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廟[北京朝陽]

東嶽廟[北京朝陽]

東嶽廟坐落於北京朝陽門外大街中段,占地約6萬平方米,初建於元代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由中路及東西院組成,共七進,集廊院、四合院為一體,具有元、明、清三代建築風格,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東嶽廟素以神像多、楹聯多、碑刻多著稱。圖片為東嶽廟我去過這個地方在朝陽區神路街。裡面有東嶽殿、官職司,行雲布雨司、阜財殿、文財神比干為商朝老臣,為了直言上諫殷紂王,被小人費仲尤渾陷害,說妲己是妖孽迷惑紂王,毀了成湯八百年的社稷基業,比干作為丞相元老被挖了七竅玲瓏心。眾臣子對紂王很不滿。都紛紛起了逆反之心。

基本信息

簡介

東嶽廟北京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平面總圖
北京東嶽廟坐落於朝陽門外大街中段,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觀,也是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

始建於元延佑6年(1319年),主祀東嶽大帝
該廟占地6萬平方米,由中路及東西院組成,共七進,集廊院四合院為一體,具有三代建築風格,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

廟外有明代建築琉璃牌坊,上有“秩祀岱宗”和“永延帝祚”,為明代宰相嚴嵩所書。

東嶽廟素以神像多、楹聯多、碑刻多著稱。76司塑像以其人格化的造型,組成生動的民間信仰的畫卷。現存碑石30餘通,廟內還有育德殿、玉皇殿、真武殿、斗母殿、文昌帝君殿等風格獨特的建築,另有一座充滿秀木奇花的花園。

1996年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此成立北京民俗博物館中國民俗學會在此辦公。

元朝創建

東嶽廟東嶽廟內的狀元槐樹

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座落於朝陽門外大街,占地約6萬平方米,初建於元代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東嶽廟的創始人就是在元廷顯赫一時的重要人物――玄教大宗師張留孫(1248-1322)。張留孫為東漢時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第38代後裔。東嶽廟的創建正是在元代玄教興起的背景下產生的。

張留孫晚年建立東嶽廟,主要原因是見大都未有泰山神東嶽大帝之行宮,遂發願籌資興建。於延祐六年(1319年)自費在齊化門(今朝陽門)外買地,方欲涓吉鳩工,便於至治元年十二月(1322年1月)羽化

張留孫雖宣稱自費建廟,不受皇家資助,但他的真實意圖被吳澄一語道破“欽承上意,買地城東,擬建東嶽廟。”所以仁宗敕“有司護持,毋得阻撓”,給予了諸多方便。

此後嗣宗師吳全節(1269-1346)繼承師志,發累朝賜金,於至治二年(1322年)春建大殿及大門,次年建東西廡及四子殿,並且塑了神像,敕賜額曰“仁聖宮”。泰定二年(1325年)魯國長公主捐資修建後殿作為神寢。天曆元年(1328年)文宗即位,公主進京朝賀,適值寢殿完工,文宗賜名“昭德殿”。

元末毀於戰火。

明代擴建

東嶽廟東嶽廟中路、東院、西院示意圖

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正統十二年(1447年)英宗修葺東嶽廟,五月開工,八月間落成。完工後,明英宗朱祁鎮親自撰寫《御製東嶽廟碑》,將前殿改名岱嶽,供奉東嶽山神,後殿改名育德,為東嶽大帝及淑明坤德帝後的神寢。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乾清宮太監偶因疾感,禱於東嶽廟,遂愈。見廟宇頹圯,乃出資命御馬監太監張暹、盧鼎等整修廟宇,八月動工,十一月完工,將大殿、後宮、東西配殿廊廡各殿及神像、祭器整飭一新。又見廟外居民嘈雜,遂建影壁一座,摒除褻穢;還在東廊開鑿水井,以濟行人之渴;續建廟前東西房十九間交與東嶽廟道士收管,勒石立碑,作《崇整岳帝司神修蕞續基碑記》。

