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榮縣

得榮縣

得榮縣,屬四川省甘孜州,地處東經99°07′--99°34′,北緯28°09′--29°10′。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地處川滇交界處大香格里拉旅遊環線中部。得榮縣屬金沙江乾旱河谷區,北部與甘孜州巴塘、鄉城縣相連,東南與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相鄰,西南與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毗鄰。2010年,得榮縣轄區面積2916平方公里,下轄1鎮11鄉共127個村,2個社區,245個自然村,至2010年底得榮縣總人口26209人,人口密度為8.99人/平方公里。2013年得榮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06億元,同比增長1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1億元,財政收入2466萬元。得榮藏族源流是公元七世紀松贊乾布統一高原時,西藏自治區的阿里、江孜、貢布江達等地來的吐蕃人,以及公元1451-1509年間,雲南納西王向康南各地軍事擴張時隨軍的納西人三部分構成。得榮屬康巴藏區,信奉藏傳佛教。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得榮”舊稱“得隆”,原為巴塘土司轄地。

得榮縣得榮縣

東漢為白狼羌地。唐屬吐蕃。元屬朵思甘慰司都元帥府轄。明屬朵甘衛行都指揮使司。清雍正七年

(1729),屬巴塘宣慰司。

宣統三年(1911),“改土歸流”始設縣治。民國時期屬西康省管轄。民國二年(1913),置利榮縣。民國十四年(1925)屬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10月,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區。1990年轄3區、9鄉。縣治松麥,距州府康定434公里,離省會成都792公里。

1992年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巴塘縣白松、茨巫、貢波3鄉劃歸得榮,並將政府駐地松麥鄉撤鄉建鎮。

2002年以來,相繼成立了4個片區工委,分別是城關片區工委、日龍片區工委、茨巫片區工委、子庚片區工委。

政區沿革

"得榮"舊稱"得隆",原為巴塘土司轄地。1911年"改土歸流"始設縣治。民國時期屬西康省管轄。1950年成立人民政府,駐地松麥,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2年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巴塘縣白

得榮縣

松、茨巫、貢波3鄉劃歸得榮,並將政府駐地松麥鄉撤鄉建鎮。

2000年,得榮縣轄1個鎮、11個鄉:松麥鎮、斯閘鄉、奔都鄉、八日鄉、日龍鄉、徐龍鄉、曲雅貢鄉、古學鄉、子庚鄉、茨巫鄉、白松鄉、貢波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3791人,其中:松麥鎮3899斯閘鄉1178徐龍鄉1477日龍鄉1247曲雅貢鄉1734奔都鄉1899八日鄉1385古學鄉1977子庚鄉1754貢波鄉1183自松鄉3366茨巫鄉2692

2004年,得榮縣轄1個鎮(松麥)、11個鄉(斯閘、奔都、八日、日龍、徐龍、曲雅貢、古學、子庚、茨巫、白松、貢波)。

人口民族

至2010年底,得榮縣總人口26209人,其中農業人口12907人,非農業人口1965人。藏族14134人,漢族699人。人口密度為8.99人/平方公里。

藏族人口占得榮縣總人口數95%,其他有漢族、納西族、蒙古族、羌族、彝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其中納西族村是甘孜州惟一的一個納西族聚居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得榮縣地處東經99°07′--99°34′,北緯28°09′--29°10′。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屬金沙江乾旱河谷區。北部與本州巴塘、鄉城縣相連,東南與雲南省中甸縣相鄰,西南與雲南省德欽毗鄰。縣城松麥鎮距成都市1024公里。縣境東西最大距離44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12公里。總面積291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得榮縣地貌複雜,據《四川地理》記載,第三迭紀末期,四川巴塘、得榮一帶分裂出一些微地塊,第四紀以後地表逐漸抬升,並在各種地質外力作用下,切割成高山峽谷地貌。

