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

晉文公

晉文公(是《左傳》載公元前671年-前628年;《史記》載公元前697年-前628年),漢族,姬姓,名重耳。初為公子,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後受迫害離開晉國,遊歷諸侯。漂泊19年後終復國,殺懷公而立。文公對內,拔擢賢能:以狐偃為相;先軫為帥;趙衰(趙國先祖)、胥臣輔其政;欒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將其兵;賈佗、陽子制其禮;魏犨(魏國先祖)、荀伯御其戎。晉民各執其業;吏各司其職。晉國由此大治。對外,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尊王攘楚。作三軍六卿,勤王事於洛邑、敗楚師於城濮,盟諸侯於踐土,開創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文治武功,昭明後世,顯達千秋,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是春秋五霸中第二個稱霸的霸主,亦為後世儒家、法家等學派稱道。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擦肩而過
1
前651年,年邁的晉獻公將崩,欲將晉侯之位傳於公子奚齊,且尊驪姬為國母,然獻公屍骨未寒,里克、邳鄭父等人果聚眾作亂,殺死奚齊、卓子(獻公與驪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里克弒二君,想擁立獻公諸子嗣君位。獻公子為數不少,可死的死,逃的逃,有賢名者只剩重耳與夷吾。里克藉口殺二君是為迎賢主。公子黨皆附里克。
里克派遣狐毛至翟國,面見重耳。狐毛者,狐偃之兄。狐毛向重耳談及國內政變。重耳唏噓不已,狐毛向重耳轉達里克之意,重耳猶豫不決,轉身問計於狐偃、趙衰。眾人合計的結果:危險,保命第一!這些年,重耳目睹父親過於殘忍的手段,甚至懷疑里克為他設下的也是個圈套。狐毛回報里克。在里克心中,重耳是除申生外的第二人選,但早已被這些年的血雨腥風嚇得畏首畏尾。里克的善意沒有得到重耳的理解,轉而又去招身在梁國的夷吾。
秦穆公緊盯晉國內政,試圖插手,派人聯絡重耳、夷吾,希望幫助重耳為君,重耳謝絕穆公的好意:“父親在世時,我就不討父親喜歡,為父親怪罪。如今父親去世,我又不能為父親守喪。為人子者,大不孝順!哪裡還敢貪戀君位?”夷吾在獲得了里克的聘書後,也召見了秦國使臣。夷吾喜出望外,便以割讓河東五城為條件,獲得了穆公的援手。
事實上,夷吾的謀士——冀芮與呂省早就將國內的情況了解的一清二楚,便積極慫恿夷吾回國登基。就這樣,公子夷吾在內有里克為主,外有秦嬴為援的條件下,擊敗了重耳,順利的回國即位,史稱晉惠公。

避難母國

晉獻公的大軍兵分兩路,分別圍住蒲城與屈邑。夷吾敢於與父親的軍隊較量,寡不敵眾。重耳則更乾脆,不抵抗,聲稱:“兒子不能跟老子打!”
不久,蒲城陷落,晉軍中有一人叫波提的追殺重耳,重耳越牆逃脫。重耳只能投奔其母國——翟。不久,在翟國與狐偃、趙衰等人會合。
重耳的母親本就是翟人,這裡是狐偃的故鄉。對此,狐偃為重耳做了精心的安排,獻公也沒有去趕盡殺絕,重耳終於可以暫時歇口氣,在翟國安居。在翟國一呆竟然就是12年,好在翟君對重耳還不錯。生活在平淡中度過,但也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翟國攻打戎族,俘虜了兩個貌美的少女,便獻給重耳。重耳笑納,與謀士趙衰分老婆,君臣倆連襟。季隗為重耳生了兩個兒子——伯鯈、叔劉,都是歷史的過客,而叔隗為趙衰也生了個寶貝兒子,他就是未來半個世紀威震天下的趙宣子。
在翟國重組了家庭,生活過得不亦樂乎,重耳漸漸習慣了,樂不思晉

惠公迫害

惠公即位後,積極打壓昔日作亂的公子黨,不久就殺死權臣里克、邳鄭父,並將國政委任於冀芮、呂省等人,重用親信,大興黨獄,坐罪者甚眾,加
1
劇了晉國高層的矛盾。
惠公恐國人附重耳,欲先殺之而後快,便派遣刺客去刺殺重耳。早有細作打聽到惠公之謀,便趕往翟國向重耳報告,他弟弟要對他下手了。
重耳與謀臣商議,狐偃說:“我們在這已經呆了12年,盤纏也積蓄夠了。現在應該去其他諸侯國謀取支持。”重耳依其言,便與家小作告別。
就在一切準備就緒時,刺客已來,重耳嚇得拔腿就跑,衝到城門口,見到準備好的馬車,一躍而上。狐偃、趙衰、賈佗、魏犨等隨即跟上,而先軫、狐毛等人則抱憾未能隨行。

顛沛流離

匆忙之間,重耳一行就上路了,盤纏都沒帶。自翟國往東,一路顛簸,終於來到衛國境內,沒想到一生英明的衛文公一時糊塗,對重耳沒有興趣。
重耳沒有得到衛國的一絲援助,又再度起錨。然而,錢財、食物都沒有得到補給。在衛國五鹿,重耳終於忍不住了,放下架子竟向一個農夫乞討。一個普通農民又有多少糧食去施捨給重耳等十幾人呢?農夫從地上拾起土塊,調侃重耳:“拿去,吃吧!”飢餓難耐且近乎絕望的重耳氣憤的舉起鞭子要抽打農夫。狐偃趕忙阻止了重耳:“這是上天要賜給我們土地啊!說明我們復國在望。”並且煞有介事地
1
向農夫磕了個頭,接過土塊,裝在車上走了。
這種精神勝利法勉強刺激著重耳,重耳的進取之心正在乾涸。為了讓重耳活命,從人介子推到山溝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重耳大受感動,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避山里,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為紀念介子推,重耳繼位設定了寒食節。

