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曹操從赤壁逃脫,諸葛亮在路上布下數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傷大半。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回目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簡介

玄德為雲長告免。
周瑜與魯肅同往油江欲殺玄德。
孔明教玄德回答周瑜:東吳先取南郡,若取不下,劉備再取。
周瑜派蔣欽、徐晃、丁奉往取南郡,敗於曹仁、牛金而回。周瑜親自出馬,得彝陵;曹仁、曹洪棄城而走,周瑜入城,落入陷坑左肋中箭,瑜回營詐死,曹仁等劫寨中計,大敗而走,瑜到南郡,趙子龍已占南郡。還說孔明令張飛已取荊州,令雲長已取襄陽,瑜聽後金瘡迸裂。

正文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卻說當夜張遼一箭射黃蓋下水,救得曹操登岸,尋著馬匹走時,軍已大亂。韓當冒煙突火來攻水寨,忽聽得士卒報導:“後梢舵上一人,高叫將軍表字。”韓當細聽,但聞高叫“義公救我?”當曰:“此黃公覆也!”急教救起。見黃蓋負箭著傷,咬出箭桿,箭頭陷在肉內。韓當急為脫去濕衣,用刀剜出箭頭,扯旗束之,脫自己戰袍與黃蓋穿了,先令別船送回大寨醫治。原來黃蓋深知水性,故大寒之時,和甲墮江,也逃得性命。卻說當日滿江火滾,喊聲震地。左邊是韓當、蔣欽兩軍從赤壁西邊殺來;右邊是周泰、陳武兩軍從赤壁東邊殺來;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隊船隻都到。火須兵應,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戰,赤壁鏖兵。曹軍著槍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計其數。後人有詩曰:“魏吳爭鬥決雌雄,赤壁樓船一掃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郎曾此破曹公。”又有一絕云:“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嘆前朝割據忙。南士無心迎魏武,東風有意便周郎。”不說江中鏖兵。且說甘寧令蔡中引入曹寨深處,寧將蔡中一刀砍於馬下,就草上放起火來。呂蒙遙望中軍火起,也放十數處火,接應甘寧。潘璋董襲分頭放火吶喊,四下里鼓聲大震。曹操與張遼引百餘騎,在火林內走,看前面無一處不著。正走之間,毛玠救得文聘,引十數騎到。操令軍尋路。張遼指道:“只有烏林地面,空闊可走。”操徑奔烏林。正走間,背後一軍趕到,大叫:“曹賊休走!”火光中現出呂蒙旗號。操催軍馬向前,留張遼斷後,抵敵呂蒙。卻見前面火把又起,從山谷中擁出一軍,大叫:“凌統在此!”曹操肝膽皆裂。忽刺斜里一彪軍到,大叫:“丞相休慌!徐晃在此!”彼此混戰一場,奪路望北而走。忽見一隊軍馬,屯在山坡前。徐晃出問,乃是袁紹手下降將馬延張凱,有三千北地軍馬,列寨在彼;當夜見滿天火起,未敢轉動,恰好接著曹操。操教二將引一千軍馬開路,其餘留著護身。操得這枝生力軍馬,心中稍安。馬延、張凱二將飛騎前行。不到十里,喊聲起處,一彪軍出。為首一將,大呼曰:“吾乃東吳甘興霸也!”馬延正欲交鋒,早被甘寧一刀斬於馬下;張凱挺槍來迎,寧大喝一聲,凱措手不及,被寧手起一刀,翻身落馬。後軍飛報曹操。操此時指望合淝有兵救應;不想孫權在合淝路口,望見江中火光,知是我軍得勝,便教陸遜舉火為號,太史慈見了,與陸遜合兵一處,衝殺將來。操只得望彝陵而走。路上撞見張郃,操令斷後。縱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漸遠,操心方定,問曰:“此是何處?”左右曰:“此是烏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諸將問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如之奈何?”說猶未了,兩邊鼓聲震響,火光竟天而起,驚得曹操幾乎墜馬。刺斜里一彪軍殺出,大叫:“我趙子龍奉軍師將令,在此等候多時了!”操教徐晃張郃雙敵趙雲,自己冒煙突火而去。子龍不來追趕,只顧搶奪旗幟。曹操得脫。