得榮縣得榮縣

得榮縣河谷地帶主要是坡積裙,溝口處有洪積堆。據其切割程度,可分為高山深切割、中切割、淺切割3種類型。

得榮縣全境屬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地帶。大約距今一億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在地殼強大的東西向壓力作用下,產生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巨大褶皺和斷裂帶,同時伴有大量岩漿侵入,形成初期的橫斷山脈。

得榮縣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脊線,一般在5000米左右。嘎金雪山海拔4920米,東旺亞山海拔4769米,格日頂山海拔4949米,桂翁迎山海拔4944米。得榮縣境金沙江段各支流大多發源於北部高山,多為順向河。但極高山雄峙在縣境東南邊緣,海拔4900-5599米,地處古學鄉下擁村的後山海拔高達5599米,為縣境最高峰,但相距不到30公里的金沙江出境點海拔僅1990米,相對高差多達3609米。

氣候

得榮縣屬亞熱帶乾旱河谷氣候區,是西南乾旱河谷中心。日照充足,大氣乾燥,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為363.3毫米,蒸發量是年降水量的6.5倍。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年均氣溫14.6℃,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8.9℃,年均無霜期243天。

水文

得榮縣境內均為金沙江水系。金沙江從北向南切過縣境西南部,有定曲河、瑪依河、碩曲河、崗曲河四條主河流。均屬金沙江水系,湖泊有9個,總面積約32.5萬平方米,總儲水量約0.1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至2010年底,得榮縣耕地面積總計56544.5畝,其中灌溉水田815.6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5%;水澆地24674.0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43.6%;旱地面積31054.9畝,占得榮縣耕地面積的54.9%。

2005年得榮縣果園8253.9畝,占得榮縣用地總面積的0.19%。得榮縣牧草地總計209.1952畝,占得榮縣土地面積的39.6%,其中天然草地209.04266萬畝,占99.9%,人工草地1525.4畝。得榮縣林地面積2716736畝,占得榮縣土地總面積的62.1%。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清香木、小葉荊、滇荊、白刺花、小鞍葉羊蹄甲、華西小石積、野丁香、草沉香、仙人掌、豆科、禾本科、菊科、卷白等植物,野生植物有高山松、大果紅杉、川西雲杉、麗江雲杉、鱗皮冷杉、川滇冷杉等植物。

珍稀植物有:蟲草、松茸、貝母、雪蓮花、黃芪、丹皮、紅豆杉、櫻桃等。

動物資源

獸類共30種,隸屬5目15科。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雪豹、豹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彌猴、豺、黑熊、馬熊、小熊貓等12種;省重點保護獸類有赤狐、豹貓兩種。鳥類共78種,隸屬10目22科。爬行類共5種,隸屬1目5科。兩棲類共5種,隸屬2目3科。

礦產資源

得榮縣得榮縣

得榮縣主要礦產有金、銀、鉻、銅、鉛、鋅、鈷、鐵、錳、夏珠翠、大理石、水晶、滑石、冰洲石、石膏、渾綠岩等多種礦藏。主要分布在貢波鄉、奔都鄉、徐龍鄉、白松鄉、茨巫鄉、古學鄉等。

金礦:主要以砂金的形式儲存於金沙江沿岸的河流沖積層中,其中原生金礦在茨巫鄉汝得

貢,含有金、銅、鉛、鋅等成份。

銀:主要以伴生形勢分布在鉛礦及含鈷的岩石中,莫丁的鉛礦及古學的含銀、鈷的基性岩石中都有銀的存在。

銅:宋里、徐龍、張仁、八日等地都有銅礦,礦化帶北段有長120米,平均品位5.97%,D級+地質儲量1136噸。

鉻:鉻主要產於徐龍鄉含鉻超基性岩中,礦石品位為三氧化二鉻30.88%~54.74%,伴生礦物經190件樣品分析,鉑族元素總量大於0.5克/噸者僅有11件,該礦求得地表鉻鐵儲量4436噸。

經濟

綜述

得榮縣得榮縣

2010年得榮縣地區生產總值29775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18.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2008萬元,同比增長25.42%。

