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刀手

校刀手

持刀的軍士。近戰兵種之一,一般雙手持長刀。校:讀音jiào。

基本信息

詞語出處

《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雲長 領了將令,引 關平 、 周倉 並五百校刀手,投 華容道 埋伏去了。”

觀點參考

校刀手 校刀手

羅貫中筆下的關雲長,手下有一支名為校刀手的部隊。這在《三國演義》裡面是獨一無二的。別的將領,不管是魏蜀吳還是呂布袁紹,都沒有組織這樣的軍事單位。校刀手是什麼兵種?羅貫中沒有說明。到網上翻資料,有人解釋為“持刀的軍士”,顯然這並不能解釋羅貫中為關二爺設計這個排場的原意。校,是校場的校,比較的意思。那么引申解釋,校刀就不單是“持刀”那么簡單,而是經過操練的特種部隊。幾百名士兵,清一色地用刀。所謂一寸短,一寸險。關二爺這支“本部”的特種兵,舍長取短,不用步兵慣用的長槍大戟,不用弓箭。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一支經過特種訓練的突擊兵。事實上,關羽對手下這支部隊也是頗為自負的,這就有了攻打長沙的時候向諸葛亮誇下海口:“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關羽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支特種兵?我們看看《三國演義》裡面有關的描寫。校刀手是在赤壁之戰才亮相的。在這以前,關羽並沒有所謂本部的兵馬。劉備的勢力要到古城相會才重新集結,不多久就被曹操打個大敗,依靠劉表的時候並不滿千,關羽不可能在那個時候有校刀手部隊,不在話下。那在新野那幾年又如何?呂曠、呂翔領兵五千,前往新野廝殺。徐庶指揮劉備的軍隊:“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關公引一軍從左而出。。。”這裡沒有說明這一軍有多少人,是什麼兵種。博望坡軍師初用兵,諸葛亮對關羽的指令是:“雲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之後火燒新野,關羽的任務是“引一千軍去白河上流頭埋伏。各帶布袋,多裝沙土。。。”第一次明確關羽部下五百人,是在劉備離開新野以後,在逃難的路上劉備“修書令雲長同孫乾領五百軍往江夏求救”。但是,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五百名士兵就是校刀手,不過,羅貫中在這裡第一次把五百人這個數字定了下來。這個營級單位的部隊,幸運地逃過了長坂坡慘烈的大廝殺,成建制地保存了下來,也就可能發展成為校刀手部隊。赤壁之戰,諸葛亮給關羽的任務是在華容道活捉曹操,於是“雲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讀者第一次看到校刀手的存在,而在華容道再一次通過曹操的落魄領略到這支部隊的華麗陣容:“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對於飽受水火之苦,茫茫如喪家之犬的曹軍官兵來說,這個震撼就可想而知了。至於關羽如何能夠在短短的時間裡組織訓練一隊特種兵,就由得讀者自己猜想了。讀者沒法領略校刀手的戰鬥力,華容道關羽放了曹操,校刀手無用武之地;戰長沙,儘管關羽認為單靠這支部隊的戰鬥力足以攻取堅城,但由於魏延的投誠,也派不上用場。這支部隊在攻取長沙後就不再存在。以後關羽的戰事,水淹七軍、攻打襄陽、走麥城,都沒有校刀手的影子。如果關二爺手上還有這么一隊“懷中之劍”的秘密武器,大概也不會敗的那樣狼狽,弄得最後在麥城“計點馬步軍兵,止剩三百餘人”,哪裡還有特種部隊存在過的痕跡?因此,老牛認為,所謂校刀手,不過是說書人替關羽設計的一支儀仗隊。校刀手,和青龍偃月刀、赤兔馬、周倉,同樣是為了烘托修飾關羽那個“高、大、全”形象而精心虛構的裝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