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

榮縣

榮縣位於四川南部,屬自貢市管轄,地跨東經104°03’03"-104°40’15",北緯29°08’41"--29°38’26"。東鄰自貢市貢井區,西接樂山市井研縣,南連宜賓市,北靠眉山市仁壽縣、內江市威遠縣,地處長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之間的低山丘陵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煤、陶土、天然氣、岩鹽等礦產。工業以機械、建材、鹽化工、食品、能源為主,是國家商品糧,優質柑桔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是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文化先進縣和旅遊大縣。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榮縣大佛寺榮縣大佛寺
據清乾隆《榮縣誌》載:“榮在禹貢梁州之域,考周職方氏云:梁當夏、殷之間為夷國,後周榮公佐武王有天下,名在十臣列。”
西周時,榮公封國於此,至今已有3000餘年歷史。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滅蜀後便在蜀地置郡縣,榮地隸屬蜀郡。西漢建元六年(前135),榮縣隸屬犍為郡,至今已有2153年。唐武德元年(618)置榮州,明洪武九年降榮州為榮縣。“榮”之專名,以“榮”名山、名水,名州、名縣皆自“榮國”而來。
辛亥革命前夕,榮縣成為第一個推翻清政府統治的縣,為辛亥革命在全國起義拉開了序幕。
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以道統縣,榮縣屬上川南道(次年改稱建昌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復省,榮縣隸屬四川省。
1978年榮縣劃歸自貢市行政區劃之內。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榮縣榮縣
1997年,榮縣面積1957平方千米,人口88.4萬,轄27鎮23鄉:旭陽鎮、雙石鎮、白廟鎮、成佳鎮、望佳鎮、橋頭鎮、龍潭鎮、蓮花鎮、五寶鎮、鼎新鎮、樂德鎮、過水鎮、河口鎮、古文鎮、新橋鎮、正紫鎮、度佳鎮、東佳鎮、長山鎮、來牟鎮、保華鎮、留佳鎮、雙古鎮、觀山鎮、高山鎮、東興鎮、鐵廠鎮、章佳鄉、李子鄉、牛尾鄉、文昌鄉、李晏鄉、楊佳鄉、禮佳鄉、老龍鄉、金花鄉、雷音鄉、古佳鄉、人和鄉、順河鄉、於佳鄉、復興鄉、富東鄉、富南鄉、富西鄉、富北鄉、正安鄉、墨林鄉、同心鄉。縣政府駐旭陽鎮。
1998年,榮縣轄7個區(成佳、龍潭、樂德、新橋、長山、雙古、附城)、27個鎮(旭陽、成佳、雙石、樂德、新橋、長山、留佳、雙古、龍潭、五寶、望佳、鼎新、河口、古文、度佳、東佳、來牟、觀山、高山、鐵廠、白廟、橋頭、蓮花、過水、正紫、保華)、22個鄉(章佳、李子、牛尾、文昌、李晏、順河、楊佳、老龍、金花、雷音、古佳、禮佳、人和、於佳、復興、富東、富南、富西、富北、正安、墨林、同心)。
2000年,榮縣轄27個鎮、2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862003人,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
2004年,榮縣轄27個鎮(旭陽、成佳、龍潭、長山、鼎新、河口、古文、度佳、蓮花、過水、正紫、保華、雙古、新橋、望佳、鐵廠、白廟、橋頭、五寶、留佳、樂德、雙石、東佳、來牟、觀山、高山、東興)、8個鄉(章佳、牛尾、於佳、復興、墨林、雷音、古佳、金花)。
2005年6月15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5]52號)批准調整自貢市部分行政區劃:將榮縣的龍潭鎮、橋頭鎮、五寶鎮、蓮花鎮、成佳鎮、白廟鎮、章佳鄉、牛尾鄉劃歸貢井區管轄。調整前,面積1957平方千米,人口87萬(2002年)。調整後,面積1605平方千米,人口70餘萬人。