2013年得榮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06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1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91億元,同比增長41.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466萬元,完成計畫任務的10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406萬元,同比增長14.3%;實現工業增加值1922萬元,同比增長2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811元,同比增長10.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091元,同比增長18.1%。

第一產業

得榮縣是甘孜州邊遠的一個縣,1990年有耕地3.06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4965噸,人平384公斤,主產玉米、青稞、小麥、蕎子,農業產值185萬元。經濟作物有花生,經濟林木有花椒、核桃、桔、桃、梨、蘋果、柿、石榴等,尤以核桃產量較高,質量較好,年產10餘萬斤。

得榮縣自然風光得榮縣自然風光

2011年得榮縣人工造林726.67公頃,封山育林633.33公頃,鞏固退耕還林2800公頃,森林復蓋率達21.9%。完成退牧還草項目建設2萬公頃,草場補播6000公頃,圍欄草場1.6萬公頃,改良草地

6000公頃,人工種草140公頃,兌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5460萬元。

2013年得榮縣兌現惠農補貼757萬元,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4.75萬畝,其中:糧食播種4.1萬畝,良種推廣3.9萬畝,良種復蓋率達96%,糧食總產量達1.1萬噸,較上年增長9.16%;完成畜種改良1788頭,各類牲畜年末存欄數控制在7.08萬頭以內,牲畜總增、出欄、商品率分別達到40%、42%、27%,肉類總產量達到2004噸,奶產量達到1290噸,實現牧業產值0.99億元。

2013年得榮縣釀酒葡萄基地達10249畝,其中6706畝通過州級驗收,286畝掛果,平均每畝產量475公斤,總產值達68萬元;推廣樹椒1110畝,實現產值201萬元;以核桃為代表的特色乾果總規模達4.3萬畝,其中2013年新發展3000畝,產量700噸,產值1400萬元。

第二產業

得榮縣除金屬器皿加工、竹編、土陶等個體手工業外,還有採金、木材加工、建材等工業企業7個,電站4座,年發電370萬千瓦時。1990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為487萬元,工業總產值占10.47%。

2011年得榮縣工業增加值13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7%。

第三產業

2006年得榮縣有商業服務網點66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91萬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0萬元。國營商業商品純購進285萬元,純銷售591萬元。

2011年得榮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50萬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13.6%;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額4.74億元,同比增長1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2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15.5%。

社會

教育

解放前,得榮縣僅有一所時辦時停的國小,教師1人。

到2010年底,得榮縣有縣中學1所、縣城關國小1所、鄉鎮中心校12所、村小12所、幼稚園1所,中國小在校學生3782人,其中高中生73人、國中生1029人、國小生2521人、幼稚園幼兒159人。深入實施教育十年行動計畫,投資2708萬元改擴建鄉村學校17所。至2011年底得榮縣有中國小26所,在校學生3623人。

醫療衛生

至2011年底得榮縣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35個,衛生技術人員178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09張。

文化

至2011年底得榮縣有12個鄉鎮完成文物普查工作,普查文物點351處;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農家書屋122家;發展數位電視用戶1200餘戶,得榮縣城有線電視節目50套。

民生

2011年得榮縣養老保險參保676人,工傷保險參保1205人,生育保險參保332人,失業保險參保1204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474人。啟動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參保人數達8630人,發放農村養老金253萬元。發放農村醫療救助資金585.3萬元,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復蓋,參保人數達2100人。建設廉租房144套,特困民眾住房改造790戶,農村危房改造593戶。

基礎設施

得榮縣得榮縣

至2010年底,得榮縣漳扎曲電站已順利投產發電;去學電站已核准,完成35千伏施工用電線路的現場勘測;滇能公司出資1600

萬元,實施的古毛公路已竣工驗收,完成進場公路廠壩段工程量的70%;累計完成投資7805萬元。瑪依河流域:已與百思達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簽訂開發協定,省發改委已經同意要求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加快無電鄉電力建設,新建、改造35千伏線路214公里,0.4千伏線路87.9公里;新建古學35千伏變電站1座,容量1600千伏安;改造低壓配電器63台,新增農村1213戶、6703人用上安全放心電,實現了100%的鄉、98%的村通電。

