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馬河區

烏馬河區

烏馬河區,是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區,位於伊春市西部,地理坐標跨北緯47°19′00″—47°57′00″,東經128°35′10″—129°12′57″。境內邊界線全長264千米,烏馬河區(局)為伊春市(林管局)管轄下的政企合一體制行政區(局)之一。東與美溪區隔山相望,南與南岔區、帶嶺區接壤,西與翠巒區、鐵力區毗鄰,北與友好區、上甘嶺區、五營區相連。2014年,烏馬河區總面積為1225.3平方千米。轄1個街道,3個林場、9個經營所;2014年,烏馬河區總人口3.7萬人;2014年,烏馬河區生產總值實現96350萬元。烏馬河區為丘陵低山區,境內山巒起伏。氣候屬寒溫帶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630毫米,平均氣溫1.6℃,最高氣溫達32℃,最低達零下42℃,無霜期115天左右。

基本信息

地質地貌

烏馬河地貌骨架是由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與新構造運動造成的屬小興安嶺隆起褶皺帶的側翼。主要岩層以震旦紀、寒武紀花崗岩為主,並有侏羅紀中性火成岩層。在沿烏馬河、梅花河斷裂溝谷低地,有白堊紀陸相沉積地層;西嶺林場到烏馬河經營所的五棵松有煤系層;伊東經營所的西山腳下有火山碎屑沉積角礫岩層。自第四紀有垂直上升運動至今,並伴隨之侵蝕與堆積而形成了現代的地貌輪廓。

烏馬河地處小興安嶺南坡中部。垂直看,上部坡度較大,中下部地區較緩,平均坡度在10度~17度左右。山之陽坡傾斜度稍大,陰坡有時出現階梯式斜坡,在這些地方往往有停滯水。每個山嶽的上部很陡,其中下部較為平坦。總的地勢是東北和西南兩翼偏高,中部低,形成南北三條主要河流——烏馬河、梅花河、紅旗河。另有湯旺河自西北向東南從中部穿流而過。伊春河由西往東橫越烏馬河經營所,經伊春區匯入湯旺河。海拔高程平均為448米,最低海拔215米,最高海拔1076米。相對高差861米。大於1000米高的中山面積僅有100公頃,介於500~1000米高的低山面積為43260公頃,占35%。其中:900一1000米高的低山為1300公頃;700~900米高的低山為12100公頃,500~700米高的低山為29860公頃。500米以下丘陵占65%。其中:300~500米為51400公頃,300米以下為30600公頃。烏馬河林業局屬丘陵、低山區。

動植物資源

烏馬河區榆黃蘑
烏馬河區森林總蓄積量883萬立方米,年採伐量8.4萬立方米,年生產量36萬立方米。針、闊葉樹種繁多,除紅松外,還有榆木落葉松樟子松楊樹樺樹椴樹等樹種。山野菜有山璐猴腿黃花菜等30多種,山特產品有木耳猴頭蘑榛蘑元蘑榆黃蘑等。野生動物有野豬黑熊馬鹿獐子等30多種,有啄木鳥貓頭鷹、人參鳥、飛龍等飛禽20多種。五味子刺五加三棵針等中草藥遍布山野。陶土、黑色花崗岩、沸石、煤、石英石等礦藏資源儲量也比較豐富。境內還有抗聯遺址---中共北滿省委舊址等。

經濟發展

烏馬河區(局)開發40多年來,共生產木材1180多萬立方米,上繳利稅近2億元,相當於國家同期投資的5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烏馬河區堅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以改革為突破口,以調整結構、轉機建制、強化管理為工作重點,初步形成了木材生產、林產工業、多種經營“三足鼎立”的經濟新格局,呈現出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多輪驅動、多元發展的喜人局面。199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18億元,財政收入實現1025萬元,年均分別遞增17.3%和16.5%,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烏馬河區烏馬河區
林產工業挺起全區經濟的脊樑。幾年來,烏馬河區大力實施林產工業的“龍頭”帶動戰略,搞木材精深加工,延長綜合利用的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初步形成了人造板、家具、鋸材、小木製品四大系列產品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的態勢。經過投資改造於1994年投產的刨花板廠,年產量達2.25萬立方米,產品達到了德國DIN標準。曾獲全國建築標準設計推廣優秀產品獎,被評為省名牌產品,產品遠銷山東北京新疆陝西等20多個省市。把烏馬河建成“小家具之城”、“小木凳之鄉”、“小工藝品之局”的構想正逐步變成現實。目前,家具生產已開發出歐式床、仿古床、拼裝板式衣櫃、微機桌等30幾種產品,其中有8項產品被評為省級金、銀獎。同年全區生產家具2.3萬台(套)。由18家企業組成的木凳集團已形成小群體、大規模,小商品、大市場的整體優勢,年生產木凳200萬個。全區木製工藝品廠已達200多家,產品分為10大系列50多個品種,年產量達500萬件,產值達1100萬元,利稅140多萬元。產品已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全區林產工業產值實現6282萬元,五年增長1.6倍。

