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縣

壤塘縣

壤塘縣隸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大渡河上游,位於四川西北部,東經100°31′~101°29′、北緯31°29′~32°41′,東及東北與馬爾康縣、阿壩縣接壤,南與金川縣毗連,西部和南與甘孜州色達縣,爐霍縣,道孚縣相望,北鄰青海省班瑪縣,縣境東西橫跨89.6公里,南北縱長134.4公里。至2010年底,壤塘縣轄1鎮、11鄉共60個行政村,131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334人。縣境東西橫跨89.6公里,南北縱長134.4公里,全縣總面積6863平方公里。壤塘縣絕對無霜期48天,年降水量763.19mm。縣境內有大小河流及支流422條,杜柯河和則曲河是大渡河的主要支流,對長江源頭的水源涵養起著重要作用。2012年壤塘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971萬元,較2011年增長14.5%。農林牧業總產值完成25649萬元。工業增加值983萬元,較2011年增長38%。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壤塘縣壤塘縣
壤塘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壩藏族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坐標:北偉31°298′—32°41′,東經100°31′—100°294′。

縣名源自境內一自然村壤塘寨。寨坐落於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寶幢的“藏跋拉菩薩”。《藏漢大辭典》記:“瞻巴拉、義譯持聵。梵音譯作閻波羅。舊譯布祿金剛,一財神名”。《藏漢大辭典》再記:“幢,寶幢,勝利幢,宮殿屋脊上象徵勝利的一種裝飾品或供神物品!,”“壤”系藏語言譯,源自上意。山前有一平壩,“壩”藏語謂“塘”,“壤塘”由此得名。意為“財神的壩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理據。

自然地理

壤塘縣位於自治州西部,地處北緯31°6′~32°41′、東經100°31′~101°29′之間。與青海省班瑪縣和州內金川縣、馬爾康縣、阿壩縣及甘孜州的色達縣、爐霍縣、道孚縣接攘。總面積6606.49平方公里。東西寬 89.6公里;南北長 134.4公里。

地形以丘狀高原為主,相間河谷平地和高山。境內山巒重疊,溝谷縱橫,有較大的山74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 60餘座。其中杜拉甲格則山海拔 5178米,為五級山脈,是境內群山中的最高峰。有杜柯河(旁側交流有宗科、色曲日科等40餘條)、則曲河等6條河流。杜柯河在縣境內流長180公里。有湖泊10個、溝432條。

縣內冬季乾燥寒冷,長冬無夏,春秋短促,晝夜溫差大,屬典型的高原型氣候。從河谷到高山,有明顯的氣候垂薇變化,多為小區域氣候。則曲河一帶和上杜柯為高山草原氣侯區,社柯河流域為山地氣候和山地森林氣候混合區。年均氣溫分布為南高北低,相差約2~8℃。縣城壤柯鎮年均氣溫4.8℃,7月最高氣溫29.4℃,最低一23.4℃。年平均降水量

763.l毫米,中部偏多,南北略少。

北部無霜期短,南部無霜期也僅100~120天。初最早出現在 9月中旬,終雪最遲在 5月上旬。海拔 3500米以上地帶,則全年霜雪不斷。杜柯河流域海拔高差大,雨量充沛,氣候較溫濕。則曲河流域山勢平緩,河谷寬闊,日照長,冬季嚴寒,多大風。

全縣形成兩個主要的土壤植被分布區。杜柯河沿岸土攘山地棕褐土、山地棕壤土、山地棕色灰化土、高山草甸土。典型植被以亞高山常綠針葉林的雲冷杉和混交林為主,間有青木岡、、樺林和白楊。河谷地帶為植被集中區。則曲河沿地土壤為亞高山、高山和高山灌木叢草甸土,次為山地棕壤土和少量的沼澤土、局部山脊為高山寒漠土。植被以亞高山草甸為主,次為亞高山灌叢,亞高山常綠針葉林在河谷陰坡有塊狀分布,主要為雲杉和冷杉。