白松茨巫水利工程位於得榮縣白松鄉和茨巫鄉境內,由白松引水工程和茨巫水庫工程兩大部分組成。工程於2008年3月開工,由中央、省、州共同投資修建,總投資1.1億元。截至2010年底,工程已完成總投資8900萬元。

交通

2006年,得榮縣有鄉城得榮公路連線理塘、鄉城與國道318相通,松麥到雲南中甸交界伏龍橋公路與雲南省公路相連。到全縣已有4鄉通公路。

2010年得榮縣爭取資金1.5億元,完成通鄉油路路基93.1公里,路面38.4公里,泥沙碎石路面20公里;通村公路829.9公里,全縣127個行政村中有109個行政村通公路,通鄉率達100%,通村率達86%。

2011年得榮縣完成通鄉公路88公里,通鄉率達100%;118個行政村通公路,通村率達92.9%。

歷史文化

得榮縣屬康巴地區,流行康巴文化,是藏族祖先在雪域高原、橫斷山區千百年的社會生產實踐過程中用勞動和智慧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成果,新形勢下具有現代意義的康巴新文化。

康巴藏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藏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以勤勞和勇敢創造了民族賴以生存的物質文明,以智慧和心靈創造了自己特有的精神文明,在人類發展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迄今為止,青藏高原發現的屬於新石器期時期和舊石器時期的遺址和地點星羅棋布。西藏阿里地區出土文物表明,距今3000多年前就出現了藏族文字。吐蕃王朝時期,隨著藏文化的確立和逐步完善,出現了藏文著作和漢文、梵文典籍的藏譯本。藏文的大力推廣和使用,突破了藏語使用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對藏族文化的記錄、保存、傳播、交流和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從公元7世紀中葉吐蕃贊普松贊乾布時期開始,用藏文撰寫表述的有關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文物古蹟、歷史文獻、宗教典籍、藏醫藏藥、天文歷算、建築藝術、雕刻繪畫、民間習俗、民族體育等方面的文獻。

旅遊

得榮縣主要旅遊景點有日主共大牧場、莫木大峽谷、毛屋大峽谷、下擁景區 、金沙江第一彎 、翁甲聖地等。

日主共大牧場

日主共大牧場,位於得榮縣莫木溝東部,為拉波河源頭地區,與鄉城縣的高山草甸連成一片,組成了規模很大的高山草地牧場。這裡是多條河流的發源地,地勢起伏平緩,灌叢草灘叢生,眾多河源小溪纏繞其間。它是太陽穀最大牧場之一,以盛產蟲草聞名。

莫木大峽谷

得榮風光得榮風光

位於得榮縣中東部,由奔都鄉瑪依河、拉波河交匯處起,沿拉波河往上游至八日鄉交界處的狹長地帶。去峽

谷沿途的莫木村有上、中、下三部分,從莫木村向東行,是長達30餘公里的得榮縣最宏大的峽谷景觀——莫木溝。莫木峽谷內有莫木藏寨、羚跳峽、一線天、藏巴卡屯草地、布擁屯草地、色久措、澤雍措、木勇扎神山等。

翁甲聖地

位於得榮縣縣城東北方向15公里處,方圓30多平方公里以內有幾座緊緊相連的山峰,當地統稱為翁甲聖地。相傳這裡有開啟藏區108處聖地門戶的金鑰匙,人們只有先到這裡取到金鑰匙之後,再到其它佛教聖地去朝拜祈願方才靈驗。每年12月的“古朵節”以及每逢豬年,遠及印度、西藏、近及雲南、川西南地區。

