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市

韓城市

韓城市,位於祁呂賀山字形構造的前弧東翼與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三沉降帶的複合部位。以東北~西南向的山前大斷裂(即韓城大斷層)為界,東南面屬渭汾地塹,西北面屬鄂爾多斯台向斜的陝北盆緣褶皺區。構造複雜,礦產豐富,存在著發生中強以上地震的條件。韓城處於暖溫帶半乾旱區域,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較多。年平均氣溫13.5℃,≥10℃積溫為4626℃。平均年降水量559.7毫米,無霜期208天,日照2436小時,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但雨量不均,多集中於7、8、9月份。春夏季易發生乾旱,夏季陣雨多、強度大,水土流失嚴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深山多為梁狀山嶺,一般海拔900米以上,韓(城)黃(龍)分界處的大嶺海拔1783米,為本市全境最高點。中部淺山區多為黃土丘陵,海拔600~900米。東部黃土台原,一般海拔400~600米,澽水下游川道和黃河灘地,多在海拔400米以下。市南的芝川口海拔357米為全市陸面最低處。境內山原川灘等地貌類型兼有,其中深山和淺山丘陵占總面積的69%。

基本信息

城市概況

韓城陝西省省內計畫單列市,位於陝西省東部黃河西岸,關中盆地東北隅。總面積1621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2002年)。

韓城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司馬遷的故鄉,地面地下文物豐富,民俗民居具有特色,古城建築格局與傳統風貌保存完好。

1983年10月撤縣設市,

1985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

1986年12月被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沿革

韓城市韓城市賓館

相傳夏禹“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因而史以“龍門”為韓城地域的代稱。

西周時為韓侯國封邑。後為染伯國。

春秋時屬晉國,稱韓原。

戰國時屬魏國,稱少梁。戰國末期秦國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在此設夏陽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稱韓成縣,唐時曾改名韓原,後又復名韓城。金縣治徒於薛峰以東土嶺,後又遷回今址。明清沿襲。

1948年成立韓城縣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改為韓城市;

2012年5月升格為省內計畫單列市,副地級市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韓城市薛峰川風景韓城市薛峰川風景

韓城市位於關中平原東北隅,距省會西安210餘公里,東隔黃河與山西省河津鄉寧萬榮等縣市相望,北依宜川,西鄰黃龍,南接合陽

地處北緯35°18′50″-35°52′08″,東經110°7′19″-110°37′24″。南北最長處50.2公里,東西最寬處42.5公里,邊界總長168公里,總面積1621平方公里,占陝西省面積的0.79%,耕地42萬畝,地形地貌為“七山一水二分田”。

自然條件

境風有山、有川、有原,地質松造複雜,氣候溫和,光照充足。西部、北部為山區,屬梁山山系,占全市面積69%,一般海拔800至1300米,最高海拔1783米,東南部為川、原、灘區,在平原區中,平原、溝壑相間,一般海拔400至600米,最低海拔357米。西北部是山區,有成片的天然林、野生動物和藥材等。

經濟交通

經濟

韓城地區煤炭資源豐富,到今天,已發展成以煤炭、機焦、鋼鐵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

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全市年平均氣溫13℃,降水量559毫米。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花椒等。特產韓城大紅袍花椒,是受國家保護的原產地域產品。

交通

韓城龍門位於市境東北的黃河邊,自古以來就是兵家重地。隋末李淵、明末李自成,以及近代的中國共產黨軍隊,都由這裡渡過黃河,現建有侯西鐵路

韓城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境內有108國道304省道、沿黃公路和閻禹高速公路。西(安)太(原)鐵路穿境而過,開通了全國唯一的縣級市直通北京的列車。完善的交通及通信網路,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2003年,韓城綜合經濟實力位居陝西省第二,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進入西部百強行列。

文化旅遊

文化

韓城市党家村

韓城是史記作者司馬遷的故鄉,兩千多年來,始終學風興盛。春秋時期趙武、乾隆年間名相王傑、現代著名作家杜鵬程等也都誕生在這裡。明清時期,縣內有名的書院有十幾座。民國早年,全縣僅國小就有200多所。

民俗風情

韓城民間社火種類繁多。有秧歌皮影

社火主要有:高蹺芯子鑼鼓煙火跑旱船耍神樓跑竹馬等。

在祀神社火中,以耍神樓為代表。在遊藝社火中,以芯子最有特色。

名勝古蹟

党家村文星閣党家村文星閣

韓城古城內至今仍保存有大量歷史街道和住宅,有唐至清各代的古建築140多處。司馬遷墓和祠等十一處古建築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數量在中國所有縣、縣級市和地級市轄區中位居前幾名。其中,位於城北的党家村更因密布著明清四合院式宅院,而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位於昝村鎮的梁帶村兩周遺址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目前,韓城市已在老城區外興建了新城區,以保護老城的歷史風貌和布局。韓城的文化遺產極為豐富,最具代表性質的有門楣題字、百面鑼鼓、耍神樓、秧歌等。近年來,韓城市依託豐富的文物資源,旅遊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馬遷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龍門的旅遊格局,並融入了全省旅遊東環線。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韓城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党家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司馬遷墓和祠韓城大禹廟韓城普照寺韓城文廟韓城城隍廟党家村古建築群魏長城遺址法王廟北營廟玉皇后土廟梁代村兩周遺址