齊國艷遇

桓公待重耳一行甚厚,使其得到了很好的補給,可心裡也有一些猜忌。在與重耳的交往中,意識到重耳——一個落魄公子——舉止之中,氣魄宏偉;談吐之間,志在天下。而重耳身邊的隨從,皆世之豪傑,將相之才。桓公句句稱好,卻也默默驚訝,為自己的後人捏把汗。
桓公以其宗女嫁於重耳,盼能捆住重耳,即便重耳最終復國,也可得晉之歡,以為助力。
齊女賢,美麗嬌艷,果然將重耳迷得團團轉,在齊桓公的糖衣炮彈之下,重耳盡享駙馬之貴,整日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這些年飽受苦難的重耳,只知自己為公婿重耳,便忘記自己本為晉重耳。
前643年,齊桓公病逝,齊國衰落,以齊之力復國已不實際。重耳享受著優厚的待遇,不願再去品嘗流浪奔波。狐偃、趙衰等人多次提醒重耳,重耳不從。
狐偃、趙衰等人密謀,恰有一侍女竊聽,報與宗女。宗女殺死侍女,與狐、趙合計,將重耳灌醉。然後拖上馬車,快馬出城,離開臨淄。
等重耳一覺醒來,為時已晚。重耳氣得操戈要砍狐偃:“如果不能復國,我吃你的肉!”狐偃邊逃邊半開玩笑:“如果復國失敗,我死在荒野,也是被狼吃。若你能復國,晉國的肉都是你的,我的肉不好吃!”
重耳住手了,只能硬著頭皮上路。

一路顛簸

離開齊國溫柔鄉,下一站——曹國。曹共公完全不聽大夫僖負羈之言,拒絕接納重耳。曹共公早聽說重耳身有生理缺陷,竟然在重耳沐浴之時,在窗簾外偷窺,看看重耳的駢肋到底長得啥樣。
真是噁心,重耳知道後,痛恨曹共公,暗自要報復曹國。
離開了曹國,又步入宋國境內。宋襄公以仁義治國,自然不會對重耳熟視無睹。襄公以與齊桓公相若的規格,招待重耳,只差沒有嫁老婆。此時,宋楚爭霸已經到了關鍵時期,宋襄公依然奉重耳為上賓,重耳對襄公之恩牢記於心。
宋國只是重耳的驛站,重耳小住了一段時間,修整後便再度啟程。重耳一行來到鄭國關前,派人通報鄭文公。叔詹說:“重耳,是晉國的賢公子,與君侯同宗,宜當結交!”鄭文公是個連父子親情都不認得的主,哪會買這個帳?文公拒絕:“每年從我們這裡路過的諸侯、公子那么多,如果每個都去招待,我們哪有那么多錢?”
於是乎,鄭文公催促著重耳一行趕緊趕路,不要在鄭國閒呆。

楚國厚待

重耳離開鄭國,又踏上了漫長的旅程,繼續往南,進入楚國境內。
楚正值強盛,在楚成王的領導下,打敗了一心圖霸的宋襄公。成王早聞公子重耳是當時賢人,便遠迎重耳,安置重耳居住在郢都,並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與重耳共論天下,命自己的臣子與重耳的手下人時常切磋。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問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問:“他日若你返國,將作何報答?”重耳思忖一會,答道:“若返國,皆君之福。倘晉、楚對戰於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報今日之恩!”
成王默然,令尹子玉大喝道:“寡君奉汝為上賓,汝安敢出此妄言?”楚成王命成得臣退下,子玉不甘心,強諫成王:“重耳,世之賢主;隨從,皆有將相之才。倘使其歸國,如魚得水,他日必成楚之大患。今日,其羽翼未豐,宜當處之!”成王不從,命子玉退下。成得臣憤憤告退。

時來運轉

前637年,晉惠公病重,不能理政,命親信往秦,告知正在秦國為人質的公子圉。公子圉聞惠公病重,怕父親死後,君位被奪,便不帶妻室,偷偷溜回晉國。惠公果然一病不起,不久薨逝。公子圉順利繼承父位,是為晉懷公。懷公之才,不及其父,更恐重耳回歸,乃問計於冀芮、呂省等人。
郤芮說:“重耳若能得國,必賴於狐偃、趙衰之輩。今狐偃、趙衰之族皆在國內,可迫使其棄重耳。”懷公依其言,迫使狐氏、趙氏、畢氏族人招狐偃、趙衰、魏犨等人回國,其族不從。懷公惱羞成怒,竟逼死狐突等,又再度大興黨獄。朝野上下怨聲載道,大家不禁在思念:若重耳為君豈會如此?
殘暴統治遭到了國人的一致反對。昔秦穆公待懷公為上賓,懷公的不辭而別也惹怒了穆公。穆公便考慮再度插手晉國朝政,以圖進取中原。而重耳則成為秦穆公的首選。
打聽到重耳已經入住楚國,便派使臣公孫枝趕往,面見楚成王,要求見重耳。重耳聽說秦伯要幫助他返國,喜出望外。隨即便辭了成王,匆匆離開楚國,往秦國而去。一路上,重耳充滿期盼……

