被關了起來。正在這時候,抗大分校的學員們來了,其中有不少女兵。這些女兵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村里女人們的生活。二妮遇到了夏陽,夏陽對愛情和自由的執著追求更加堅定了二妮反抗包辦婚姻的決心。二妮自己改名為李陽,參加了識字班,在夏陽的支持下去區里學習,在那裡李陽不僅接受了新的思想,還遇到了改變命運的人孟奎。孟奎來識字班上課,於寶珍偷偷地讓孟奎教他認字。夏陽和陳同的婚禮上,於寶珍把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寫的兩個字“夏陽”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了他們。

李陽對孟奎的感情越深越不肯出嫁,婆家來送彩禮了,還有很多日本糖果,於寶珍才知道栓柱在給日本人幹活,於寶珍很堅決地退了婚。

大妮在婆婆家天天挨打,在妹妹李陽的鼓勵下參加了識字班並改名為李月。在識字班裡,生活得一直很痛苦的大妮臉上露出了笑容,但丈夫孫旺在婆婆的挑唆下還是打不離手,雖然心疼女兒,但愛面子思想還很受舊的於寶珍又逼著女兒回婆家,李月逃走了。

繼長和羅寧的孩子被在區婦救會工作的李月送了回來,心愛向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著繼長的孩子。

八路軍醫院帶著一批傷員進駐馬牧池村,部分傷員被接到村民家裡養傷。陳同和夏陽也回到了村里,但他們帶來了一個壞訊息,繼長和羅寧被李繼周抓住,後又落到了鬼子手裡。部隊請李忠奉幫忙找給鬼子當翻譯的弟弟李忠歧搭救。經過愛國的陳老先生等人周鏇,日軍同意釋放繼長和羅寧,但前提是他們要登報聲明投降,繼長和羅寧言辭拒絕,最後英勇就義,於寶珍把二人的靈匛囚在了後院裡,發誓鬼子一天不打跑,一天不為兒子兒媳下葬。

十幾個八路軍幹部的孩子送到村里,於寶珍把孩子分散到各家去,給女人們撫養,自己家裡也留了兩個,一個三歲的男孩給了心愛,一個剛出生不久、名叫黎明的嬰兒給了心甜。心甜一狠心給自己剛出生不久的牛牛斷了奶,而男孩沂生成了心愛另一個心肝寶貝。

沂生生病,心愛抱著沂生找部隊的醫院治療。沂生的親生父母許部長夫婦覺得兒子已經不行了,讓醫院別再為他浪費部隊的藥了。部隊要出發,許部長夫婦狠狠心走了。醫生也放棄了治療,心愛怎么也不捨得放棄,把藥噙在自己嘴裡,嘴對嘴給孩子喂,晚上一夜一夜地守在孩子身旁。奇蹟出現了,沂生活了過來。

1941年,日寇對沂蒙根據地實行大掃蕩,形勢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部隊終於要轉移了,一大批來不及帶走的軍糧和軍事物質要藏在村里,有些傷員也要掩護在村里,要藏起來的還有一條用來給傷員養身體的荷蘭奶牛

鬼子就進村了,除了要糧和八路軍的傷兵,他們要老百姓把八路的孩子交出來。為了保住八路軍的孩子沂生,心愛眼睛盯著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當成親骨肉的寧兒,卻把沂生領了回來,接著,她就一下子昏死過去。鬼子要把寧兒帶走,被劉黑七的土匪伏擊,寧寧也落在了土匪手裡,劉黑七索要一千塊大洋贖金,但知曉事情原委後,劉黑七親自把寧寧送了回來。

抗大分校的劉老師在於寶珍家掩護下來養傷,傷好後,答應革命勝利後一定來看望她。

李月把一位首長帶到丈夫孫旺挖的一個山洞裡養傷,為了給首長治病,李月情急之下去了婆婆家求援。李月和婆婆家重新相處,認識了婆婆和孫旺的樸實和善良,為了掩護首長,婆婆犧牲。

