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峯縣

鶴峯縣

鶴峯縣,隸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州的東南部,與湖南省毗鄰。地處東經109°45′至110°38′、北緯29°38′至30°14′之間。古稱拓溪、容米、容陽,曾是容美立司治所,1735年改土歸流後先後設定為鶴峰州、鶴峯縣。縣境東西長85千米,南北寬67千米,總面積2892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2016年)。轄6鄉,3鎮,政府駐地容美鎮。 2016年,鶴峯縣實現縣域生產總值(GDP)59.9億元,同比增加8.2%;我縣63家規模工業企業平均上報產值達9517萬元,產值過億元企業目前已達21家。銷售產值達到58.9億元,同比增加8.8%,產銷率98.3%,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5.5%,上繳稅金3903萬元,同比下降21%。工業投資完成122462萬元,同比增加1.6%。 鶴峰是巴文化發祥地之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邊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先後被定為國家一類老區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擁有國家級烈士陵園——滿山紅烈士陵園。 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鶴峯縣地理位置 鶴峯縣地理位置

鶴峰古稱拓溪、容美,又稱容陽。

戰國屬巫郡。

秦時屬黔中郡。

漢時屬武陵郡。

南北朝稱漊中蠻。

元代屬四川。

明清歸湖廣。

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始名鶴峰,置直隸州,屬宜昌府。光緒三十年(1904)升直隸廳,隸屬施鶴道,直屬湖北布政使司。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廳為縣,直隸於湖北省。民國四年(1915)屬荊南道,民國十五年(1926)屬施鶴道。民國十七至二十二年(1928~1933)創建蘇維埃政府,屬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湘鄂邊蘇維埃聯縣政府管轄。民國二十三年(1934)屬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解放後屬湖北省恩施專員公署。

1980年4月20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土家族自治縣,仍屬恩施行署。

1983年8月19日,設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同時撤銷鶴峰土家族自治縣,仍然稱鶴峯縣。  

1996年初,鶴峯縣面積2886平方千米,人口約2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1.2萬人,占51%,其中土家族10.5萬人,苗族6480人。轄2個縣轄鎮、9個區,11個區轄鎮、30個鄉:容美鎮、走馬鎮;白果鎮、北鎮鎮、堰埡鎮、鐵爐鎮、五里鎮、燕子鎮、下坪鎮、鄔陽鎮、中營鎮、北佳鎮、太坪鎮、楠木鄉、陽河鄉、大典鄉、鎖坪鄉、江口鄉、馬家鄉、楊柳鄉、尋梅鄉、六峰鄉、下洞鄉、潼泉鄉、清湖鄉、東鄉鄉、桃山鄉、蕎雲鄉、溪坪鄉、留駕鄉、兩鳳鄉、高峰鄉、小園鄉、栗子鄉、麻水鄉、高原鄉、岩屋鄉、桃子鄉、茅坪鄉、茶園鄉、官屋鄉、茅壩鄉、三岔鄉。縣政府駐容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鶴峯縣總人口220187人,其中(2個鎮、8個鄉):容美鎮40826人,走馬鎮47129人,鐵爐鄉15039人,五里鄉22225人,燕子鄉22501人,下坪鄉15177人,鄔陽鄉16067人,北佳鄉14180人,中營鄉9895人,太平鄉15762人,八峰開發區1386人。

2001年,撤銷中營鄉、北佳鄉,合併設立新的中營鄉。2004年末,鶴峯縣面積2926.3平方千米,總人口215843人,轄2個鎮、7個鄉,5個居委會、198個村委會。2005年末,鶴峯縣轄2個鎮、7個鄉。共有5個居委會、199個村委會。

2006年3月15日,湖北省民政廳《關於鶴峯縣設立鐵爐白族鄉的批覆》(鄂民政發[2006]7號):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鶴峯縣撤銷鐵爐鄉,設立鐵爐白族鄉,以原鐵爐鄉的行政區域為鐵爐白族鄉的行政區域,鄉人民政府駐朱家台。  

