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攻原

晉文公攻原

《晉文公攻原》記敘了晉文公攻打原國時發生的故事,說明了守信和明察下情的重要性。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晉文公攻原晉文公攻原
晉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糧,遂③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④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遂罷兵而去⑦。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⑧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⑨降公。孔子聞⑩而記之曰:“攻原得衛者,信也。”
文公問箕鄭曰:“救餓奈何?”對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義。信名,則群臣守職,善惡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則不失天時,百姓不逾;信義,則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
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令返而御。吳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
魏文候與虞人①期獵。明日,會.天疾風,左右止文候,不聽,曰:“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遂自驅車住,犯風而罷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民皆罷。居數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兩和曰:“謹警!敵人旦暮且.至擊汝。”如是者再三而敵不至。兩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數月,秦人來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之患也。
衛嗣公使人偽客過關市,關市呵難之,因事關市以金,關市乃舍之。嗣公謂關市曰:“某時有客過而子汝金,因遣之。”關市大恐,以嗣公為明察。

字詞注釋

1、原:原國
2、裹:攜帶
3、遂:於是,就
4、期:約定
5、金:鑼
6、姑:暫且
7、亡:失去
8、去:離開
9、衛:衛國
10、乃:於是
11、聞:聽說

白話譯文

晉文公攻打原國,只攜帶著可供十天食用的糧食,於是和士大夫黃越約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國。可是到原國十天了,卻沒有攻下原國,晉文公便下令敲鑼退軍,準備收兵回晉國。這時,有戰士從原國回來報告說:“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國了。”這是攻下原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眼看就要取得勝利了。晉文公身邊的群臣也勸諫說:“原國的糧食已經吃完了,兵力也用盡了,請國君再等待一些時日吧!”文公語重心長地說:“我跟大夫們約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為了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用,我辦不到。”於是下令撤兵回晉國去了。原國的百姓聽說這件事,都說:“有君王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歸附他呢?”於是原國的百姓紛紛歸順了晉國。衛國的人也聽到這個訊息,便說:“有君主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跟隨他呢?”於是向文公投降。孔子聽說了,就把這件事記載下來,並且評價說:“晉文公攻打原國竟獲得了衛國,是因為他能守信啊!”
晉文公問箕鄭說:“怎樣救濟饑荒?”箕鄭回答說:“守信用。”文公說:“怎樣守信用呢?”箕鄭說:“在名位、政事、道義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會盡職盡責,好的壞的不會混雜,各種政事不會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會錯過天時季節,百姓不會三心二意;道義上守信用,親近的人就會努力工作,疏遠的人就會前來歸順了。”
吳起出門,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飯。老朋友說:“好吧。馬上就會回來吃飯的。”吳起說:“我等您來吃飯。”老朋友到晚上還沒來,吳起不吃飯等候著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請老朋友。老朋友來了,吳起才和他一起吃飯。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約定了打獵時間。第二天,正巧碰上天颳大風,近侍勸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聽,說:“不可因風大的緣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樣處身行事。”於是親自駕車前去,冒風告訴守山人打獵的事作罷。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兒子跟在後面哭泣。孩子母親說:“你回去,等我回來給你殺豬吃。”她去集市回來,曾子打算抓豬來殺。妻子阻止說:“不過是和小孩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小孩可不是開玩笑的對象。小孩沒什麼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樣子才會跟著學,完全聽從父母的教誨。現在你欺騙了他,也就是教兒子學會騙人。做母親的欺騙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親了,這不是進行教育的方法。”於是就把豬殺掉煮了。楚厲王遇到軍情警報,就立起軍鼓作為號召,通知民眾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後,錯誤地敲響了軍鼓,民眾都非常驚慌。厲王派人安撫大家說:“我是醉酒後和近侍開玩笑,才錯誤地擊了鼓。”於是民眾都鬆懈了下來。過了幾個月,又遇到軍情警報,厲王擊鼓,民眾卻不去備戰。於是他更改命令,明確信號,這樣民眾才信從了。
李悝警告左右壁壘的軍隊說;“小心地警惕敵人,他們早晚就會來襲擊你們。”像這樣的警告說了好多次,但敵人卻沒有來。左右壁壘的軍隊都鬆懈了下來,不再相信李悝,過了幾個月,秦人前來襲擊他們,打起來後,幾乎消滅李悝全軍,這是不講信用的禍害。衛嗣公派人扮成經過關卡的人,這個人在過關時受到了主管官吏的非難,該人於是賄賂這個官吏,才得以順利過關。後來,衛嗣公對那官吏說:“某月某日,有個人給了你金錢,你就放他過關了。”關卡上管理官吏特別害怕,認為衛嗣公明察下情。

作者簡介

韓非子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市)。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功利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在《史記》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始皇的重視。目的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韓非子》是韓非主要著作的輯錄,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餘萬字。裡面的文章,風格嚴峻峭刻,乾脆犀利,裡面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功利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史料不足的參考來源之一,著作中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目的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