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區

渝水區

渝水區是江西省新余市的市轄區。位於新余市東部,袁河中下游,浙贛鐵路線上,是新余市城區所在地。東與樟樹市、新幹縣交界,西與分宜縣毗鄰,南與吉安、峽江縣相連,北與上高縣、高安市接壤。地跨北緯27°50’,東經114°58’。轄9鎮8鄉2個街道辦事處,轄區戶籍人口72.4萬,多為漢族江右民系。其中農業人口48萬。總面積156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3萬畝,山地面積135.5萬畝,水面14.8萬畝。屬亞熱帶濕潤氣候,低山丘陵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山川秀麗,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近50%,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銅、錳、鎢、鐵、煤炭、石灰石、石英石、瑩石、瓷土等三十多種,其中鐵礦、矽灰石、大理石的儲量占有一定的地位,矽灰石的儲量列中國第二,品位極高。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新余市區新余市區

渝水區的前身是新余縣。漢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三國吳寶鼎二年(公元267年)建縣,以袁河中游昔稱渝水而名新渝,縣治龍池墅,屬安成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撤新渝入吳平。十一年吳平入宜春,屬洪州。十八年析宜春復立新渝縣,屬袁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新渝為新喻。民國十五年廢道尹制,新喻直屬江西省。1956年7月2日,更名新余縣。1960年9月30日升縣為省轄市,1963年撤市復縣,屬宜春地區。1983年7月27日,國務院批覆撤銷新余縣,恢復新余市。同年10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覆,在原新余縣管轄的範圍內設立渝水區,為新余市轄縣級行政區。

1988年12月10日,撤銷羅坊鄉、水北鄉、水西鄉、姚圩鄉,分別設立羅坊鎮、水北鎮、水西鎮、姚圩鎮;原下村鄉的行政區域劃歸花古山鎮並更名為下村鎮。

1995年6月21日,撤銷觀巢鄉、河下鄉、珠珊鄉,設立觀巢鎮、河下鎮、珠珊鎮。1998年4月7日,撤銷歐里鄉,設立歐里鎮。

2000年,渝水區轄1個街道、10個鎮、11個鄉。

2001年8月27日,撤銷沙土鄉建制,改設城北街道辦事處;城關街道辦事處更名為城南街道辦事處。2001年11月26日,撤銷南英鄉,劃歸羅坊鎮。

2003年10月21日,撤銷北崗鄉、東邊鄉和馬洪鄉,北崗鄉、馬洪鄉分別成建制劃歸羅坊鎮和水西鎮管轄,東邊鄉分別劃歸羅坊鎮和水西鎮管轄。2003年底,渝水區總人口78.47萬人。

2004年底,渝水區轄3街道10鎮6鄉。

2005年渝水區4街道10鎮6鄉。

2005年1月19日,新余市《關於同意渝水區將城北街道辦事處調整為二個街道辦事處的批覆》(余府字【2005】4號):1、將城北街道辦事處部分管轄範圍析出設立袁河街道辦事處。2、調整後,城北街道辦事處管轄:橋背、老屋場、毛家、富塘、堆上、嶺泉(小路口村小組除外)、東陂、勝利8個村委會和城北12個居委會。駐地不變;袁河街道辦事處管轄:送橋(含嶺泉村委會的小路口村小組)、王坑、望城、夏家、鄭家5個村委會,以及新鋼公司將來劃歸屬地管理的居委會。駐五一路與清萍路交叉口西側。

地理位置

渝水區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東部,袁河中下游,新余城區所在地。東界樟樹、新乾,南連峽江、吉安,西接分宜,北鄰上高、高安,距省會南昌160公里。地跨北緯27°50',東經114°58'。

行政區劃

【2004年行政區劃一覽】轄3街道10鎮6鄉。001城南街道轄:百花湖社區、雙鳳樓社區、茶山口社區、站前社區、新亞新社區、麗景社區、魁星路社區四眼井社區、萬家山社區、西街社區、東風管理處、廖家管理處、橋下管理處、西合管理處、觀下管理處。

002城北街道 轄:孔目江社區、仙來湖社區、長青社區、鍾家山社區、燕子山社區、西家山社區、里木塘社區、北湖社區長林社區、寶真社區、北苑社區、鐵路社區、橋背村堆上村、毛家村、老屋場村、富塘村、王坑村、送橋村、望城村、夏家村、嶺泉村、鄭家村。