行政區劃

鶴峯縣 鶴峯縣

截至2012年,鶴峯縣轄6鎮,3鄉。政府駐地容美鎮。

序號鄉鎮名稱面積序號鄉鎮名稱面積
01 容美鎮 288.5平方公里 02 走馬鎮 496平方公里
03 鐵爐鎮 234.1平方公里 04 太平鎮 295.3平方公里
05 五里鄉 378.8平方公里 06 燕子鎮 358平方公里
07 下坪鄉 175平方公里 08 鄔陽鄉 196平方公里
09 中營鎮 415.16平方公里
資料來源鶴峯縣人民政府網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鶴峯縣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南角,四境毗鄰縣市:東北五峯縣,東南與正南湖北省石門縣、桑植縣,西部宣恩縣,西北恩施市、建始縣,北部巴東縣。縣境東西長85千米,南北寬67千米,總面積2892平方千米。  

地形

鶴峯縣境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多山間小盆地。平均海拔1147米,是湖北省高山縣之一。最高點是西北部的牛池,海拔2095.6米,最低點是東南角的江口,海拔194.6米,高差達1901米。鶴峯縣地表平均切割深784米,地表坡度平均24.1度,其中小於5度的平地24.8萬畝,占地表總面積的5.7%;6—15度的緩坡地52.7萬畝,占12.2%;16至25度的斜坡地138.9萬畝,占32.1%;26至35度的陡坡150萬畝,占34.6%;36度以上的險坡地66.6萬畝,占15.4%。鶴峯縣劃分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種地貌形態,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帶為低山。  

氣候

鶴峯縣地處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雨熱同季,時空分布不均勻。霧多,蒸發小,濕度大。地表高差懸殊,切割深、立體氣候顯著,低山溫潤,中高山溫和,高山溫涼,春季平均90天,由低山到高山逐漸增加,冬季平均153.3天,由高山到低山逐漸減少。

日照時數低山年平均1253小時,中高山年平均1342小時。1~2月最冷,7~8月最熱。歷年極端最高氣溫,低山40.7℃,中高山35℃,高山30.2℃。歷年極端最低氣溫,低山-10.1℃,中高山-10.5℃,高山-22.1℃。無霜期低山年平均為266天,最早初日2月14日,最晚終日12月23日,中高山年平均約200天左右。

春季降水570~590mm,占全年的27~31﹪。夏季降水743~954mm,占全年的43~45﹪。秋季降水371~470mm,占全年的20~22﹪。冬季降水97~138mm,占全年的5.6~6.5﹪。年平均降水量各地在1336.9~2189.5mm之間。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鶴峯縣戶籍總人口223210人,其中,男性115936人,女性107274人,性別比108.1(女性為100)。年內出生人口2311人,出生率10.35‰,死亡人口1339人,死亡率6.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5‰。  

民族

鶴峰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全縣除民族區域自治的土家族、苗族以外,還有蒙古族、白族等少數民族。

自然資源

水力

截至2011年,鶴峯縣境內流程大於3公里以上的河流、溝溪112條,分屬澧水、清江和沅水三大水系。

暗河主要分布在漊水各級支流河溪、流域中。高山岩溶地表徑流滲入地下形成暗河,大都在低山一帶又成暗泉湧出。尤以九峰橋河段中出現的暗河為罕見,在全長40餘公里流程中,自夾沙起至雲南山腳洞中流出。河道明暗相間,九進九出。最長一段暗河長約20公里,堞水南源的深溪河、三路口河下游均進入洞穴成暗河。主要有白水溝泉流,枯水流量約0.3立方米/秒。犀牛洞泉流,洞口枯水流量約0.8立方米/秒。隔子河、七眼泉泉流群,合計枯水流量約0.3立方米/秒。大典河流域計有小岩口、掛子溪、出水洞、公泉、母泉、觀音寺泉、渾泉以及北灣、西灣的細流泉群,渾泉最大,常流量約1.0立方米/秒。全縣可供開發量占理論蘊藏量的60.5﹪,僅開發可供開發量的3.26﹪。

土壤

鶴峰土壤在成土母岩中,灰岩261.83萬畝,展60.7﹪,灰綠色頁岩130.14萬畝,占0.34﹪,河相沉積物3.54萬畝,占0.82﹪,第四季粘土0.81萬畝,占0.19﹪。1982年全縣通過土壤普查,查實共有10個土類,23個亞類、65個土屬,169個土種。即為紅壤、黃壤、山地棕黃壤、山地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沼澤土、水稻土。