孫旺用小推車把傷好後的首長推到了部隊,自己也參加了八路軍。

為了給被捕的鐘慧送信,李繼存被鬼子抓走。

夏陽被捕,李陽去監獄探望,夏陽壯烈犧牲,李陽為她辦完後事去找八路軍,卻發現夏陽的丈夫陳同也犧牲了。在部隊,李陽遇到了孟奎,順利把部隊帶離了險境。

鬼子又來掃蕩,二孬不堪受辱撞樹身亡,李忠奉在給鬼子吃得粥里下毒毒死了鬼子,也獻出了全家的生命。

忠厚、繼善帶著村民去給八路軍送糧,寧肯餓死也不願動一粒糧食

李繼周的國民黨部隊被鬼子包圍,彈盡糧絕之際被八路軍解圍。李繼周受傷,於寶珍和忠厚以德報怨,找部隊醫院故給他治好傷後藏在了自己家裡。

李陽帶領二十多個戰士掩護大部隊轉移,孟奎跳崖,李陽被俘。在鬼子據點修牢房的栓柱救出了李陽。李陽很愧疚,傷好後去找栓柱發現拴住和母親都遇害了。

鬼子來搜山,覺醒了的繼周孤身一人殺死十幾個鬼子後壯烈殉國。八路牛被發現了,為了引開鬼子,老四把刀插到了平日連鞭子都不捨得抽一下的自家牛的脖子裡,牛拽著老四狂奔而死,八路牛被保住了,老四被全村人隆重地下葬。

八路軍回來了,寄養在老鄉家裡的孩子們都被接走了,心愛和村裡的婦女們都很難過。村里很多參軍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唯獨不見繼成。

1945年山東省政府成立。馬牧池村選舉村長,於寶珍沒選上,埋怨忠厚把票投給了繼善。

抗戰勝利了,到處是歡慶勝利的人群。於寶珍和忠厚準備等繼成回來就把過世的繼長、羅寧和三妮安葬,這時國民黨軍隊進攻沂蒙山解放區,繼成還沒有進家門就接到了歸隊的命令。

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於寶珍帶領村裡的男女老幼積極擁軍支前,女人們不分日夜攤煎餅、做軍鞋、搓麻線,準備糧草。一支部隊要過河執行緊急戰鬥任務,心甜心愛和村里識字班的幾十個女孩跳下冰冷的河裡,用肩膀擔著門板搭起一座火線橋。

孟良崮戰役勝利,解放軍大舉南下,需要大量的民工支前,沂蒙山根據地可謂是最後一把,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上戰場。忠厚推起了他的小推車要上前線,眼見得解放軍成千上萬隻小船過了長江,忠厚老淚縱橫,他終於理解了他的兒子們為什麼前赴後繼,忠厚死在渡戰役結束的那一刻。

新中國終於建立了,李陽回到了村里,於寶珍決定為家裡死去的親人們下葬。

作為戰鬥英雄專業的孫旺和李月拒絕了鄉里給他們安排的工作,雙雙去了烈士陵園,他們想守著這些犧牲的戰友渡過他們平凡的一生。

李陽終於在榮軍醫院找到了傷殘的孟奎,用板車拉回了家。

繼成寄來了離婚協定書。沂生和寧寧一塊被許部長接走了。

《沂蒙》《沂蒙》劇照

時間到了文革時期。外地幹部來於寶珍家調查以前在家養過傷的劉老師,雖然對他的忘恩負義很生氣,於寶珍還是給他出了證明。已經病入膏肓的繼成回到了家,心甜接納了他,最後死在心甜的懷裡

時間到了現在。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將軍來尋找並探望自己當年的救命恩人。於寶珍現在已經過了百歲,神智已經有些不清楚。但一聽外面來人了,就吩咐心甜殺雞。老將軍仔細辯認了半天,於寶珍仍然不是他要找的人。

老將軍在沂蒙山轉了好幾天,到底也沒找到他想找的人。臨走的時候,他把畢生的積蓄捐獻給沂蒙山,建了一所希望國小。老將軍沒找到他想找的人,但見到了很多和他的恩人一樣的人。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沂蒙山人,是中國最底層最平凡的老百姓。於寶珍死了,全村人正給她隆重地下葬。將軍注視著送葬的隊伍,向著那隊伍行了個莊嚴的軍禮。

導演簡介

管虎:


北京人,1968年8月出生,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電影導演專業,現在北京電影製片廠藝術創作中心導演室。
電影作品: 《頭髮亂了》1992
《浪漫街頭》1996
《再見,我們的1948》1999
《西施眼》2002
電視電影: 《上車,走吧!》2000
《超級城市》《夜行人》1997
電視作品: 《黑洞》30集2001
《7日》28集2003
《冬至》36集2003
《牌坊》《南方女人》(上,下)1995
《咱老百姓》 —— 《昨天的哨音》 (上,中,下)1996