重耳復國

來到秦國,面見秦穆公,穆公表示願意輔佐重耳回歸晉國,奪取君位。但舊事重提,要重耳即位後將昔日的河東五城,割讓給秦國作為酬勞。重耳稍稍考慮後,便欣然應允。穆公非常滿意,便要將自己最寵愛的女兒文嬴(即嫁於晉懷公之懷嬴。文,重耳之謚,意為重耳正室;嬴,姓也。先秦女子用姓,故史稱文嬴)嫁於重耳,重耳有些尷尬,畢竟是自己的侄媳婦。
好在博學多才的胥臣引經據典,才讓重耳勉強接受。另外,穆公又將其宗室五個女子作為陪襯一起嫁給重耳。重耳也不“挑食”,全額收編。穆公看著重耳如此明事理,更願意支持重耳。
前636年開春,秦穆公委派公孫枝,率領秦軍三千,護送重耳渡過黃河。到此為止,重耳已經闊別祖國長達19年之久,心中感慨萬千。
重耳回國後,立刻聯絡早已埋伏於國內的親信力量前來接應,欒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強族皆積極回響重耳的號召,受降呂省、郤芮,所附者甚重。在眾人的簇擁下,重耳大軍開到曲沃,朝於武宮,被眾人擁立為君,是為晉文公。
懷公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殺。不久,惠公親信呂省、冀芮發動政變,被人檢舉。文公又處死了兩個在惠公朝極其得勢的權臣。
改革朝政
為鞏固統治,找來了舅舅狐偃與姐夫趙衰,商量改革朝政。狐偃與趙衰制定國策,建立制度,並將備案交由文公。文公以狐偃,全權改革,並由趙衰輔之。《國語》記載了文公即位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安排百官,賦職任功,棄責薄斂,施捨分寡。救乏振滯,匡困資無。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財、利器明德,以厚民性。舉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類。昭舊族,愛親戚,明賢良,尊貴寵,賞功勞,事耇老,禮賓旅,友故舊。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實掌近官。諸姬之良,掌其中官。異姓之能,掌其遠官。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財用不匱。”
文公即位,勤於修政,勵精圖治,“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才”。在生產上,號召改進工具,施惠百姓,獎勵墾殖;在貿易方面,降低稅收,積極爭取鄰商入晉,互通有無,經濟獲得了繁榮的發展。同時,“賦職任功”,“舉善援能”,對“從亡者及功臣”封邑尊爵,撥亂反正,大量起用受惠公、懷公時代受到迫害的舊族,,提拔才能佼異的新貴,籠絡了新舊貴族,使統治集團和諧相處。晉國更致力於精兵強民,惠公朝之善者,取之;惡者,去之。晉文公認為晉惠公時代招募州兵及開墾私田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就將其保留。這些都成為晉國在文公回國後僅僅兩三年就能實現質的飛躍的根本原因。
有一日,文公問狐偃:“減刑罰,松關禁,能使民善戰嗎?”回答:“不能!”文公又問:“赦囚犯,足民食,就可以了吧?”狐偃回答:“不足,只有‘信賞嚴罰’、‘不避親貴’才利於兵精民強。”文公號召晉國廣大幹部前往田間勞作,日中為期,文公的親信侍衛長顛頡姍姍來遲。文公揮淚斬顛頡之脊以明法。文公與顛頡至交,顛頡受法震動朝野,政紀、軍令更加嚴明。
勤王周室
經過了狐偃對朝政大刀闊斧的改革,晉國已越入強國之列,然而文公之志不僅如此,他要稱霸中原。昔齊桓稱霸,尊王攘夷。雖天子已不復昔日之威,但畢竟是天下的共主。然而歷史往往就是這樣耐人琢磨。就在文公為尊天子絞盡腦汁之時,機遇來臨了。
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帶盜嫂事發,與襄王發生火併,王子帶聯合狄人軍隊攻周,大敗周軍。周襄王逃居於鄭國的汜,並告難諸侯。與晉文公同樣有著圖霸之心的秦穆公收到了周王的告急文書,便調兵遣將,屯兵於黃河岸邊。晉文公關起門來商議,狐偃以一個大政治家的嗅覺,力挺文公:“想得到諸侯擁護,勤王是上上之選,足以取信諸侯,且合乎大義。周天子是天下之大宗,有他的支持,必能奉天子以令不臣。”
文公挺直腰桿,下令出兵勤王。這年三月,文公親率大軍,撇開秦穆公,向王畿腹地推進。自周邑陽樊(又作樊邑,今河南濟源西南)分兵兩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從溫(今河南溫縣西)攻叔帶。很快,甘昭公的叛軍在晉國部隊大舉攻擊下,很快就潰不成軍。四月,敗狄人,殺叛黨叔帶、隗後、頹叔等。周襄王被迎回王都。
襄王大為感動,親自接見晉文公,並好酒好肉招待。姬姓很久沒有這樣揚眉吐氣了,襄王自然對晉國的崛起異常看重,畢竟周、晉同宗,皆為武王之後。為了讓晉國更加方便的輔弼王室,將陽樊、溫、原、欑茅四個農業發達的城池賜予文公,晉國南部疆域擴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一帶,為其日後圖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條件。逐鹿中原的大門頓時大開。
從此,晉國也成為周王室在亂世中維持其所謂“統治”的“憲兵”。
宋國向晉
伐衛滅曹平定王子帶之亂後,晉文公乃至晉國的國際形象都得到了極大地提升,中原士人感慨:“桓公再世…諸侯又有領袖了!”在整箇中原都處在從不講信譽道義的楚國的陰霾之下,大家也迫切希望齊桓公再世,能夠帶領諸侯反擊楚國。其中對楚國最深惡痛絕的當屬宋國。
前637年5月,宋襄公重傷而亡,公子王臣嗣位,是為宋成公。成公為保全宋國而隱忍,表示願意投靠楚國,並前往楚國,進行國事訪問。宋國人恨楚之爽約,襄公之亡,抗楚情緒高昂,而晉國的崛起,讓宋成公迅速倒向晉國。前634年冬,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北上伐宋,並兵圍齊之榖邑,威脅齊國。宋國抵擋一年之久,派公孫固向晉國求救。
晉文公感念宋襄公昔日之恩,更想將中原諸侯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然而,楚三王百年來強大的國力,已經在中原滲透極深,文公又有些畏懼。救宋,必絕楚歡,不救宋,是懼楚也。文公左右為難,權衡利弊還是沒有結果。關鍵時刻,狐偃、先軫站了出來。
原軫說:報答宋國的恩惠,解救諸侯的危難,確立威望,成就霸業,就在此一舉。子犯也為文公打氣:楚國新得曹,且聯姻於衛。若攻曹、衛,楚必救之。齊、宋之危可解(春秋版圍魏救趙)。
狐偃、先軫可謂全才:政治家狐偃為文公算清軍事帳,軍事家先軫為文公算清政治賬。天賜重耳以霸。
始作三軍
前633年,晉文公親自率領晉國二軍至廬,檢閱部隊。因為這些年,晉國國力膨脹太厲害,人口增長較快。文公召集眾臣,重組晉軍,將原晉國二軍,擴大編制為三軍。這一創舉,宣布晉國正式步入大國行列(周代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軍中求元帥,文公詢問趙衰的意見,趙衰舉薦了好讀詩書、敦厚守禮的郤榖:“郤榖,五十餘歲,守學彌敦。夫先王之法志,德義之府也。夫德義,生民之本也。能敦篤者,不忘百姓也。請使郤榖為中軍將。”郤氏為晉國宗室近親,由他擔任元帥基本符合文公的要求。同時,趙衰又將郤溱推薦給文公,以為郤榖之輔,為中軍佐。中軍完全由晉國宗室近親率領。
重耳又謀上軍之將佐,欲以趙衰將上軍。趙衰反薦狐偃為上軍將,狐偃推辭,卻向文公舉薦狐毛。又以年齡小於狐毛為由,堅持以哥哥將上軍,輔佐狐毛。
重耳又想以趙衰帶領下軍,趙衰又堅辭:“欒枝貞慎;先軫多謀;胥臣多聞,皆可以為臂膀。”重耳只得以欒枝為下軍將,先軫為下軍佐,胥臣待定。
時六卿將佐如下:
中軍將
郤榖
中軍佐
郤溱
上軍將
狐毛
上軍佐
狐偃
下軍將
欒枝
下軍佐
原軫
這是晉國六卿的第一套陣容,六人皆為卿,此時軍政分離,領軍者必然為卿,卿未必將佐軍隊。最為權威的中軍為晉國公族統帥;上軍由外戚領導;最次的下軍則由欒枝與先軫兩位公族遠親帶領。這樣,晉文公時代的統治秩序可見一斑:公族為主,外戚為次,遠親為輔。