土壤分布從高到低依次出現黃紅壤、黃壤,山地棕黃壤。垂直分布明顯,陽坡分布的上限比陰坡高100米左右。山地棕黃壤在本縣面積最大。在地域分布上,呈樹枝狀、條帶狀、星島狀、格網狀和扇形分布。耕地土壤大部分缺磷缺硼,有機質和氮素含量較高,氮、磷、鉀、微元素比例失調,氮素利用率低。

生物

• 植物

鶴峯縣 鶴峯縣

林木 種類繁多,有76科、200屬、517種。其中喬木80科,114屬,249種。灌木32科,89屬,228種。植被類型複雜,具有垂直分布的特徵。中亞熱帶常綠闊葉、針葉混交林,垂直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區,20科60種。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針葉混交林,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的中高山和高山,29科,77種。暖溫帶灌木草甸植被,分布在海拔1500~2095米得高山區,21科,47種。

中草藥品種1800種以上,分布地域以高山、中高山為主,品質大多優良。主要有天麻、黃連、貝母、續斷、厚朴、黃柏 、辛夷花、黨參、當歸、川杛、大黃、臼術、木桶、雲木香、香附、木瓜 。(數據截至2011年)

• 動物

哺乳類:華南虎、黑熊、金錢豹、豺狗、狼、狐狸、果子狸、九江狸、野豬、蠔豬、刺蝟、泥豬、青羊、香樟、獼猴、野貓、狸貓、鬣狗、狗熊、野兔、黃鼠、分鼠、松鼠、竹鼠、田鼠、狗瓘子、蝙蝠、白猸、黃洋狸、水襰、家鼠。

鳥類:鴿子、野雞、錦雞、雉雞、竹雞、野水鴨、斑鳩、白鶴、灰鶴、鴻雁、岩鷹、鷂鷹、八哥、畫眉、烏鴉、白頸鴉、松鴉、紅嘴藍鴉、喜鵲、貓頭鷹、褐河、溪鴿、杜鵑、陽雀鳥、布穀鳥、啄木鳥、白鷲鴿、文章雀、眼鳥、山雲雀、燕尾、山雀、白麻雀、黃麻雀、鸚鵡、白頭翁、燕子、打魚狼、黃鶯、黃鸝、青翠鳥、綠筒子、白鴿子、山查狼、青莊。

魚類:草魚、鰱魚、鯉魚、鯽魚、齊口裂腹魚、馬口魚、紅翅膀魚、青魚、岩花魚、巴岩魚、紅尾子。溪河及塘堰有螃蟹、蝦、蚌、螺獅、鱉、烏龜、黃刺骨、泥鰍、雲南盤魚。

蛇類:青竹標蛇、水蛇、烙鐵頭、銀環蛇、烏梢蛇、蝮蛇、菜花蛇(大王蛇)。

珍稀動物有大鯢、棘蛙、紅腹角雉、紅嘴相思鳥、麂。

礦產

截至2011年,鶴峯縣境內已知礦物31種,礦區礦點89個。礦藏中非金屬礦儲量大,礦區集中,便於開發利用;金屬礦種較多,儲量小,多為共生礦床,礦區礦點分散。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磷礦、黃鐵礦、煤礦、石灰石、百合石、高嶺土。金屬礦藏主要有鐵礦、金礦、銀礦、釩礦、鉬礦、鈾礦。

經濟概況

綜合

鶴峯縣 鶴峯縣

截至2012年,鶴峯縣實現縣域生產總值(GDP)349664萬元。全縣人均縣域生產總值17435元,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5730萬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0955萬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2979萬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6.2∶39.6:34.2調整為24.5∶40.3∶35.2,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25112萬元,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截至2012年,鶴峯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1776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94740萬元;畜牧業產值39183萬元;林業產值16526萬元;漁業產值147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80萬元。年末耕地總資源20.74千公頃,常用耕地面積16.07千公頃,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9.65千公頃,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4.81千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4.84千公頃。  

第二產業

截至2012年,鶴峯縣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5372萬元。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102072萬元;實現產值329758萬元。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5215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30.1%。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8355萬元。  

第三產業

● 建築業

截至2012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5582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5.6%,占第二產業增加值的11.1%。建築資質企業完成產值46706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7.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1.2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0.2萬平方米。  