主角簡介

姓名:馬少驊


性別:男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國家一級演員。
電視劇:(主要角色)
《英雄無悔》飾演劉貴田(40集)1994年
《我是警察》飾演肖一平(20集)1999年
《走向共和》飾演孫中山(60集)2002年
《漢武大帝》飾演竇嬰(60集)2003年
《張大千在敦煌》飾演張大千(20集)2003年
《歡顏》 (30集)2004年
《大法官》飾演王玉和(28集)2004年
《范府大院》2004年
《生存之民工》飾演謝老大2005年
《貞觀之治》飾演長孫無忌(50集)2005
電影
《兒子同志》2006年

劇中人物

於寶珍

《沂蒙》於寶珍

是千萬沂蒙婦女在反對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戰鬥中的典型代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而奮勇支前的巾幗英雄形象。劇中她一次次把自己的親人送上戰場,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她犧牲了自己的一切。她身上有女性的光輝,於寶珍是一位對敵人懷有刻骨仇恨,對親人懷有真情摯愛,對革命無私奉獻的母親。於大娘是李莊的婦救會主任,支前模範。李忠厚

他李忠厚在老婆於寶珍這個性格直爽的巾幗女英雄面前是個老落後,但他身體裡的那種中國男子的沉穩以及家庭觀念的保守也同樣造就了他另一種堅強的性格。本想安心過太平日子的他卻最終被戰爭打破了寧靜。為了國家民族大意拿起武器加入了戰爭,在新中國成立的日子裡,在運送最後一批傷員的路上,被炮彈炸死時,嘴中還念叨這太平日子的,是個有責任的大男人!

幕後製作

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與中共臨沂市委、

臨沂市人民政府等聯合策劃攝製的大型電視連續劇《沂蒙》,總投資2100萬元,劇組由200餘名演職人員組成,外景地全部在臨沂市境內拍攝。

讓沂蒙精神感動中國

2005年8月, 《沂蒙精神大型展覽》在北京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感動了無數觀看展覽者。為了進一步弘揚和宣傳沂蒙精神,臨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鳳雲親率有關人員,到北京向張宏森、王朝柱、彭加謹、李存葆等著名人士介紹了擬拍攝一部描寫沂蒙歷史的電視劇的構想。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部題材重大、內涵豐富、能撼人心魄的主鏇律作品。

2006年6月,臨沂市委宣傳部又在濟南市召開專題座討會。丁鳳雲詳細闡述了創作這部電視劇的意圖:這部電視劇的故事情節主要由兩條線組成,明線,就是沂蒙老區普通一家人幾十年間曲折、豐富、撼人心魄的生活經歷;暗線,是以此展現革命戰爭年代在黨中央、毛主席的指揮下,沂蒙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英勇參戰、擁軍支前、犧牲奉獻的感人情景,以及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沂蒙人民弘揚沂蒙精神,艱苦創業,開拓奮進,沂蒙地區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趙冬苓:倆月寫完劇本

2006年8月,編劇趙冬苓風塵僕僕地來到臨沂市蒐集創作素材,足跡遍及莒南、沂南、沂水、蒙陰、河東、費縣、臨沭等縣區,先後對王換於、明德英、梁懷玉、尹德美和六姐妹等沂蒙紅色典型人物和事跡進行了深入了解。她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腦海中也漸漸有了愈來愈清晰的故事。到了第9天,她對市委宣傳部的同志講:“我找到沂蒙老區的魂了。”回到濟南後,她一氣呵成,寫出了創作大綱,在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後,趙冬苓日夜奮戰,用了不足兩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近30萬字的《沂蒙》劇本。

管虎:拍成經典之作

《沂蒙》的導演管虎執導曾執導過電影《頭髮亂了》 、電視劇《黑洞》、《冬至》等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並以原生態紀實手法和犀利的鏡頭語言引領了一大批電影實踐者的創新風潮。當讀完《沂蒙》劇本後,他被深深感動了,用他的話說是“我讀了七遍,每讀一遍都會流很多淚水”。為確保電視劇拍出後能受到各個層次觀眾的歡迎,他把《沂蒙》劇本交給了鄰居家一位17歲的女孩子閱讀,數日後,這位小姑娘抱著劇本來到了管虎家,用肯定的語氣對管虎說:“管叔叔,我讀劇本時流了很多眼淚,你快拍吧!”