名優特產

得榮縣主要特產有樹椒、松茸、蟲草、蜂蜜、核桃、蕎面等。

樹椒

得榮縣樹椒得榮縣樹椒

樹椒是得榮縣特有的一種野生木本植物,成熟後色澤金黃,又名金辣。得榮樹椒生長在樹上,其富含各種人體

必需的微量元素,醇香味辣,食用後不刺激胃腸,並且具有提高身體免疫力。

蕎麥

得榮縣雜糧作物之一,分為甜蕎和苦蕎,其果實外表粗糙,粒小殼厚,稜角波折。蕎麥經過加工製成蕎麥麵,因其含豐富營養和特殊的健康成分頗受推崇。

氣候資源

得榮縣得榮縣

得榮縣的氣候按地理地帶性劃分屬亞熱帶,按中國氣候區劃分屬高原氣候區(即康滇氣候區)。從得

得榮縣

榮縣局部氣候條件來看,由於受西風環流的南支急流和印度洋氣候控制,以及青藏高原和重重高山屏障的作用,太平洋氣候影響極小,蒸發量大、日照充足、輻射強烈、晝夜溫差大、氣候類型多樣、垂直變化顯著等特點。其氣候垂直帶普通常為5帶,即:乾旱河谷亞熱,海拔1990--2500M,年均溫14--16℃,最冷月均溫5--8℃,最熱月均溫22℃,大於或等於0℃積溫5300℃,大於或等於10℃積溫4458℃,年降水量308MM,年蒸發量2360MM,年相對濕度45%,年日照時數1967小時,年無霜期245天;半乾旱暖溫帶,海拔2500--2750M,年均溫13--15℃,最冷月均溫1--5℃,最熱月均溫20℃,大於或等於0℃積溫3880--4400℃,年降水量314MM,年蒸發量2443MM,年相對濕度54%。年日照時數1739小時,年無霜期240天;中山溫帶,

得榮縣

海拔2750--3250M,年均溫9--13℃,最冷月均溫-2--3℃,最熱月均溫16℃,大於或等於10℃積溫2400--3800℃,年降水量360MM,年蒸發量1813MM,年相對濕度54%,年日照時數2092小時,年無霜期170天;亞高山寒溫帶,海拔3250--4250M,年均溫4.5--8.8℃,最冷月均溫-3.2℃,最熱月均溫11.2℃,大於或等於10℃積溫930--2400℃,年降水量510MM,年蒸發量1135MM,年相對濕度67%,年日照時數2512小時,年無霜期126天;高山亞寒帶,海拔4250M以上,年均溫-1℃,最冷月均溫-9.1℃,最熱月均溫7.1℃,年降水量540MM,年蒸發量987MM,年相對濕度76%,年日照時數2023小時,年無霜期120天。

土地資源

由於特殊的地貌類型、土地的利用率較低。全縣土地面積2869.34平方公里,含430.4萬畝。其中高

得榮縣

山、極高山413.2萬畝,占總面積的96%,平壩17.2萬畝僅占總面積的4%。全縣現有耕地3.53萬畝,占總面積的0.82%。耕地中:水澆地1.26萬畝,人平0.62畝,乾地1.54萬畝,人均0.71畝。全縣播種面積4.0315萬畝,複種指數151%。全縣有三類農業生產區域:一是高山一季區生產區,有耕地1.4115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7%,生產青稞、元根、洋芋、蓮花白、蘿蔔、白菜等,糧食以青稞、洋芋為主。二是假二熟區生產區,有耕地面積0.45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5.46%,生產小麥、玉米、青稞、洋芋、豌豆、蕎麥、元根和各種蔬菜。三是海拔2800米以下的河谷兩熟區。主產麥類、玉米等各種經濟作物和蔬菜,經濟作物產量都較高,但無成片種植習慣,目前,農業生產水平不高,中低產面積大,尚有70%的中低產田土需要改造。

得榮縣

得榮縣草地資源多分布於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有天然草場200萬畝;部分為林間灌叢草地,總面積為45.6883萬畝。因超載過牧,草場退化嚴重,產草量低,均為夏秋季節性放牧地,冬春季節的牧草全靠農作物稿桿和農戶的割草基地來維持。