隆慶三年(1569年),京都善士雷洪、余和、王盤、王敏,督工雷清等領眾捐資重修東嶽大帝、七十六司等神像,一年後完工,立碑《東嶽廟重新聖像碑記》。

萬曆三年(1575年)八月,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帶領神宗、潞王、公主及諸宮御中貴捐資重修東嶽廟,用工一年,建鐘鼓樓,將後臨街房三間,畦地三千餘個俱與東嶽廟住持高道江。命張居正撰《敕修東嶽廟碑記》。1585年,李太后誠獻岱宗寶殿前大香爐,更換了七十六司前所有的香爐。萬曆二十年(1592年),神宗命司禮監太監張誠負責整飭東嶽廟,不但在寢殿左右加築了配殿,在殿後添建了後罩樓,而且添置了廟門前的東西兩座過街碑樓,額曰“宏仁錫福”、“靈岳崇祠”,工期用了整整一年。第二年,神宗命王錫爵撰文《東嶽碧霞宮碑》。選石“高丈三尺,廣四尺,厚一尺有奇”,立於泰山碧霞宮。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內宮監總理太監馬謙、陳永壽、盧升發願添建廟前的琉璃牌坊,南北額曰“秩祀岱宗”“永延帝祚”。此時,東嶽廟的中路部分已經具備了現有的格局。

清代擴建

東嶽廟增延福壽司

順治八年(1651年)炳靈公殿重修。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東嶽廟因居民不慎而失火,次年(1699年)聖祖動用廣善庫金準備重修。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開工,四十一年(1702年)六月完工。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對廟內瓦件和油漆彩畫進行全面修整,歷時一年,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二月完工。

道光十六年(1836年),東嶽廟第十七代道士馬宜麟出資修建東廊的春秋殿,將東廊與中院打通。重修西廊之斗姥殿、火祖殿,新建海神殿、倉神殿、在馬道口(今金台路附近)設立了義園(公墓),重修了芳嘉園的三義廟,還在東嶽廟內創辦了義學,收容家境貧寒的子弟入學。至此,東嶽廟的基本格局已經具備。

凋敝沉寂與重新開放

東嶽廟七十六司,班子龐大

1900年,京東義和團在廟內江東之殿前設壇習武。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東嶽廟屢遭廟內駐軍的騷擾。時局跌宕,民生凋敝,香火供給不繼,漸趨衰落,僅靠出租房屋維持日常用度。建國前夕廟內已經破敗不堪。一批山西學生到北京請願,住在東嶽廟,將廟裡的許多神像推倒砸碎,想從塑像“肚子”里找出些金銀寶貝。

解放後,北京市朝陽區公安分局和北京市國家安全三局相繼進駐東嶽廟。東嶽廟就此關閉。沉寂了整整半個世紀。
1957年10月28日,經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公布東嶽廟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因展寬朝外大街,廟門又被拆掉,此時內部已是荒涼破敗、百孔千瘡了。
1985年以來,朝陽區人大、區政協、全國政協、北京市人大、市政協多次呼籲儘快解決東嶽廟保護、開放問題。成立"東嶽廟騰退修復領導小組",進行了大量的前期籌備工作。
1995年所駐局騰退、搬遷出東嶽廟,並於12月18日正式將東嶽廟管理權、使用權移交給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又移交給朝陽區文化文物局,由其組建北京民俗博物館。朝陽區政府出資2000萬元進行了古建修繕。
1997年6月,北京東嶽廟管理處暨北京民俗博物館正式成立。
1999年春節正式對外開放。

宗教神祗

東嶽廟東嶽大帝全是人間帝王打扮

北京東嶽廟主祀泰山東嶽大帝,配祀相關眾神體系,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廟觀。

東嶽大帝信仰起源於古代先民對泰山的自然崇拜。兩漢以來,泰山神成為主宰人間生老病死、禍福壽夭等一切事務的萬能之神。泰山神全稱“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俗稱“東嶽大帝”。東嶽大帝下轄七十六司、十八地獄。在東嶽廟主殿岱嶽殿內供奉大帝坐像高4.46米,金身,冠冕旒(líu),著袞(gǔn)服,手執圭板,端坐在玉羅台上。兩側是文武輔臣。

