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尼特》

《伊尼特》

《伊尼特》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的著名史詩,共12卷,約12000行,寫於公元前30年-公元前19年,講述特洛伊戰爭中的一位英雄伊尼斯歷經風險的一生。在但丁的《神曲》中曾多次涉及到《伊尼特》書中的人物。

基本信息

《伊尼特》伊尼特
《伊尼特》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的著名史詩,共12卷,約12000行,寫於公元前30年-公元前19年,講述特洛伊戰爭中的一位英雄伊尼斯歷經風險的一生。在但丁的《神曲》中曾多次涉及到《伊尼特》書中的人物。

作品簡介

《伊尼特》《伊尼特》
史詩主人公伊尼斯是特洛伊戰爭中的一位英雄。特洛伊被希臘人攻陷以後,他從混亂中逃出來,在海上漂流了七年之久。史詩一開頭敘述他在漂流的第七年。被暴風雨吹送到非洲北岸,在迦太基登入。迦太基女王狄多愛上了他,請他敘述自己的遭遇。史詩第二、三卷便是伊尼斯關於特洛伊城的陷落和他漂流海上的經過的敘述。第四卷寫伊尼斯和狄多結婚,可是天上諸神卻命令他離開狄多,到義大利去建立一個新的王國。伊尼斯不得不離開迦太基,而狄多便在絕望中自殺。第五、六卷敘述伊尼斯在義大利的西海岸登入,和女仙西比爾見面,由她引入冥間,看見了特洛伊戰爭中陣亡的英雄們和狄多的靈魂,也看見了他自已的父親安齊賽斯。安齊賽斯把羅馬未來的命運告訴了他:在伊尼斯面前出現了他的未來的子孫,從羅慕路開始直到愷撒和奧古斯都。從第七捲起,史詩的內容改變了。後六卷寫的是伊尼斯在義大利半島登入後和當地異族作鬥爭的生活。離開了西西里,伊尼斯來到了稊伯河口的拉丁姆國土,國王熱誠地加以接待,並願意把女兒許配給他。

這件事觸怒了另一個求婚者路圖裡的國王圖爾努斯,他率兵來爭。兩軍作戰三年,互有勝負,又各請援軍,天上諸神也分別支援兩方作戰。最後,伊尼斯與圖爾努斯決鬥,圖爾努斯死在伊尼斯的手裡。史詩便在這裡結束了。

寫作背景

維吉爾描寫羅馬起源的神話英雄史詩《伊尼特》(Aeneid),史詩作者維吉爾描寫羅馬起源的英雄神話,其實是模仿《伊利亞特》、《奧德賽》而作。不過主角由希臘人換成了羅馬人。當羅馬元首奧古斯都擊敗安東尼、變成獨裁者後,為喚起羅馬人的自豪感,就大力鼓勵維吉爾寫作。維吉爾也認為羅馬人負有統治世界、傳播文明與法治的使命,所以用了一生的最後十一年(前30-前19年)寫作《伊尼特》。但到去世之際,他僅完成《伊尼特》的初稿,並且遺憾作品不夠完美,在遺囑中吩咐家人焚毀手稿。但奧古斯都下令保存,並指派詩人將他的初稿整理、編匯、出版。出版後,廣大讀者卻認為他的詩已經達到完美無缺的至高境界。從此就在羅馬帝國享有崇高地位,它的詩句經常在祭典或墓誌上引用,類似國家宗教的經典著作。《伊尼特》甚至因此成為後世學習拉丁文的學生們必讀的課本。

作品梗概

《伊尼特》描述特洛伊英雄伊尼斯在城陷後從小亞漂流到義大利的傳奇故事。詩里的主人公被當作羅馬獨裁者愷撒與屋大維家族的祖先,具有明顯塗飾目的。儘管如此,詩中離奇曲折的情節,美妙的語言,大膽的想像以及對羅馬民族毫不掩飾的頌揚仍使它受到讀者的喜愛,並使作者能躋身於西方最出色的詩人之列。

