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縣

長寧縣

長寧縣是四川省宜賓市代管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宜賓市腹心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04°44′22″~105°03′30″,北緯28°15′18″~28°47′48″ ,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全縣輻員面積1000.2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底,長寧縣轄7鄉、11鎮,共269個行政村、2086個村民小組、30個社區、181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6.04萬人,有漢族、苗族、彝族等9個民族。2011年,長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8.63億元,比2010年增長15.6%。長寧縣物產豐富,交通便捷,經濟發達,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甜橙基地縣、長江中上游水果開發項目重點縣,楠竹基地縣、生態農業示範縣、山區綜合開發試點縣、第三批農村電氣化建設示範縣、農業產業化試點縣、全省畜牧基地縣、貧困山區提前脫貧達小康試點縣、旅遊興縣工程重點縣、科技成果推廣示範縣、貧困山區全面綠化達標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糧食自給工程試點縣,縣城系省級衛生縣城,長寧縣人民政府駐長寧縣鎮。

基本信息

概況

長寧縣長寧縣
長寧縣南北兩端小,中腹較大,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中北部為丘陵。主要河流有長寧河等。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350天。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45.9米-1408.5米。育江河南北縱貫全縣。縣城長寧鎮,距宜賓市政府所在地57千米。全縣幅員面積975.2平方千米,轄9鄉11鎮,266個村,25個居民委員會,20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14萬人。長寧縣物產豐富,交通便捷,經濟發達,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甜橙基地縣、長江中上游水果開發項目重點縣,楠竹基地縣、生態農業示範縣、山區綜合開發試點縣、第三批農村電氣化建設示範縣、農業產業化試點縣、全省畜牧基地縣、貧困山區提前脫貧達小康試點縣、旅遊興縣工程重點縣、科技成果推廣示範縣、貧困山區全面綠化達標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糧食自給工程試點縣,縣城系省級衛生縣城,長寧縣人民政府駐長寧縣鎮。

歷史沿革

長寧縣長寧縣
縣境唐初置羈縻長寧州、淯州,隸於瀘州都督府。宋置長寧軍,元改軍為州,隸於敘州路。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長寧、安寧縣,分別設治於今雙河鎮、長寧鎮。長寧縣因“地居川南最遠地方,每有事而能長遠安寧”以名。洪武七年廢安寧入長寧,為敘州府所領,至民國初年未改。此後先後隸於下川南道、永寧道、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宜賓專區、宜賓地區。1950年3月縣治所由今雙河鎮遷安寧鎮(今長寧鎮)至今。2000年,長寧縣轄11個鎮、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9183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長寧鎮 92961、梅硐鎮20216 、雙河鎮 23720 、硐底鎮 19305、花灘鎮19753、竹海鎮23494、老翁鎮22499、古河鎮 16622、 下場鎮 22793、萬嶺鎮 2731 、龍頭鎮12111、銅鑼鄉11245、桃坪鄉10003、官興鄉 9022 、銅鼓鄉 14500、井江鄉13651、三元鄉14904、開佛鄉13551、富興鄉11504 、梅白鄉 17247。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瑤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1年末總人口42.2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21萬人,農村人口38.03萬人。

2003年,梅硐鎮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回龍社區;雙河鎮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雙河社區;硐底鎮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翡翠社區;花灘鎮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林園社區;竹海鎮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相嶺社區;老翁鎮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新華社區、大灣居委會、蝦蟆石居委會;古河鎮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興河社區;下場鎮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長興社區;龍頭鎮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聚龍社區;銅鑼鄉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龍湖社區;桃坪鄉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桃園社區;官興鄉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興寧社區;銅鼓鄉增設新星社區;井江鄉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太平社區;三元鄉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三元社區;開佛鄉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佛來社區;富興鄉撤銷街村居委會,設立青龍社區;梅白鄉撤銷居委會,設立梅白社區。

