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在19世紀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現實主義油畫傑作,就是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這幅畫完成在他取得公費赴奧地利、法國和義大利考察之前(因他的畢業創作、油畫《眶魯的女兒復活》一畫而獲彼得堡美術學院的金質獎》),也是他的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最初藝術體現。是現實主義繪畫傑出的代表作之一。畫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長荒蕪的沙灘上,一群衣衫襤褸的縴夫拖著貨船,步履沉重地前進著。一曲低沉的號子在炎夏的悶熱中與河水的悲吟交織在一起。現收藏於聖彼得堡俄羅斯國立美術館。

概述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伏爾加河的縴夫》列賓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還在學生時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縴夫的沉重勞動引起了列賓的同情,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想描繪一幅表現縴夫的作品,以提示下層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會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賓與同班同學華西里耶夫(他後來也畫過有關縴夫的畫)去伏爾加河旅行寫生,典型的俄羅斯風光和縴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為了創作這幅畫,列賓花了3年時間,作了兩次伏爾加河之行,和縴夫們交朋友,對縴夫生活作了長時間的觀察,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寫生,最後終於完成這幅的享譽世界的佳作,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在這幅畫的構圖上,列賓利用了沙灘的地形和河灣的轉折,使十一個縴夫猶如一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黃色的、高起的底座上。在畫面上又對伏爾加河的景色進行了巧妙的布局,使這幅畫具有宏偉深遠的張力,畫中的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濛,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獨、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縴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因此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

被烈日炙烤的焦黃的河岸上,一隊蓬首垢面、衣衫襤褸的縴夫拖著沉重的腳步拉著貨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掙扎。他們中有老有少,個個都衣著破爛、面容憔悴。領頭的是一位鬍鬚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堅毅的面孔透出飽經風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顯示了他對於艱苦生活的無奈。

走在最後的縴夫低著頭垂著手,麻木地隨著隊伍向前挪動,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隊伍中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形象,是處在隊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開始這樣的工作不久,皺著眉頭還不太習慣,他直起腰想用手鬆一松肩頭緊勒的縴繩,畢竟年輕,還不甘心忍受這樣的苦楚。其餘的縴夫都彎著腰低著頭,似乎已沒有多餘的力氣再來表現點什麼,在他們身上剩下的,惟有貧苦、艱難與無奈。

在這幅反映縴夫苦難生活的畫裡,與其說是人與自然在搏鬥,不如說是人在與殘酷無情的黑暗命運和社會搏鬥。 

欣賞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描繪了焦黃的河岸、空濛的天空、只顯露一點藍色的河水,以及那幾個邁著沉重腳步、掙扎在生存邊緣的縴夫,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美術想像。

創作背景

在19世紀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現實主義油畫傑作,就是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這幅畫完成在他取得公費赴奧地利、法國和義大利考察之前(因他的畢業創作、油畫《眶魯的女兒復活》一畫而獲彼得堡美術學院的金質獎》),也是他的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最初藝術體現。

在19世紀60年代,俄國的農民運動雖然風起雲湧,但國內的農奴制殘餘依然嚴重阻礙著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平民知識分子參加的強大的民主解放運動,終於使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2月宣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剝削勢力絲毫沒有讓步,俄國農民的悲慘境遇也沒有得到改善。

1869年,還在學生時代的列賓去涅瓦河野遊,看到了一幕使他吃驚的景象:遠處一些黑黑的、閃著油光的東西在向前爬動,漸近之後才發現,原來是一群套著繩索在拉平底貨船的縴夫。那些蓬首垢面、衣衫檻樓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顫。涅瓦河上縴夫的沉重勞動也引起了列賓的同情,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想描繪一幅表現縴夫苦役般的勞動景象的作品,以提示下層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對社會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賓與同班同學華西里耶夫(他後來也畫過有關縴夫的畫)再次去伏爾加河旅行寫生,典型的俄羅斯風光和縴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為了創作這幅畫,列賓花了3年時間,作了兩次伏爾加河之行,和縴夫們交朋友,對縴夫生活作了長時間的觀察,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寫生,最後終於完成這幅享譽世界的佳作,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作品描述

在寬廣的伏爾加河上,一群拉著重載貨船的縴夫在河岸艱難地行進著, 正值夏日的中午,悶熱籠罩著大地,一條陳舊的纜繩把縴夫們連線在一起, 他們哼著低沉的號子,默默地向前緩行。 殘酷的現實將他們淪為奴隸,其中有破產的農民、退伍軍人、失去信任的神父、流浪漢等,然而在每個奴隸的心中都燃燒著一把不屈的火焰,他們祈盼著世道的改變。 畫面以一字形排列,由遠漸近。 十一個人分四組,最前面一組中領頭的那個老者叫岡寧, 此人原是神父,後被免職淪為縴夫,他是大家的領路人。 他有智慧和組織才能,他樸實堅韌且有善良性格。 第一個最賣力氣彎腰拉縴的紅頭髮男子,一看就是破產的敦厚農民; 而那個戴小帽嘴上刁菸斗,還戴一副墨鏡的男子是個痞子,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也混到這個隊伍中, 他偷懶,避重就輕,縴繩都是彎著的; 畫家還有意描繪了一位孩子,他從沒吃過這般苦, 身體後傾而用手極力推著纖繩板以減輕痛苦。 孩子的脖頸上還掛一個十字架, 他是上帝虔誠的奴僕,但上帝也無力救助他。 後面的每個縴夫都有各自不同的血淚史。 畫中每個人都有很鮮明的個性特徵,是俄羅斯勞動者的群像典型。 單純的畫面揭示了深刻的社會本質。 畫家注重人物的形象細節描繪,充滿深刻的文學性和視覺的繪畫性, 一切思想都通過具體形象來展現, 甚至河灘上的腳印和遺棄的縴夫用的雜物,都表明過去和未來。

作品評論

1873年,評論家斯塔索夫在一份雜誌上對這幅畫及其作者是這樣評價的:“列賓是同果戈理一樣的現實主義者,而且也同他一樣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們無可比擬的勇敢……一頭扎進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傷心的現實的最深處……就畫的布局和表現而論,列賓是出色的、強有力的藝術家和思想家”。的確,這幅油畫無論從思想性上還是從技巧上都可稱得上是70年代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峰。

世界傳世名畫

那些傳世名畫,帶給我們震撼。讓我們一起來掀開那未知的面紗,去了解他們,去欣賞它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