建置改革

公元前310年,壤塘稱氂牛徼外,漢武帝統一西南少數民族之前少被人所知。隋末,為西山微外之地。唐蕃時期,屬劍南西山。

壤塘縣壤塘縣
全縣由三大區域組成:上寨地區。原屬綽斯甲嘉絨藏區,夏商周時代的綽斯甲,屬華夏外的方國部落,稱東女國所在地。秦漢時期,即為羌人生息之地,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唐代屬吐蕃地,後為蜀郡之西域,屬安多三十六詩部落之一。元代,沿其舊制推行土官制。明代以來綽斯甲為嘉絨藏區十八土司之一,歷經41代土司。第33代土司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赴京,歸順清王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受封安撫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宣撫司,隸阜和協。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改隸懋功協。光緒三十二年( 19 0 6年),趙爾豐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擬設縣,未果。

民國24年(1935年),紅四方面軍第二次駐留金川時於1935年10月在綏靖屯(今金川縣)建立中共大金省委,成立格勒得沙中央政府,下轄綽斯甲等地,置綽斯甲縣。翌年7月,紅軍北上離綽,廢縣。民國28年,國民黨南京中央政府批准,劃綽斯甲歸西康省,建“周來縣”未果,原屬甘孜州色達縣,系阿西部落領地。明末清初,阿西骨系阿西普巴加脫離阿西部落聯盟,由青海省果洛草原到達杜曲下游的多朵生更重一帶的杜柯地區,居住約百年。

清雍正年間(1724~1735年)又遷至上有“竹日”、中有“色塘”、下有“額拉”的地方,推舉瓦修、夏甲它為瓦修督系第一代頭人。數代之後演變為三大部落,至第六代瓦修頭人拉則四朗多吉時,遊牧在翁柯、泥柯、杜柯等地的 70多個部落先後歸順阿西部落,形成以阿西為核心的部落聯盟。在杜柯地區,素有阿西部落管轄6大農區部落、4大牧區部落之說,部落關係迭跡難考。南木達區。1378年,嘉絨撲龍人宗然拉西日喇嘛在中壤塘始建錯爾基寺。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錯爾基寺活佛晉謁皇帝,歸順明朝,詔封錯爾基壽良足嘉尚為“弘教禪師”。明正德四年( 15 0 9年),詔封錯爾基寺若爾堅於為國師。明嘉慶二十九年(1550年),錯爾基寺二世活佛傑瓦僧格進京朝貢,晉謁嘉慶帝,受封為“大善法王”,降旨委其領轄八大坪、五大山。“化外之域”的南木地區,均在 3 7座寺院的“以教代政”勢力的統轄之下,由各不相屬的大小部落分割占據。
1958年 10月20日,經國務院第八十一次會議通過,將色爾壩、上寨、杜柯、南木達合併設定壤塘縣。轄1鎮、11鄉。