多種經營實現超常規發展。幾年來,烏馬河區充分利用林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生產。目前,全區種、養、采、加、服、礦、建各業並舉,養豬、養雞、養魚及蔬菜、藥材、食用菌、山特產品、建材等八大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各具特色的牛經濟、豬經濟、羊經濟、雞經濟,效益可觀。全區11個場、所多種經營產值均超百萬元,5個場、所超500萬元,其中伊敏林場突破了1700萬元大關,成為全市發展多種經營生產的“排頭兵”。全區現有可耕地1555公頃,可開墾荒地6872公頃。當年全區糧豆薯總產量達2981噸;多種經營產值實現6151.7萬元,年增長21%。

烏馬河區烏馬河區
非國有經濟撐起全區經濟的半壁江山。近年來,烏馬河區把發展非國有經濟作為所有制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來抓,使非國有經濟迅速發展壯大。全區個體私營經濟和家庭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個體私營業戶已達1331戶,產值8160萬元。家庭經濟戶已發展到3500多戶,各場、所家庭經濟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自立戶占場、所家庭戶的37.8%。地方工業和鄉鎮企業實現了跨躍式發展,產值分別達745萬元和4900萬元,五年分別增長88.6%和16.4倍。全區非國有經濟增加值實現6433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6%。

市場繁榮活躍。全區共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541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63萬元,年增長7.1%和30%。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通過幾年來的努力,烏馬河區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逐漸向“小康”目標邁進。這一年居民人均收入2627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億元,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14.6平方米。

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烏馬河區大力實施“科技興區”戰略,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年全區共引進推廣先進技術15項,完成科研項目10項,取得科技成果1項,創產值3605萬元,利稅329萬元。全區共有中國小校17所,其中省級標準學校3所,省級合作學校4所。全區已實現了“普九”和“掃盲”工作目標,比全市提前了兩年,並實現了普及實驗教學。全區電視轉播台、有線電視台各1座。近十年來,全區各類體育競賽項目獲國家級銀牌1枚,獲省、市級金牌247枚,銀牌253枚。被市體委命名為“田徑之鄉”和“舉重之鄉”。全區共設定醫療機構24個,有衛生技術人員254人,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61人。全區人口自然增長率低於千分之1.37。完成了光纜通信工程,電話可直撥國內外,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6500門。

行政區劃

烏馬河區轄2個街道,2個林場、9個經營所:烏馬河街道、伊敏林場、伊東經營所東方紅經營所翠嶺經營所、河北經營所、青山林場育苗經營所安全經營所伊青經營所、前進經營所、西嶺林場、伊林經營所

歷史沿革

烏馬河區烏馬河區
烏馬河區名來源於境內烏馬河名。原屬湯原縣管轄。1950年伊春森工局建立烏敏河林務分局。1952年10月,劃歸新設定的伊春縣管轄,翌年春設定烏馬河鎮。1955年8月,設定烏馬河區。1956年12月,改為烏馬河鎮。1957年伊春撤縣設市後,同年11月,與烏敏河、伊春兩個鎮合併為伊新區,設烏馬河街。1960年3月,設定烏馬河區。1962年12月,併入伊新區。1964年12月21日,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設立烏敏河區。區人民委員會與林業局合併,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隸屬伊春特區管轄。1966年4月14日,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伊東區,併入烏敏河區。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將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

1992年,烏馬河區伊春市管轄的市轄區。位於市境中部,環繞伊春區,烏馬河貫穿全區。東與美溪區為鄰,南與帶嶺區接壤,西與翠巒區相連,北與友好上甘嶺、五營區毗連。區政府駐地距市區中心10公里。全區總面積1253.6平方公里。全區分設烏馬河、伊敏、錦山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區轄村(錦山村)。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3.8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43萬人;滿、蒙古、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5%。區政府和烏馬河林業局駐地烏馬河街。

烏馬河區烏馬河區
2000年,烏馬河區行政區劃面積1211平方公里,林業施業區面積122531公頃。人口38208人,總戶數1304戶。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7104人,其中(人):烏馬河街道22398 錦山街道2497 河北街道333 前進街道538 西嶺街道896 安全街道744 青山街道1091 翠嶺街道1507 東方紅街道153 育苗街道1436伊敏街道3275 伊林街道701 伊東街道1048 伊青街道487