東嶽廟素以“三多”即神像多、楹聯多、碑刻多著稱。76司塑像以其社會化、人格化、戲劇化的造型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民間信仰的畫卷。全廟共有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態各異,生動逼真,故有“東嶽廟神像甲天下”之說。

建築格局

東嶽廟廟宇輝宏壯美,占地96畝,各種建築600餘間。由中路正院及東、西跨院組成,共有七進院落,融集廓院式、四合院式布局為一體,具有元、明、清三代建築風格的古建築群。整個廟宇氣勢恢弘,建築精良。廟內的“機靈鬼兒、透亮碑兒、小金豆子、不吃虧兒”,給遊覽憑添很大樂趣。

東嶽廟琉璃牌坊東嶽廟琉璃牌坊

廟坐北朝南,由正院、東院、西院三部分組成。正門前有高大雄偉的三洞七幢綠琉璃牌樓。正面刻有“秩祀岱宗”,背面為“永延帝祚”,據傳為明代奸相嚴嵩所書。

正院建築主要有山門、戟門(又稱瞻岱門、龍虎門)、岱宗寶殿(又名仁聖宮)、育德殿、玉皇殿。

原東嶽廟牌樓原東嶽廟牌樓

進入廟門,東西兩側是鼓樓、鐘樓,其北側有碑石兩座,東邊一座為乾隆御書,西側是無字碑。東嶽廟有“京城小碑林”之稱,廟中原有碑石140餘通,幾經戰火,現僅存二三十通。

“岱宗寶殿”為東嶽廟的主要建築,朱牆碧瓦,富麗堂皇,殿內供奉著東嶽大帝及帝後。岱宗寶殿左右有三茅真君祠堂、吳金節祠堂、張留孫祠堂、山府君祠堂、蒿里丈人祠堂等。最後為後罩樓。

進戟門始自左右再向北環繞的廡殿為地獄七十六司殿。再向北左有廣嗣殿、太子殿,右有阜財殿、太子殿。

東院原為花園,西院為規制不一的小型殿宇,多為民間善會修建。

東嶽廟雖經重修,但其主體建築仍保持元代風格,廟內以神像、石碑、楹聯眾多而享譽海內外,趙孟頫書“張天師神道碑”(俗稱道教碑)即存於廟中。今正院已修葺,並闢為北京民俗博物館

“三多”特色

東嶽廟碑林雪景

東嶽廟素以“三多”著稱於世。即神像多、碑刻多、楹聯匾額多。

神像多:

東嶽廟供奉的神祇眾多,神像最多時達3000餘尊,現已恢復千餘尊。有泰山神東嶽大帝、天仙娘娘碧霞元君地府判官七十六司、司命真君茅盈、泰山三郎、炳靈公等東嶽聖班;有關聖帝君、文昌帝君、三官大帝、斗姥元君等尊神;還有各行業的祖師神:建築業供奉的魯班、騾馬驢販供奉的馬王爺、梨園行祖師喜神等。大大小小的神加起來共有3000餘尊。

這些神管什麼的都有,有求福的,求壽的,求子的,求財的,求官的,求平安的,有為陽世人祈福的,也有為陰間亡魂超度的,有管治國安邦的大事,也有管鄰里糾紛、婆媳鬥嘴、丟失物件的瑣碎小事。只要是與老百姓生活有關的,都可以來這裡請求解決。

故被稱作“神像最多,酬神最易”,前來進香祈福的香客絡繹不絕。

碑刻多:

