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后土廟

玉皇后土廟

玉皇后土廟位於陝西省韓城市東七約15公里大池埝鎮西原村。廟殿坐北朝南,始建於元代,明成化元年(1465年)、清乾隆[愛新覺羅·弘曆]二十三年(1758年)、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均有重修。原供玉皇大帝,現神像無存。現存主要建築有獻殿、正殿、戲台。共有建築9座46間。占地2895平方米。正殿、獻殿均為筒瓦包溝。面闊均為明三間、暗六間,前檐梁均加彩繪。建築結構緊湊,氣勢宏大,保存基本完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玉皇后土廟玉皇后土廟
玉皇后土廟位於陝西省韓城市東七約15公里大池埝鎮西原村。廟殿坐北朝南,始建於元代,明成化元年(1465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均有重修。原供玉皇大帝,現神像無存。現存主要建築有獻殿、正殿、戲台。共有建築9座46間。占地2895平方米。正殿、獻殿均為筒瓦包溝。面闊均為明三間、暗六間。前檐梁均加彩繪。建築結構緊湊,氣勢宏大,保存基本完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淵源

玉皇后土廟玉皇后土廟
玉皇后土廟座北向南。此廟山門無存,現存獻殿、正殿、戲樓以及兩殿之東的玄帝廟獻殿和正殿,之西的三義廟無存。廟內現存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補修玉皇后土廟並建玄帝廟及葺理山門·戲台碑記》載:“玉皇后土之廟,由來久矣。其創建之時無緣考據……天順七年(1463年)間重為之修焉。右有三義廟,系正(景)泰四年(1453年)起建;左有玄帝廟,成化元年(1465年)創立。”獻殿梁下有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題記,玄帝廟獻殿有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題記。

建築結構

玉皇后土廟玉皇后土廟
玉皇后土廟獻殿和正殿的建築形體高大而特殊,都是布甬瓦單檐懸山頂,抬梁式,四椽栿。通面闊18.30米,面闊明三暗六,各間大致相等。進深四椽,斗栱四鋪作,出單昂,前檐柱頭上為一根通長約19米的柱額,其長度甚為罕見。柱間施罩幕枋。獻殿前檐當心間飾以龍頭雀替。正殿前檐每間兩側為磚刻楹聯,中開四扇屏風門。兩殿山牆之間以有圓洞的磚牆連線,洞額有題字,東為“隱必見”,西為“陽亦顯”。獻殿前為戲樓,單檐懸山頂,抬梁分心式,前檐柱額上斗栱五攢,並飾垂花,雕刻精緻。前台上為5×12的藻井60格,台面中木刻“來儀樓”,左右兩側出入門額分別木刻“聲始”、“琴韻”。玄帝廟獻殿、正殿,均為單檐硬山頂,面闊各三間。

據正殿懸樑記載,元大德八年(1304年)重修,現多數建築已毀,僅存獻殿和正殿。該廟總占地面積1088平方米,坐北朝南,單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僅存獻亭、大殿,占地面積421平方米。獻殿平面方形,單檐歇山頂。四向敞朗,覆盆式柱礎,檐下斗拱密緻,七踩三下昂,斗拱里轉承井口枋、抹角梁形成斗八藻井。大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布灰瓦頂,殿內梁架五架梁對前後單步梁通檐用四柱,外檐斗拱三踩單下昂。廟內現存明正德五年(1510年)碑、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碑各一通,字跡多已漫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