得到了青年人的肯定,管虎還不放心,他還想聽聽老年人的意見,便把劇本交給了自己的父親管宗祥。管宗祥是我國著名影視演員,曾在電影《包氏父子》 、《祝福》等影視劇中成功塑造過許多重要角色。當年近80高齡的管宗祥讀罷劇本後,他不但支持兒子導演這部電視劇,而且明確表示自己一定要在劇中扮演一個角色。既然老年人和年輕人都喜歡這個劇目,管虎對拍攝好《沂蒙》充滿了信心,並決心將《沂蒙》拍成中國革命戰爭歷史題材的經典之作。

演員:拍戲不怕苦

《沂蒙》《沂蒙》劇照

2007年9月27日,電視連續劇《沂蒙》在臨沂正式開拍。
在靜靜流淌的汶水河畔,為拍“女子火線橋”一場戲,劇組組織了當地80多名婦女,讓她們肩扛門板,站在河水中搭成一座浮橋,然後讓扮演解放軍戰士的250名演員一遍遍從門板上跑過……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整整一個上午過去了,這組鏡頭才成功完成。她們說:“《沂蒙》拍的就是咱沂蒙的事,俺能參加演出很光榮。”

在一望無垠的青紗帳中,主演遲蓬一遍遍地在玉米地里跑來躥去,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濕透了,兩隻胳膊上也被玉米葉子劃了許多血口子。她說:“我是讀著‘紅嫂’的故事長大的,沒想到有機會扮演‘紅嫂’式的女英雄。儘管參加《沂蒙》的拍攝很辛苦,但只要想想劇中人物的感人事跡,我的精神立刻就會亢奮起來!”

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展室內,扮演“老將軍”的管宗祥不顧自己年事已高,他在展板前一遍遍重拍著同一個鏡頭,整整一個上午,他連一口水都沒擠出時間喝。當導演終於滿意地喊“過”時,他卻由於入戲太深,仍然含著淚水坐在現場一言不發……

相關新聞

1.《沂蒙》總美術師孟瑀:一磚一石建起拍攝場

2007年11月12日

9日,在《沂蒙》外景地常山莊孟瑀正帶領著美術師們在新建的“地主大院”里忙碌,他們在屋頂上種植雜草,要將這新建的三進三出的大院作舊,展現出古樸、陳舊的風貌。

“外景地與老根據地不謀而合”

在休息時,孟瑀和記者聊起為《沂蒙》劇選景及搭建外景的經過。他說:《沂蒙》是我們重點打造的一部精品,被列為建國60周年精品劇目,從拍攝前期準備我們便精益求精。選景從今年的5月份起,前後經歷了一個半月,我們派出了三個小組,跑遍了臨沂市的各個縣區,最終經過再三篩選定在了沂南縣馬牧池鄉的常山莊。恰巧的是這裡也是早期根據地的核心地區,與紅嫂居住的村也很近,也是一種巧合。

常山莊保留著部分老石屋石板路茅草房的村貌,與電視劇中要表現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村貌極其接近。那裡石壘的院落,給我們一種力量的衝擊,正象徵著沂蒙精神中的堅貞不屈。

“一磚一石精心建起拍攝場”

《沂蒙》地主大院

孟瑀隨後饒有興致地向記者介紹起自己建起的場景:美術師們在常山莊村前村後,建起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農家院落、地主院落、廟、戲台、炮樓、村圍子等眾多的場景。整個《沂蒙》劇組拍攝用的場景最大的特點是,它們都是美術師和建築工人一磚一石真實地搭建起來的,地主院落從找材料到建成就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力求每一個細節品質的精益求精,使整個外景地呈現出一種渾厚、滄桑的質感。這些都是別的戲下不到的功夫。

施工過程中最讓孟瑀感動的是,在搭建劇中李忠厚的農家院落時,依山而建落差有七八米,需要動用挖掘機。當地的施工人員非常負責,村路不通,他們便駕駛挖掘機走一下刨一鏟,艱難地翻山過來,短短的一段路足足用了兩天時間,正是他們的努力才保證了我們場景的品質。

“常山莊外景地價值很大”