100水北鎮 轄:水北居委會、水北村、南陂村、木江村排江村、北港村、潭江村石上村、金星村、樓山村、伍塘村、上村村、琴山村、昌下村、

新橋村、陳家村、錢圩村、樓前村、泉塘村、黃坑村、龍骨村

101下村鎮 轄:下村村、下住村龍湖村、甘秀埠村、江東村、大橋村、羅家邊村、杭橋村、南村村、何家村、高升村、千秋嶺村、袁安村、花堆村、虹橋村、城坊村、步橋村、花鼓山煤礦家委會。

102良山鎮 轄:良山居委會、周宇村、黃虎村舍山村、鵲橋村、八百橋村、白沙村、敖家村、莊頭村、夏蓮村、下保村。

103羅坊鎮 轄:羅坊居委會、羅家村、彭家村、湖頭村、陂下村、邦甫村、長隴村、水東村、嵩山村、大港亭村、平塘村、江邊村、院前村、竹山村、高勘村、草池村、南市村、槐江村、松林村、陳家村、黃花凌村、劉家村、川里村、綿山村、王年村、東邊村、山田村、龔塘村、沙灘村、北崗村、章塘村、官塘村、胡家村、夢塘村、燕山村、新和村、開元村

104姚圩鎮 轄:姚圩居委會、姚圩村、中元村、河埠村、南河村、灣里村、高湖村、蔣家村、裴港村、姚家村、新宋村、劉家村、萬全村、年家村、凌溪村。

105珠珊鎮 轄:潭口村花田村、洋津村、紗籠村、壋上村、莊上村、珠珊村、丁家村、豐溪村、鵬湖村、石洲村、壋下村、石山村、沙頭村、洲下村。

106觀巢鎮 轄:觀巢村、社頭村茂山村湖陂村上汾村、楊家村、洋潭村、共青村、京橋村、南布村、上沂村、漢泉村、港背村。

107歐里鎮 轄:歐里村白梅村、皇華村、上巢村、木村村、洲上村、哲村村、凌背村、新甫村、昌坊村、聯合村、帶元村。

170河下鎮(仙女湖管理區) 轄:河下居委會、河下村、禮泉村、禮珠村、平川村、滸溪村、劃江村、江口村、龍伏村、壋頭村、洋田村、花園林場。

190水西鎮(高新技術開發區) 轄:水西居委會、石崗居委會、水西村、桐林村、沙陂村、嚴家渡村、下壋村、潭隅村、黃家村、彭家村、河坪村珍田村、亭孜村、施家村、漢元村、丁下村、橋口村、江家村、合湖村、五星村、簡家村、寵江村、加山村、馬洪村白沙橋村、南嶺村、鮎口村、堆甲村、火田村、橋上村、張家村、桂花村、庫陂村、東港村、王家村、山南村、內塘村、上江村、樟村村、潭塘村、光明村、姚家邊村、白水塘村東陂村、勝利村、五金工業區。

200鵠山鄉 轄:鵠山村、坑裡村、荷沂村、曉堆村、蘭塘村、上塘村、地步村、桐村村、窩裡村。
201人和鄉 轄:味塘村、西村村、田南村、觀下村、朱家村、布里村、三山村、茂江村、輝江村、棣村村、武郎村、丘宇村、穡誕村。

202界水鄉 轄:高家村、橫塘村、聯盟村、布下村、孝頭村、黃溪村、甘村凌村。
203南安鄉 轄:南門村、豐洲村、高豐村、朝陽村、東洛村、新生村、荊蘭村、顯華村、百丈峰林場
204新溪鄉 轄:泗溪村、城頭村、明星村、復興村、西江村、後溪村、珠坑村均溪村、稍凌村、龍尾洲村、樓下村。271九龍山鄉(仙女湖管理區) 轄:黃田村、仰江村、昌梅村、城上村、後元村、塔前分場、塔下分場。

400新鋼街道 轄:苗甫居委會、公園南村居委會、公園北村居委會、文化村居委會、環山北村居委會、鐵山村居委會、環山南村居委會、桂花村居委會、桑梓園居委會、含笑村居委會、路東村居委會、沿河村居委會、新楓嶺居委會、幸福村居委會、周宇路北居委會、周宇路南居委會、友誼居委會、長康居委會、西山嶺路東居委會、勤儉居委會、西山嶺路西居委會、沙汾居委會。

自然資源

氣候特徵

渝水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極短,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近50%。