2004年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1號)同意長寧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長寧鎮新華街124號遷至長寧鎮竹都大道一段166號。

2004年,長寧縣轄11個鎮(長寧、梅硐、雙河、硐底、花灘、竹海、老翁、古河、下場、龍頭、萬嶺)、9個鄉(銅鑼、桃坪、官興、銅鼓、井江、三元、開佛、富興、梅白)。

2005年,長寧縣轄11個鎮、9個鄉:長寧鎮、梅硐鎮、雙河鎮、硐底鎮、花灘鎮、竹海鎮、老翁鎮、古河鎮、下場鎮、萬嶺鎮、龍頭鎮、銅鑼鄉、桃坪鄉、官興鄉、銅鼓鄉、井江鄉、三元鄉、開佛鄉、富興鄉、梅白鄉。2006年6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3號)批准:同意長寧縣與江安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具體批覆如下:一、將江安縣萬里鎮和紅橋鎮的兩江村鄧家山組以及大井鎮的新房村天花板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長寧縣管轄。二、同意長寧縣撤銷萬嶺、萬里2鎮。三、將萬嶺、萬里2鎮和原江安縣紅橋鎮的兩江村鄧家山組以及大井鎮的新房村天花板組所屬行政區域併入竹海鎮。竹海鎮人民政府駐相嶺場。

2006年6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5號)批准:同意長寧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長寧縣轄19個鄉鎮。撤銷官興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併入龍頭鎮。龍頭鎮人民政府駐龍頭場。

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民政23號”和“川府民政25號”檔案,批准了長寧縣的行政區劃調整。經市人民政府請示,省人民政府同意將江安縣萬里鎮和紅橋鎮的兩江村鄧家山組以及大井鎮新房村天花板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長寧管轄,並且撤銷萬里、萬嶺2鎮,將萬里、萬嶺2鎮和原江安縣紅橋鎮的兩江村鄧家山組以及大井鎮新房村天花板組所屬行政區域併入竹海鎮。同時撤銷官興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併入龍頭鎮。調整後,長寧縣由9鄉11鎮減為8鄉10鎮,面積由975.2平方千米增至999.6平方千米,人口由42.7萬人增至43.27萬人。

政府部門

截至2002年,長寧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有縣府辦(含體改辦、法制辦、政務中心)、人事局、國土局、

公安局、司法局、監察局、財政局、經貿局、建環局、審計局、統計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發展計畫局、水利局、農業局、糧食局、檔案局、廣播電視局、衛生局、教育局、旅遊局、畜牧局、農業局、計生局、交通局、林業局、招商引資局、科技局、民政局、新聞辦、精神文明辦、信訪辦、外事僑務辦、縣誌辦。

行政區劃

梅硐鎮面積81.21平方千米,人口24889人。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富興鄉面積48 平方千米,人口14424人。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雙河鎮面積86.97平方千米,人口27931人。轄2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龍頭鎮面積58.45平方千米,人口22964人。轄 1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

硐底鎮面積50.86平方千米,人口21057人。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花灘鎮面積48.93平方千米,人口22235人。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銅鼓鄉面積30.25平方千米,人口16239人。轄12個行政村。

三元鄉面積34.25平方千米,人口16936人。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井江鄉面積43.46平方千米,人口16988人。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銅鑼鄉面積35.45平方千米,人口13097人。轄 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竹海鎮面積68.34平方千米,人口25669人。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萬嶺鎮面積16.56平方千米,人口 2942人。轄 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桃坪鄉面積31.91平方千米,人口11907人。轄 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老翁鎮面積59.85平方千米,人口28129人。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開佛鄉面積33.9 平方千米,人口16398人。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古河鎮面積59.92平方千米,人口20063人。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梅白鄉面積43.22平方千米,人口22293人。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下長鎮面積54.55平方千米,人口28390人。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長寧鎮面積93.09平方千米,人口69765人。轄33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寧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宜賓市腹心地帶,位於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帶