原有碑刻160餘通,現存近百通。多為民間善會碑刻,記敘了老北京民俗事象。

歷史上東嶽廟碑石數量首冠京城,各院落內都立有石碑。因立碑年代不一,其排列次序又不很規整,所以老北京流傳著“東嶽廟的碑刻數也數不清”的說法。

根據資料記載,廟內石碑多達160餘通。其中多為歷朝修建東嶽廟碑記和民間善會石碑。在時間上,則以清康熙乾隆朝的碑刻數目最多。最早的碑刻是元天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師張公碑》,最晚的是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立於新魯班殿前的魯班會碑.。文革期間,廟內碑刻遭到嚴重破壞,大部分被推倒砸碎,碑座上的文飾也被斧子鑿去,有的碑身上還用黑墨劃上了革命標語。推倒後的碑刻或用作地基,或深埋在地下。1995年底東嶽廟被朝陽區文化文物局收歸時,完好樹立的碑僅存18通。後來,掩埋在地下的石碑又重新被挖掘出來。1997年底石碑修復工程開始,歷時一年,基本上按原來的位置歸位。目前,中路正院東西碑林共有石碑89通,重現了東嶽廟“石碑多”的特色景觀。

東嶽廟主要石碑:張公碑、御碑、“四絕”、香會碑、敕修東嶽廟碑等。

東嶽廟東嶽廟內的楹聯

楹聯匾額多:

各殿前均掛有楹聯、匾額。代表作為“陽世奸雄,違天害理皆由己;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這些警世醒人的語句,集中體現了東嶽信仰懲惡揚善的精髓。楹聯多是東嶽廟的一大特色景觀。原來,廟內多數殿堂前都掛有白底黑字、小篆字型的楹聯。它們既是對各殿各司神祇職能的詮釋,也是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憧憬。在“善惡有報”的外衣下,楹聯的內容折映出豐富的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它們或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或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或意蘊悠長,蘊含哲理,文化內涵相當豐富。

現在,正院各殿堂前的楹聯均已恢復。文字由當代國內知名的書法家書寫,真、草、篆、隸、行五體齊全,形同一個高水平的楹聯書法展,不僅有助於觀眾理解楹聯的文義,而且可以使人獲得中國書法藝術的享受。

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楹聯“陽世奸雄,違天害理皆由已;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反映出根植在中國傳統理念中的“善惡有報”觀念。現掛於瞻岱門。

書法家沈鵬題寫的楹聯“木德承天,橐龠(tuóyuè)陰陽甄品匯;青祇司令,監觀上下仰靈威”。橐龠本是古代冶煉用以鼓風吹火的裝備。在此比喻為源泉。按照五行之說,泰山居東方木位,是萬物生命之源。這副楹聯表達了人們對泰山神東嶽大帝蕃育萬物眾生,統攝群靈,濟生度死,昌盛子孫的崇敬之情。現掛於岱嶽殿內。

東嶽大帝信仰

東嶽廟泰山十八盤

東嶽即泰山之別稱,列位五嶽之尊,是有史以來中國的第一聖山,《詩經·魯頌》曾用“泰山岩岩,魯邦所瞻”來形容它的高峻險峭。而封禪制度的興起,更使歷代帝王以祭祀泰山為立國安邦之大典,泰山神東嶽大帝屢受褒封,由此奠定了它在中國諸神中的崇高地位。

早在《尚書·堯典》中就有舜帝巡守四岳,以此加強部落聯盟統治之記載,“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

其後,由於受到五行思想的影響,四岳之外又另加中嶽,遂成五嶽(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西漢劉向《五經通義》云:“泰山一名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報功告成必於岱宗也,東方萬物始交代之處,宗長也,言為群岳之長。”《白虎通·封禪》亦引此說,謂“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所以必於泰山何?萬物所交代之處也。”帝王因德受命,貴為天子,而泰山被視為距天最近的地方,故自秦始皇起,王者報功告成必於泰山,成為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永延帝祚的祭祀聖地。

就在泰山主生觀念大行其道之時,五嶽主死之說也日益興盛起來。1935年山西同蒲路開工時出土的東漢熹平二年十二月(173年)陶盆內就有這樣的記載:“黃神生五嶽,主生人錄,召魂召魄,主死人簿。”

清代大學者顧炎武《日知錄》曾作過詳細考證,認為讖緯學說是泰山治鬼興起的原因。並得出結論:泰山“仙論起於周末,鬼論起於漢末。”《陔余叢考》、《茶香室叢抄》也沿襲此說,認為泰山治鬼說漢魏間已經形成。