區劃詳情

榮縣轄21個鎮(旭陽鎮、長山鎮、鼎新鎮、河口鎮、古文鎮、度佳鎮、過水鎮、正紫鎮、保華鎮、雙古鎮、新橋鎮、望佳鎮、鐵廠鎮、留佳鎮、樂德鎮、雙石鎮、東佳鎮、來牟鎮、觀山鎮、高山鎮、東興鎮)、6個鄉(於佳鄉、復興鄉、墨林鄉、雷音鄉、古佳鄉、金花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榮縣位於四川省南部,屬自貢管轄,距市區34km,毗鄰內江、宜賓、樂山,地處長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的低山丘陵地帶,面積160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縣境內地貌以丘陵為主,榮縣境內地層區劃屬揚子區,四川盆地分區,威遠地層小區。位於川中台隆、資威背斜西南段,屬四川中台坳川南台凸的一部分。榮縣地形由丘陵、低山、平壩及溝谷組成,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多介於350—450米之間。最低288米,最高901米。地貌分區特徵較明顯,由北向南波狀起伏,北部多為低山高丘地形,中部多為低丘、中丘、緩丘地形;南部多為中丘、高丘地形,平壩主要分布在沿河兩岸。

土壤

土壤成土母質中以中生代侏羅系和白堊系紫色砂泥岩為主,除少數冷沙黃泥外,其它棕紫泥土、灰棕紫泥土、紅紫泥土、紅棕紫泥土、暗紫泥土占榮縣總面積的90%。榮縣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沖積土、黃壤土4個大類、9個亞類、60個土種,並經1097個土樣化驗分析,PH值在5.5-8之間,微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積的15.2%,中性土壤占32.8%,微鹼性土壤占52%。[3]

水文

榮縣,縣境內長度6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80條(其中較大的有4條),總長1086公里,屬沱江水系的有旭水河、中溪河、威遠河三個流域,面積796.3平方公里;屬岷江水系的有沙溪河、越溪河,芒溪河三個流域,面積1161平方公里。

氣候

榮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降雨充沛,時空分布不均,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快、變化大、不穩定,常有冷空氣活動,冷暖無常;夏季高溫高濕,天氣炎熱,降雨集中,旱澇交錯,偶有冰雹;秋季降溫快、多綿雨、少日照;冬季溫暖、多陰天、寡日照、少雨雪、多霧、有霜凍。
多年平均溫度為17.8℃,以八月份最熱,月平均26.7℃,一月最冷,月平均7.3℃,歷年穩定通過12℃平均初日是3月22日,通過20℃平均終日是9月23日。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201.4小時,日照率27%,太陽輻射能量85.36千卡/平方厘米。據縣氣象局四十年資料:多年降水量為1012.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142天。降雨在地區和生長季節分布上,山區多,低丘平壩少,西北部多,東南部少,大春多,小春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榮縣土地資源豐富,基本能滿足農、林、牧、副、漁用地的需求。榮縣有耕地面積83.9萬畝,人均耕地1.1畝。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榮縣已探明非金屬礦產13種,礦產地111處。縣境內有56億噸岩鹽,400億立方米天然氣,3.7億噸原煤,24億噸優質石灰石,4億噸高嶺石粘土,400萬噸優質鈣基膨潤土,0.5億噸石英砂等主要礦產。
鹽礦

