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益廟

稷益廟

稷益廟位於中國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始建年代不詳,是祀奉后稷和伯益的廟宇,俗稱陽王廟。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稷益廟稷益廟

新絳稷益廟,俗稱陽王廟。南臨稷王山,北望汾河水,環境宜人。在山西新絳縣城西南20公里陽王村。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廟堂。伯益又稱伯醫,相傳為大禹之臣,佐禹治水有功;稷植百穀,傳為穀神,后稷始教民稼穡於此,故建廟祀之。

稷益廟位於新絳縣城西南30華里陽王村。南臨稷王山,北望汾河水,環境宜人。這是一座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廟堂。創建時代不祥,元、明重修並擴建,現存山門、獻亭、舞台、正殿等。

該廟的舞台之形制,倍受戲曲研究者的注目,其正殿內總計130平方米的壁畫,更是深受中外美術家交口稱譽。它的題材,多為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歌頌大禹、后稷、伯益教民稼穡、為民造福的事跡,表現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堅韌不拔精神。其中彩繪的朝三聖稷益傳說、燒荒、狩獵、斬蛟、伐木、耕穫、山川園林等,內容豐富,藝術精湛,堪稱中國古代壁畫遺產中一顆璀燦的明珠。

壁畫歷史

稷益廟壁畫稷益廟壁畫

稷益廟位於新絳縣陽王鎮陽王村。稷益廟壁畫在稷益廟正殿東、西、南三壁上,總計130餘平方米。

壁畫歌頌大禹、后稷、伯益教民稼稿、為民造福的事跡和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堅韌不拔精神。東壁繪“朝聖圖”,三聖帝君坐於殿中,侍女成群,百官、武將、農民朝賀侍立;或手持五穀,肩扛農具;或挑獵物,捆蝗魔,抓螞蟻;或捧果盤,提壺漿,千姿百態。西壁繪大禹、后稷、伯益,燒荒、狩獵、伐木、祭祀以及農業生產活動等。畫法精湛,布局嚴謹,筆力勁健,色彩純樸渾厚,為明代壁畫中的佳品,完成於正德二年(1507)。

2001年06月25日,稷益廟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壁畫文學

山西新絳縣稷益廟壁畫:畫在牆上的農業史詩山西新絳縣稷益廟壁畫:畫在牆上的農業史詩

佛道宗教
宗教是整箇中國壁畫的重要題材,山西壁畫也不例外。道觀壁畫的最早開端,當屬漢武帝甘泉宮建台室畫天地太一諸鬼神;而佛寺壁畫則始於東漢,隨著印度佛教之傳入中國而開始出現,如明帝劉莊命畫工畫佛像與清涼台及顯節陵。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非常盛興,全國上下廣建佛寺,有寺必有壁畫。山西芮城永樂宮道教壁畫和稷山興化寺的元代佛教壁畫是宗教類題材的典範。
歷史傳說及人物
明清兩代的寺觀壁畫,如汾陽縣聖母廟新絳縣稷益廟、太原晉祠關帝廟霍州市聖母廟,反映的多是中國歷史傳說和歷史人物,實際描繪的是人間的具體生活,如捕蝗、耕穫、戰事等。新絳縣東嶽稷益廟壁畫是明代寺觀壁畫典型代表作之一。稷益廟壁畫在題材內容上與佛、道壁畫不同。壁畫繪官、民朝聖及稷益傳說等為主,是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為題,表現上古時代大禹、后稷、伯益為民造福的故事。其《朝聖圖》與《祭祀圖》都是以大殿、樓閣等建築為中心場面。四周有百官、武將和手持五穀、肩扛農具的各種人物,其中一組恭謹前行的農民或肩挑獵物,或捆縛押送碩大如人的蝗魔,或手握螞蚱等害蟲。其壁畫用筆嚴謹,結構緊湊,長於寫實。這些壁畫,都表現了濃厚的地方特色,他們留給後人的壁畫藝術為整箇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世俗生活
世俗生活也是壁畫的重要內容。墓室壁畫多反映了墓主人的生活場景,如宴飲、出行等。代表作品有太原王郭村北齊東安王婁睿墓的壁畫。
另外,張道真元墓中還發現有一幅山水畫,水墨淋漓、意境深遠,具有文人畫的情趣,是當時南方文人畫影響北方畫界的很好例證。

運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運城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總面積14236.5平方公里。黃河中游北幹流以東,與河南,陝西隔河相望,北靠臨汾,東鄰晉東南。古稱“河東”,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美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呂梁山五老山,尤門天險,王官峪瀑布閆家池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流口大禹渡,津渡和風陵渡。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如:南海峪岩洞遺址西候渡遺址禹王城遺址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雲墓關帝廟永樂官普救寺飛雲樓等。這些自然景觀和古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遊覽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河東先後培育出商代中興賢相傅說,春秋霸主晉文公,戰國縱橫家張儀,蜀漢名將關羽,晉代文學家郭璞,隋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通,唐文學家王勃柳宗元、唐代名相裴度、名將薛仁貴、宋代名相、史學家司馬光等等。
景點廣仁王廟 | 合河遺址 | 黃河大禹渡 | 開元黃河大鐵牛| 蒲津渡 | 茅津渡 | 普救寺 | 棲岩寺塔 | 芮城古文化遺址群 | 芮城永樂宮 | 風陵渡 | 聖壽寺舍利塔 | 萬固寺 | 五老峰 | 西侯度遺址 | 洞賓故里 | 九峰山 | 王官谷| 白胎寺 | 碧落碑 | 東嶽廟 | 法王廟 | 飛雲樓 | 福勝寺 | 古城新絳 | 稷王廟 | 稷益廟 | 絳守居園池 | 絳州大堂 | 絳州三樓 | 青龍寺 | 秋風樓 | 薛仁貴寒窯 | 禹門口 | 常平關帝廟 | 池神廟 | 春秋樓 | 堆雲洞 | 泛舟禪師塔 | 解州關帝廟 | 歷史古都夏縣 | 臨猗雙塔 | 裴祠石刻 | 司馬光墓 | 太平興國寺塔 | 聞喜文廟 | 夏縣溫泉 | 禹王城址 | 運城鹽池 | 中國宰相村 | 柳氏民居 | 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 東下馮遺址 |龍門激浪 | 蒲州故城遺址 | 馬村磚雕墓 | 太陰寺 | 鸛雀樓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 | 運城天鵝自然保護區 | 鶯鶯塔 | 中國死海 | 堆雲洞 |西侯度遺址| 福勝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