,東臨江安,南界興文、西與高縣、珙縣交鄰,並緊靠宜珙鐵路,北與南溪區、宜賓市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04°44′22″~105°03′30″,北緯28°15′18″~28°47′48″

,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全縣輻員面積1000.2平方公里。

地貌

長寧縣南北兩端小,中腹較大,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中北部為丘陵。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45.9米-1408.5米。

氣候

長寧縣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無霜期長,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8.3℃,年均降雨量1141.7毫米,日照時數987.6小時,無霜期達357多天。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長寧縣長寧縣
長寧縣動物資源物種多樣、區系組成複雜,有脊椎動物369種和亞種,分隸屬於34目87科256屬,其中,哺乳類61種,占全省的27.85%,鳥類154種,占鳥類總數的24.64%,兩棲類和爬行類50種,占32.68%,魚類104種,占魚類總數的45.22%,堪稱為盆南山地動物種質基因庫。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動物較多,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獼猴、藏酋猴、豺、小熊貓、黃喉貂、水獺、小靈貓、斑靈貓、金貓、林麝、鬣羚、斑羚、楔尾綠鳩、領角鴞、斑頭鵂遛、鷹鴞、灰林鴞、長耳鴞、短耳鴞、大鯢、鳶、蒼鷹、雀鷹、赤腹鷹、普通 、紅隼、白鷳、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雉、白腹錦雞等31種。省重點保護動物有赤狐豹貓毛冠鹿小鸊鷉董雞紅翅鳳頭鵑鷹鵑普通夜鷹大擬啄木鳥、灰胸藪鶥、彈琴蛙、中華鱉、烏龜、寬體沙鰍、四川華鯿、厚頜魴、短身鰍鯇、異鰾鰍鯇、華鯪、細鱗裂腹魚、重口裂腹魚、岩原鯉、壯體鮡、成都櫛鰕虎魚等24種。

植物資源植物種類豐富,有維管植物147科、368屬,1345種,其中蕨類植物38科、59屬、147種,種子植物109科、579屬、1198種;植被類型多樣,以亞熱帶低山濕潤型常綠闊葉林、亞熱帶低山常綠針葉林和亞熱帶丘陵低中山竹林等植被類型為主,亞熱帶落葉闊葉林也有零星出現,形成了亞熱帶低山純竹林生態系統,亞熱帶低山常綠闊葉、針葉林與竹類混交林生態系統,亞熱帶亞高山竹類、常綠和落葉樹混交林生態系統,常形成“竹海”、“雙楠”(楠竹、楠木)和“松竹”景觀。植物的多樣性顯著,有竹320多種(含引進種),四季皆產鮮筍,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桫欏(蕨樹)、銀杏、紅豆杉、蘇鐵、水杉等7種,其中桫欏成片分布的有多處,每片在1000株以上,株高1—5m。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香果樹、香樟、潤楠、油樟、福建柏、篦子三尖杉、鵝掌楸、峨眉含笑、楠木、紅豆樹、扇蕨、紅椿、筇竹、野大豆、喜樹、八角蓮、厚朴等17種。

水生生物長寧縣內有大小溪河200多條和眾多塘庫,水域面積較大,水域生態系統複雜,水生生物約有160屬,200多種,浮遊動物包括原生動物、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等;底棲動物主要有水生昆蟲、軟體動物,有省重點保護魚類10多種。

菌類資源竹蓀稱為“真菌皇后”,是長寧重要的菌類資源,全縣年產乾竹蓀10噸以上,最高年份達60噸,此處還有靈芝、三塔菌、雞絲菌、喬巴菌、黃絲菌、鵝蛋菌、紅菌、香菌等菌類。

礦產資源

長寧縣蘊藏鐵礦、銅礦、鉛鋅礦、錳礦、沙金、黃金礦等礦產,其中:鐵礦系二疊系龍潭組菱鐵礦,總儲量1949萬噸;銅礦大部分屬硫化礦,含銅量2.36%,伴生金和銀,已查明純銅藏量約5310噸;鉛鋅礦的儲量在一萬噸以上,質量高,可供地方開採。