縣內有固體鹽礦兩處,即威西岩鹽礦、高山岩鹽礦;天然滷水分布廣泛;氣田水主要分布在東興、墨林的威西氣田和白廟鄉境內。鹽礦在縣內分布面積201.88平方公里。礦層埋深700—1100米。岩鹽礦石儲量55億噸,其中岩鹽儲量53億噸。
高山鹽礦位於城東7.5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累計厚度2.5—4.4米,埋深1300—1400米,氯化鈉含量>90%,儲量186萬噸。
天然滷水和氣田水
滷水資源分布廣泛,礦化度高。伴生成分布的鉀、溴、碘、硼等含量達到綜合利用的工業指標。威西氣田的氣田水日產量達到2000立方米。伴生的鉀、銣、銫、鋰、碘、溴、硼、鋇等多種有益元素達到工業生產品位要求。
石灰岩礦
石灰岩礦縣境內儲量2.35億噸。
威遠背斜核部石灰岩礦鄰居含礦層平均厚度120米,礦石氯化鈣平均含量>51%。威遠背斜東南石灰岩礦礦層穩定,點厚度10—12米,氯化鈣平均含量>46%。
高嶺子粘土礦
礦體藏於侏羅系中下統自流井組珍珠沖段,平均厚度約60米。地質量儲量4億噸以上。
長石英砂
岩石分布在墨林、東興、保華等地,地質儲量為5000噸
膨潤土礦
礦體厚度0.1—1.4米,C級儲量是5.6萬噸,D級儲量7.1萬噸。
有機岩礦
榮縣煤礦均屬煙煤。原煤灰份在10—36%之間,一般20%左右,含硫含量0.6—2.1%。發熱量4000—7000大卡/公斤。地質存儲量7000萬噸,工業儲量是4000萬噸。
可燃性有機岩礦
榮縣煤礦均屬煙煤。原煤灰份在10-36%之間,一般20%左右,含硫含量0.6-2.1%。發熱量4000-7000大卡/公斤。地質存儲量7000萬噸,10億立方米,甲烷含量>95%。發熱量為8000大卡/立方米。

交通

航空

北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150公里,東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200公里,南距宜賓菜壩機場80公里。

水運

西距樂山碼頭95公里,南距宜賓碼頭80公里。

鐵路

東距內昆鐵路自貢站45公里;西距成貴高速鐵路(成綿樂客運專線)樂山站90公里,成昆鐵路樂山北站110公里;樂(山)隆(昌)鐵路將在榮縣境內設4個站點。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規劃建設的成自宜城際鐵路將從榮縣經過。

公路

樂自高速公路、內威榮高速公路貫穿縣域,348國道(原省道S305隆雅路)榮縣至自貢段為一級公路。
2013年末境內公路總里程2587.497公里。其中,省道里程68.984公里;縣道里程294.668公里;鄉道里程281.247公里;村道1918公里;專用公路里程24.598公里。年末公路通車裡程2064.941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含一、二、三、四級公路)1616.933公里。

人口

2013年末榮縣總戶數235280戶,比上年減少170戶,下降0.07%。其中,農村162382戶,比上年減少486戶,下降0.30%;城鎮72898戶,比上年增加316戶,上升0.44%。總人口694068人,比上年減少1430人,下降0.21%。戶平均人口2.95人,與上年持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30人,比上年減少1人。
2013年出生人口6706人,其中,往年出生2531人,出生率9.66‰;死亡人口5368人,死亡率7.73‰;人口自然增加133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93‰。遷入人口1796人,遷入率2.59‰。。
遷出人口4583人,遷出率6.60‰。在出生人口中,男嬰3436人,占51.24%;女嬰3270人,占48.76%;嬰兒性別比例為105.08(女性=100),比上年下降0.95個百分點。

經濟

綜述

2013年,榮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62.1億元,同比增長10.6%,比全國高2.9個百分點,比全省高0.6個百分點,比全市低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38.22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82.91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40.96億元,增長11.2%。

第一產業

2013年末耕地面積39824公頃,比上年減少60公頃;201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9783公頃,比上年減少553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011公頃,比上年減少615公頃;糧食總產量407020噸,增產7001噸,增長1.8%
2013年末茶園面積3333公頃;茶葉產量9702噸,增長2.5%;果園面積9307公頃;園林水果產量133817噸,增長1.2%。
2013年肉類總產量77517噸,比上年增長0.5%。其中,豬肉產量48438噸,下降3.9%;牛肉產量756噸,增長1.7%;羊肉產量4095噸,增長7.1%;家禽肉產量9404噸,增長5.3%;兔肉產量14774噸,增長11.9%;其他肉類50噸,與去年持平。年內生豬出欄704980頭,增長1.8%;年末生豬存欄481608頭,下降0.3%;能繁殖母豬存欄45328頭,下降2.9%;牛出欄6250頭,增長4.5%;牛存欄19489頭,增長14.1%;羊出欄292820隻,下降0.2%;羊存欄207284隻,增長7.3%;家禽出欄628.3萬隻,增長2.0%;家禽存欄258.61萬隻,增長4.7%;兔出欄1207.01萬隻,增長6.2%;兔存欄172.16萬隻,增長5.5%;禽蛋產量12060噸,增長1.0%;蠶繭產量1781噸,增長0.6%;蜂蜜產量50噸,增長117.4%。