生物資源

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盛產水稻、棉花、油茶、花生、芝麻、柑桔、茶葉等。境內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資源和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

主要有煤、鐵、金、銅、錳、鎢、石灰石、矽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瓷土等30多種,其中鐵礦、矽灰石、大理石的儲量占有一定的地位,矽灰石儲量列全國第二。

人口民族

人口持續低速增長。2005年底,轄區內行政總人口67.3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76萬人。人口出生率11.97‰,死亡率3.62‰,自然增長率8.35‰。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2010年渝水區農業總收入54950.4萬元,居全市第一,農業生產獲得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部廳級以上表彰8項。渝水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9萬畝左右,總產33萬噸以上,水稻總播種面積72.8萬畝,水稻總產32萬噸,油料播種面積7.98萬畝,油料總產0.7萬噸。
渝水區是全國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區)和肉牛生產續建基地縣(區),全省牛品種改良先進單位,生豬年生產總量51.3萬頭(其中出欄33.3萬頭),牛年生產總量8.9萬頭(其中出欄3.5萬頭)。渝水區是全省漁業工作先進單位,水產品總量1.45萬噸(其中特種水產0.37萬噸),養殖水面4.7萬畝,漁業產殖1.62億元。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列為全國農機化示範縣(區),是全省機械化促進先進縣,農業機械化總動力達66.86萬千瓦,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達55%,水稻機插水平達到8%。2007年渝水區被批准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新余蜜桔)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新余蜜桔產業化”項目列入科技部、財政部科技富民強區專項行動計畫。
2008年舉辦了首屆新余蜜桔文化藝術節,渝水區大力發展培育新余蜜桔特色產業,新余蜜桔面積達到8.5萬畝,總產達4萬噸,2004年新余蜜桔打入國際市場,出口東南亞等國家,新余蜜桔已成為渝水區農業支柱產業。渝水區是全省綠色(有機)食品十強縣(區),渝水區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8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8家。2010年度,龍頭企業產值16.42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3.84億元。

第二產業

2010年渝水區完成工業增加值48.86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占GDP的49.7%,比上年提高了2.94個百分點,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完成工業總產值19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集體工業0.75億元,下降了12.6%,股份合作企業0.15億元,下降6.9%,有限責任公司69.47億元,下降2.7%,個私企業85.81億元,增長5.9%,外資企業完成33.85億元,增長529.8%,港澳台投資企業1.55億元,增長5.7%。渝水區116戶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77.72億元,增長23.9%,占全部工業產值的92.8%。在規模工業中,採掘業完成產值15.9億元,占規模工業產值8.9%;製造業完成產值159.39億元,占89.7%;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產值2.43億元,占1.4%。產銷率達97.8%,企業虧損面為0.9%,盈虧相抵,實現利潤19.92億元,實現利稅總額25.4億元,企業資產負債率50.35%,總資產貢獻率為21.43%,成本費用利潤率13.0%。在116戶規模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有6家,完成產值26.31億元,比上年增長387.1%,完成增加值8.37億元,增長382.84%。

交通運輸

渝水區東與樟樹市、新幹縣交界,西與分宜縣毗鄰,南與吉安、峽江縣相連,北與上高縣、高安市接壤,交通十分便捷,浙贛鐵路橫貫東西,東面與京九鐵路毗鄰,上(高)新(余)鐵路、新(余)周(宇)鐵路南北伸展。境內公路縱橫交錯,鄉鄉通油路。南與105、北與302國道相接,上新、清萍、吉新三條省級公路貫穿境內,滬昆、樟吉、武吉三條高速公路貫穿區內。
至2010年底,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134.3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2.049公里,省道71.793公里,省養縣道48.797公里,區養縣道218.58公里,鄉道699.262公里,村道1023.833公里。擁有等級公路1659.169公里,占公路通車總里程的79.6%;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57.4公里,每萬人擁有31.6公里;行政村100%通油(砼)路,自然村通油(砼)路率達80%。公路運輸方面,擁有客運公司4個,城鄉公交公司3個,個體客運業戶2戶,貨運企業65家;擁有營運客車72輛,城鄉公車32輛,班線54條,日發班次496班;擁有各類營運貨車9388輛,總噸位71146.7噸;2010年全年完成客運量767.4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6437.5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1058.98萬噸,貨運周轉量30525.4萬噸公里。水運方面,擁有渡口16個,在建改渡建橋項目6個,至2010年底,水上交通已連續24年實現安全渡運。