縣域內非金屬礦蘊藏豐富,類別多樣,其中鹽滷屬大型岩鹽隱伏礦床,岩鹽厚240米,置地下2000米以下,儲量3515萬噸,純岩鹽含氯化鈉90%以上。硫鐵礦主要為黃鐵礦,儲量共782萬噸,含硫量平均18.25%,厚度1-3.6米。磷礦儲量為8800萬噸,屬淺海相磷塊岩礦點,含五氧化二磷高,有開採價值。白雲石儲量較豐富,含氧化鎂20%,多露出地面,為川南罕見礦石。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底,長寧縣總人口46.0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119人。 常住人口34.22萬人,城鎮12.21萬人,其中縣城9.22萬人,農村21.01萬人。有漢族、苗族、彝族等9個民族。

交通

長寧縣縣城長寧鎮距宜賓機場50公里,東臨長江黃金水道。宜賓港長寧香爐灘碼頭已建成並投入規模化運營。省道S308斜貫縣境中部、北部6個鄉鎮,是到瀘州、重慶的主要通道;S309橫貫縣境南部山區,是通往雲南、貴州及福建、廣東等沿海省市的重要通道;兩條省道均已建成二級公路。新宜長路是長寧通往宜賓、成都的重要幹線,已建成寬16.5米雙向四車道快速通道。宜瀘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宜敘高速、宜威畢高速加快推進,成貴高鐵已經開工,並在長寧縣城附近建站,建成後長寧到成都、重慶、貴陽、昆明只需要一小時。

基本形成了“123456”綜合交通網路布局,即一碼頭:宜賓港長寧香爐灘碼頭;兩高速:宜瀘渝高速、宜敘高速(現新增宜威高速);三鐵路:成貴鐵路、渝昆鐵路、宜敘鐵路。四幹線:省道S308線合珙路(升格為國道)、縣道X097納長路(升格為省道)、省道S309(改線為龍頭—銅鑼—井江—銅鼓)、旅遊幹線宜賓—竹海—石海;五縱:長寧—竹海—龍頭—雙河、花灘—硐底、下長—江南、長寧—飛泉—下長、古河—老翁—桃坪;六橫:馬家—下長、古河—梅白—牟坪、長寧—井江—花灘、花灘—銅鑼—竹海—桃坪—底蓬、巡場—龍頭、珙泉—雙河—梅硐—晏陽。

經濟

綜述

2011年,長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8.63億元,同比增長(增長基礎均為2010年,下同)15.6%。其中: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7.32億元,增長3.3%;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4.8%,拉動經濟成長0.75個百分點。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1.7億元,增長24.2%,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76.6%,拉動經濟成長11.95個百分點。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9.61億元,增長10.4%,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18.6%,拉動經濟成長2.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0年的22.8:49.4:27.8演進為2011年的22:53:25。與2010年相比,一產業比重下降0.8個百分點,二產業比重上升3.6個百分點,三產業比重下降2.8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排序仍舊為2:3:1格局排序。

2011年,長寧縣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48.75億元,增長18.7%。其中:一產業增加值6.6億元,增長3.5%;二產業增加值29.2億元,增長26.6%;三產業增加值12.95億元,增長11.7%。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0年的60.4%,上升至2011年的62%,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72.4%,拉動經濟成長11.3個百分點。

2011年,長寧縣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總水平上漲5.5%,八大類商品價格七漲一降。其中:食品價格指數上漲14.4%;居住上漲2.9%;菸酒及用品價格上漲3.1%;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6.2%;衣著類價格同比上漲1.2%;家庭設備用品價格下降2.5%;交通和通訊價格上漲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價格上漲3.1%。