韓城八景

禹門春浪,即就是禹門口禹門三疊浪,又鯉魚跳龍門之說發於此。

猴山秋韻,即就是薛峰山西北處一風化石形極類頑猴,故稱,又,猴山深秋之美景令人嘆服自然。

橫山煙雨,即指板橋火炬村橫山(道)觀之煙雨與香火互動產生之幻化美景;

•象嶺春曉,指象山中學西邊象山,因其形似俯臥之大象,象首南面飲獅山潭中之水,故稱。舊時每年三月遊客滿山,現時有今人開闢象嶺山莊供遊人歇腳住宿;

•嵬峰摩霄,韓城西25公里處,舊時建有廟宇,多植松柏,多為文人騷客造訪,另,其西香山亦為韓城一名勝,詩人白居易晚年隱居於此,後人有“九老圖”傳世,詩人故後葬於龍門山

圓覺晨鐘,即今烈士陵園,舊時為圓覺寺,寺東為鍾,以西為鼓,古人所稱晨鐘暮鼓是也;

蘇柏南柯,韓城西北處,漢蘇武墓建其上,古時合抱松柏常青,柯樹皆南向

龍泉秋稼。因泉處於寺內龍王神座下得名,唐初四傑之一王勃與韓城好友曾觀龍泉之美景。

交通狀況

108國道縱貫南北,市鄉公路基本普及,各幹線四通八達。新建成的國家乙級韓城客運站日發車240輛,直達西安、太原、鄭州等省會城市。西安至侯馬鐵路與108國道並行,在韓城域內設有站台5個,運輸專線40餘里,年可向外運輸貨物800萬噸,韓城至北京的始發列車是全國首家縣(市)發往北京的唯一客運列車。由國家投資40多億元的閻禹高速公路全線貫通,這一切必將帶動韓城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截止2010年底,韓城建成過境高速公路全長37公里、國道67.8公里、省道34.4公里,境內縣道全長129.833公里,鄉道216.786公里,村道1776.579公里,專用車道69.068公里。
兩橫一縱國省幹線定格了韓城公路的主骨架,兩橫即西禹高速公路、G108國道,一縱即S304省道。西禹高速公路(京昆線)是首都北京通往雲南省會昆明的高速路網,西禹高速公路是陝西省“米”字形幹線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韓城市龍門鎮大前村侯禹高速公路黃河特大橋引橋頭,至西安市閻良區譚家堡村,全長178.173公里。西禹高速公路沿黃河西岸而行,穿越韓城市龍亭、芝川、新城、昝村、龍門四鎮一辦30個行政村、125個村民小組。108國道是由內蒙古二連浩特通往雲南省會昆明的一條國道(編號G108)。從禹門口入韓城境,經下峪口、大池埝、西莊鎮、市區、芝川、龍亭出境接合陽,全長67.8公里。304省道韓洛路原名韓(城)宜(川)南線,由市區西行1.2公里至土門口入澽水川,沿河而上。經板橋鎮於上景峰出境,接黃龍的白馬灘,越大嶺東抵宜川,西經黃龍縣城至洛川,全長124.7公里,其中境內道路34.4公里。
縣鄉道路是韓城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縣道分別有宜(川)韓(城)路、大(池埝)韓(城)路、鄉(韓大橋)雷(鎮)路、芝(川)東(莊子)路四條,全長129.833公里。鄉道22條,全長216.786公里。
村道是韓城路網的必要補充,境內村道1776.579公里。
境內專線道路9條,分別為韓電專線、龍鋼專線、韓鋼專線、二電廠專線、芝(川)黃(龍)界公路、党家村旅遊路、司馬遷祠旅遊路和殯儀館道路、濱河路,總長69.068公里。韓城城區主要由金城區和新城區組成,金城區共有街道5條,大小巷道72條,新城區現有南北、東西走向道路各12條,整個城區道路廣場面積114.80公頃。連線新老城區道路有四條,分別是環城東路(老城區南門口至農機一廠門前與北關東街銜接)、陵園路(龍門大街南關至烈士陵園門口):環城西路(金城區南關至姚莊坡底)和姚(莊)竹(園)路。

城市小吃

羊肉餄餎,韓城羊肉餄餎多用蕎麥麵製成,配上韓城本地羊肉湯和羊肉,是一種速食食品。蕎麥在所有穀類中被稱為最有營養的食物,富含澱粉、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P、維生素B1、B2、蘆丁、鎂、總黃酮等。而且蕎麥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從營養學的角度看,配置也比較科學。蕎麥性涼,羊肉、辣子性熱,熱涼互克互補,保持了陰陽平衡,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風味小吃品種之一。

陝西行政區劃

陝西歷史悠久, 陝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她猶如鑲嵌在中國內陸腹地的一顆明珠,地處東經105°29′至110°15′、北緯31°42′至39°35′之間,中國的大地原點就在境內涇陽縣。

韓城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韓城素有“文史之鄉”和“關中文物最韓城”之美譽,是中國史學家、文學家、世界文化名人司馬遷的故鄉,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遊城市。
景點黃河龍門司馬遷祠墓;司馬遷祠;韓城文廟;党家村古民居;黃河龍門古渡;龍門風景名勝區;廟後村遺址;魏長城遺址;禹門洞穴遺址;朝陽洞石窟;七佛洞石窟;千佛洞石窟;合陽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洽川風景名勝區;韓城市博物館;黃龍山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