● 固定資產投資

截至2012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3963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上城鎮和非農戶項目投資231995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21968萬元。農村私人投資40000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69.0%。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40720萬元,占全社會投資總額的47.9%。  

● 商貿旅遊

鶴峯縣 鶴峯縣

截至2012年,批發零售業和貿易餐飲業實現增加值25172萬元,占第三產業的20.5%。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800萬元,比2011年增長15.4%。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130760萬元,住宿餐飲業14040萬元。鶴峯縣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554萬元。  

● 財政金融

截至2012年,鶴峯縣完成財政總收入25208萬元。其中地方公共預算收入16600萬元,稅收收入13013萬元。財政支出135992萬元,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26266萬元;醫療衛生支出8838萬元;教育支出24067萬元。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93955萬元,比年初增加68958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44951萬元,比年初增加49298萬元。各項貸款餘額225375萬元,比年初增加12959萬元。其中:短期貸款67142萬元,比年初減少4098萬元;中長期貸款158233萬元,比年初增加17057萬元。  

社會事業

交通

截至2012年,鶴峯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條件不斷改善,2012年公路總里程2144.7公里。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6020萬元,同比增長11.6%,占第三產業的13.0%。客貨周轉量42771萬噸公里,同比增長8.6%。

通訊

截至2012年,鶴峯縣郵電通信業實現營業收入11500萬元。全縣固定電話用戶3.41萬戶,其中農村固定電話用戶2.2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8.57萬戶。計算機寬頻網際網路用戶1.65萬戶。

教育

截至2012年,鶴峯縣有各類學校63所,其中,普通中學15所,中等職校1所,國小47所。年末全縣在校學生20251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8838人,國小在校學生10023人。全縣專任教師1493人,其中,中學專任教師619人,中等職校專任教師113人,國小專任教師761人。全縣幼稚園24所,人數3585人。

衛生

截至2012年,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年末擁有衛生機構170個,其中醫院1個,衛生院9個。擁有病床876張,縣級醫院擁有病床400張,農村衛生院擁有病床355張。衛生技術人員757人,其中,醫師300人,註冊護士256人。  

民生

截至2012年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鶴峯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8元,比上年增加1849元,增長14.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802元,較上年增加686元,增長16.7%。  

歷史文化

文化現象

鶴峯縣 鶴峯縣

鶴峰民族文化底蘊豐厚。以明清之際“田氏詩派”為代表的文人創作使土家族文學發揚光大、盛傳不衰;撒爾嗬.擺手舞、柳子戲、穿號子、四道茶、儺戲等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品位極高;鶴峰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湘鄂邊革命根據地之一。

鶴峰因歷史悠久而神奇。這裡古稱柘溪、容米、容陽。早在新石器時代,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就繁衍生息於斯。唐宋以來,為容美土司領地,田氏土王世襲相承,雄踞一方,800餘載,“在楚蜀諸土司中最為富強”。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廢除了土司制度。

1928年到1933年,賀龍在此建立根據地,使鶴峰蘇區成為湘鄂邊根據地的中心。建有湘鄂渝黔邊區規模最大的滿山紅烈士陵園,屬全國重點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共和國的“第一號烈士”段德昌等就安葬在這裡。

傳統文化

● 鶴峰柳子戲

以“柳子戲”冠名的戲曲,好幾個省市都有,但其形式和風格均不同於鶴峰柳子戲。鶴峰柳子戲,又名楊花柳,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大地方劇種之一。鶴峰柳子戲是土司末期從四川梁山一帶傳入的民間戲曲。主要流傳於鶴峰走馬、五里、鐵爐一帶以及湖南省的石門縣、張家界市的部分地區,是僅存的土司劇種。1980年,鶴峰走馬成立了業餘柳子戲劇團。1983年,該團參加了全國烏蘭牧騎式文藝匯演。

● 撒爾嗬

撒爾嗬是流行於清江流域悼念亡人時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歌舞。跳撒爾嗬,又稱“跳喪”、“打喪鼓”。土家族跳撒爾嗬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隋書·地理志》中記載的“繞棺”。到唐宋時期,撒爾嗬已基本定型,唐樊綽《蠻書》載:“初喪,鼓以道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此乃盤瓠白虎之勇也。”至元明清時期,地方史志對撒爾嗬的記載更為完備:“舊俗,歿之日,其家置酒食,邀親友,鳴金伐鼓,歌舞達旦,或一夕或三五夕。”(嘉慶《巴東縣誌》)