佛教傳入促進了東嶽信仰治鬼的內容不斷豐富。佛教地獄說的內容同中國的判官制度相結合,締造出一個現實而幻想的泰山冥府說。泰山府君則成了東嶽大帝屬下的一名判官。

宋代是道教興盛的時期。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天書降於泰山”,真宗前往泰山封禪,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王,四年(1011年)進封“東嶽天齊仁聖帝”。真宗封禪堪稱歷代帝王封禪中最為隆重的一次,也是東嶽大帝香火向各地擴展,建立行宮的直接起點。不少地方的東嶽廟是以真宗封禪為契機建立起來的。隨著各地東嶽行宮的相繼建立,東嶽大帝便成為全國神。

東嶽廟中國道教是本土文化

東嶽大帝既然具有了帝王的身份,自然會有生老病死、七情六慾,也有娶妻生子等凡間的需求。其妻為“淑明坤德帝後”,《東嶽妙經》稱其曰:乾元配位,坤德合形。淑氣明明,婉春融於三界;德茲育育,澄秋月於萬方。與聖同明,普天共仰。北京東嶽廟育德殿便是東嶽大帝及帝後的寢宮,“帝妃前懸一金錢,道士贊中者得子。”

除了監管生育,東嶽帝後還能治療眼疾,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重慶大足信士弟子林某為妻羅氏“眼目不安,遂發誠心,就雲從岩鐫造淑明皇后,求為供養。”

有了妻室,自然就有子嗣,其說始見《魏書》,長子封號佑靈侯,次子惠靈侯,三子即炳靈公,四子靜鑒法師(因皈依釋氏未得封號),五子宣靈侯。另有一女,即香火遍及北方的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七十六司

東嶽大帝統轄下掌管陽世間善惡禍福、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的地府判官。七十六司各司其職,構成了龐大的地府權力機關。

長壽司:長壽是人們的普遍願望。怎樣做才能長壽?按照道教的觀點必須從不殺生做起,做到節食寡慾。也就是不要終日大吃雞鴨魚肉,縱慾貪歡。只要注意修身養性,就可以達到長壽的目的。

官職司:官職司要求統治者公忠為國,清正廉潔,顧全大局,反貪拒賄,執法不阿。否則將受到懲罰。

速報司:“速報”就是快速報應。道教認為“善惡之報,如影隨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好處或災病,都因其善惡行為所致。將岳飛奉為速報司之主,就是因為他含冤而死,必能體會他人受屈心情,定能從速秉公行正,懲惡揚善。

增延福壽司:“福壽”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孜孜以求,極其嚮往的人生目標。道教認為,福壽乃修善積德所致,不可以非分求得。該司的職能就是根據人的善行善舉,決定其享受“福壽”的多寡。

東嶽廟 長壽司
東嶽廟 官職司
東嶽廟 速報司

東嶽廟會

東嶽廟廟會,集商業、遊樂等為一體

元代延祐年間,張留孫買地城東,規以為廟觀。此後嗣宗師吳全節繼承師志,繼續修建。建成後,便受到元廷的重視,每年都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陰曆三月二十八日東嶽大帝誕辰,元朝廷還派遣官員降香。那一天,大都城內的居民都蜂擁齊化門外,迎接御香。又因東嶽廟位於齊化門外,是大都通往通州城的要道,因此商賈雲集,“漕運歲儲,多所交易,居民殷實”,市場的繁榮更是促進了香火的興旺。元《析津志》載“是日,沿道有諸色婦人,服男子衣,酬步拜,多是年少艷婦。前有二婦人以手帕相牽闌道,以手捧窯爐或捧茶、酒、渴水之類,男子占煞。都城北,數日,諸般小買賣,花朵小兒戲劇之物,比次填道。婦人女子牽挽孩童,以為賽願之榮。道傍盲瞽老弱列坐,諸般楫丐不一;沿街又有攤地凳盤賣香紙者,不以數計。顯官與怯薛官人,行香甚眾,車馬填街,最為盛都?”

