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大堂

絳州大堂

絳州大堂位居新絳縣城西高垣之上,新絳中學校內(原州署衙門內)。東西長29.20米,南北寬15.40米,占地面積311.28平方米。始建於唐,現存大堂建築為元代重建遺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絳州大堂始創於唐,現大堂內仍有4塊大型石質復盆式蓮花柱礎可以炫耀唐代的輝煌。一千多年來,這裡一直是州府衙門的正堂,明鏡高懸,衙役吶喊,百姓有冤,可以擊鼓上堂,是非曲直,全憑知州的良心所裁。難怪在大堂中心,正堂前有一塊已碎裂成多塊的“魚兒跪堂石”,意為魚兒喝水各憑良心。公正與否,只有天知道了。該堂又名“帥正堂”,史載唐王李世民在穩定李氏王朝的基礎上,為討伐平息外族入侵,東征高麗,命左領軍大將軍張士貴在絳州設帳募軍,招兵處就設在州治署衙正堂內。今新絳縣博物館尚保留有張士貴的交椅遺件,傳為“帥正堂”的見證物。白袍虎將薛仁貴投軍,征東平西,最後在汾河灣築台拜將,也都與“帥正堂”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大堂結構

絳州大堂面寬七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筒瓦頂,檐下為五鋪作單下昂斗拱。大堂高大寬闊,巍峨壯觀,人置其間四顧空曠,威嚴之感油然而生。據古建專家言,全國州衙正堂規制通例為五間,而 絳州獨為七間,乃國內少見。現全國尚保留有三處州衙大堂,“繹州大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大堂建築風格粗獷豪放,造型樸實無華,堂內柱子,特別是前後門 楹柱,其粗難以合抱。為擴大堂內面積,內柱大量減少,橫樑為三架重疊,與縱向大內額,由額相接,與橫行大梁疊架承重,撐以通天立柱,堅固有力。樑柱多為原始材料剝皮稍加砍削而成,無統一規格可循。從總的風格看,現建築應為 元代重建造構。大堂的周圍尚留有一部分附屬建築,堂前原有卷棚抱廈三間,上部雖已毀,基址尚存。左右有二排廂房南北拉開,那是昔日三班六房,差役辦公的地方。

石碑

中間青石板鋪就的引路南端有木石牌樓一座。堂後留有二堂房屋數間,這裡是州府官員下榻休息的地方。堂西側尚留有一小橋流水,假山松濤的小型花園一座,是官員因行事煩惱而稍作休憩的地方。再往後便是供知州、夫人、小姐消遣遊覽的州署花園《絳守居園池》。這些建築像眾星捧月般托起巍巍“絳州大堂”。堂內北壁東側嵌有一塊高116、寬70厘米的《文臣七條》石,系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刻制,上書敕宋真宗趙恆御製。原文是:一曰清心。謂平心待物,不為喜怒愛憎之所遷,則庶事自正。 二曰奉公。謂公直潔己,則民自畏服。 三曰修德。謂以德化人,不專尚猛威。 四曰責實。謂專求實效,勿競虛榮。五曰明察。謂勤察民情,勿使賦役不均,刑罰不中。 六曰勸課。謂諭下民勤於孝悌之行,農桑之務。 七曰革弊。謂求民疾苦,而釐革之。 “文臣七條”原為州衙所藏,幾經流失,後在1984年重嵌於大堂內壁,以昭示後人。“文臣七條”碑流傳至今已八九百年,徽宗時朝散大夫,知絳州軍時恪能夠恭刻,並表示“昭示萬代,仰遵聖訓”,為我們保留了這樣一件珍貴的文物。在今天,不僅有其歷史的借鑑作用和參考價值,而且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絳州大堂絳州大堂

運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運城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總面積14236.5平方公里。黃河中游北幹流以東,與河南,陝西隔河相望,北靠臨汾,東鄰晉東南。古稱“河東”,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美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呂梁山五老山,尤門天險,王官峪瀑布閆家池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流口大禹渡,津渡和風陵渡。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如:南海峪岩洞遺址西候渡遺址禹王城遺址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雲墓關帝廟永樂官普救寺飛雲樓等。這些自然景觀和古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遊覽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河東先後培育出商代中興賢相傅說,春秋霸主晉文公,戰國縱橫家張儀,蜀漢名將關羽,晉代文學家郭璞,隋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通,唐文學家王勃柳宗元、唐代名相裴度、名將薛仁貴、宋代名相、史學家司馬光等等。
景點廣仁王廟 | 合河遺址 | 黃河大禹渡 | 開元黃河大鐵牛| 蒲津渡 | 茅津渡 | 普救寺 | 棲岩寺塔 | 芮城古文化遺址群 | 芮城永樂宮 | 風陵渡 | 聖壽寺舍利塔 | 萬固寺 | 五老峰 | 西侯度遺址 | 洞賓故里 | 九峰山 | 王官谷| 白胎寺 | 碧落碑 | 東嶽廟 | 法王廟 | 飛雲樓 | 福勝寺 | 古城新絳 | 稷王廟 | 稷益廟 | 絳守居園池 | 絳州大堂 | 絳州三樓 | 青龍寺 | 秋風樓 | 薛仁貴寒窯 | 禹門口 | 常平關帝廟 | 池神廟 | 春秋樓 | 堆雲洞 | 泛舟禪師塔 | 解州關帝廟 | 歷史古都夏縣 | 臨猗雙塔 | 裴祠石刻 | 司馬光墓 | 太平興國寺塔 | 聞喜文廟 | 夏縣溫泉 | 禹王城址 | 運城鹽池 | 中國宰相村 | 柳氏民居 | 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 東下馮遺址 |龍門激浪 | 蒲州故城遺址 | 馬村磚雕墓 | 太陰寺 | 鸛雀樓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 | 運城天鵝自然保護區 | 鶯鶯塔 | 中國死海 | 堆雲洞 |西侯度遺址| 福勝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