按故事,可以分成前後兩部分,各六卷。也有人把它分成三部分,各四卷。分成兩部分的理由是前半仿《奧德修記》,寫埃涅阿斯的流浪;後半仿《伊利亞記》,寫埃涅阿斯圖爾努斯的戰爭。分成三部分的理由是第一部分以特洛伊的陷落和狄多的悲劇為中心;第二部分是過渡,寫埃涅阿斯到達義大利,結盟,準備戰爭;第三部分寫戰爭。從故事結構看,固然可以分成幾塊或幾片,但中心人物還是一個,貫穿始終,故事本身還是有連續性的。

作者簡介

《伊尼特》維吉爾
維吉爾(公元前70-公元前19),是古代羅馬的偉大詩人之一。他生活在奴隸制的羅馬共和國轉變為專制帝國的時代,也是羅馬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他出身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青年時期四處求學,曾在羅馬學過修辭學哲學數學醫學等,可惜當時風氣注重論辯和演說,而他缺乏這方面的才能,只好回到家鄉從事農業,同時進行詩歌創作。他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詩集是《牧歌》,這本包含十首詩歌的著作引起了麥凱納斯的注意。內戰期間,維吉爾的田莊被奧古斯都沒收,在麥凱納斯的幫助下,他得到了補償,從此維吉爾成為麥凱納斯文學集團的一員、屋大維的忠實擁護者。時值內戰剛剛結束,農田荒蕪,為了振興農村經濟,麥凱納斯要求維吉爾寫詩鼓勵人民務農,維吉爾領命在公元前29年發表了《農事詩》,詩分四卷,分別談種穀、園藝、畜牧、養蜂,在詩中,詩人歌頌了農業勞動的偉大、鄉村生活的美好,不乏優美的田園詩式的畫面,帶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維吉爾按照屋大維的旨意,開始寫作長詩《伊尼特》。他一生的主要作品有牧歌十首、農事詩四卷和史詩十二卷。維吉爾最重要的作品是史詩《埃涅阿斯紀》。詩人於公元前29年開始寫作此詩,逝世前完成初稿,逝世後由友人發表。全詩12卷,1萬餘行,敘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臘軍隊攻陷後離開故土,歷盡艱辛,到達義大利建立新的邦國的故事(其後代建立羅馬),以當地部落首領圖爾努斯與埃涅阿斯決鬥被殺結束。史詩借用神話傳說歌頌羅馬國家,歌頌奧古斯都統治的歷史必然性。其情節結構模仿了荷馬史詩,但具體描寫有自己的特色。全詩情節生動,故事性強,語言凝練。《埃涅阿斯紀》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創作的史詩,自問世到現在,一直受到很高評價。《伊尼特》是維吉爾的另一部著名史詩。在旦丁的《神曲》中曾多次涉及到《伊尼特》書中的人物。

主題思想

《伊尼特》《伊尼特》
這部史詩的主題是談帝國的命運。詩人歌頌羅馬祖先建國的功績,歌頌羅馬的光榮,並說明羅馬稱霸的使命是神所決定的。他把伊尼特的兒子尤魯斯寫成是凱撒和屋大維這一族的祖先,因而肯定了屋大維的“神統”。主人公伊尼特的全部艱辛的經歷說明締造帝國之不易,更應珍視帝國的和平,表現了奴隸主的愛國精神。全詩是頌揚屋大維並為其政策服務的。

史詩主人公虔誠、勇敢、克制、大度、仁愛、公正不阿,作者認為一個理想的政治領袖應該具有這些品德。伊尼特和奧德修同是流浪者,但他負有重大使命,是神的意志的執行人。同樣是大將,他不像阿喀琉斯為了爭奪一個女俘的私事而放棄責任,卻是克制了自己的感情,服從使命。從《伊尼特》開始,歐洲文學中第一次出現了所謂責任與愛情的衝突的主題。

這首詩歌頌了羅馬歷史,讚揚帝國制度,企圖以此鼓舞人民,鞏固奧古斯都大帝的統治。這首史詩描述了特洛伊城王子阿伊尼阿斯的故事。阿伊尼阿斯維納斯的兒子,於特洛伊城淪陷後漂泊海上,後來在義大利建國,遂成羅馬人的祖先。在阿伊尼阿斯漂落到迦太基的時候,他同迦太基女王黛朵相戀。黛朵保護了他,但他卻駕船而去,拋棄黛朵。黛朵含忿自焚,臨死前就說了上面那句話:“Exoriare……”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