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遺址

兩周遺址

兩周遺址,梁帶村位於韓城市區東北約七公里處的黃河西岸高台上,地勢平坦。根據韓城市文物旅遊局和渭南市文物局提供的線索,經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今年4月以來我省文物部門對梁帶村以北一塊面積約33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發現了大量西周和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在隨後進行的小面積考古勘探中,共發現西周、東周墓葬103座,車馬坑17座,考古工作者隨即對其中3座大型墓葬及1座車馬坑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基本信息

簡介

兩周遺址兩周遺址

韓城梁帶村兩周遺址及墓地考古發掘現場傳來令人振奮的訊息,正在這裡進行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取得重要成果:3座全國罕見的等級較高、布局完整、保存較好、歷史上未曾被盜的西周東周時期的大型墓葬及1座車馬坑在我省首次被發現,在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陶器、銅器、玉器、金器等珍貴文物。這些發現為研究我國西周和東周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遺址概況

兩周遺址兩周遺址

梁帶村位於韓城市區東北約七公里處的黃河西岸高台上,地勢平坦。根據韓城市文物旅遊局和渭南市文物局提供的線索,經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今年4月以來我省文物部門對梁帶村以北一塊面積約33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發現了大量西周和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存。

在隨後進行的小面積考古勘探中,共發現西周、東周墓葬103座,車馬坑17座,考古工作者隨即對其中3座大型墓葬及1座車馬坑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表明,這些墓葬保存完好,一些重要的遺蹟現象清晰可辨。在車馬坑中清理出馬車4輛,馬骨架5具,狗骨架2具,馬匹置於車下,未發現馬匹有掙扎的痕跡,專家認為應是被處死後放置坑內。2隻狗骨架,牙齒緊鎖,作掙扎狀,專家分析可能是活狗殉葬。3座大型墓葬中兩座為“甲”字形墓葬結構,一座為“中”字形。考古工作者在兩座“甲”字形墓葬中清理出大量的由青銅魚、瑪瑙珠管、陶珠、石墜或貝幣等組成的串飾。這些組合清楚,排列有序,放置位置基本保持原始狀態的串飾,是我國已發掘的周代墓葬中首次發現。另外,在兩座墓葬中還發現了大量的鼎、簋等青銅禮器以及4件帶有銘文的青銅鬲,銘文清晰可見“內()太子”字樣,根據銘文專家推斷,墓主人身份應為諸侯級。目前正在發掘的“中”字形墓葬,有南北兩條墓道,北墓道長17.4米、南墓道長33.8米,墓室南北長9米、東西寬7.3米、深13.2米,墓室和墓道向上收分較為明顯。墓室填土質地較硬,與墓道填土相同,內含大量礓石。在墓室和北墓道的填土中發現近20件玉器,有玉環,玉圭、玉戈,大小不一,玉色各異。在這座墓葬中,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墓主人所佩戴的金器,有劍鞘、龍鳳鏤空環、泡、扣等,這些金器製作細膩、造型優美、保存完好,尤其是劍鞘製作風格獨特,為兩周時期考古中的首次發現。目前,這一重要發現已經引起國家文物局及省政府的高度重視,韓城市已對這一區域採取了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

意義

兩周遺址玉豬龍

2004年秋冬之際,韓城文物旅遊局在梁帶村的北沖溝內發現了古墓葬,為解決此疑問帶來了曙光。梁帶村遺址屬於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整個墓地略呈長方形,東西長600米,南北寬550米。經過大規模考古勘探,共發現兩周時期墓葬1300餘座、車馬坑64座。其中諸侯級大型墓葬7座、士大夫級中型墓100餘座,一般平民墓1100餘座,整個墓葬群占地面積達到33萬平方米,是全國保存的最完整的一處遺址。

關於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這段時間的一些情況在史料上記載是非常少的,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斷代,因此,梁帶村遺址的發現,正好填補了歷史上一個空白。西周時候分封的諸侯國是比較多的,史記上記載,韓城這一片應該是屬於梁國的,但是現在在梁國的土地上,發現了一大片芮國的墓葬群,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個也是考古專家現在正在考證的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能證實這一帶是芮國的話,那么,史記就要改寫了。所以說,梁帶村遺址的發現意義非常的重大。

韓城市商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遺址調查方面,兩周時期的墓葬發掘基本處於空白,而陝西全省同時期的墓地亦發現甚少,所以本次發現的梁帶村兩周之際的高等級貴族墓地,為了解和研究陝西及黃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學文化,西周晚期—春秋時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會歷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其中從一個諸侯級墓葬的槨室四角發現了四個木傭,它比秦始皇兵馬俑早五六百年,開創了我國的用傭制度,震驚國內外。

特色

出土文物出土文物

韓城梁帶村兩周遺址規模較大級別較高、布局完整、保存完好。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國家擬在此建設“梁帶村兩周遺址公園”。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即將動工在黃河岸邊建一座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科普教育、文物保護為一身的現代化遺址公園,整個遺址公園占地面積達到51.5公頃,建成以後,將成為陝西的一大亮點,規模僅次於兵馬俑,預計大型遺址博物館將在2012年左右能夠完工。
通過對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我們確定梁帶村墓地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BC770前後)的芮國墓地,糾正了以往關於芮國歷史的認識。梁帶村兩周墓地的發現、發掘和研究,必將對我國周代封國史、禮樂制度、藝術史和科技成就的研究產生深遠的價值,也為韓城古文化發現、保護和觀光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載

據《史記·晉世家》注釋,春秋早期,韓城為梁國所在,贏姓,公元前641年滅於秦,梁帶村墓葬的年代為春秋早期,這樣從時空兩方面看,梁帶村墓地有可能屬梁國墓地。但同時有一問題無法解釋,即關中地區發現的秦人帶墓道的大墓,墓道向東。而梁帶村的大墓墓道向南,正與姬姓——以周人為代表的墓道位置相同,如晉侯墓地和周公廟大墓皆向南。所以,梁帶村墓地的國別只好暫時存疑,有待於最有說服力的文字的出現。

認識

關於墓地的年代

根據對K1和M19的形制及出土的青銅車器、青銅禮器和玉器的形制、花紋的分析,並參照以往的研究成果,初步判斷其年代為西周晚期—東周早期。

關於墓地的等級

根據以往發掘的晉侯墓地和虢國墓地的墓葬形制、規模和隨葬品,特別是M27出土的大量金器和漆鼓、石磬等判斷,梁帶村4座帶墓道的大墓當為諸侯級墓葬。

關於墓地的國別

過去在今梁帶村南19公里處發現有少梁城城牆,有專家認為這是春秋時梁國的都城。根據《史記》注釋等記載,梁國地望應在今韓城市境內,從我們發掘的M19、M27及車馬坑出土物的情況和墓地的規模分析,這些文化遺存從時間、空間看,有可能是梁國貴族墓地。但M19出土的青銅鬲口沿鑄有“內(芮)太子”、“內(芮)公”的銘文,M19為代表的遺存則又有可能屬於芮國遺存。而文獻記載的芮國地望在今韓城以南約100公里的大荔縣及附近。鑒於地望問題與所出土遺物的存在一定問題,梁帶村墓地的具體國別尚有待於下一步工作的確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