談到常山莊外景基地的未來,孟瑀充滿信心:在北方地區,將整個村落變成“紅色”外景基地,而且具有山東特色的,馬牧池鄉的常山莊尚屬首家。隨著影視劇拍攝增加,這裡的價值將越來越大。

同時,在建設之初,攝製組便充分考慮到旅遊的要求,修建了一條貫穿各個場景的路,加之外景地又地處沂蒙老區腹地,在“紅色”旅遊和革命教育上也具有很大的意義。當地有關部門也看到了這裡蘊藏的價值,希望他們能借鑑其他基地成熟的經驗來開發和保護。
2。電視連續劇《沂蒙》開機儀式在臨沂隆重舉行


2007年09月29日15:29新浪娛樂
新浪娛樂訊由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與臨沂市委宣傳部、等聯合策劃攝製的謳歌沂蒙精神、再現沂蒙紅嫂風采的40集電視連續劇《沂蒙》於9月27日,在臨沂市隆重舉行開機儀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楊衍銀等領導同志出席開機儀式並為該劇揭鏡;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群出席開機儀式並講話。

此次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臨沂市委宣傳部推出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沂蒙》,旨在弘揚和歌頌老區軍民在革命戰爭中英勇奮戰、無私奉獻的偉大沂蒙精神。該劇以明德英、王煥於等諸多沂蒙紅嫂為原型,以主人公於寶珍一家人的經歷為主線,反映了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參軍參戰、擁軍支前,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是中國電視劇歷史上首部平民戰爭女神畫像,全劇主題深刻積極、人物形象豐富生動,戲劇衝突複雜、激烈,細節充滿生活質感,力爭打造又一部魯劇精品。該劇已列入向建國60周年獻禮重點劇目,將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播出並問鼎“五個一工程獎”。

臨沂是歷史文化名城,更是文明遐邇的革命老區,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兩個時期,是全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戰鬥工作。在革命鬥爭中,老區軍民長期形成的以奉獻、勇敢、堅毅等諸多寶貴品質為核心的沂蒙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近些年生產製作出了大量的影視劇精品力作。像電視劇《大法官》、《誓言無聲》、《大染坊》、《鐵道游擊隊》《滿天星》,電影《上學路上》等影視精品幾乎獲得了電影電視劇所有的國家政府級各類獎項,它們都是立足於齊魯文化的深厚土壤,堅守著現實主義的基調,體現出了濃郁的齊魯文化特色和深厚的人道主義情懷。

該劇主創及演員陣容強大。《沂蒙》從主創班底的選擇到演員的最終確定一直也都貫徹著製作影視精品,體現齊魯文化特色的主題思路。全國著名編劇趙冬苓同志懷著對老區的深厚情感,深入實地採訪、體驗生活,充滿激情地完成了劇本創作。導演管虎,是影視界公認的一流導演,曾以原生態紀實手法和犀利的鏡頭語言引領了一大批電影實踐者的創新風潮。他曾執導過電影《頭髮亂了》、電視劇《黑洞》 、《冬至》、《活著真好》等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主要演員由遲蓬、馬少華等優秀演員擔綱。

遲浩田在接受採訪時說,沂蒙山區是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湧現出一大批感人事跡,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取得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用煎餅餵出來的、用擔架抬出來的。我負過7次傷,有5次是在沂蒙山區,我也親眼看到那些“紅嫂”關心傷員、救治傷員,對傷員做到無微不至的關照,用乳汁、湯水餵他們。對我本人來講,能活到今天,活到79歲,我永遠忘不了那些“紅嫂”,是她們把我抬出了戰場,救活了我,我感謝沂蒙山區的鄉親們,也希望他們能與時俱進,再創輝煌。
據悉,該劇將於2008年1月份拍攝完成,預計將在2008年10月與廣大電視觀眾見面。

所獲獎項

2011年8月,獲得第28屆電視飛天獎一等獎。

第28界飛天獎電視劇獲獎名單

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電視劇類獲獎名單出爐。

經典農村題材電視劇

最近幾年,農村題材電視劇很受歡迎,農村題材的電視劇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其一是由於他比較貼近生活,而且許多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也由於對農村的不了解,通過這種電視劇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看看跟自己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地方人之間的差異,而且這種電視劇大部分是反映了新農村、新現象,大部分是以農村創業為主的題材,所以也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因此這種電視劇收看的人群也較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