方言

土家族有語言而無文字,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的一個獨立語種。明正德年間土司主田世爵“以詩書嚴課諸男”,隨漢文化的傳播,土家語逐漸消失。現存的土家語多見於明史、清史和部分志乘典籍中,如人名記載有百俚俾,答谷、田先什用、田墨什用、便切律等,地名記載有容米、百佳、李虎坡、車家營、百思俺等,自稱記載有貝錦卡等。當今鶴峰除地名,稱謂及部分語序上尚富有土家族語痕跡外,絕大部分均通漢語。

風景名勝

容美土司三洞

容美土司三洞,即今鶴峯縣的萬全洞,萬人洞、情田洞,是容美土司在戰爭時期防禦的岩洞。

● 萬全洞

萬全洞在縣城東北二十華里的平山北側,其洞址在一堵如刀切的絕壁上,崖頂兩里許為平山之新烽,是容美土司舊址。洞口下乃萬丈深淵,潛水奔騰咆哮而過。洞口呈圓形,入口處為工藝精細的石條壘砌,內有直遁洞底的寬敞走向,台階還依稀可見。右側靠入口—上方,有如碉堡的石台,是守洞的關卡。洞內有一獸形鐘乳石,泉水淚漓成井,有—花台,台周的坍池完整,有四尺見方的魚池。洞壁兩側,有不下百處的人工開鑿的石埒、百杵,系當年建築亭台樓閣的佐證。從石埒,石榫的遺蹟看,洞內有三層樓的建築。洞口左側的石壁上,有一兩米見方的光滑石板,石板上鐫刻《萬全洞記》,可能是改土歸流在急,而未刻成記文。據記載,康熙年間,容美土司田舜年帶領土民建成亭台樓閣和入洞棧道,以此作為防守堡壘。雍正年間,清兵進入容美時,宋代土司田旻如在洞內自縊。這裡不僅是當年土司的防禦工事,而且是土司藏書之處,清代詩人顧彩,就曾親臨洞中,會見土司田舜年,並寫下許多詩篇。

● 萬人洞

萬人洞地處龍溪潭頭。龍溪是一巨大伏流,由此出口。洞前是一堵巍峨的城門,城門後有一道石牆,為石條砌成,城牆把石洞封得很嚴密。洞內寬敞空曠,頂部有涓流滴落,泉滴之聲如擊鈿而歌。鐘乳石鱗次櫛比。洞中有一石碑,鐫刻土司田舜年的詩作《萬人洞記》。田舜年是土司中很有文學修養的一個土司。他著有《二十一史纂》和許多散文詩歌。這座山洞建於清順治年間,為土司田甘霖所建,以後又加以續建。

● 情田洞

情田洞在離縣城三十餘里的太平鄉集鎮附近。有一座怪石嶙峋,撥地而起的絕壁,石壁上有大小不等的十多個洞口,而正中一洞為最大,其頂部鐫有“情田洞”三字。主洞和側洞的洞口都壘有石堡,顯然是守洞的防禦工事。中洞深而長,洞門外的石壁上刻有《情田洞記》,在一個側洞中,還有著名的梳妝檯。據傳說,當年土司被迫退守在洞中作戰時,婦女們困於側洞,因而得名。  

屏山風景區

屏山,因山頂平曠、山側屏立而得名。容美土司在屏山建造有規模宏大的爵府建築群,迄今存有爵府、老 街、萬全洞等遺址50餘處,出土過上千件歷史文物。2006年,容美土司遺址被國務院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屏山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吊腳樓星羅棋布、土家擺手舞、情歌對唱、哭嫁歌等歷久弭新,以“咂酒”“甩碗酒”“四道茶”為代表的民俗獨具特色。三百多年前,顧彩在《容美紀游》發出了“人言此是桃源地,不信桃源如許奇”的喟然慨嘆。  