2011年,長寧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4.99億元,比2010年增長23.26%,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3.32億元。全社會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23.57億元,增長13.18%;更新改造投資完成18.3億元,增長6.24%;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1.18億元,增長162%。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2.32億元,同比下降14.18%;第二產業投資24.53億元,增長5.3%,其中工業投資24.52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投資28.14億元,增長62.8%。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為4.2:44.6:51.2。

2011年,長寧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54828萬元,同比增長47.15%。其中: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21659萬元,增長32.65%;基金收入26414萬元,增長133.7%;上級補助收入99963萬元,增長42.1%;預算外財政收入751萬元。財政總支出151907萬元,增長48.9%,其中:一般預算內支出124431 萬元,增長41.36%。在支出構成中科學技術、醫療衛生、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等支出增幅較快。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61.7%,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11.2%,交通運輸支出增長108.4,住房保障支出增長107.2%。

2011年末,長寧縣共有金融保險機構50家,各項存款餘額實現46.85億元,增長20.1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3.25億元,增長22.54%。各項貸款餘額25.49億元,增長25.74%。其中:短期貸款12.74億元,增長20.29%;中長期貸款12.36億元,增長31.78%。金融機構現金業務收入11.04億元,現金業務支出16.30億元,累計貨幣淨投放5.26億元。

2011年,長寧縣財產和人壽保險徵收保險費6112萬元,增長18.5%,其中農業保險954萬元;處理各項賠款和給付金額1253萬元,同比增長10.9%,其中農業保險賠款412萬元。

第一產業

2011年,長寧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73億元,同比增長3.3%。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37696公頃。其中:大春面積31677公頃,同比增長0.5%;小春播種面積6019公頃,與上年持平。水稻播種面積13376公頃,同比增長0.1%;玉米播種面積5039公頃,同比下降17%;薯類播種面積7850公頃,同比增長0.2%,小麥播種面積1414公頃,下降 2.8%;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352公頃,增長4.7 %;藥材播種面積89公頃,同比下降18.4%;蔬菜播種面積5181公頃,增長0.7 %;菸葉播種面積623公頃,同比下降8.5%;年末實有果園面積3940公頃;實有茶園面積1657公頃。

2011年,長寧縣糧食產量22.3萬噸,其中:大春糧食21萬噸,同比下降0.2%。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8451噸,增長10.3%;菸葉產量1034噸,比上年下降5.1%;蔬菜產量14.24萬噸,增長1.5%;茶葉產量0.19萬噸,增長 18.7%;水果產量6.5萬噸,增長8 %;藥材產量269噸。全年實現種殖業產值9.18億元,增長2.8%,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34.2%。

2011年,長寧縣出欄豬57.66萬頭,比上年下降3%;小家禽出欄864.69萬隻,增長2.6%;牛出欄1.21萬頭,增長5.2 %;羊出欄2.5萬隻,比上年下降0.8 %,兔出欄70.98萬隻,比上年增長 2.7%。全年肉類總產量5.81萬噸,比上年下降1.2%。其中:豬肉產量4.24萬噸,比上年下降3%,占肉類總產量比重為73%;牛、羊肉產量0.2萬噸,增長5.2%< /SPAN>;禽肉產量1.29萬噸,增長3.2 %。禽蛋產量5260噸;牛奶產量219噸;蠶繭產量178噸。全年實現牧業產值13.98億元,增長1.6%,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48.66%。

2011年末,長寧縣實有水產養殖面積9090公頃,與2010年持平;水產品產量18500噸,增長7.4%。

2011年,長寧縣有效灌溉面積12420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80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5平方公里。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8.32萬千瓦,增長7.13 %,農村用電量9384 萬千瓦小時,增長6.96%。

第二產業

長寧縣長寧縣

2011年,長寧縣工業增加值實現38.31億元,同比增長26.50%,工業生產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 75.70%,拉動經濟成長11.8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6.96億元,增長33.36%,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4.64%,拉動經濟成長10.08個百分點。