行政區劃

至2010年底,壤塘縣行政區劃面積6863平方公里,轄1鎮11鄉:壤柯鎮、蒲西鄉、宗科鄉、石里鄉、吾依鄉、崗木達鄉、上杜柯鄉、茸木達鄉、南木達鄉、尕多鄉、中壤塘鄉、上壤塘鄉,共60個村,131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至2010年底,壤塘縣總人口3.48萬人,其中:農牧民人口29028人,占總人口的83.3%,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至2010年底,壤塘縣土地總面積6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2萬畝,草場面積628.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534萬畝。
水能資源
壤塘縣水能理論蘊藏量179.2萬千瓦,可開發量62.7萬千瓦,其中,杜柯河水能理論蘊藏量113.7萬千瓦,可開發量43.11萬千瓦;則曲河水能理論蘊藏量21.6萬千瓦,可開發量4.15萬千瓦;溪溝水能理論蘊藏量總計43.9萬千瓦,可開發量15.1萬千瓦。
截止2013年,壤塘縣已建成電站13座,7900千瓦,除明達電站裝機4800千瓦和章光電站裝機1140千瓦外,其餘電站均為微型鄉村電站。
礦產資源
至2010年底,壤塘縣已發現金、銀、鉛、鋅、銻、鋰、鈮、鉭、錫等10餘種金屬礦藏,岩金主要分布於我縣東北部翁溝金礦,經北部至東部休部溝金礦這一成礦帶;鈮鉭礦分布於本縣南部蒲西鄉俄勒、斯躍武一帶;砂金主要分布在南木達鄉三郎溝至上壤塘鄉協木達的河漫灘、階地中。
生物資源
野生中藥材資源
壤塘縣“野生種類多、資源分布廣,名貴藥材多、野生資源蘊藏量大”的特點,根據調查,共有245種中藥材,其中許多品種較多,如甘松、冬蟲夏草、大黃、川貝母等。
珍稀動植物資源
壤塘縣共有木本植物35科、109屬、207種,中草藥122科、218屬、245種,植被覆蓋率較高,野生植物種類繁多,境內還分布有紅豆杉、紫果雲杉等珍稀樹種,以及冰川茶藨子等古生物,紫莖小芹、細穗玄參和掌葉大黃是中國特有瀕危植物。未進行過系統詳實的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據四川大學和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對四川南莫且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四川杜苟拉州級自然保護區的科學考察報告,壤塘縣分布有野生脊椎動物200餘種。

經濟資源

壤塘縣壤塘縣風景
境內有豐富的水草資源和森林資源,宗教寺院、佛塔樓閣、山水奇景是供旅遊的資源地。全縣人民利用開發有利資源,不斷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到1990年工農業總產值已達269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 255萬元,農業總產值 2443萬元(牧業總產值1706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

解放前畜牧業經營管理方式落後,混群放牧,自然交配。牧民逐水草而居,極少有棚屋圈舍設施,更無疫病防治設施,牲畜繁殖成活率極低。1949年,全縣牲畜存欄 65921頭(只)。其中:牛 46279頭;馬 4642匹;羊14364隻;豬6頭。1952年,牲畜70443頭(只)。其中:牛50096頭;馬4800匹;羊 15497隻;豬 5 0頭。解放後,黨和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加強草場建設,防治畜病和鼠蟲害,走建設和養畜並舉道路。進行畜種改良,實行“作價歸戶、私有私養”的方針。 19 6 5年,牲畜總數過 10萬頭大關,達10.21萬頭(只)。1972年,達12.58萬頭(只)。1977年達14.92萬頭(只)。1980年達16.95萬頭(只)。1984年達18.43萬頭(只)。1990年達到 22.94萬頭(只)。其中牛 17.68萬頭,馬 10523匹,羊 41268隻,豬840頭。

解放前基本屬原始農業。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量234萬公斤,畝產59.5公斤。主要作物為青稞、小麥。解放後,黨領導農牧民走合作化道路,開展農田基本建設、科學種田、引進優良品種、改進耕作技術。 19 5 9年總產量達255萬公斤。1966年,總產量達419萬公斤。1978年,全縣糧食播面 46419畝,總產 5 0 3. 5萬公斤,畝產 108.5公斤。 1990年在“退耕還牧”、“退耕還林”、“以牧為主”實行土地輪作制的情況下,全縣糧食總產量也達416萬公斤,較1976年增產44萬公斤,增長11.8%。