張遼張遼

天色微明,黑雲罩地,東南風尚不息。忽然大雨傾盆,濕透衣甲。操與軍士冒雨而行,諸軍皆有飢色。操令軍士往村落中劫掠糧食,尋覓火種。方欲造飯,後面一軍趕到。操心甚慌。原來卻是李典許褚保護著眾謀士來到,操大喜,令軍馬且行,問:“前面是那裡地面?”人報:“一邊是南彝陵大路,一邊是北彝陵山路。”操問:“那裡投南郡江陵去近?”軍士稟曰:“取北彝陵過葫蘆口去最便。”操教走北彝陵。行至葫蘆口,軍皆飢餒,行走不上,馬亦睏乏,多有倒於路者。操教前面暫歇。馬上有帶得鑼鍋的,也有村中掠得糧米的,便就山邊揀乾處埋鍋造飯,割馬肉燒吃。盡皆脫去濕衣,於風頭吹曬;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於疏林之下,仰面大笑。眾官問曰:“適來丞相笑周瑜、諸葛亮,引惹出趙子龍來,又折了許多人馬。如今為何又笑?”操曰:“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我等縱然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彼見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說間,前軍後軍一齊發喊、操大驚,棄甲上馬。眾軍多有不及收馬者。早見四下火煙布合,山口一軍擺開,為首乃燕人張翼德,橫矛立馬,大叫:“操賊走那裡去!”諸軍眾將見了張飛,盡皆膽寒。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徐晃二將,縱馬也來夾攻。兩邊軍馬混戰做一團。操先撥馬走脫,諸將各自脫身。張飛從後趕來。操迤邐奔逃,追兵漸遠,回顧眾將多已帶傷。

208年 赤壁之戰208年 赤壁之戰

正行時,軍士稟曰:“前面有兩條路,請問丞相從那條路去?”操問:“那條路近?”軍士曰:“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里。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餘里;只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操令人上山觀望,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並無動靜。”操教前軍便走華容道小路。諸將曰:“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操曰:“豈不聞兵書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多謀,故使人于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他卻伏兵於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計!”諸將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華容道。此時人皆飢倒,馬盡睏乏。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而走。衣甲濕透,個個不全;軍器旗幡,紛紛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趕得慌,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拋棄。正值隆冬嚴寒之時,其苦何可勝言。
操見前軍停馬不進,問是何故。回報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塹內積水不流,泥陷馬蹄,不能前進。”操大怒,叱曰:“軍旅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豈有泥濘不堪行之理!”傳下號令,教老弱中傷軍士在後慢行,強壯者擔土束柴,搬草運蘆,填塞道路。務要即時行動,如違令者斬。眾軍只得都下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操恐後軍來趕,令張遼許褚徐晃引百騎執刀在手,但遲慢者便斬之。此時軍已餓乏,眾皆倒地,操喝令人馬踐踏而行,死者不可勝數。號哭之聲,於路不絕。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斬!”三停人馬:一停落後,一停填了溝壑,一停跟隨曹操。過了險峻,路稍平坦。操回顧止有三百餘騎隨後,並無衣甲袍鎧整齊者。操催速行。眾將曰:“馬盡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趕到荊州將息未遲。”又行不到數里,操在馬上揚鞭大笑。眾將問:“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程昱曰:“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於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雲長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然已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 ,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於是把馬頭勒回,謂眾軍曰:“四散擺開。”這個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見雲長回馬,便和眾將一齊沖將過去。雲長回身時,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雲長大喝一聲,眾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雲長愈加不忍。正猶豫間,張遼縱馬而至。雲長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後人有詩曰:“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赤壁鏖兵赤壁鏖兵

