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資本·增長》

《價值·資本·增長》

《價值·資本·增長》對百餘年來西方國家經濟學界堅持或否定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和由此而產生的重大的理論問題做一系統的研究。並聯繫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研究,對於資本和僱傭勞動關係(或資本主義剝削問題)和經濟成長做一深入系統的研究。

基本信息

本書對百餘年來西方國家經濟學界堅持或否定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和由此而產生的重大的理論問題做一系統研究。並聯繫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研究,對於資本和僱傭勞動關係(或資本主義剝削問題)和經濟成長做一深入系統的研究。

基本資料

《價值·資本·增長》

作者:楊玉生 楊戈
ISBN:7501772584
頁數:346
開本:16開
封面形式:簡裝本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定價:45元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題是,從本質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本書的論述表明,自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問世以來,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為一方,始終從本質上堅持、捍衛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以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為另一方,則一直詆毀、否定和摒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本書堅持理論創新的原則,努力追尋馬克思經濟理論(勞動價值論)歷史演進的路徑跟蹤其進一步發展的新線索,研究和評述西方國家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書所涉及的歷史跨度較長,上自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和馬克思,下至21世紀的當代經濟學家。從橫向上說,涉及西方馬克思主義、新李嘉圖主義、新古典主義、新馬爾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等西方國家各種經濟學流派的思想。本書堅持比較分析的方法,對於每個論題都提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觀點加以比較,有的比較是縱向的(不同時期的經濟學家的觀點的比較),有的比較是橫向的(同一時期不同學派經濟學家的觀點的比較),從這種比較中把握每種理論觀點的內涵和理論意義。

特色及評論

書中所評述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觀點,是西方經濟學界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最典型的代表。作者指出,薩繆爾森關於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觀點的全部論證,在於否定資本主義制度所具有的剝削性。例如,他接過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奧地利學派著名經濟學家龐巴維克的“時差利息論”,把資本家獲得的剩餘價值歸結於時間“偏好”,歸結於資本主義的所謂“迂迴生產”。在薩繆爾森論馬克思轉化問題的論文中,把馬克思的轉化程式說成是“一塊橡皮的問題”,以數學遊戲否定馬克思關於剩餘價值在不同經濟部門資本家中間的再分配以實現利潤平均化的深刻分析,否認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和僱傭勞動關係是一個以全體資本家階級為一方、以全體工人階級為另一方的剝削制度。

作者的一個突出理論創見,在於強調以馬克思特有的分析方法探討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矛盾的問題,認為這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從本質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要求。按照作者的分析,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僱傭勞動形式。該書貫徹了理論創新原則,在談到國內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時,著重論述了這樣一些基本觀點: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應該體現科學發展觀,堅持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應該說明如何避免馬克思所指出的資本主義的痼疾,摒棄資本主義浪費和破壞資源弊端;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應該體現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政府需要從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出發,協調不同地域、不同社會團體、不同社會階層的不同的利益;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應該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同時又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像馬克思批判地吸收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研究成果而首創科學巨著《資本論》一樣,基於勞動價值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著作,應該更為開放地吸收當代一切有價值的成果。

作者介紹

楊玉生教授,遼寧省法庫縣人,1942年6月1日生,自1978年以來師從經濟學家宋則行教授,研究西方經濟理論。主講西方經濟系流派、西方經濟學前沿研究和西方馬克思經濟理論研究等。著有《馬克思價值理論研究》《發展經濟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研究》、《西方經濟理論及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史》等。現為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

楊戈,瀋陽市人,1970年7月15日後。1993年畢業於遼寧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遼寧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學術成果有:《走向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與創新》、《後發經濟學》《現代總量經濟學》;在《經濟學動態》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