壤塘縣壤塘縣風景
解放前僅有極簡陋的個體手工業。解放後,有了極大的發展。1960年,有農機修造廠1個、食品加工廠2個,產值3萬元。1969年,發展到電力、機械食品、皮革、縫紉等7個工業企業,總產值達11.22萬元。1978年,隨著城鎮建設的發展,逐步建立電力、機械建材工業食品皮革縫紉等輕、重工業項目14個,總產值達166.56萬元。1979年,有門類較完整的工業企業23個,總產值212.18萬元,為歷年工業發展的鼎盛時期。1990年有工業企業 11個,總產值 276萬元。境內還有州屬林業企業壤塘林業局。
歷來沒有一寸公路,運輸全靠人背畜馱。解放後,貫徹執行“修路架橋長港治河”八字方針。 19 6 0年,建成了可(可因)攘(塘)公路,全長 164公里。此後又組織千人築路隊伍,對縣境內路段進行了加寬改造。1966年開始修築林區公路。全縣通公路里程483公里。公路可與青海省班瑪縣甘孜州爐霍縣色達縣和州內阿壩縣相通。境內區、鄉均通公路。州屬壤養路段負責主要公路幹線的養護。
郵電事業從無到有,現已鄉鄉通郵。1990年郵電業務總量達21.97萬元。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地方財政收入逐年增加。

科教興縣

文化 教育科技衛生文化、體育事業得到很大發展。1958年10月,上寨區創辦4所國小,結束了解放前教育中心在寺院的歷史。1966年國小 44所,在校學生 983人,教職工 62人,同年,創辦縣中學和南木達農業初級中學,在校學生 50人,教職工 9人。 1977年有國小校 91所,在校學生 3647人,教職工 237人,中學校 4所,在校學生 360人,教職工 47人。 1985年有國小校 49所,在校學生 2366人,教職工 287人。

壤塘縣壤塘縣風景
全縣有科技人員578人,解放後培育出了一批在各個科技領域裡的少數民族科技人員。1990年有縣級科技學會、協會、研究會7個,會員545人。有自然科學領域裡的24個研究課題取得成果。其中部分課題獲得省、州嘉獎。有8篇學術論文獲得州科協科技成果獎。解放後,醫療衛生事業得到極大發展。1990年,有醫療衛生機構17個(未包括州屬林業系統醫療機構4個),衛生、醫療技術人員 128人,平均每千人有醫療衛生人員 4.58人。有病床90張,平均每千人有病床2.82張,農牧區缺醫少藥的狀況得到改變,地方病,傳染病發病率大為減少,治療率增加。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解放後建起了新華書店、電影院、文化館、電視轉播台等,極大地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體育運動也得到極大發展,舉辦了各種運動會,體育運動開展了 12個項目。 1974~1990年,為省、州輸送了體育人才11人。文物古蹟也得到妥善保護,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經濟環境

1958年建縣後,新生的人民政權面對的是一個百業待舉、百廢待興的局面。1959年民改以後生產資料回到了生產者手中,生產關係的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壤塘縣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熱情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社會經濟超常發展,用短短五十年時間創造了壤塘歷史上幾千年都無法比擬的社會財富和燦爛文化。 到2002年壤塘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426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4960萬元、1923萬元和4543萬元。建立起了以農業、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餐業、交通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為主的14個大類的國民經濟部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成就顯著。2002年共有中、國小校38所,在校學生總人數4408人;醫院、衛生院14所,共有床位94張,廣播電視的有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63%和79%,綜合性的民族文化宮1個,體育場1個。縣境內有等級公路176公里,等級外公路608公里,可壤路159公里和壤阿路63公里路面全部黑色化,實現了鄉鄉通公路,鄉道、村道遍布全縣;能源、通信設施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架設高、低壓輸電線路355.3公里,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縣境內架設光纜100餘公里,縣城開通了傳呼和移動通信,行動電話戶數達1098戶。 全縣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顯改善。2002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77元,2824戶、14186人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分別占建卡貧困戶、人的95%和94%。城鎮居民消費水平逐年提高,年末在崗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達14336元。城鄉市場繁榮、農副產品供不應求。

