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中聖母》

《椅中聖母》

《椅中聖母》這幅畫從畫幅圓形外框到人物的組合、體態、衣著、褶紋都以長短不等的各種曲線構成,整個畫面形象給觀賞者以豐滿、柔潤與高度和諧的完美之感。在這幅畫中,聖母上衣為紅色,斗篷為藍色,小耶穌的黃色上衣,與聖母衣著的紅、藍色構成了調和的三原色,從而強化了艷麗的色彩和畫面的華貴。

基本信息

內容

《椅中聖母》《椅中聖母》

拉斐爾的畫主要分為兩種:一.宗教;二 .世俗。這幅《椅中聖母》就是屬於宗教的畫。這幅畫上畫了三個人,分別是聖母瑪利亞和聖嬰耶穌,還有一個就是聖約翰了。在圖畫上,那個手抱小孩的女人就是聖母瑪利亞,那個小孩便是聖嬰耶穌。聖母瑪利亞的眼睛好像正看著聖嬰耶穌,而聖嬰耶穌則好像看著全世界。聖嬰耶穌的出生似乎和普通孩子一樣,可當他出生時,並沒有這個孩子的未來。整幅畫畫面顏色很暗,只有聖母瑪利亞和聖嬰耶穌的周身才很亮。在我看來,這幅結構緊湊,黑色在畫面中襯托出亮光,讓人感到比較真實,比較符合實際。

評價

在藝術作品中,形式內容總是相互決定、相互作用的。成功的藝術創作總是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而藝術的美,則是兩者統一的效果。藝術品的內容,包含兩個層次:形象和情感。形象和情感都是在特有的形式中被塑造或表現的。這就是說,藝術的內容依賴於它的形式。但是,純粹的形式(或抽象的形式)本身並沒有藝術價值,它總是要依託於一定的內容,從它所描繪和表現的內容獲得意義。一個單純的圓形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在義大利畫家拉斐爾的繪畫《椅中聖母》中,它卻將畫中的聖母、聖子與小約翰包含在神性的完美自足中。而且,單純的形式不能表現任何情感,它總是要形成具體的形象,並在具體的形象中表現情感。情感的形式化,最終是情感的形象化(意象化)。因為只有成為形象(意象),情感才是具體可感的。

作者

拉斐爾(1483~1520) Raphael ,義大利畫家。1483年4月6日生於烏爾比諾 ,1520年4月6日卒於羅馬。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自幼隨父(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師)學畫,後又轉入佩魯吉諾門下,1500年出師。拉斐爾早期作品就顯露出非凡的天才。21歲時畫的《聖母的婚禮》不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魯吉諾的藝術精華,而且後來居上,無論構圖與形象塑造都有所創新。

拉斐爾是義大利傑出的畫家,和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並稱文藝復興時期藝壇三傑。他的作品博採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成為後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範。

他的作品具有優雅、秀美的風格。他善於把“神”畫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畫的聖母就是生活中神態優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親的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壁畫《西斯廷聖母》。這幅作品體現了拉斐爾獨特的畫風和人文主義思想。

社會貢獻

拉斐爾在短短的一生中,創作了300多幅作品。他的藝術,被後人尊為“古典主義藝術”,他的作品被尊為“創作典範”而享有盛譽。

世界傳世名畫

那些傳世名畫,帶給我們震撼。讓我們一起來掀開那未知的面紗,去了解他們,去欣賞它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