交通

2011年,烏恰縣新修城市道路7.2公里。2012年,烏恰縣新修城區道路4.9公里,G3013線建成試運行。

風景名勝

玉其塔什草原
玉其塔什柯語意為“三個石頭”,草原風景區位於烏恰縣城西約200千米,西北與國界山基為界,東南止於伊日蘇河和別勒硝爾魯溝,面積約20平方千米,海拔3000-5000米以上。
加斯山地景觀
山地景觀區位於烏恰縣中部,從309省道由東到西貫穿,距喀什市120公里,阿圖什125公里。該區自烏恰縣東南端為起點,沿線山地全程約138公里。
紅山谷景區
紅山谷景區位於烏恰縣托雲鄉境內,距鄉政府30公里,距阿圖什喀什155公里,海拔3300米。景區屬於雅丹地貌。
蓋孜峽谷
蓋孜峽谷,位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市西南127公里處。是中巴友誼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前往帕米爾高原的第一站。漢朝政府曾在蓋孜設立驛站,如今遺址還留在蓋孜村附近。
尚亥草原風景區
尚亥草原風景區距縣城104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
托雲地質公園
烏恰縣托雲地質公園位於新疆烏恰縣境內,總面積約為132平方公里。由紅山谷景區、托雲景區和蘇約克景區三個獨立園區組合而成。公園內包括6大類17個類型共135個地質遺蹟景觀,主要以七彩雅丹、北方丹霞和神奇泉華為代表的地貌景觀、喀斯特景觀和水體景觀為導向性景觀,輔以構造、地層剖面及地質環境景觀等地質遺蹟,有邊塞風光、西域風情、民族文化等人文特色。2014年被評定為自治區級地質公園。

文化特產

民俗文化
柯爾克孜族炊具
柯爾克孜人炊具的特點主要是:一是銅製品多,主要有銅鍋、銅壺、銅盆等。二是無案板,擀麵條時在炕上鋪一塊布單,將一塊長約1米、寬約20厘米的木板放在布單上代替案板。
柯爾克孜族的婚喪嫁娶和人生禮儀
古代柯爾克孜基本上是以部落群居的。古代對柯爾克孜人的戶籍統計是以“帳”為單位,一帳一戶。
名優特產
阿魏菇是烏恰特有的珍稀食用菌,阿魏菇又名阿魏側耳、阿魏蘑,是乾旱草原上具有代表性的蕈菌。烏恰縣電腦繡花機製作的刺繡產品已遠銷中亞國家。烏恰縣波斯坦鐵列克鄉依買克村婦女刺繡合作社手工刺繡品也是特產。

中國縣市二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哈爾濱市松北區 |道里區 | 南崗區 | 平房區 | 香坊區 | 道外區 |呼蘭區 | 阿城區| 雙城市 | 尚志市| 五常市 | 賓縣 | 方正縣 |通河縣 | 巴彥縣 |延壽縣 | 木蘭縣 |依蘭縣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 |昂昂溪區 |鐵鋒區 | 建華區 | 富拉爾基區 | 碾子山區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訥河市 |富裕縣 | 拜泉縣 | 甘南縣 | 依安縣 | 克山縣 | 泰來縣 | 克東縣 | 龍江縣
鶴崗市興山區 | 工農區 | 南山區 | 興安區 | 向陽區 | 東山區 |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 寶山區 | 集賢縣 | 寶清縣 | 友誼縣 | 饒河縣
雞西市雞冠區 |恆山區 | 城子河區 | 滴道區 | 梨樹區 | 麻山區 | 密山市 |虎林市 | 雞東縣
大慶市薩爾圖區 |紅崗區 | 龍鳳區 | 讓胡路區 | 大同區 | 林甸縣 |肇州縣 |肇源縣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伊春區 | 帶嶺區 |南岔區 | 金山屯區 | 西林區 | 美溪區 | 烏馬河區 | 翠巒區 | 友好區| 上甘嶺區 | 五營區 | 紅星區 | 新青區 | 湯旺河區 | 烏伊嶺區| 鐵力市| 嘉蔭縣
牡丹江市愛民區 | 東安區 | 陽明區 |西安區 | 綏芬河市 | 寧安市 | 海林市 | 穆稜市 |林口縣 | 東寧縣
佳木斯市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 郊區佳木斯市) | 同江市 |富錦市 | 樺川縣 | 撫遠縣 | 樺南縣 | 湯原縣
七台河市桃山區 | 新興區 | 茄子河區 | 勃利縣
黑河市愛輝區 | 北安市 | 五大連池市 | 遜克縣 | 嫩江縣 | 孫吳縣
綏化市北林區 |安達市 | 肇東市 | 海倫市 | 綏稜縣 | 蘭西縣 | 明水縣 | 青岡縣| 慶安縣 | 望奎縣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 塔河縣 | 漠河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