2011年,長寧縣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8.78億元,增長38.01%;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8.18億元,增長29.14%,輕重工業產業比重為50.81:49.19。在全縣工業產品中,原鹽增長71.03%,白酒下降6.71%,人造板增長126.43%,水泥增長9.94%,發電量增長34.13%,自來水生產增長102.43 %,玻璃製品下降11.99%。

2011年,長寧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11億元,增長64.71%,實現利稅10.44億元,增長48.11 %。其中:利潤8.12億元,增長57.72 %,稅金及附加0.9億元,下降52.48%。全縣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戶,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8.28%,總資產貢獻率為50.83%,資產負債率為68.98%,產品銷售率為98.52%,流動資產周轉率為 9.61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為7.58%。

2011年末,長寧縣有建築企業14個,從業人員9688人。完成建築業產值9.9億元,增長8%;商品房屋施工面積108.3萬平米;商品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07萬平米。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4億元,同比增長2.9%,其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3%。

第三產業

長寧長寧

2011年,長寧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78億元,比2010年增長18%。分經濟類型看:分銷售地看:城鎮實現23.48億元,同比增長18.4%;鄉村實現12.30億元,

同比增長17.10%。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1.97億元,增長18.9%;零售業銷售額27.79億元,增長16.6%;住宿和餐飲業銷售額6.02億元,增長24.38%。

2011年,長寧縣完成外貿出口總額3524萬美元,增長603.39%。全年累計簽訂市外招商項目67個,比2010年減少1個,實際到位市外資金33.10億元,增長46.93%。從資金來源渠道上看:省外資金20.02億元,增長13.99%,占市外資金的60.48 %。

2011年,長寧縣完成貨物運輸量806萬噸,貨運周轉量38642萬噸/公里;完成客運量187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79153萬人/公里。

2011年,長寧縣完成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5019萬元。其中:電信業務收入2595萬元,移動業務收入8994萬元,聯通業務收入1647萬元,郵政業務收入1758萬元。年末全縣擁有固定電話用戶40207戶,行動電話用戶213147,網際網路用戶數19300戶。

2011年,接待遊客20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25%;實現旅遊總收入28.54億元,增長46.93 %,旅遊人均消費1365元/人次。旅遊黃金周累計接待遊客90.67萬人次,增長158.32%,黃金周實現旅遊收入8.33億元,旅遊人均消費1088元/人次。年末全縣共有星級賓館飯店8家,床位11000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寧縣共有學校168所。其中:高中6所,國中22所,國小140所。在校學生人數56448人,下降0.5%。其中:高中在校生人數13072人,增長10.3%;國中在校生人數15246人,下降12.6%;國小在校生人數28130人,下降1.3%。年末全縣專任教師總數3103人。其中:高中教師607人,國中教師992人,國小教師150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83.78%,高中升學率62.5%。全縣教育經費累計支出23259萬元,增長39.8%。

科技事業

2011年,長寧縣開展科普宣傳與培訓,與各部門聯合舉辦科技宣傳和科技培訓活動,培訓達202萬人次。向省市申報科技項目23項,被立項17項,其中省級科技項目5項。實施縣級重點科技項目13項,申請專利25件,其中發明專利7件,實用新型專利17件。

文化事業

長寧縣長寧縣

截至2011年末,長寧縣有18個文化中心服務站,1個文化圖書館,1個電影院,放映農村公益電影3720場,確定固定放映點54 個。

截至2011年末,長寧縣共有有線廣播電視站18個,轉播和自辦有線電視節目36套,有線電視用戶數20669戶,廣播電視綜合復蓋率99.44%。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累計完成216個20戶以下已通電自然村,新發展農村電視用戶3379戶。

截至2011年末,長寧縣有綜合檔案館1個,有檔案11642件,總計39691卷,存檔資料9275冊。大力提供優質檔案服務,全年為社會各界提供檔案利用服務760人次、4000卷(盒)。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長寧縣有醫療衛生機構24個,有醫療床位1397床,衛生技術人員878人。其中:執業醫生380人。縣級疾病防控機構1個,衛生防疫人員31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33人。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8.51%。全面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66258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5 %,徵集基金8447萬元。