政策環境

壤塘縣壤塘縣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縣委“二十四字”的總體工作思路,即“抓機遇、強基礎、調結構、促開發、抓扶貧、興教育、求發展、保穩定”。依託自然資源,以生態經濟為核心,扶貧工作統攬全局,著力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城鎮經濟,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我縣今後將緊緊圍繞打好六個“基礎”,即:交通、通訊建設,水電建設,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城鎮、基層政權建設,社會事業;建好三個“經濟區”,即:上寨農業經濟產業區,杜柯第三產業經濟區,南木達牧業產業經濟區;建成一條走廊,即:建立杜柯河域縣境內段原始生態走廊。

文化環境

壤塘縣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其中以音樂舞蹈、民歌、藏戲、民間故事、民間諺語為主。壤塘縣有古建築物5處,其中棒托寺喇嘛塔石經,位於茸木達,寺始建於元代(公元1528年)。棒托寺塔群在歷史上與西藏降扎寺、甘孜色達寺塔群齊名,並稱藏區三大塔群。寺內一號塔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內壁存明代壁畫。二號塔建於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內壁保存部分清初壁畫。三號塔建於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塔內保存大量佛經故事壁畫。另外的錯爾基寺位於中壤塘村,建於公元1378年。日斯滿巴碉房位於石波寨建於明代。西窮寺位於西窮村,建於公元約1654年。求湯古動物化石位於求湯村,距今約500年。革命文物有5件,紅軍標語牌2個,斧頭、木桶、飯盒各一個,都是3級革命文物。

旅遊資源

夏炎寺

夏炎寺全稱“夏炎扎西贊拉貢巴寺”,譯作“夏炎吉祥歷神寺”,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南木達鄉夏炎村,系覺囊派寺院,建於公元1784甲辰、乾隆四十九年,創始人為阿旺·更嘎求覺喇嘛(公元 1735—1802 年),母寺為藏窪寺。文革期間,寺院遭到嚴重破壞。 1984年經人民政府批准開放,寺院、經堂等得以重建,均為木石結構。
壤塘的覺囊派佛教文化

正如古人所說“天下名山必有寺”,在香拉東吉聖山風景區海子山風景區之間,的確孕育了覺囊派藏傳佛教文化。它的載體是三座著名的藏傳佛教覺囊派寺院曲爾基寺、藏窪寺和澤布基寺。這三座寺院原本一家,創建於1435年,名叫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後來發展成三座並列的寺院,寺院的建築連成一體,儼然一座小城鎮,距縣城60公里。

寺院背靠大山,面臨平壩,由東向西的則曲河環抱寺院。據說背靠的大山是財神爺“贍巴拉”,面臨的平壩是財神爺的福地,藏語中稱平壩為“塘”,縣名“壤塘”由此而來(“贍”字音譯成漢字時走了音,成為壤)。俗語說,條條江河向東流,唯則曲河遵從日月運行規律從東至西,因此這方天地又得了個“日月馭龍”之美稱。

擇選修寺地址如此神算,據說得到了一頭氂牛的幫忙。壤塘桑珠羅布林寺的創建人仲熱拉西繞於1356年從西藏騎著一頭氂牛往東走,察看修寺地址。當來到現在壤塘的贍巴拉山腳時,氂牛一改平常昂奮的興致,臥地不起,仲氏無奈,就把此地定位寺址了。

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創建人仲氏,是明朝的風雲人物,被朝廷封為“宏教禪師”,頒發了封文。文曰“奉天承運,皇帝赦曰:朕維佛氏之教,以寂靜為用。上足陰翊皇度,下足以開導群迷。自昔有國者,莫不崇獎維持,興隆其教。爾囊日領占省(仲日囊西繞)精明了悟,願力宏深,恪守毗尼,心存清淨,化誘善類,普勸有情,良足嘉尚。今特封爾為宏教禪師。庶闡揚於宗風,永篤忠誠,式丕承於寵命,欽此!”(永樂六年四月八日)明成化年間,頒與象牙圖章,明正德年間又賜善悟灌頂國師