五龍山

五龍山位於湖北省鶴峯縣五里鄉潼泉管理區嵋坪村境內,距縣城約40公里。五龍山主峰海拔888.8米,只有一條獨路可以登頂,四周皆為懸崖。形態各異的五座巨型石柱,形似五條巨龍緊緊圍繞主峰,因而得名五龍山。其重要景點有觀音坐蓮、石門、龍寇一炷香、一對蠟、斷山橋、蔣莊岩、三義洞、仙女洞、龍女洞、犀牛洞、洞中樹、仙龍爬壁,還有溫泉、七眼泉等奇景。  

董家河景區

董家河景區位於鶴峯縣燕子鄉縣境內,距離鶴峯縣城45公里,距五峰柴埠溪景區120公里,離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張家界170公里;這裡到世界第一面板堆石壩的水布埡不到60公里;董家河景區自2006年開發,是2009年國家旅遊局首批公布的中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董家河景區最獨特的地方在於這裡典型的坡立谷地貌, “九進九出”董家河坡立谷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坡立谷,比南斯拉夫發現的六重坡立谷還多三重。坡立谷一詞源於南斯拉夫語,原意是田野,地貌上是指大型的岩溶盆地,這種大型盆地四周多被峰林石山圍繞,谷坡坡陡,橫剖面呈槽形,故又稱槽谷,俗稱“壩子”。  

五里坪革命舊址

鶴峯縣 鶴峯縣

五里坪革命舊址位於恩施州鶴峯縣五里鄉五里村蘇區巷(又稱老街)。舊址以中共湘鄂邊特委機關和中華蘇維埃湘鄂邊聯縣政府為主體,包括23處重要革命舊(遺)址。特委機關駐街後約一里之遙的紫荊村,聯縣政府及所屬黨、政、軍、群工作機關、後勤機關均分駐五里坪老街,還有的駐在街附近的鄉下。1931年9月20日,國民黨軍隊石門羅效之等部發動對湘鄂邊蘇區的第三次“圍剿”,重兵進犯五里坪,特委和聯縣政府轉移至東鄉及桑鶴邊界的黃蓮溪一帶。

滿山紅紀念園

滿山紅烈士陵園即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國家2A景區,是全國110所國家級烈士陵園和全國三十條紅色精品旅遊線路景點之一,位於鶴峯縣城漊水河畔。共和國一號烈士段德昌、湘鄂邊蘇區創始人之一紅三軍第九師參謀長王炳南、賀龍元帥胞姐賀英等革命英烈長眠這裡。  

地方特產

● 葛仙米

葛仙米俗稱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為水生藻類植物,屬藍綠藻的一種,單細胞,無根無葉,墨綠色,珠狀,純野生,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相傳東晉時期,煉丹術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在隱居南土時,災荒之年采以為食,偶獲健體之功能。後來葛洪入朝以此獻給皇上,體弱太子食後病除體壯,皇上為感謝葛洪之功,遂將“天仙米”賜名“葛仙米”,沿稱至今。

● 嗍丟

“嗍丟”是一道鮮為人知的容美土司秘菜,成形於明末清初,源於土家先民的奇思妙想。“嗍丟”即把用香料拌過的小石頭放入口中吮吸品味,爾後吐出丟棄,由此可見其奇特之處。

這道菜一直為容美土司所獨有,是歷代土司最為鍾愛的菜餚之一,由於沒有流傳於民間,所以鮮為人知。據說歷代土司長壽的秘訣之一就是長期食用此菜。雖然人們只吮吸了“嗍丟”中香料的味道,並隨之將小青石丟掉,但這種小石子是產於鶴峯縣境內水蛟蟬溪邊。

● 灰灰菜

鶴峯縣 鶴峯縣

灰灰菜,又名藜,別名野灰菜,灰蓼頭草等,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灰灰菜多生長於地邊、山野、路旁及房前屋後。性味甘平,清熱、利濕、降壓、止痛、殺蟲、止瀉。食用灰灰菜能夠預防貧血,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對中老年缺鈣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還含有揮髮油、藜鹼等特有物質,能夠防止消化道寄生蟲、消除口臭。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過多,食後或接觸後應避免強烈日光暴曬。

● 紅茶

紅茶是在綠茶的基礎上經發酵創製而成的。以適宜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工藝精製而成。因其乾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白果民族茶廠有史以來就是中國四大紅茶之一“宜紅”的主產區,出口紅茶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和級外等6個花色產品。

湖北行政區劃

 湖北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是長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 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