社會保障

長寧縣長寧縣

截至2011年末,長寧縣全縣城鄉從業人員26.9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3.03萬人,鄉村從業人員23.87萬人。全縣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395人,登記失業率3.7%。

截至2011年末,長寧縣納入低保人員24106人。其中:城市8308人,農村15798人。全縣低保金支出3271萬元。其中:城市低保金支出1798萬元,農村低保金支出1473萬元。年末全縣五保戶人數2978人,五保金支出609萬元。有社會福利院19個,收養人員680人。優撫人數2435人,傳統救助人數152人。

截至2011年末,長寧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1488人。征繳養老保險基金15219萬元,發放養老保險基金10707萬元,養老基金社會化發放率100%。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015人,徵收失業保險基金351.8萬元,失業保險金征繳率達97%。支付失業保險金185.3萬元。參加醫療保險人數57662人,徵收醫療保險基金4582萬元,醫療保險基金征繳率為100%,支付醫療保險賠付金3892萬元。

歷史文化

民間藝術

長寧縣民間藝術有:車車燈、牛燈、獅燈、龍燈、花燈等燈舞和山歌、神歌、民間花鼓調等民歌,韻味鏗鏘,具有典型的川南特色;民間傳統體育競技方面有划龍舟、滾板凳、蛇抱蛋、踩高蹺等。

名優特產

長寧縣三元枇杷長寧縣三元枇杷

長寧縣特產主要有:三元枇杷、甜橙、楠竹、百味人參、妙

筆竹筍、竹鄉豆花、竹鄉石榴雞等。

名勝古蹟

蜀南竹海圖片蜀南竹海圖片

長寧縣有景區、景點110餘處,主要

有:蜀南竹海、梅硐鎮竹石林旅遊區、佛來山旅遊區、梅白碧浪湖、洪謨故里、三元苦竹寺、天泉湖、世紀竹園、長寧竹海自然保護區、中國竹海漂浮溫泉、竹海三江世外桃源、古河七洞溝、龍頭氡溫泉、硐底翡翠峽、雙河葡萄井等。

地方特色

三元枇杷

三元鄉現掛果枇杷是九十年代中期從成都龍泉驛引進優良品種的,由農戶退耕還林種植。通過農戶精心管理和請專家技術指導,現全進入盛果期。今年全鄉枇杷總產約3萬斤,產值10萬餘元,枇杷種植大戶高的能收入上萬元。加上農家樂等其它產業,收入會更多。由於農戶得到了實惠,種植枇杷積極性高漲, 2003年、2006年通過退耕還林新栽枇杷1000餘畝。

三元枇杷,不同於傳統的土枇杷,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良種枇杷,三元枇杷顆粒飽滿,肉多,味道正,在四川宜賓一帶遠近聞名,51節前後是吃三元枇杷的季節,三元的街道上,公路兩旁,都堆滿了枇杷,過往行人車輛,都停住品嘗爭相購買!

甜橙

甜橙為芸香植物甜橙的成熟果實。甜橙又叫黃果、橙子、金球、金橙、鵠殼。性溫,味辛微苦;入肺、脾、胃、肝經。能開胃消食,生津止渴,理氣化痰,解毒醒酒。主治食積腹脹,咽燥口渴,咳嗽痰多,食魚蟹中毒,醉酒等病症。