壤塘縣壤塘縣景點
三座寺院雖然各有所長,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擁有許多密不視人的珍貴文物。
曲爾基寺內,有兩層半樓高的彌勒佛像,明代壁畫香巴拉勝景圖,一套古版大藏經,竹慶器寺第一大成就者親自加持過的珍貴唐卡畫《蓮花生威儀像》和19幅巨型唐卡畫,25尊古代鎏金佛像,多康地區獨一無二的佛牙一枚,文成公主親手繡制的《藥王佛》唐卡一幅,東壤塘寺創建者仲氏頭蓋骨一副,上面可以看到酷似藏文字母和佛像的裂紋。

藏窪寺內,濃郁的佛教文化氣氛,給遊人以最強列的震撼。這裡不僅藏有1萬餘卷佛經,而且收集了大量的藏傳佛教各個教派高僧大德的主要著述。該寺還擁有木刻經板印刷廠。木刻經板多達4萬餘張,內容涉及佛學、歷史、文學、星相學等領域。

該寺藏有面積達400平方米的彌勒佛唐卡面,印度僧人若拉巴骨飾一件,該寺活佛民麥南木佳頭蓋骨一副,覺囊派著名高僧多羅那它所用馬鞍一副、“像俄”金像一尊、靴一雙和法螺一隻,大成就者更嘎旺姆鐵杵一根。這些聖物被信徒們視為稀世之寶,認為具有神奇的加持力,崇拜有加。

該寺還有一處藏寶之地——時輪佛殿,供奉有時輪金剛、普明和不動佛三座壇城。時輪金剛壇城用純金製成,上面飾有各種珍寶,美侖美奐,可與布達拉宮中的同類相媲美。

澤布基寺有一尊1.5米高的母金像,它是該寺鎮寺之寶。正殿香案上供有兩塊留有很深足板印和“六字真言”的石板,據說它們都是高僧阿蓋尼瑪俄熱孩提時頑皮所為。

壤塘9層彌勒佛塔

壤塘縣壤塘9層彌勒佛塔
9層彌勒佛塔可謂佛像展覽館,裡面陳列著各種佛像,有壁畫、唐卡畫、泥塑像、金屬塑像。最令人刺激的是第9層佛塔外懸空轉一圈。第9層佛塔牆外,每一方有一行從牆壁伸出的石板,長度大約20厘米,恰好一個腳板放在上面。探險者從塔門出來,手扶塔身,踏著這行懸空的石板移動腳步,圍佛塔轉上一圈。為了以防萬一。僧人在佛塔身上牽了一圈鋼繩作為扶手。儘管這樣,還是令人提心弔膽。

壤塘香拉東吉聖山風景區

該風景區距縣城29公里。這是一座未曾被人碰觸的山,因為它是《格薩爾王傳》中的神山之一,神聖不可侵犯。
該風景區方圓30平方公里,“香拉東吉”聖山形如“眾”字,巍峨壯麗,傳說它是金剛手菩薩的化身。周圍有88座雪山烘托著,傳說它們是聖山的侍從。每當到了猴年,各路神仙都要如期到聖山赴會歡宴,因此只要屆時轉山,就會積累無量的功德。

香拉東吉聖山的美景由奇山異水怪石珍木所構成。論山,有嘎茸吾姆七姊妹(七座秀麗俊拔的山),傳說她們是聖山的7位公主;有聖山終年積雪銀光閃耀的主峰;有88座形態各異瑞靄繚繞的群山。論水,有面積大約667平方米,被稱為聚寶盆的索郎吉慶海;有面積約467平方米、色呈墨黑的措郎瑪海、有色如綠松石的雜日玉措海;有色如紅銅的瑪娜措海;有天鵝飛翔的鵝海、有能傳出恰似誦經聲的神秘海子——米拉日巴神海;有一雙傳說是仙人專門飲用的仙人海;有白如鮮奶的俄瑪措海。論怪石,有象在山樑上疾行的千萬隻白色羊群;有格薩爾王妃珠牡的酥油桶、天然觀音菩薩、大象鼻(鼻孔可供遊人側身爬行)、犀牛,自顯六字真言、大師毗若遮那在石上留下的禪仗印,以及由山石天然形成的地獄世界。論珍木,該風景區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裡面生長著珍貴的鐵杉、雲杉、冷杉、松樹、柏樹,各種高山杜鵑等植物