進取中原

晉文公拔擢六卿,攜諸侯,以荀林父為御戎、魏犨為車右,率領晉軍800乘南下,將要抵達衛國。20年前,重耳曾經至此,窮困潦倒。如今,文公派使臣向衛成公(衛文公子)借道,衛國君臣害怕晉國,又擔憂“假途滅虢”之劇再版,拒絕文公之請。
文公率軍從別處渡過黃河。不想,晉軍出師不利。二月,元帥郤榖去世,但晉人大可不必擔憂。下軍佐先軫憑藉著這些年在政治、軍事等多方面的優異表現,得到了文公的青睞與破格提拔,一躍為中軍元帥。就這樣,春秋最優秀的軍事統帥之一——先軫率領晉國三軍,繼續南征,直撲曹國。候補之卿的胥臣接替先軫之位,為下軍佐。時六卿將佐如下:
中軍將
先軫
中軍佐
郤溱
上軍將
狐毛
上軍佐
狐偃
下軍將
欒枝
下軍佐
胥臣
晉軍兵臨城下,衛成公如坐針氈,衛國內部親晉情緒很高,寧武子、孫昭子皆要求衛侯背楚附晉。衛成公動搖了,欲向晉國投誠,晉文公拒絕衛成公的好意,晉軍攻衛,衛國人驅逐衛成公。而魯僖公則害怕引火燒身,派人殺死戍守衛國的魯公子買,向晉文公聲稱公子買私調軍隊,今已伏誅;另一面對告知楚成王:公子買督軍不力,已被正法。
對衛國,文公只是略微教訓。不久,晉國主力南移至曹國,為報當年曹共公窺視之仇,晉國對曹國攻勢甚猛。曹國聽聞楚成王已經率軍北上,抗戰之心更加堅決。曹軍頗為頑強,無奈晉軍人多勢眾。曹共公幹脆命士兵將晉軍陣亡的將士的屍體懸掛於城樓之上,暴屍日曬。看著同胞們的屍體遭到敵人如此褻瀆,士氣極受影響。晉文公根本沒想到昏亂的曹共公會如此破罐子破摔,文公手下的君子們一籌莫展,還是某個小人物想到了更為陰損的狠招……
文公下軍令,晉軍移師至曹國墳地駐紮,軍士們將曹國的祖墳全部刨出來,暴屍軍前。曹國人一片哀嚎,哀求晉國人,並應允將晉軍將士的屍首放置於棺材中,並送歸晉營。文公同意曹人,就在曹國城門打開,向城外運棺材時,埋伏在周圍的晉軍一擁而上,攻破曹國都城,俘虜曹共公。
重耳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審問曹共公。曹共公無言以對,悔恨不已。文公欲殺之,從人勸解:“昔齊桓公會諸侯,復異姓;今君囚曹君,滅同姓(曹,姬姓),何以令於諸侯?”文公想想:是啊,是自己私心太重了!文公放過曹共公,命之復位。
曹國附晉。

三國聯盟

此時的國際形勢錯綜複雜,雖時為春秋之爭霸,卻更似戰國之縱橫。楚成王本想與晉國一教高下,看晉軍氣勢磅礴,齊、秦皆蠢蠢欲動,便想撤兵,遂命包圍齊國榖邑的楚軍撤退。齊昭公見侵略齊國的楚軍已撤,便想從戰爭漩渦擺脫出來。另外一方面,秦穆公看著晉文公在中原呼風喚雨,心生嫉妒,也不願再為晉國賣命。而楚國權族若敖氏(子玉、子西、子上)對成王撤軍之命置若罔聞,反而加大力度對宋國進剿,晉國面臨著單獨與楚決戰的境地。
元帥先軫再次為文公獻出良策:“告知宋國人,讓他們給齊國、秦國許諾報酬,請他們向楚國調停。而我們擒住曹共公,將割讓曹、衛的國土予宋國。楚國不願放棄曹、衛,定不會答應齊、秦。齊、秦為得到宋國的報酬,必然怒恨楚國。這樣齊、秦就無可選擇的與我們並肩作戰了!”文公納其言,依計行事。
齊、秦果然氣憤楚之貪婪,便主動與晉國套近,試圖聯晉伐楚,就這樣。晉、齊、秦聯盟正式形成,三國兵鋒一致,直指楚國。相反,楚國的盟友曹、衛已成晉之附庸,魯僖公首鼠兩端。
子玉緩兵
城濮之戰,楚成王已經回國,並抽走了楚軍的部分兵力。子玉圍宋已一年有餘,仍不克。若敖氏已經公開與王權叫板,如若無功而返,必然使家族在國內的境遇更加被動。為了家族的未來,也為了楚國的榮譽,子玉要堅持到底。
子玉先派使臣向晉文公求和:要求晉國放過曹、衛,楚便撤宋之圍。狐偃、先軫集體反對,認為和解則楚國獲利,晉國獲利少;如果不肯和解,戰爭的罪責將由晉國來承擔。
先軫向文公出謀:“我們不得不答應。若以子玉之言,宋、曹、衛三國皆可無兵災之禍;如果我們拒絕,三國必遭塗炭。我們救援宋國,卻不能讓宋國免於災禍,宋必怨恨我們。這樣讓我們左右為難。我建議先答應子玉,我們再與曹、衛談判,只要他們與楚國斷交,我們就恢復他們的利益。我們扣押楚國使者以激怒子玉,看子玉如何應付,我們再作下一步計畫!”