社會事業

科技

渝水區科學技術工作堅持“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科技工作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健全區、鄉、村、組四級科技服務網路,大力推廣普及科學技術,開展科技示範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於1997年跨入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區)行列。2001年,渝水區進一步鞏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成果,不斷加大科技工作力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繼續抓好“科技示範工程”建設,開展了創建“科技示範鄉鎮”、“科技示範企業”、“科技示範村”與“科技示範戶”活動。創建民營科技型企業6家,實現年產值4700萬元,利稅799萬元;創建科技園區2個、科技示範基地14個;實施國家級星火計畫項目1項,完成市級科技計畫項目8項、農業科技示範項目10項、農業科技計畫項目13項、軟科學項目4項、工業新產品、新工藝項目2項。渝水區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農業、工業等領域,大力引進推廣先進科學技術,促進了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在農業領域,為進一步鞏固我區水稻的基礎產業地位,大力發展優質雜交水稻的生產,逐步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2001年建立了“渝水區優質糧良種繁育推廣基地”,並加強了與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2001年10月21—22日,區委書記王朝新親自率領的區雜交水稻生產技術考察團,赴湖南省長沙市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了學習考察。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及研究中心其他領導接見了考察團一行;並與區領導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期間,區領導詳細推介了我區農業特別是水稻生產的優越條件、整體布局及發展前景,並提出了具體合作願望;聽看了研究中心其他領導就目前水稻種子研製推廣的有關情況介紹。袁隆平院士及研究中心其他同志對渝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水稻生產,區委主要領導親自帶隊考察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讚賞,並達成多項實質性意向。之後,選定南安鄉為“超級雜交稻試驗示範基地”,研究中心贈送了首期示範面積300畝的超級雜交稻良種。

教育

渝州大橋渝州大橋

2010年全區有中學16所,完小45所,村級教學點52所,城鄉幼稚園150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教中心1所。現有在編在崗中國小、幼稚園教師3219名,其中幼稚園教師402名,國小教師1882名,中學教師935名;有在校中國小生45532人,其中國小生33374人、國中生8368人、高中生2053人、職業高中生1737人;有在園幼兒24985名。渝水區委、區政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近幾年,全區投入學校建設和危房改造資金6500餘萬元,新建校舍和改造危房面積161208平方米,完成了水北中學、羅坊中學、良山中學和江東國小的整體搬遷。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學校網點布局調整在全省率先起步,成效顯著。中學由93年的28所調整為現在的17所,村完小由93年的285所調整為現在的69所;科學合理地制定了《渝水區城區學校網點三年規化》,城區學校的改擴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秋季開學,城區學校班額超員問題可徹底得到解決。幼兒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得到長足發展。全區農村幼稚園(班)由2001年的5所發展到現在的32所(個),適齡幼兒入園(班)率達87%;渝水一中新校區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要求已開工建設,新校區的建成將成為進一步推進渝水區高中教育發展的重要平台。信息技術教育步伐加快,近幾年來,全區投入中國小計算機裝備650餘萬元,生機比中學達14:1,國小達18:1;農村遠程教育裝備投入600餘萬元,遠程教育設施裝備履蓋全區中國小,遠程教育資源在教育教學、農村黨員電化教育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等方面得到充分利用。教學科研成果顯著。教師研究課題在省級以上立項揭題29個,教師論文獲省級以上獎174篇,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85餘人次,學生參加各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138人次。

文化

新余工業區新余工業區

渝水區有文化館一個,建於1989年,館舍面積約818平方米,2011年達到部頒三級標準;有圖書館一個,建於1990年,館舍面積3000餘平方米,2009年被評為縣級“國家一級圖書館”;有調頻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各1座。調頻廣播電台實行調頻無線發射方式進行覆蓋,中波調幅覆蓋率與調頻覆蓋率達99%,電視台現有采、編、播等設備在全省縣(區)級電視台中處於領先地位;全區電子遊戲、網咖等文化經營戶126戶。

