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遮蔽效應

詞語遮蔽效應 當所需要記憶的事件難於用語言來把握時,詞語化可能反而會有損記憶,導致記憶錯覺,這種現象就是詞語遮蔽效應。

簡介

一般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外部刺激事件的詞語化有助於記憶。但當所需要記憶的事件難於用語言來把握時,詞語化可能反而會有損記憶,導致記憶錯覺,這種現象就是詞語遮蔽效應。Schooler等(1990)動用呼名不同的刺激,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證實了此現象。

特點

當被試觀看面部圖形,並須描述它們時,則對面部圖形的記憶差於無須描述面部圖形的被試。Melcher等(1996)還將詞語遮蔽研究範式擴展到對白酒味道的再認。他們的研究發現,未經訓練的品酒者在初次品酒時,如果藉助語言描述白酒味道,則對白酒的再認差於那些品酒時無需對酒味進行言說描述的對照者。詞語遮蔽效應可以用前述Glanzer等提出的詞語環結假設來解釋,人們對事件的記憶是關於事件的詞語描述,而不是事件本身;也有學者提出採用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相互作用來解釋效應,可能更為有效。

千奇百怪的效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