退避三舍

子玉果然發怒,他總結了晉國這幾個月來的軍事行動與外交手段,認定晉文公是尋戰。既然晉人軟的不吃,只能來硬的。子玉正想與晉文公一決雌雄,曹、衛等諸侯的使臣抵達楚營,面見子玉。他們告知子玉,晉文公已經應允恢復他們國家,並表示與楚國斷絕來往。
楚軍的目標就是救援衛、曹,不想衛、曹竟被晉國策反,事實上,這兩個諸侯在晉國的股掌之中,宗廟能否保住尚且要看文公是否憐憫他們。子玉目睹衛、曹的反叛,咬牙切齒:“重耳,老狐狸!欺我太甚!”
子玉命楚軍傾巢而出,向晉軍殺去。晉文公知子玉已被激怒,撇開先軫之諫,命大軍撤退,手下軍士皆不理解文公之意。文公說:“當年,我落難於楚,幸得楚王招待甚厚,未曾忘卻。我也曾許諾,若復國,能與楚田獵於中原。我必退避三舍以報楚王之恩!”
眾人還是不能理解,臼犯贊成文公:“出兵打仗,理直就氣壯,理曲就氣衰。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如兩國交戰,晉願退避三舍。今日後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么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狐偃的高瞻遠矚,讓人欽佩;文公的氣魄,更讓人肅然。晉國大軍撤退90里,至城濮安營紮寨。

晉楚宣戰

晉文公打造誠信之形象已經達到,子玉不依不饒,一直追晉軍至城濮,對晉軍對壘。
子玉派子上向晉文公遞交請戰:“能否允許讓我們和您的軍士們玩玩嗎?勞煩您就在車轅之上好好欣賞一番,讓我也開開眼,如何?”
文公這邊也有筆桿子,欒貞子很善於舞文弄墨:“我們君侯聽到您的命令了。從前楚王給予的恩惠我們至今未忘,所以撤軍至此!您作為貴國的令尹我們尚且退讓,又豈敢與楚王為敵呢?既然實在得不到您和平的命令,就請麻煩你們統帥告訴他的戰士們:準備好你們的戰車,忠實執行您們國君的命令吧,明日清晨再會!”
要與楚軍決戰,文公不免徘徊,狐偃力挺外甥:“打吧!若得勝,晉國將得到諸侯的擁護;即便戰敗,晉國表里山河,地勢險要,足可據守。我們早已立於不敗之地,沒有什麼可害怕的!”文公挺挺腰桿:打就打,誰怕誰?
就在晉國大軍為即將到來的大戰磨刀霍霍之時,晉文公又動搖了。原來,文公精神高度緊張,夢見自己被楚成王壓在地上,成王在吸自己的腦漿。恐怖的夢境直接將文公嚇醒,弄得臼犯又苦口婆心的為外甥作思想工作:“這是吉兆!你躺在地上,臉朝天,說明我們將得到上天的眷顧;楚王臉朝下,是低頭服罪啊!腦髓是軟的,楚王喝了,必將被軟化。這是最好的夢了,吉祥得很啊!”
經過狐偃的一番近乎於胡說八道的勸解,文公的信心又回來了……畢竟,舅舅如同占卜師,不管有理沒理,他的預言總能成為現實。