東嶽廟不僅是香客們的聖地,還是文人墨客經常聚集的地方。元時東嶽廟有一石壇,原為開山祖師張留孫的弟子董宇定,王用亨的住處,周圍植有杏花千餘株。每到杏花盛開之際,便有群公賦詩張宴,一時間在大都傳為盛事。有果邏囉洛易之詩云:“上東門外杏花開,千樹紅雲繞石台。最憶奎章虞閣老,白頭騎馬看花來”。

東嶽廟道教文化與齊文化密切相關

在這之後的數百年里,東嶽廟經過明清兩代帝王的多次修葺、擴建,以及內宮嬪妃、太監,民間善士和諸香會的募捐助善,廟的規模逐漸擴大,廟內供奉的神祗也多了起來。除了每年三月份的廟會,每月初一、十五也有廟會

明末清初是東嶽廟會的全盛時期,朝陽門外至通州的道路不但是陸路轉運漕糧的必經之路,也是由水路進京離京人員的必經之路。

民國以來,東嶽廟廟會依然是摩肩接踵,"禮佛士女,不絕於途"。據20世紀30年代調查統計,東嶽廟每年開廟44天,廟會攤位131個,擺在廟內的有賣小吃的、雜貨的、花鳥魚蟲的、雜耍的,還有套圈兒的遊戲,引得遊人圍個水泄不通。廟外有賣木材的、家具的、食品的、鐵器的及日用百貨,還有說書的,不過在東嶽廟說書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不能說《岳飛傳》,因為廟裡供著岳飛。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占領北京,時世動亂,民不聊生,東嶽廟也逐漸衰敗。抗戰結束後,廟會雖已恢復,但已是元氣大傷。1949年,東嶽廟作為公安學校校址,廟會從此停止。

現狀-幾成危廟

文保單位東嶽廟幾成危廟

被譽為“京北第一廟”的海淀區上莊鎮東嶽廟,2003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古廟年久失修,幾成危廟,四周被垃圾荒草環繞。產權單位261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醫院現在沒有精力和專業知識修繕。海淀區文化委員會人士則稱,該廟曾於2006年進行搶險性修繕,海淀區正和市文物局溝通,爭取增加投入,保住原貌。

納蘭故園風光不再

東嶽廟被一堆垃圾包圍東嶽廟被一堆垃圾包圍
海淀區上莊鎮永泰莊村東嶽廟,曾為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家廟,2003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京北第一廟”。
有研究學者認為,納蘭性德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不亞於曹雪芹。
“斜風細雨正霏霏,畫簾拖地垂。屏山幾曲篆煙微,閒庭柳絮飛。”從納蘭性德的詞中,可遙想其當年在家的幽靜和閒適。
如今的東嶽廟已顯破敗,四周被垃圾荒草環繞。山門前的石牆破碎,石碑歪斜。走進院落里,窗欞殘破,甚至已經缺失。
正殿的大門不常開,村民有時能來叩拜,是因為門鎖偶爾半掛。
有村民形容,現在的古廟,就像一位奄奄一息的老者,風光不再。
村民王大爺說,“能守著納蘭性德的家廟過一輩子,是榮幸。但積年累月,越來越破敗,都快成危廟了,很希望政府能把廟好好修整一下。”

文委稱暫無修繕計畫

東嶽廟產權,歸屬於261醫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
261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產權歸屬醫院這60年來,醫院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維護,但要想達到恢復性修繕,規模相當大,醫院的能力和專業知識有限。
海淀區文化委員會行政執法隊隊長高二躍介紹,建國後,海淀區曾修繕過兩次,最近的一次是2006年的一次搶險修繕,當時北京市文物局出資100多萬元、區文物局投資90多萬元,修補了山門、鼓樓、前殿頂棚,還對戲樓進行校正,但這種搶險修繕,也只是為了保證古廟不塌不漏,至於廟東側的跨院,則幾乎沒動過。區內市級保護文物較多,對東嶽廟修繕的資金投入有限。
“維護古文物建築,全社會共同努力,力量更大。”高二躍說,海淀區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努力和市文物局溝通,爭取逐年增加投入,將東嶽廟的原貌保住。但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政府鼓勵社會投資。但高二躍說,修繕東嶽廟,政府目前暫時還沒有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