鄉鎮(辦)文化站有16個,其中良山、羅坊、水北、界水等鄉鎮先後被省文化廳授予“鄉鎮百強文化中心”,良山鎮綜合文化站被國家人事部、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羅坊鎮綜合文化站達到了國家A級標準,2010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服務基層服務農村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有179個農家書屋(均達省級建設標準)、廣電站20個(含市經濟開發區和仙女湖區轄區的鄉鎮站),村文化室119個,文化廣場20個,全區11個鄉鎮有農民業餘劇團16個,5個辦事處有各種業餘藝術團隊20餘個。全區鄉鎮文化廣電從業人員113人,全區基層文化硬體建設(室內及室外活動場地)面積達6.28萬餘平方米。
全區總藏書量達57.2792萬冊:區圖書館總藏書13萬冊(含圖書入藏量12萬冊;電子文獻入藏量1萬件),全區鄉鎮(辦)中心農家書屋總藏書8.8372萬冊,村級農家書屋總藏書35.4420萬冊。區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區級中心面積150平方米,配有55台電腦,數據資源總量為4TB,館藏中文圖書文獻數目數位化100%,建有地方文獻資料庫。全區179個行政村(管理處)都配備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電腦設備1台,完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基層服務點100%的全覆蓋。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覆蓋體系也日趨完善,“村村通”水平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信號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

渝水區現擁有各類醫療機構532個,其中區直醫療衛生機構3個(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區婦幼保健院)、衛生院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1個,村衛生室385個,其他醫療機構106個;衛生院和社區醫療機構設定床位453張;共有衛生工作人員704人,鄉村醫生464人。渝水區衛生改革不斷深化,服務舉措不斷創新,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全區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日臻完善,全區衛生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2008-2010年共投入建設資金3603萬元對14個鄉鎮衛生院的業務用房進行了新(改、擴)建,其中2個衛生院實現了整體搬遷,累計新增業務用房面積32760平方米,使各鄉鎮衛生院的業務用房都達到了省級建設標準;按照區政府的要求新增了十二個醫療服務點,總建築面積3850平方米,總投資305萬元。新建或改造了226個標準化村衛生所,在全區基本形成了十分鐘醫療服務圈。投資160餘萬元在全區各醫療機構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了醫院管理水平,減化了就醫流程,進一步方便了民眾就醫。連續三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188名衛技人員充實到各鄉鎮衛生院工作,全區有59名優秀衛生人才被評為農村衛生學科帶頭人,有96名鄉村醫生通過李兆基培訓項目得到了全面系統的培訓,全區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得到了進一步壯大。先後榮獲“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全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縣(區)”、“全省社區衛生工作先進區”、“全省初級衛生保健達標區”和“江西省應急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節慶活動

渝水區路神生日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地方特產

渝水區渝水區
新余甜茶:它生長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密林中,在仙女湖區範圍內只有東坑林場峽沙分場的九龍山上才有。由於其生長環境特殊,所以具有清熱解暑、降壓祛脂等藥用價值,既是保健用品,又是醫藥用品。用開水沖泡後,香氣四溢,沁人心脾,甘甜爽口,使人頓覺心曠神怡。

新余市筍乾:是由新鮮春筍經人工挖取、去皮、洗淨、烘乾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入口鮮、嫩、脆、不油膩,是一種方便、衛生、營養、安全,回歸自然的高營養、低熱量、含微量元素較高的天然綠色食品。
蜂蜜、花粉、蜂五漿:是純天然營養、食療、美容、保健佳品。天然的蜂產品具有促進代謝健體、調節內分泌、美容、養心益腎生精、滋陰補虛生血、補腦益智健胃、補中益氣安神、養顏益壽延年、防疾祛病抗癌等功效。

渝水區渝水區
純天然乾白魚:純天然乾白魚、乾魚塊:白魚,又名翹嘴巴,是一種喜歡捕食水中動物的魚類,是仙女湖優質天然野生魚。它肉質白嫩,口感清爽。本產品經過傳統醃製和科學配方烘乾而成,色、香、味俱佳,是居家、旅遊、宴席、饋贈的理想佳品。

夏布:中國夏布之鄉雙林鎮素有"中國夏布之鄉"的美譽,雙林夏布始於唐末鼎盛於清乾隆年間。全鎮85%以上人員從事夏布產業,全鎮有5100戶專業戶,夏布專業加工廠8個,夏布集團1個,夏布綜合交易市場1個,紡織印染公司1個。全鎮種植苧麻8280畝,年產苧麻75萬公斤,年產夏布42萬匹,年銷售額達6600萬元,創匯480萬美元,雙林夏布在韓國、日本、東南亞受到廣泛好評並占有韓國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皮蛋:皮蛋,紅心鹹鴨蛋無鉛皮蛋:系選用無鉛材料,經恆溫浸泡新工藝精製而成。吃著清涼爽口,餘味持久,回味無窮。經常食用對滋陰,潤肺,清肝等較好。紅心鹹鴨蛋:系選用天然飼料餵養的淡水鴨鴨蛋,經古法鹽漬而成。