壤塘縣壤塘縣景點
香拉東吉聖山雖然擁有這么多的奇山異水怪石珍木,但與它所擁有的野生動物資源相比,就遜色多了。
這裡棲息著許多珍稀野生動物,成群結隊的有岩羊、原羚、草鹿、麂子、黑鹿野驢、馬鹿、麝、黑熊、棕熊獼猴、野豬、狐狸、金錢豹、雪豹猞猁、兔、水獺、狼、豺狗、旱獺、蘭馬雞、白馬雞、喜鵲、杜鵑鳥、藏雪雞、貓頭鷹、天鵝、黃鴨等。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應有盡有。由於該景區被當地藏民奉為聖山,嚴禁捕獵,因此使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和生息繁衍。特別是岩羊,成千上萬,與畜群戲嬉。遊人無論何時遊覽,都能看到各種動物。這樣的景致,恐怕全國找不到第二家,因些該景區被稱為天然野生動物園,2001年11月26日,被州人民政府批准為州級風景名勝區。

壤塘補天瀑布

位於與金川縣交界的第一寨——獨寨,距縣城40余公里。從公路往右岸的山腳行走,可見一條懸掛于山面的石溝,繼續前走約200米,但聞如雷的瀑布聲貫耳,急忙翹首望去,發現一面瀑布從60多米高的空中飛流直下,砸進地面的深潭,湧起千堆雪花。非常有意思的是瀑布飛來處,有一塊危石懸其中,僅由幾根石脈牽繫於旁。瀑布取名為“補天”,真點睛神筆也

壤塘海子山風景區

該景區位於壤塘、阿壩馬爾康三縣交界處,距縣城80公里。
海子山,是有海子的山的意思。海子山不僅有海子,而且有35個。海子山不僅山美,而且水秀。
海子山海拔4760米,雄居於草原上空。它的主峰叫“尊瑪”,“王后”的意思,據說是青海境內著名的阿尼瑪卿山神的王后。她身著銀色披風,騎1匹白色駿馬,手捧如意寶,護佑一方生靈。

她的四周分布了35個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據說是阿尼瑪卿山神送給“尊瑪”王后的禮物。那些湖泊,有的身隻影單,是王后獨享的浴池;有的雙雙顧盼,是阿尼瑪卿與王后洗鴛鴦澡的池盆;有的群海相連,“更嘎措苟”群海有9個湖,“措夢措贛”群海多達20余個湖,最少的“嘎烏措群海”也有3個湖。這些海子群落一處,據說是“尊瑪”王后的主意。她覺得阿尼瑪卿山神送的禮物不能自己一人獨享,而應該稍稍集中一下,轉獻給朝山的香客們。因為用聖潔的湖水沐浴,可以治療關節炎風濕皮膚病;有的湖水飲用後,可治療內疾,如消化不良、胃病、腸炎等症。

該風景區外圍是高山牧場,綠草茵茵,牛羊如織;景區內的海子山主峰白雪皚皚,巍峨雄偉;山腰和各個溝壑,布滿森林和藥用植物,裡面鳥語花香,珍禽異獸生息繁衍;35個高山湖泊集中分布於海子山腳,如此布局,超呼人工精心布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令人驚嘆不已。

汶川地震災區

新華網快訊:據民政部統計,截至13日7時,四川汶川縣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肅、陝西、重慶、雲南、山西、貴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餘萬間。這些災區急需要我們的幫助,讓我們了解他們共同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