第二產業

2013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72.62億元,增長10.4%,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7.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實現534007萬元,增長7.5%。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8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1620026萬元,增長5.1%(詳見表2);工業產品銷售率99.44%,增長4.83個百分點。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586070萬元,增長6.1%;虧損企業5戶;利稅總額108587萬元,下降12.8%,其中,利潤總額41862萬元,下降25.2%。

第三產業

2013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41704萬元,比上年增長14.5%。在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44戶,個體戶9戶,限額以上銷售額185603萬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4.3%,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2013年榮縣郵電業務總量28540萬元,增長10.0%,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3603萬元,增長10.0%;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7425萬元,增長6.7%,其中,電信主營業務收入22296萬元,增長7.2%。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84317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381219戶;國際網際網路用戶44346戶。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0年,榮縣現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60所,教職員工6887人,在校中國小生66380人,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71個。
2013年,榮縣學前教育入園人數6565人,在園人數13324人,離園人數5883人,專任教師572人。國小66所(含教學點39個),國中24所,高中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

科技事業

2013年榮縣事業單位在編在崗專業技術人員6136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379人;在編在崗專業技術人員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377人。2013年實施科技項目25個,其中,科技興農項目10個。2013年專利申請數67件,2013年專利授權數41件,在授權數中,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32件,外觀設計6件。榮縣現有農業科技服務單位124個。

文化事業

2013年榮縣共有縣及縣以上文物保護區47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8個、市級9個、縣級28個。榮縣擁有文化館(站)28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4.13萬冊,檔案館1個,影劇院1個,展覽館2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差轉台1座,有線電視入戶率77.8%,廣播覆蓋率99.58%,電視覆蓋率96.48%。

醫療事業

2013年末榮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3個。衛生技術人員210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75人,註冊護士653人。醫院、衛生院床位2630張。衛生防疫人員數67人。醫院、門診118.83萬人次。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8.71‰;嬰兒死亡率5.23‰;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9.93%。