旅遊資源

古文化遺址

渝水區有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2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3處,商代遺址4處,商周至春秋戰國遺址34處,這些古代文化遺址多分布在平原邊緣的低矮丘陵之上。
打鼓嶺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點,從羅坊鎮下坑口東面的打鼓嶺採集到打制石器、石核、石片表明,距今約5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水北鎮南陂村之東拾年山為新石器晚期的遺址,出土的各類文物及遺蹟,屬於江西樊城堆文化系統,距今約5千年;羅坊鎮章塘村棋盤山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周代的古文化遺址;南安鄉汪家村碾糠山商代遺址,屬於吳城商文化類型的商代青銅文化遺址;水西鎮莊上村有一處山坡型文化遺址,是奴隸社會末期的春秋戰國時代遺址。

古建築

渝水區古建築主要有魁星閣、孔廟、瀛州書院、夫子堂、張均海官廳等。
魁星閣:位於新余城南虎瞰山,西北傍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創建人為臨江軍教授葉師中,初名“采芹閣”,改名東瀛閣,清康熙十年重修時更名“文昌閣”,清同治十年(1871),知縣祥安率全縣士民捐資按原貌重建,改名“魁星閣”,此名沿用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孔廟:又名文廟,位於城南虎瞰山,東南近魁星閣,西接明倫堂,南瀕袁河,北靠二中。唐大曆八年(773),知縣杜臻創建,孔廟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來孔廟歷經滄桑,自宋代以來,先後修葺、增修、重修總計25次。
瀛洲書院:位於城南虎瞰山西南,前瀕袁河,東鄰明倫堂,坐北向南,磚木結構。書院是魁星閣、孔廟等古建築群體中的一部分。清鹹豐元年(1851),新余知縣張方矩創建瀛洲書院。至今有157年的歷史。據陳文斗《瀛洲書院》載“……江有洲,俗呼‘東瀛洲’遂名‘瀛洲書院’,”。現僅存清朝舉人劉韻所書“瀛洲書院”匾額。
夫子堂:座落在下村鎮城潭梁家,始建於明洪武初,因梁寅的門生相國金幼孜書額《夫子堂》而得名。隆慶三年(1569)和清乾隆七年(1742)官府曾捐資修葺。
張均海官廳:原名“晝錦堂”,為明代建築,座落在觀巢鎮漢泉村。據《漢泉張氏族譜》載:“時洪武二十八年乙亥也,學士解縉先生親書‘晝錦’二字以贈(張均海)行,故後名其祠曰‘晝錦堂’……”。

風景區

蒙山,地處贛中大地,跨渝水、分宜、上高三境,距新余市區35公里。蒙山呈南北走向,“勢雄千仞、盤根百里”,層巒疊嶂間隱伏著奇洞怪石;藤蔓苔蘚,鋪綴於澗石谷壑之間;泉飛瀑走,霧蝕霞紅,“星分於水,取象於蒙”,人文和自然景觀奇特。
蒙山主峰白雲峰,又名白雲嶺、白雲腦,海拔1004米,為蒙山最高峰。春夏之間,雲霧繚繞,晦明朝夕,山腰大雨,山嶺晴明,恍惚迷離,如入仙境。
天雲標,在蒙山東南,“壁立千仞,雲氣瀰漫”,極似雲海中突兀的航標。峰間有一古洞,名“蓮花洞”。洞內有天然的石象、石佛、石觀音及色澤如蓮花的玲瓏石。
蒙山的名勝古蹟甚多,據《新余縣誌》載:“相傳春秋時,楚老萊子躬耕蒙山”。遊人罕至的北麓相傳為張果老奕棋之處;蒙山東麓的彈子嶺,相傳南宋岳飛與張俊平定李成叛亂,路過此山,曾在嶺上發射一彈飛越蒙山而名;蒙山東隅,有靈隱寺(俗名亂石庵),寺旁有道明禪師石塔(建於唐會昌年間);蒙山之南的西華寺,為唐道明禪師所建;蒙山西北的聖濟寺(又名“勝濟寺”),前後三殿,古樸雄壯。清嘉慶皇帝賜額曰:“唐朝佛國”,字跡尚存;蒙山南麓有壓石廟,為奉祀清源真君而建。蒙山除寺廟外,庵堂林立。當地流傳:“蒙山上一百個廟,只見九十九,一個看不見的在仙姑嶺”,山上香菸繚繞,鐘聲、木魚聲、念經聲,處處可聞。
蒙山的書院,亦頗具盛名。有蒙山書院、竹樓書院、正德書院、石門書院、楚蒙山房等。
龍施泉,又名“壓石洞”。位於蒙山南麓,洞口面南偏西42°。這裡峰巒疊嶂,怪石嶙峋;洞口左側石壁上,刻有“龍施泉”3個尺許楷體字,為明嘉靖八年(1529)巡撫韓雍命新余知縣林釒弋所書,落款為“大明嘉靖已醜春二月朔牧蟠龍山邑叟閩平厓林釒弋克相甫書”。全洞由天然巨石疊壓而成,洞口可容二三十人。石洞深邃,泉水從洞內潺潺流出,流量達0.1立方米/秒,泉水競相噴涌,尤如沸湯,終年不竭,夏涼冬暖,四季可浴。