 曹操既脫華容之難。行至谷口,回顧所隨軍兵,止有二十七騎。比及天晚,已近南郡,火把齊明,一簇人馬攔路。操大驚曰:“吾命休矣!”只見一群哨馬衝到,方認得是曹仁軍馬。操才心安。曹仁接著,言:“雖知兵敗,不敢遠離,只得在附近迎接。”操曰:“幾與汝不相見也!”於是引眾入南郡安歇。隨後張遼也到,說雲長之德。操點將校,中傷者極多,操皆令將息。曹仁置酒與操解悶。眾謀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慟。眾謀士曰:“丞相於虎窟中逃難之時,全無懼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馬已得料,正須整頓軍馬復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謀士皆默然自慚。次日,操喚曹仁曰:“吾今暫回許都,收拾軍馬,必來報仇。汝可保全南郡。吾有一計,密留在此,非急休開,急則開之。依計而行,使東吳不敢正視南郡。”仁曰:“合淝襄陽,誰可保守?”操曰:“荊州托汝管領;襄陽吾已撥夏侯惇守把;合淝最為緊要之地,吾令張遼為主將,樂進、李典為副將,保守此地。但有緩急,飛報將來。”操分撥已定,遂上馬引眾奔回許昌。荊州原降文武各官,依舊帶回許昌調用。曹仁自遣曹洪據守彝陵南郡,以防周瑜。
卻說關雲長放了曹操,引軍自回。此時諸路軍馬,皆得馬匹、器械、錢糧,已回夏口;獨雲長不獲一人一騎,空身回見玄德。孔明正與玄德作賀,忽報雲長至。孔明忙離坐席,執杯相迎曰:“且喜將軍立此蓋世之功,與普天下除大害。合宜遠接慶賀!”雲長默然。孔明曰:“將軍莫非因吾等不曾遠接,故爾不樂?”回顧左右曰:“汝等緣何不先報?”雲長曰:“關某特來請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華容道上來?”雲長曰:“是從那裡來。關某無能,因此被他走脫。”孔明曰:“拿得甚將士來?”雲長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雲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遂叱武士推出斬之。正是: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未知雲長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賞析