有人形容得榮縣的森林植被為"頭上戴帽子,腳上穿雙襪,中間光肚子",的確反映了我縣植被較差,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海拔3250米以上的陰坡多為森林,山腳村寨周圍、溝河沿岸有園林和風景樹。全縣有森林70萬畝,木材蓄積量為578.1841萬立方米,以松、杉、樺木等為主的優質木材占70%以上,有林果面積5000畝,主要種類有核桃、梨、桃、柑桔、石榴等經濟林木,總計20多萬株,年產水果800萬斤左右,收入近200至400萬元,隨著長江上游防護林工程和農田防護體系工程的啟動,該縣植被差、生態環境惡劣、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將得到有效遏制。

水能資源

該縣有"一江四河",均為長江上游金沙江水系。金沙江由北向南經過縣境西部和南部,境內流長

得榮縣

104公里。縣境內有4條主要河流、11條山溪、9個高山湖泊和200餘處泉水。4條主要河流即定曲河、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境內長70公里;瑪依河,由東向西流入定曲河,境內流長22公里;崗且河,由東向西流入金沙江,境內流長14公里。全縣主要河道224公里,徑流總量(不含金沙江)52.28億立方米,電力理論蘊藏量達34.31萬千瓦。全縣有灌溉渠道243條、總長389公里,其中"三面光"水渠110條、101.3公里,"混凝土"水塘78口、容量17561立方米,保灌面積1.06萬畝,解決了1.87萬人、85671(只)的人畜飲水問題。全縣有電站11座,裝機容量2233千瓦,高壓線路294公里,低壓線路193公里,變壓器163台,容量5970kv/A,全年發電量550萬kw.h,至九七年底,通電2368戶,通電率這71.3%。

生物礦產

得榮縣得榮縣

得榮縣有天然草場200萬畝,森林70萬畝,水域面積1.96畝,有各類牲畜113578頭

得榮縣

(只),其中耗牛、犏牛和山羊占70%,肉類、毛絨、皮類產品價廉質高,深受經營者和消費者青睞。有熊、豹、獐、鹿、羚羊等50多種珍稀動物和松茸、木耳、香菇、蟲草、貝母、丹皮、黃芪、野枸杞等100餘種高維菌種與藥用植物,還有多種魚類和水獺等水生動物。其中,松茸年產量達150--200噸。

縣內基本探明的礦種有16種,30個礦點,主要有金、銀、銅、鐵、水晶、玉石等。但還需探明其儲量、品位及開採價值。與此同時,得榮既有雄奇險峻的山川景觀,又有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以下擁自然風景區、嘎金雪山風景區、白松茨巫田園風光、金沙江第一灣、"翁甲寺"佛教聖地等為內涵的"中國西部太陽穀"旅遊業正在興起。

自然災害

1、森林生態系統退化、生態經濟功能明顯降低

據歷史記載,得榮縣河谷地帶曾經有森林和灌木復蓋,生態系統相對穩定,水土流失相對較少。但由於多年來的毀林濫伐、開荒、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森林面積減少。建國後也因經營不合理,原始森林砍伐過度,毀林開墾,使森林生態環境再度遭到破壞。

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長期不合理開發利用,金沙江、定曲河、瑪曲河、許曲河、崗曲河兩岸半荒漠化,乾旱河谷範圍擴大。

海拔2600米以上的中、高山區因砍伐開墾,原始天然林變成殘次林、灌木林地、森林面積、植被組成和森林群落類型減少,森林質量降低。

和森林息息相關的森林動物也因生息繁衍的環境惡化和範圍縮小及人為破壞,其種類和數量也在減少。森林生態系統退化,森林生態、經濟功能明顯降低。

2、草地生態系統退化

草地生態是可再生資源,但多年以來,由於對草地資源重用輕管,超載放牧、挖藥、毀草開荒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加上鼠蟲害嚴重、投入低、建設滯後等原因,草地生態系統明顯退化。