名景

榮縣大佛
榮縣城東0.5公里有唐代開鑿的世界第一大石刻釋迦牟尼佛——榮縣大佛,大佛依山崖鑿成,通高36.67米,頭長8.76米,肩寬12.67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其頭部長8.76米,肩寬12.67米,腳寬3.5米。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二佛寺
榮縣二佛寺位於榮縣老城西南0.5公里的金碧崖南端,隔河與縣城相望。沿崖佛像林立,造像上千尊。唐宋時名浮圖崖,亦稱千佛崖,佛像裝彩金飾彩,陽光照射,金碧輝煌,故稱金碧崖。今存造像93龕,與城東榮縣大佛相比較小,故稱作二佛。唐代鑄造,龕呈平頂方形,高8.5米,寬7.3米,深5.7米,為彌勒坐佛,佛像高5.8米,寬2.6米,左手持摩尼珠,頭盤螺髻赤腳踏蓮,坐西北向東南。二佛左右的龕壁上刻有28小龕120尊造像,有多寶釋迦、地藏觀音、彌勒上生經變等,造像高者1.1米,矮者0.3米,龕內有龕,錯落有致。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禪房、客堂等組成。
雙溪湖
雙溪湖風景區,位於榮縣城北1.5公里。因地處東川、壽水兩溪交匯處而得名。雙溪湖是一座集農業灌溉、城鎮供水、防洪、旅遊、發電及種養殖業等多功能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人工湖。湖區集雨面積80.25平方公里,工程征地面積5195.75畝(其中:工程占地788.78畝,淹沒土地3504.03畝,管護及其他占地902.94畝),總庫容58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4380萬立方米;控制灌面21.6萬畝,年城鎮供水量500——2000萬立方米。
白塔
鎮南塔,俗稱白塔,巍然屹立於城南500米的龍頭山巔。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榮州路82、84、86號龍頭崖內。
鎮南塔建於宋代,保存基本完好。塔為磚石仿宋結構。外觀近似密檐塔,實際為樓閣式塔。塔基為方形須彌座基,高2米,每邊長7.8米。塔身四方形,外表塑有羅漢、寺廟、匾喔之類。外看詩十一層,層層上收,各層均開窗。塔內五層,有實心柱。66級踏道繞實心柱盤鏇至頂,底層有拱門,裝飾著仿木的斗拱12朵。塔頂呈覆盆。塔體通高21.6米。
高石梯
榮縣鐵廠鎮高石梯森林公園總面積182.13公頃,一九九三年被省林業廳審定為省級森林公園。公園地貌特,巨石、奇峰、溝谷、山溪形成了典型的川南區低山地貌的自然景觀。高石梯自然風景區早在清光緒33年被基督教會華西教區作為外國人在四川的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九霄頂
天鵝抱蛋九霄頂系最高峰,也是旅遊中點,群山不抱,重巒疊嶂,有大小山峰30餘個。
雙獅拜象
高石梯北端的“老林口”,樹木繁茂,地勢險要,山形奇特。其中有兩座山形似獅子,一座像笑羅漢一座像大象。
石筍凌空
“鵝公頸”下有一人鑿洞,穿越而過是一條山溝,兩邊懸崖峭壁,山高勢險,沿溝梯田,頗有“洞外桃源”之感。溝底,一峰矗立,刺向藍天,人稱石筍山,溝名“石筍溝”。相傳大象以筍為食,石筍應象而生。石筍上有一株紅杜鵑,春末夏初,紅艷如火。
楊泗岩
與石筍溝隔溝相望,半崖上鑿洞穴四室,壁嵌有清代碑刻六塊,鄉民立桿點天燈的殘痕猶在。傳說從峨眉山飛來一尊木質神像,名楊泗,能征善戰。鄉民為保地方安寧,鑿洞建廟,安放楊泗將軍神像,故名“楊泗岩”。一條羊腸石級,全靠腳蹬手爬才能進入岩洞。
白雲寺
白雲寺又名瓜瓢山,瓜瓢山為岷江與沱江的分水嶺,海拔745米,緊挨305省道,與真武山遙遙相望。瓜瓢山山峰十一座,座座是佛山。據說山上有一個洞,足有里多路長,形似瓜瓢,此洞故名瓜瓢洞,此山因叫瓜瓢山。洞中有20座完整的佛像,當地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便到洞中朝覲,焚香燒紙,頂禮膜拜,山背後便冒出縷縷青煙,瀰漫山間,恍若仙境。真是靈氣相通,人有誠心,佛有感應。
花龍溝
花龍溝竹海位於榮縣長山鎮八行村,北與鐵廠鎮芭茅村連界,西與高石梯森林公園相接,東連雙龍水庫。出榮縣城沿榮竹路向西行,到五通農場處沿小公路北行,一路上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滿目蒼翠,即可流連于田園風光之美,不知不覺來到了“雙龍水庫”大壩前,沿水庫往裡走,它的尾水處便連線著鬱鬱蔥蔥的花龍溝竹海。
醒悟寺
醒悟寺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長山鎮得勝村8組境內的真武山,因山上供奉有道教真武祖師神像而得名。山雖只有數十米高,方圓也不過數十畝,然而因坐落在地勢開闊的五通壩上,所以顯出幾分巍然。真武山距離縣城約26公里,榮竹路從旁穿過,交通便利。山上建有寺廟,取名醒悟寺,是縣政府民宗辦準予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寺廟住持法號克戒。