本回便到了有名的華容道,經過近年來對三國真實歷史的宣傳,想必大家也應該知道了華容道關羽放曹操乃是子虛烏有的事。三國志的注引中確實提到曹操退兵乃是從華容道走的,老弱殘兵填草死傷甚多也說到了,還說到劉備想放火來著。只是關張趙三人在半途又搶劫又放人的事就是演義胡扯了。其實想想也明白,哪有這么巧的,曹操不笑沒人來,曹操一笑就鑽出個大將,而且趙雲張飛腦袋銹住了,就搶旗幟來著,把人都留給關羽。
不過也許演義寫的太好的緣故,倒是有很多人對華容道深信不疑,更結合下一回演義諸葛亮的天象說得出了諸葛亮放曹操乃是為了防止孫權的說法,也難得諸葛亮受了一次冤枉。
不過本章到也不是為關羽諸葛亮喊冤來著,只是想說一下我自從小時候便產生的疑雲,在前言中我說過很小時候便讀了三國,自然一般人都先讀演義再讀三國志,那時便和諸多演義迷一般,對關羽放了曹操痛恨不已,認為要是曹操在華容道被擒,日後關羽也不會死,劉備和諸葛武侯也不至於壯志未酬身先死了。後來讀了三國志才知道華容道是子虛烏有,但是心頭疑雲剛去一個,便又來一朵。便是,關羽在演義中放了曹操,還犯下大意失荊州的錯誤,為何眾多受演義影響的人還尊其為義薄雲天的關二哥呢?為何演義中的華容道卻好象沒有為關羽抹黑,而是更加增添了光彩呢。五年前我重讀三國水滸,終於明白了。
我們之前一章曾經談過關羽,那主要是說真實歷史上的關羽,說其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忠義氣兩字,而對大部分平民百姓來說,“忠”字雖然重要,但是或許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可以表達,而“義”字則不同,在古代社會,“義”便是大多數人應該要尊重的行為規範,而華容道關羽放曹操則不單不違背“義”,反而顯得關二哥更為有情有義。
古代中國的道德規範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都說古代中國和中國周邊國家都屬於儒家文化圈,不過儒家文化的範圍很廣,且不說儒家本身就有多個流派,就說道家佛家對傳統儒家也有很大的滲透,所以說這個儒家文化,就算是資深學者,不花一輩子的工夫,只怕也難得全貌。古代雖然有大量學者畢生研究儒家,但是更多的平民百姓連字都不識,要讓他們理解學者的那些只怕是太難了,只能選擇最能理解的內容來教育百姓;這就好象我們現在雖然號稱法治社會,但是煩瑣的法律知識也只有專業人員如律師才能明白,一般人能知道基礎的法律知識便已經足夠了。
那古代平民百姓的道德規範是如何的呢,這隻怕一本書也寫不完,我們只說與本章有關的內容,便是“義”。什麼是“義”,若是學者研究,只怕引經據典,沒個幾萬字寫不完,但是對老百姓來說,不需要那么複雜,八個字就可以說明:“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簡單吧,其實就這么簡單,俗話說“俠以武犯禁”,俠並不受統治者的青睞,但是為何長期以來俠客故事卻能常在市井流傳,遠比那四書五經還要深入人心呢,便是因為俠客的“快意恩仇”。
現在流行將三國水滸讀成政治類小說,但是在我看來,確實頗多小說帶有政治意味,但是假如將小說純粹讀成政治,就無趣了,如三國演義,雖有三國歷史作為藍本,但是也頗多杜撰,假若以三國志為依據探究政治那還罷了,以演義為依據探究所謂的政治厚黑等等,那豈不是笑話,水滸則更是如此。三國水滸等等演義傳奇在說書先生嘴邊精煉多年,我輩之中也大有喜愛說書者,難道聽這說書是為那裡面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而激動萬分,拍手叫好,三月而不知肉滋味。非也,我們只會為那武二郎報兄仇,關二哥走單騎擊節叫好,無他,因為我們胸中都有一種叫做快意恩仇的東西。
我們為什麼喜歡武松這個殺人犯,不是因為他喜歡殺人,而是因為二郎殺西門慶潘金蓮是為了報殺兄之仇,殺蔣鬥神是施家之恩。是因為他寫那“殺人者,打虎武松”的張狂;我們為什麼喜歡魯智深,不是因為他的鹵莽,而是因為魯提轄為金翠蓮而殺鎮關西的俠。為林沖護送滄州的義,我們為什麼喜歡李逵,並不是因為他一個板斧一個人,而是他對宋江那樣近乎於愚的義。為什麼我們會喜歡金庸古龍這些武俠小說里放蕩不羈的俠客,並不是因為他們是真實的,而是因為我們喜歡他們在文中的快意恩仇。
這種快意恩仇是我們文化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早自春秋左傳,史記中的刺客遊俠列傳,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或許這對於現代社會已經部分不適應,但是對於古代百姓來說,這是他們遵循的道德準則,甚至對於他們來說,這比“忠”還要重要。
從這點看關羽的行為便可以理解了,華容道為什麼放曹操,因為曹操當年對他有恩,快意恩仇裡面有個講究,凡是大人物,有仇未必一定要報,但是有恩,一定要報,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士為知己者死,都是這個意思,曹操雖然不比劉備那般是自己的兄長,但是對於自己也是有恩的,雖然在之前關羽有斬顏良文丑掛金封印之舉,但是曹操的恩還是留下了,(快意恩仇有趣就有趣在這,一旦有了恩,不管大恩小恩,那一輩子便是有恩,抹不開去不掉的,就象忠是一樣的道理,一旦從一主,便是一輩子忠,除非主公死去或者自己死去。)所以關羽放了曹操不但能得到讀者的諒解,反而更讓關羽忠義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因為這是符合一般老百姓的行為規範的。自然,這用政治等角度來解釋是解釋不通的。
關羽能成為歷代忠義的典範,甚至成為商人幫會的保護神,便是因為他的快意恩仇,你看他演義中和劉備張飛逃園結義,始終不離不棄,救二嫂,走單騎,對曹操之恩,斬顏良文丑,掛印封金,縱其走華容道;對張遼徐晃,有故舊之情,對一般小兵,卻有著長者的溫情;(三國志稱關羽善待卒伍,演義中他對華容道那些惶惶皆欲垂淚的曹兵,有一絲不忍,再評書中更有說關羽只斬殺大將不斬小兵的,)而對其他人,卻始終有一股傲氣,要處處高人一等,稱黃忠為老兵,要與馬超一比高下,視孫權於無物,若是把他放到武俠小說中,這豈不是一個帶著一份傲氣,一絲狂意,一縷義氣,快意恩仇卻又有情有義的俠客嘛。
演義中的關羽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是不合格的,但是,對於往往終生不會與政治打交道的平民百姓來說,應該會很想得到關羽這樣的人來做兄弟,做朋友,做自己的關二哥。