決勝城濮

前632年4月某日清晨,在城濮原野之上,晉、楚兩國大軍集結完畢。一場關乎晉文公政治生涯、關乎晉國命運、關乎春秋霸主歸屬、關乎華夏文明走向的大戰即將來臨。
晉文公登上高台,指揮晉軍。晉國軍中文公之下,先軫、郤溱率領中軍,護衛在文公左右。狐毛、狐偃領上軍居右,欒枝、胥臣帥下軍居左。
楚國方面,令尹子玉(成得臣)親將中軍,中軍以若敖氏家族的親兵為骨幹,戰鬥力極強;子西(斗宜生)將左軍,軍中主要由楚國正規軍以及王室親卒為主;子上(斗勃)率領以陳、蔡以及蠻夷等國的雜牌軍為主的右軍。
戰鬥開打,下軍佐胥臣便率領部分下軍,猛衝楚國右軍。子上命軍士抵擋晉軍的進攻,無奈,這隻雜牌軍很快就暴露了不善久戰的弱點,開始潰散。先軫命欒枝向狐氏兄弟的上軍靠攏,三卿聯手向楚國左軍發起攻勢。斗宜申英勇接戰,剛剛交手不久,晉軍便告失敗,狐毛、狐偃、欒枝下令晉軍撤退。狐毛、欒枝等人的戰車後面捆上早已準備好的樹木、柴草。戰車疾馳而過,後面黃沙漫天,伸手幾不見十指。子西望見狼狽逃竄的晉國殘兵敗將,喜出望外,下令擊鼓進軍,追剿晉軍。左軍瘋狂的向敵人撲去。
子玉率領的中軍還在靜觀戰局,左軍已孤軍深入。先軫留下部分軍事,勉強作為保衛晉文公的警衛,便與郤溱領導著中軍“救援”上軍,遇上正追得起勁的子西,先軫、郤溱以中軍將敵人攔腰斬斷,使楚國左軍進退不得,狐毛、狐偃、欒枝亦率軍掉頭反攻,子西已難以控制軍隊。左軍在晉軍主力的強力衝擊下,陷入癱瘓。
子玉看著左、右兩軍之潰敗,首尾難顧,又擔心晉文公之下的中軍殺出。一切都變換的太快,讓子玉看傻了眼。直到子西、子上突圍而出,面見子玉時告知,左、右兩軍皆已潰敗,子玉才知大勢已去,而至此,中軍尚未出動。
子玉明晰局勢已難以逆轉,為保住中軍之精銳,迅速收羅、組織了殘兵,便撤出城濮、撤出中原、制霸中原
凱歌高奏
城濮之戰結束,子玉領著楚國殘兵敗將,匆匆撤退,晉軍大步進入楚營,五萬將士吃楚軍留下的糧草,足足吃了三天。
從晉文公出徵到城濮決戰,僅僅4個月。一場閃電戰席捲了中原大地,聯秦、合齊、逼衛、懾魯、敗曹、救宋、破楚,一氣呵成,如同一部戰爭藝術片,審視完畢後,才深感何謂盪氣迴腸!
晉楚之戰的戰敗,加劇了若敖氏家族與王權的矛盾。子玉“無顏見江東父老”,子玉、子西、子上等深感愧對國人,便要自裁。
楚成王命成大心前往軍前,制止將領們。無奈晚來一步,令尹子玉已自殺身亡。楚成王追究戰敗之責,打壓若敖氏,委任蒍呂臣為令尹。蒍氏始為正卿,打破了若敖氏對楚政大權的壟斷。
凱鏇之中的晉文公,畏懼楚軍的反撲,雙眉緊鎖,後聽聞成王逼死子玉,安排蒍氏執政,頓時喜上眉梢:“我擔憂的人終於死了!蒍呂臣能夠保住自己的地位就不錯了,哪裡還能跟我們一較高下?”
襄王加尊
文公霸業已成,率軍撤退,一路高奏凱歌,軍容甚整。回軍途中,路過雍丘,幫助周天子修築宮室,更加博得周襄王的好感。
晉文公親自至周都,告捷獻俘。周襄王萬分感激文公,並親自接見。文公獻給天子楚國戰俘:戰車一百輛、步兵一千人。襄王賜文公酒,並正式策命文公為侯伯,意為諸侯之長,準許其保衛王室,討伐不臣諸侯之權,並賜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賁三百人。
自此,文公繼承齊桓公的“遺志”,將尊王攘夷之大旗獨抗於肩,承擔起保衛東周國際秩序的光榮職責。
主盟諸侯
前632年5月,晉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諸侯,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侯、鄭文公、衛叔武(衛成公之弟,成公在野,未前往)及莒子,盟於踐土。
7月,晉國大軍凱鏇,士卒整齊排律,軍樂高唱凱歌。至太廟獻上敵人左耳,告慰晉國歷代先君,並大賞三軍將士。
入冬後,晉文公來到大夫趙衰的封地溫邑,在周、晉邊界線上再度以霸主之命號召諸侯,晉文公主盟,與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侯、鄭文公、陳穆公、莒國、邾國國君、秦小子會盟,加固諸侯聯盟。
前631年,周襄王欲召集諸侯,晉文公代襄王命諸侯至翟泉面見周天子。襄王特許晉國,以執政兼上軍佐狐偃代文公會盟。6月,諸侯之會如期舉行,周襄王面見晉國特使狐偃、宋成公、齊昭公、魯僖公、陳穆公、蔡莊侯、秦穆公會盟於翟泉。晉以臣面見諸侯之君,彰顯其高人一頭的優越感,也標誌著晉國霸業達到了巔峰
自此,晉文公已征服了齊、秦、宋、鄭、衛、魯、陳、蔡、莒、邾等諸侯,成為繼齊桓公後又一霸主。穩定霸權。
審判衛侯
城濮之戰後,中原出現了新的格局——晉國獨大。衛成公還在國都之外,處於流亡狀態,甚至連踐土之盟都不敢參加,派大夫元咺輔佐公子叔武與諸侯會盟。很快,衛成公又疑神疑鬼,懷疑元咺要擁立弟弟頂替自己,便殺死元咺之子元角。叔武回國後,元咺卻並未篡位。
衛成公一時性急,在兄弟重逢之時,誤殺其弟,後明白真相,悲慟欲絕。元咺怕成公殺紅眼,便逃亡晉國,請晉文公主持公道。晉文公審理衛國案件。