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余市西南16公里處,是江西省水上游泳資源豐富,開發較成功的湖泊型風景名勝區。2002年5月,江西省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景區總面積2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湖中99座島嶼星羅棋布,湖叉港灣撲朔迷離,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5%,共有220種,765屬,3000多種,占全國總科62.3%,有各種鳥獸類76種,擁有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
仙女湖是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傳說的發祥地,是聞名遐邇的湖泊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屬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198平方公里的景區,50平方公里的湖面,島嶼星羅棋布,湖水清澈見底,原始森林神秘誘人。
仙女湖自然風光秀美樸實,具有“幽、秀、奇、雄”之特點,景區兼具湖泊型和山嶽型兩大類型。有曲水通幽,港叉相連的舞龍湖,有水流湍急,兩峰對峙的鐘山峽;有煙波浩渺,千帆競渡的鈴陽湖;有縁色基因寶庫的大崗山。在仙女湖這片古老神奇的靈山秀水之間,既傳頌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又點綴著無數彪炳史冊的歷史遺存,千年水下古城、水中古橋、水邊古石刻,古廟、古陶窯遺址堪稱華廈奇觀,這裡是唐代江西第一個狀元戶肇、宋代重臣王欽若、明代權相嚴嵩的故里,尤其是宋應星的科技巨著《天工開物》為仙女湖平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近年來,仙女湖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路子,加快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先後新建了現代化旅遊公路和國內一流的旅遊新碼頭。現已開發了20餘處風光景點和人文勝跡,是遊人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絕好去處。
仙女湖主要景點有:會仙台,會仙島位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舞龍湖景區的東部,在江口大壩的西南。相傳很早很早以前,有位新余少年在此偶會下凡的毛衣仙女,並與其中最美麗最年輕的仙女佳偶天成,由此而得名。會仙島背倚二座犬牙交錯的鷺鳥半島,雖然是塊只有250平方米麵積的彈丸之地,卻是觀光者通往主要景點的水土咽喉。
洪陽洞,又名嚴嵩洞、狐仙洞,位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鈐陽湖景區西北的袁嶺第三峰南麓,西望昌山廟,南瞰鈐陽湖。因其深邃奇巧的石灰岩洞而享有古今勝跡的美名。相傳東晉著名道學家葛洪、類陽二人,曾在此洞棲真養性,修道煉丹,故名洪陽洞。又因明代權相嚴嵩少時讀書洞中,迄今傳有“狐仙伴讀”、“吞食夜明珠”的佳話,所以民間又稱之為“嚴嵩洞”、“狐仙洞”。
萬年橋,又名萬歲橋,俗稱東門橋,橫亘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鈐陽湖南部,全長384米,通寬7.68米,是一座擁有11孔的大型石拱橋,也是古分宜城通往南方的主要通道。
龍王島,位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東南面,距六合群島250米,南北長950米,東西寬750米,面積51公頃。
昌山廟,又稱龍姥廟、閱城君廟、聖母廟。位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鈐陽湖西端的昌山峽西岸,坐西朝東,依山傍水,古木參天,上下三進,樓閣井立,建築巍峨壯觀,還有蛇島等景點。