名人

吳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字樹人,雙石鎮蔡家堰人。他被除孫中山稱作是“一位對革命忠貞不屈的老同志。1949年,參加開國大典,年底,吳玉章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還擔任國務院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全國教育工會主席等職,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常務委員。
趙熙(1867—1948),字堯生,號香宋,又署雪王龕。清同治六年(1867)九月生於榮縣城北郊宋家壩。趙家世代務農。光緒十七年,趙熙鄉試中舉人。光緒十八年進京殿試為二甲第五十三名進士,朝考列二等,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年,趙熙二次入京,應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國史館編修。
民國《榮縣誌》行文嚴謹得體,反映了榮縣社會實際,並加以標點斷句,事為創舉,被譽為巴蜀名志而獲得廣泛讚譽,為榮縣的文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龍鳴劍(1877—1911年)四川榮縣五寶鎮人,字顧山,化名雪眉。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入成都優級師範學堂,因反對奴化教育而受到斥退,鏇去京再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學法政,同期加入同盟會。1908年回國赴雲南組織反清武裝起義。1909年由滇返川,投身四川保路運動。因長期轉戰而積勞成疾,1911年11月病逝於宜賓鄉間,遺有《雪眉詩集》。
王天傑字子驤,榮縣王家壩(現旭陽鎮鳳梨村)人,出生於光緒四年(1888)一富戶家庭。辛亥年五寶起義,攻成都,組建東路民軍,後被推為副統領,故後人又稱其為“王二統”。1913年,討袁(世凱)失敗被害,時年25歲。
民國三十年,榮縣建王烈士祠,于右任留詩紀念。解放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王天傑為烈士。1999年7月,榮縣人民政府決定重建雙溪書閣烈士陵園,王天傑遺骨遂安放於此。
謝奉琦(1882—1908),字能力,榮縣貢井鄉人(1939年建自貢市,貢井劃歸自貢)人。1912年3月18日,蜀軍政府公布謝奉琦為四川死義烈士。孫中山以謝奉琦“在蜀運動起義”“功在民國不小”,追贈為陸軍中將,謚左將軍。
但懋辛(1884—1965),字怒剛,生於復興場方家沖。1903年去日本東京入東斌學校求學,親聆孫中山教誨。1905年加入同盟會,選為評議部議員。參加方州起義受傷被捕,經營救出獄,後回川參加重慶起義,先後任蜀軍政府參謀總長、中路總指揮、川南總司令等職。懋辛生前工書法,擅長碑書,重慶滄白路“張培爵烈士紀念碑”、南溫泉的“飛泉”等均是但懋辛的手筆。
谷醒華(1890—1963),又名武鄉,生於古文場。1908年入成都優級師範學校。1915年至1922年任榮縣中學教務主任、校長,實行民主辦校、教學育人的教育方針。
解放後,谷醒華任民盟川南支部臨工會駐會委員,並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和川南行署委員等。1951年,應吳玉章約,任教中國人民大學,著有《古代漢語語言語法研究》等。
羅文謨(1902—1951),字靜盦,號雙清館主,四川榮縣人。四川著名書畫家和美術活動家。
徐心德(1940—),1959年8月-1962年2月在某航校學習,1962年2月-1967年10月為某飛行部隊飛行員,參加過西北核試驗、建國50周年空中飛行梯隊指揮長、播撒鄧小平骨灰等,2001年1月退休。
邱勇(1964.7—)四川榮縣人。漢族。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小蘭——中共元老吳玉章外孫女,吳大蘭的妹妹,是一位機械專家。
祁人,男,筆名:祁人、黑子、海松。詩人、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協理事,1965年6月18日出生。
吳本潯,男,1947年11月出生,四川榮縣人。中共黨員。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後)。現任吉林德惠經濟開發區德惠佐竹金穗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吉林省德惠市政協常委。
祁博文(1924—)中國書畫家、美術教育家。畢業於四川省立藝專和西南師大。師從李有行、吳作人、龐薰琴、何方華、羅文謨等藝術大師。現為四川省文史館員、省美協書協會員、省政協書畫院特聘榮譽畫家、徐悲鴻、張大千藝術研究院顧問、成都翰林藝術學院教授、國畫系主任、研究生導師等職。
姜小平,榮縣金花鄉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解放戰爭史料收藏家。被收藏界譽為“最年輕的紅色收藏家”。
胡吉,榮縣旭陽鎮人,川渝籍優秀大學生代表人物,90後校園詩人,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四川省優秀共青團員”、“四川省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