衛成公派寧武子、針莊子、士榮往晉,與元咺對質,結果成公敗訴。晉文公處死士榮,砍掉針莊子雙腳,並派軍隊去衛國逮捕成公至成周,釋放元咺回國。衛成公淪為階下囚,元咺則擁立公子瑕為衛侯。
前630年夏,晉文公欲通過給衛成公治病中毒殺成公,幸好侍奉成公的寧俞機警,賄賂醫生,在毒藥中減量才使得衛成公逃過一劫。
關鍵時刻,魯僖公為衛成公求情,並慷慨解囊,贈與周襄王、晉文公美玉各十塊,周襄王同意釋放衛成公,晉文公雖為霸主,也只能順著周天子的意。
有期徒刑18個月後的衛成公再度獲得自由。成公不甘心就此淪落,近乎瘋狂的賄賂衛國當權貴族,給予種種美好許諾。不久,在大夫周顓、冶廑的協助下,順利攻下衛國,衛成公復辟,又開始復仇,殺死公子瑕及元咺。
通過扣押、廢立衛侯,晉文公著實報復了當年衛文公的落井下石——父債子還。衛成公復位後,這種被關押險些喪命的仇恨埋藏心骨。
秦晉伐鄭
就在楚國返回江漢韜光養晦之時,諸侯們在晉文公的光輝普照之下,積極擁護晉國。但也有例外,他就是特立獨行的鄭文公。
很多人不明白,鄭伯捷何以謚之“文”?同晉獻公類似,鄭文公雖在功業上遠不及晉獻公,但論起殘忍狠毒,恐怕獻公也有所不及。晉獻公總共也只逼死了申生一個兒子;鄭文公的七個兒子有四個都死在這個畜生老爹的手上,只剩嫡長子蘭、嫡次子宋、及公子歸生。
鄭文公因曾經輕慢過晉文公而對晉國很不放心,於是就與楚國聯絡,希望以此為助力,然而鄭國秘密通楚卻不脛而走。晉文公早欲伐鄭以報私仇,鄭國君臣的輕佻給晉國討伐他們提供了藉口。
前630年,晉文公糾合秦穆公聯合向鄭國發起進攻,晉、秦聯軍很快就包圍鄭國,晉國兵至函陵,秦軍駐紮氾南。晉文公旨在滅亡鄭國,而不簡單是教訓一下。
鄭文公惶恐,不知所措,病急亂投醫,派早已不參與政事的燭之武前往秦營,面見秦穆公。挑撥秦、晉兩國的關係,對秦穆公軟硬兼施,頗有戰國時代縱橫家的氣魄。最終,燭之武憑藉著自己的口才,不卑不亢,捍衛國家社稷。
在燭之武巨大的戰略誘惑面前,秦穆公決定不再給晉國充當打工仔,單方面與鄭國謀和,並派遣兵將為鄭戍守,自己卻率領大部隊撤退了。秦軍的不配合讓晉文公很是難堪:攻鄭,必與秦兵交戰;不攻,難以釋懷。堅決主戰派狐偃力主晉軍先把秦軍給收拾了,再單獨滅鄭。晉文公考慮則更為周祥,因為他不想就此就將人們最為稱道的“秦晉之好”給葬送掉,因為翻臉還不是時候。
雖未滅鄭,鄭文公再也不敢對晉無禮,小心侍奉晉文公。前628年,鄭文公一命嗚呼,鄭文公送於晉為大夫的公子蘭回國即位,是為鄭穆公。鄭穆公在位22年,也始終是晉國的重要追隨者。
三行建制
在晉文公南下中原時,晉國周邊的白狄等遊牧民族對晉國實施侵擾,這些疥癬之疾也讓晉國如芒在背。
城濮之戰後不久,為了表彰那些在戰鬥中表現優異者,晉文公設立三行,其中以荀林父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三行軍的主要作為防禦在太行山一帶游弋的胡人。
三行作為晉國不怎么起眼的後備軍,卻為史家所反覆提到。不僅是荀林父因此而創造中行氏。三行只設有將,無佐,即不是軍,三行之將應該都不是卿,而只是大夫。按照代制度,諸侯擴軍不能超越三軍,而此時晉國則是三支正規軍,三支後備軍,對外宣稱晉國沒有愈制——掩耳盜鈴而已。
荀林父、屠擊、先蔑,都屬於晉國的傳統貴族,在晉文公稱霸過程中,新興貴族出力不少,地位也日漸顯貴,讓獻公時代就已經發大的家族頗有怨言。晉文公提拔三行將,無疑也有著另一層意義——平衡貴族權益。
晉國五軍
晉文公所任命之百官,多為國家之柱。在霸業鑄成,江河日固之時,貴族們都在國家贏得巨大的國際戰略意義之時,獲取了大量利益。高層的新、舊貴族集團也都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在文公即位以來,文倚狐偃、武用先軫,整個晉國高層和氣一堂,大家同心協力。大家之所以如此親昵,不僅在於文公的手腕。事實上,文公、狐偃、先軫三人都屬於作風強硬的政治家,風格強梁就難免會產生摩擦。這時就需要一位虛懷若谷、高風亮節的政客來潤滑摩擦,這個人就是趙衰。
趙衰的為臣之道最讓人稱讚。晉文公初設六卿,趙衰頻繁登場,表現積極但是更多的是呈現出他的品德——謙讓。趙衰先後推薦郤榖、郤溱、先軫、狐偃、胥臣、先且居,在政治上出鏡不多,卻讓人懷念。再加之趙衰與文公私交甚厚(連襟加翁婿),趙衰到此時尚未有過任何軍權,文公賞賜給他的封地、財富他又讓於他人,這讓文公很過意不去。
前629年,晉文公於綿上再度舉行盛大的閱兵式,為了表彰趙衰,為了使貴族們的權益分配更加合理,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晉文公裁撤僅存在了三年的三行預備役,增設新二軍,即新上軍新下軍。以趙衰為新軍最高領導,時十卿將佐如下:
中軍將
先軫
中軍佐
郤溱     
上軍將
狐毛
上軍佐
狐偃
新上軍將
趙衰
新上軍佐
箕鄭父
下軍將
欒枝
下軍佐
胥臣
新下軍將
胥嬰
新下君佐
先都
在晉文公的刻意安排下,趙衰始將軍。諸侯擴為五軍,曠古未有,晉文公享受著諸侯領袖的絕對優勢與權威。尊王之行亦存僭越之舉,難怪古人稱文公“譎而不正”。然而晉國各大貴族世卿的坐大,想在六卿之中就保持利益均衡,也著實太難!