百丈峰風景區

百丈峰景區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7℃,年平均降雨量為1573.6毫米。景區內森林面積達3079公頃,總蓄積量21.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90.8%。景區內百丈峰林場創建於1963年,屬省級森林公園。經過數十年的精心培育和有效保護,已形成闊葉林、針葉林、竹林和灌木林等植被群落,並擁有近百公頃的原始森林植被,主要樹種為杉木、濕地松、馬尾松、樟樹、毛竹等,山峻林茂、綠潮疊涌,四季景色千姿百態;壑深潭幽,泉涌溪流,探幽訪勝其樂融融;空氣清新,怡人心脾,休閒養生延年益壽。天清景明,佇立峰頂,贛江如長練,農田似棋盤,煩憂因此而消隱,心胸為之而開闊。景區內野生動物資源也極為豐富,有野豬、水鹿、狼、麂、胡雞、野兔、野鴨、山鼠、斑鳩、八哥、穿山甲、松鼠、刺蝟、貓頭鷹、猴臉鷹、銀環蛇、蝮蛇、菜花蛇、水蛇、烏梢蛇、白鷺、黑天鵝等余種,是野生動物繁衍棲息的天堂。
百丈峰瀕臨贛江,形似青龍,是一方頗具靈性的風水寶地。其名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意,亦含“步步高升”之寓,故古今達官貴人、平民百姓,多喜攀登百丈峰,祈求官運亨通、家業興旺。百丈峰以靈秀而著稱,雲霧飄渺,卓然物外,是佛道仙山。史載:“百丈峰右之葛峰,山勢峻拔,高出東境,上有葛仙壇,有仙人跡”。這裡人文璀璨。從新舊石器人類生活遺址,到距今兩千多年江南最早的寺廟雷廟,群峰之間留下自唐以來眾多的寺廟遺蹟,有南仙姑寺、聖井寺、石井寺、藍塘寺、寶曆寺、黃塘寺、保全寺、仙居寺、東角壇寺以及正在恢復重建的雲峰寺等,道觀遺蹟有葛仙壇、雷祠、仙井等。百丈峰因仙而名,因佛而盛,清幽淡雅,享譽四方,煉丹始祖、道教名家、東晉名人葛洪、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元代文壇名家范德機、傅若金等歷代名人紛至沓來,或修道參禪,或探幽訪勝,留下無數勝跡名篇。
百丈峰是一座雄山,地勢雄險奇偉,曾留下許多英雄豪傑的戰績武功。在歷史上,百丈峰為吳越分野之地,地處北達豫章、南下吉贛、襟帶嶺粵、西去瀟湘的咽喉之地,故多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成為或嚴守、或死攻的要塞所在。從古至今,百丈峰發生過多次戰役,著名的有:石達開百丈峰火燒湘勇、李秀成伏擊團練、毛澤東大敗國民黨軍突圍南下等。傳說中的皇帝洞、岳飛點將台等遺蹟更是讓人感嘆!此外百丈峰還是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毗鄰百丈峰山的羅坊鎮有著名的“羅坊會議”舊址、紅一方面軍總部舊址、毛澤東開展興國調查舊址、羅坊會議紀念館。著名的《興國調查》就是毛澤東同志在羅坊期間進行調查後整理完成的。

歷史文化

渝水歷史悠久,文化昌盛。自三國吳寶鼎二年(公元267年)建縣至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人才輩出,群星璀璨。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宋朝宰相王欽若,理學家梁寅,清建威將軍張春發,現代畫壇大師傅抱石,皆文工武績,翰墨丹青,為後人所景仰。世界風雲人物、愛滋病防治專家、美籍華人何大一為當今全球注目。渝水人民勤勞勇敢,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30年,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率紅一方面軍到羅坊,召開了著名的“羅坊會議”,為渝水在中國革命史冊上添上了濃墨重彩。

改革開放以來,渝水依託農業大區優勢,著力營造體制、產業、開放、環境、科教等優勢,不斷拓展與外界的交往交流及經貿活動,發展區域經濟。農業以糧棉油和養殖業為主,多種經營品種繁多,農副產品十分豐富,是全國商品糧基地、重點優質棉產區、秸稈氨化養牛示範區、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經濟林建設示範區。工業以城市工業為主體,大力發展水泥、冶金、建材、化工、機械、五金、食品等工業。渝水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產值均居全省前列,是江西省經濟比較發達的縣(區)之一。渝水正以蓬勃發展的雄姿走向全國,面向世界。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