中高山區植被稀疏,草層低矮,蓋度小,產草量低,草質差,部分草地地表裸露,牧草地嚴重退化。

草地退化的結果,致使產草量降低,載畜量減少,蓄水保土等生態功能下降,草地區的水蝕、風蝕日

得榮縣

益嚴重。

3、水土流失面積大,危害嚴重

因長期對森林植被的砍伐、破壞、過度放牧、陡坡耕作等人為因素和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質條件的制約,水土流失面積不斷增加。全縣水土流面積為2562.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9%。年土壤侵蝕量為1983.59萬噸,侵蝕模數為7740噸/KM2.年,相當於沖走厚50厘米的土地59486畝,損失有機質168.61萬噸(有機質8.5%)、全氮3.97萬噸(N=0.2%)、全磷1.98萬噸(P=0.1%)、全鉀19.84萬噸(K=1%)。

4、乾旱、土石流等災害頻繁發生

由於得榮縣地處西南乾旱中心,是全省降雨量最少的地區,春旱、夏旱、伏旱、冬旱發生頻率高。本來就少雨的乾旱河谷,加上頻繁的高溫伏旱,使植被生長就更困難。

得榮縣重大土石流災害、洪災每年均有發生,給人民生產、生活造成極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從1984年至1998年直接經濟損失就達近1億元。

5、農地地力下降

得榮縣有耕地面積3.53萬畝。其中:水澆地1.26萬畝,乾地1.54萬畝。所有乾地均無灌溉條件,完全處於靠天吃飯狀況。土壤石礫含量高,蓄水保肥能力差,加之改土、施肥等措施跟不上,廣種薄收,對地力消耗較大,造成耕地地力下降,農作物產量不高。

人口與民族

1990年總人口14872人,其中農業人口12907人,非農業人口1965人。藏族14134人,治族699人,余為彝、回、羌等民族。

人口面積總人口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3萬人。總人口中,藏族人口占99%,其他如漢、蒙古、回、彝、納西等10個民族人口僅占1%。縣境東西最大距離44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12公里。總面積28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3萬畝,人均耕地1.5畝,人口密度8人\平方公里。

總人口2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松麥鎮,郵編:627950。區號:0836。

縣境東西最大距離44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12公里。總面積28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3萬畝,人均耕地1.5畝,人口密度8人\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東漢為白狼羌地。唐屬吐蕃。元屬朵思甘慰司都元帥府轄。明屬朵甘衛行都指揮使司。清雍正七年(1729),屬巴塘宣慰司。宣統三年(1911),置利榮委員,民國2年(1913),置利榮縣。民國14上(1925)屬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28年(1939),屬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10月,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區。1990年轄3區、9鄉。縣治松麥(現建松麥鎮),距州府康定434公里,離省會成都792公里。

縣名來歷得榮,藏語意為"峽谷地帶農區"。

自然環境

得榮縣得榮縣

地處橫斷山系北段,金沙港河谷地帶,沙魯里山中段由南入境,南北縱列於縣境東南北緣。北部嘎金雪山海拔4921米,其餘諸峰多在4000米以上。峽谷深邃,嶺谷市差2000-3000米。金沙江自北向南,流經縣境西部和西南部邊緣。定曲、瑪依河自縣北入,匯合後稱松麥河,納碩曲後西南流入金沙江。境內有高山湖泊9個,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山脊上,最的有古學鄉的次仁錯、子庚鄉的錯拉錯。屬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區。由於受地理條件控制,形成縣境範圍內降雨量少,日照時數達2900小時。氣候垂直變化顯著,海拔2700米以下低山河各區年均氣溫14.6℃,1月均溫5.4℃,7月均溫21.7℃;海拔2700米以上年均溫政降10℃左右。年降水量308.8毫米。