趙衰執政

隨著晉國霸業的日趨穩固,君臣之間的矛盾也逐步呈現出來,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文公與執政官狐偃的舅甥蜜月期走到盡頭。
狐偃才能卓越,卻為人貪鄙。從他對重耳的擁護看,更像是一次投資。昔太子申生被朝中重臣擁護時,如果也去趕這個時髦,無權無勢的他肯定是不太受待見的。他認準了重耳是一支潛力股。
漫長的流亡成為過去,重耳大器晚成,狐偃卻一次次在外甥耳邊提及自己,實為邀功。在晉文公始作三軍六卿時,文公要立狐偃為卿,狐偃為卿無可爭議。狐偃卻說狐毛更有才華,逼著文公立狐毛為卿。
文公手腕強硬,狐偃則強梁而貪,君臣矛盾就在所難免免了。統治後期,文公有意無意的疏遠狐偃,趙衰已是文公內定的下一任執政官,至少趙衰的性情較之狐偃要溫順得多。
在前629年,文公以趙衰將新上軍,對舅舅實施緊逼。幾個月過後,狐毛去世,文公撇開表弟狐溱(狐毛之子),命趙衰代狐毛,與狐偃同領上軍。晉文公年近七旬,自感時日不多,可狐偃明顯繼承了狐突的長壽基因,依然健在。文公兒子們皆無任何政治經驗,若再不選擇廢黜狐偃,將來國君大權旁落就在所難免。文公親於趙衰,每每以國政要務委任,試圖以趙衰稀釋狐氏大權。
一年後,外甥終於熬死了舅舅,狐偃也去世了,文公終於鬆口氣,正式任命趙衰為執政大夫。時十卿將佐如下:
中軍將
先軫
中軍佐
先且居     
上軍將
趙衰
上軍佐
欒枝
新上軍將
胥嬰
新上軍佐
先都
下軍將
胥臣
下軍佐
箕鄭父
新下軍將
荀林父
新下君佐
先蔑
趙氏開始強盛。
壽終正寢
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晉文公病重,年邁的身軀已經無法支撐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晉文公與世長辭,晉國大喪。眾臣擁立公子歡即位,史稱晉襄公。
晉襄公一面為父親主持喪禮,一面派遣使臣至各國,將文公死訊告知天下。中原諸侯對晉文公敬畏非常,皆星夜趕到絳都,參加文公葬禮。晉襄公在諸侯面前盟誓,要繼承文公之業,為晉國的霸業、中原的和平再接再厲。
數數各個諸侯,唯獨秦伯沒來。身為晉襄公外公兼舅舅的秦穆公並沒有到場為先君發喪。秦晉之好第一次被人看穿其虛偽性。襄公對此隱忍。
秦穆公聽聞女婿病逝,沒有多少傷感,頗為樂觀:秦國稱霸的機會來了!這時,前些年守鄭的秦將們告知穆公鄭國有機可圖。秦穆公信心滿滿的調兵遣將,以孟明視為主將,率領大軍跨越晉地,遠征鄭國。鄭穆公早有準備,秦軍無功而返,撤軍途中過晉國邊疆,順帶將晉國的附屬滑國攻滅。晉國朝野震驚。晉襄公問計於眾臣,先軫力主伐秦。欒枝要維持秦晉之好。最終欒枝拗不過先軫,襄公被先軫說服。
晉襄公戴孝,命三軍臂系黑布,以先軫為元帥,率領大軍出征。先軫果斷的分析戰局,考察地利,將大軍埋伏在秦軍必過之崤山之中,只等秦人前來。
秦軍過崤、函。先軫將令一下,晉軍將士沖向秦軍,各個奮勇殺敵。秦軍措手不及。晉軍將秦軍圍在山谷之中,圍殲秦軍。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秦軍全軍覆沒,崤山之谷,屍橫遍野。秦軍三將皆成為階下囚。
襄公與諸卿將士,俘虜秦軍的殘兵敗將,凱鏇。秦穆公入主中原的計畫遭到了嚴重打擊,秦國也無力再與晉國扳腕。襄公藉此次大勝聲名遠播,坐穩霸主之位。
晉襄公元年,諸侯會葬晉文公,襄公為君父發喪,其棺槨葬於曲沃。文公時代結束,晉襄公時代來臨……[6]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晉獻公
母親:狐季姬,又稱大戎狐姬

妻妾

文嬴
逼姞
季隗
杜祁
齊姜
晉懷公的妻妾,不知姓名。
秦國女子,不知姓名,和後兩名秦國女子為不同人。
秦國女子,不知姓名,和前一名及後一名秦國女子為不同人。
秦國女子,不知姓名,和前兩名秦國女子為不同人。
辰嬴
周女

兒子

伯鯈,母季隗
叔劉,母季隗
公子驩,即晉襄公,母逼姞。
公子雍,母杜祁
公子樂,辰嬴所生。
公子黑臀,母周女,即晉成公。

女兒

伯姬,又作趙姬、君姬氏。

後世紀念

主詞條:晉文公墓
晉獻公墓位於絳縣南樊槐泉村東嶺。墓高百尺,無祠孤寢,墓形似無柄之木鐸。他是春秋時晉國武公之子,名詭諸,始建都維(山西絳縣)。
晉獻公之墓,文公墓、靈公墓俱在絳縣。位於絳縣槐泉村的獻公墓,高約40米,形似無柄木鐸,據傳系從幾十里外的曲沃太子灘取五花土,由國人排隊傳筐,堆積而成。因其聲名欠佳,故而“孤寢無祠”。位於絳縣下村的文公墓,高約40餘米,圓形,因其功德昭著,墓前建祠,祠內立有清乾隆51年的“晉文公墓”石碑一通,墓前又雕塑了形態逼真的晉文公石像,歷代祭祀。晉靈公因暴虐成性,昏庸無道,死後葬於絳縣南劉家村的荒丘上,孤苦伶仃,無人祭祀。在絳縣博物館裡,一直保存著清“晉舊都”、“絳縣師”、“絳縣老人”等各種碑匾、石像及有關文物。
絳縣的不少地名,也能說明這一點。士故里,臨近車廂城,因而被稱為南城村,即是一例。距車廂城東7里的卓子溝,因與世無爭的獻公之子卓子隱居於此,故而此名;小祁村,是晉國祁午將軍練兵的教場;南官莊,為晉文公巡視此地時所賜名;吳璧村,傳說該村一吳姓村民曾向文公獻一玉璧而得此名;范村,相傳為晉文公舅父子犯舊居,原名犯村,後因避諱“犯”字,更為今名,現村內將軍廟、石碑等遺物尚存;晉峪村,因晉文公曾駐兵而得名;拔劍泉,傳說晉文公帶兵打仗時,到此將士饑渴難忍,文公一急之下插劍於地,拔劍時泉水涌溢,後此名便得以流傳;董封村,為晉史官董狐的封地;孫王村,據說是因晉文公曾在此召開“尊王攘夷”會,便取名尊王村。後該村的孫安為官清明,為紀念之,遂更為今名。
現今,車廂城為晉國古都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來此研討的學者和觀光的遊客愈來愈多,車廂城正日益成為一處新的景區。
在今絳縣與曲沃交界的安嶼鎮的下村,有幾個綿延如山的土丘,是傳說中的晉文公的墓葬,屬絳縣。從此往西走十餘里,便是曲沃。

影視形象

1989年電視劇《晉文公傳奇》黎明飾演晉文公。
1996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蔣愷飾演晉文公。
2010年電視劇《春秋祭》羅嘉良飾演晉文公。

春秋五霸

序號君主本名政權年代備註
1齊桓公姜姓,名小白齊國前685年前643年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齊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2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晉國前671年前628年前632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
3宋襄公子茲甫宋國?—前637年前642年齊桓公病逝,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氣。
4秦穆公嬴姓名任好秦國前659年-前621年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5楚莊王羋姓,熊氏,名旅楚國前613年前591年楚莊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