回評

毛宗崗批語

凡計中之人,必度彼之為何如人而後中之,則未有不中者也;又度彼之料我為何如人而後中之,則未有不中者也。蓋彼方自以為智,而我即中之以其智,則正迎乎彼之意中;彼方料我之智,而我反中之以我之愚,則又出乎彼之意外:如孔明之料曹操於華容是也。夫舉火於此而伏兵於彼,則智人之所為,而為彼之所知;舉火在此而伏兵即在此,此愚人之匠為,而為彼之不及料。操固熟知有兵家虛實之法,而又熟知孔明之知有兵家虛實之法,此其所以為孔明所中歟!
或疑關公之於操,何以欲殺之於許田,而不殺之於華容?曰:吾為朝廷斬賊,忠也;華容之不殺,義也。順逆不分,不可以為忠;恩怨不明,不可以為義。如關公者,忠可千霄,義亦貫日,真千古一人。懷惠者,小人之情;報德者,烈士之志。雖其人之大奸大惡,得罪朝廷,得罪天下,而後能不害我,是即我之知己也。我殺我之知己,此在無意氣丈夫則然,豈血性男子所肯為乎?使關公當日以公義滅私恩,曰:吾為朝廷斬賊,吾為天下除凶,其誰曰不宜?而公之心,以為他人殺之則義,獨我殺之則不義,故寧死而有所不忍耳。曹操可以釋陳宮而不釋,關公可以殺曹操而不殺,是關公之仁異於曹操。蔡邕哭董卓而王允罪之,關公釋曹操而孔明諒之,則孔明之見高於王允矣。
孔明既知關公之不殺操,則華容之役,何不以翼德、子龍當之?曰:孔明知天者也。天未欲殺操,則雖當之以翼德、子龍,必無成功。故孔明之使關公者,所以成關公之義;而其不使翼德、子龍者,亦以掩翼德、子龍之短也。然則關公之釋操,非公釋之,而孔明釋之;又非孔明釋之,而實天釋之耳。
前回寫江中之火,此回寫岸上之火;前回止寫周郎之火,此回續寫孔明之火。前回是寫帆櫓之風,此回是寫林木之風;前回是寫孔明之以風助火,此回是寫孔明之以火繼風。而至於風止火息之後,又有風之餘勢、火之餘威以點綴之。於風之後而遇雨,火之後而見煙,煙與雨正風與火之餘也。且其後文又有與前文相反者:衣甲盡濕,又當燥之以風;軍士乏食,又當炊之以火。蓋即一回之中,而前之風為害,後之風為利;前之火為仇,後之火又為恩雲。
操之習水戰而鑿池於北方,其名則玄武也,其象則習坎也。而龐統進之以勾陳,周郎則應之以朱雀;孔明當之以重巽,周郎則應之以重離。至於走彝陵、奔華容,則又為螣蛇之驚,白虎之凶,明夷之於行不食,旅人之先笑後號矣。
曹操於舟中舞槊之時,既大笑;今在華容敗走之前,又大笑。前之笑是得意,後之笑是強顏;前之笑是適己,後之笑是罵人;前之笑既樂極生悲,後之笑又非苦中得樂。前之笑與後之笑都無是處,千古而下,又當笑其所笑。
曹操前哭典韋,而後哭郭嘉,哭雖同而所以哭則異。哭典韋之哭,所以感眾將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眾謀士也。前之哭勝似賞,後之哭勝似打。不謂奸雄眼淚,既可作錢帛用,又可作梃杖用。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愛。

李贄總評

雲長忠義性生,孔明籌之已熟,又知老瞞未合斷送,真箇是天時人事,了了皆知者也。

鍾敬伯總評

孔明知雲長義重,老瞞未合身亡,天時人事,了了如此,卓不可及。
人只有“忠義”二字千古不磨,華容道上放釋曹操,為義迫也。故史亦日:“關羽報效曹公,張飛義釋嚴顏,二將並有國士之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