得榮境內均為金沙江水系。金沙江從北向南切過縣境西南部,有定曲河、瑪依河、碩曲河四條主河流。

1)定曲河:源於塘縣哈日拉山縱貫縣境,全長222.5公里,境內流長70公里,流域面積2055平方公里。

2)瑪依河:源於鄉城縣東均山,全長142公里,境內流長16公里,流域面積2602平方公里。

3)碩曲河:源於理塘縣克日則窪,全長247.5公里,境內流長22公里,流域面積7446平方公里。

4)崗曲河:源於雲南省中甸大雪山,全長91公里,境內流長14公里,流域面積2544公里。

文教衛生

解放前僅有一所時辦時停的國小,教師1人。至1990年已發展到國小26所,在校生1050人,教師106人;中學1所,在校市中生35人,國中生238人,教師30人。有醫院、衛生院(所)等醫療衛生機構12個,床位60張,專業技術人員86人。有廣播站縣1個、鄉9個、村169個,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4個,文化館(站)2個,電影放映單位10個。

藝術

在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具有深厚康巴文化底蘊的歷史人文。翁甲神山既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又是著名的藏傳佛教聖地。相傳這裡有開啟藏區108處聖地門戶的金鑰匙.只有先到這裡取得金鑰匙後,再到其它地方去朝拜祈願方顯靈驗。因而來此轉山朝聖者絡繹不絕。這裡最別具一格的還是那座利用半山腰的一個溶洞修建而成的翁甲寺,古剎與溶洞渾然天成,這在寺廟建築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歌舞是太陽穀的一大特色。僅在這裡起源並流傳至今的民間歌舞形式,即北有“弦子”,南有“學羌”,還有豪邁的九步鍋莊。其它如“熱巴”和“扎聶”彈唱等,無不洋溢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純樸的生活氣息。

民族宗教

得榮縣得榮縣

藏族是得榮縣的主體民族,占97%,另外還有漢族、納西族、蒙古族。現在的得榮藏族源流是當地的土著、公元七世紀吐蕃帝國藏王松贊乾布統一地域高原時,從今天的西藏自治區的阿里、江孜、貢布江達等地來的吐蕃人以及公元1451-1509年間,雲南納西王斯郎繞登向康南各地軍事擴張時隨軍的納西人三部分構成。

得榮屬康巴藏區,信奉藏傳佛教。縣境內主要寺廟有龍絨寺、翁甲寺、得迥寺、興艾寺。得榮藏民在朝覲佛像、佛塔、佛教聖地,或遇到活佛時,都要磕頭。寺廟舉行大的佛事活動和跳神時,各地民眾也要到寺廟朝拜。而且,每逢吉日,都要去朝拜神山。

旅遊資源

甘孜州得榮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隅的川滇交界處,地處大香格里拉旅遊環線中部,被譽為"最後的一片淨土"、"鄉格里拉的後花園"、"中國西部的太陽穀"。

"得榮",藏語意為"峽谷之地"。這裡光照充足,當地藏民篤信佛教且崇拜太陽,因此此地被喻為"太陽穀"。關於太陽穀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在峨眉山思鄉心切,一日竟然偷偷地離開峨眉向南方的故鄉飛去,不料途中迷失了方向。忽然一道穿雲破霧的金光擋住了去路,撥開一看,只見下面鬱鬱蔥蔥的山谷中陽光普照,一派祥和,白象心中大喜,遂降入谷中,忘掉了寂寞和煩惱,不覺一住就是千年。從此以後,篤信佛教且崇拜太陽的康巴人,就將這個令白象樂不思歸的地方叫做"扎西尼瑪龍巴",漢語的意思就是吉祥的太陽穀。

太陽穀以險、峻、秀、奇的自然風光和燦爛的康巴文化、獨特的民族風情聞名於世,吸引著八方遊客。在得榮不到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金沙江、定曲河、碩曲河、崗曲河等眾多河流和峽谷,每一條峽谷都有其瑰麗獨特的自然風光。除美麗的峽谷風光,你在得榮還可以盡情沐浴和煦的陽光、漫步溫暖舒適的草甸、觸摸原始森林、親近神山與湖泊……

最佳旅遊季節:3-5月和9-10月,是得榮的最佳旅遊季節。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