楠竹

楠竹主要分布在四川宜賓、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四川楠竹又以長寧為主。

長寧楠竹特色以自然生長為主,不加以外界因素干擾,屬於自然選擇的結果。這樣的竹韌性強度大,實用於各類生產加工。

毛竹

堪稱奇特的植物-----毛竹。它的生長過程可謂自然界一大奇觀。該竹在種植期前5年絲毫不長,到了第6年雨季到來的時候,它竟以每天6英尺的速度向上急竄15天左右,最後大約可以長到90英尺高,並成為竹林中的身高冠軍。而且更為奇特的是在它生長的那段日子裡,處在它周圍方圓10多米內的其它植物便停止了生長,等到它的生長期結束後,這些植物才又獲得了生長的權力。在好事者“尋根問緣”的過程中這一奇觀的謎底被揭開。原來它前5年不是沒有長,甚至沒有少長,只不過是以一種不易被人們發覺的方式在生長------向地下生根。經過5年的地下工作,一株還未向上發芽的雛竹的根系竟然向周圍發展了十多米,向地下深扎了近5米,真可謂“博大精深”。這樣的生長方式不僅為它5年後長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還悄悄地“侵占”了周圍其它植物的根系發展空間,使它們無法獲得生長所必須的水份及養料,所以在第6年雨季到來的時候它能夠幾乎以資源壟斷的方式獨自急長,而此時周圍的其它的植物只能望天興嘆,眼巴巴的看著它生長。

本地涼蓆

空心竹涼蓆

該產品取材於著名的國家級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的“蜀南竹海”的優質楠(毛)竹,採用先進設備與傳統竹器加工而成。

竹筍竹蓀

長寧、江安、興文、筠連等縣的竹蓀、冬筍和以竹筍為原料制民的鹽筍、清水筍等是大宗出口產品。

地域風景

長寧縣境內山清水秀, 風景優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生物圈保護區、全國AAAA級旅遊區的蜀南竹海和其它品位較高、組合性較好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自1982年,長寧縣開始對旅遊進行開發以來,經過歷屆長寧縣委、縣政府的開創性工作,成果顯著。

歷史人物

明代鴻儒周洪謨(1420—1491)字堯弼,號箐齋,又號南皋子。敘州府長寧縣(今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人,是宜賓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科舉拔尖人才。祖居資陽,南宋紹興年間遷居長寧,曾祖為長寧縣學訓導,祖父為河間縣訓導,父親周永隆為長陽縣訓導,人稱“世儒周氏”。周洪謨中進士高科後,仕宦顯達,著述豐富,名動朝野。周洪謨不僅是進士高科,朝廷顯官,也曾竭力盡智穩定蜀中。尤其對川南蠻夷,建議設宣撫使“以夷制夷”,非常奏效。其一生著述甚豐,可惜只有《疑辨錄》和《箐齋讀書錄》兩種流傳至今。弘治元年(1488年),周洪謨上疏告老遠鄉。弘治四年(1491)年二月病逝,終年72歲。訊息傳到朝廷,明孝宗遣四川布政使何監渝致祭,賜諡號曰“文安”。

餘澤鴻,原名余世恩,筆名因心,曉野。四川省長寧縣梅硐鎮澤鴻村人。 1903年2月15日生。 1922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進成都外語專科學校。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1925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中共上海區委學生運動委員會主任。1927年任中共湖北省委秘書長。 1928年初調上海,任中央組織部秘書,並主編中央組織部刊物《組織通訊》。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書處秘書長。1930年夏去天津任中共北方局宣傳部長,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中共順直省委宣傳部長。1932年10月,轉任建寧中心縣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1933年,餘澤鴻被選為中共閩浙贛省委委員及省革委委員。1934年,調到中央蘇區工農紅軍學校當教員,後任彭湃縣城防司令。長征開始時,任中央直屬縱隊幹部團上乾隊政治科長。1935年12月中旬,由於叛徒告密,川軍及李品山保全大隊將餘澤鴻部包圍在江安的泥基潮。15日,餘澤鴻率領他們突圍未果,最後壯烈犧牲。

西晉分原臨羌、西都等縣地置。治長寧亭(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鎮長寧堡村),屬西平郡,轄今青海大同縣及互助縣部分地區。十六國時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均沿舊制,北魏時廢。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