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區

潯陽區

九江市潯陽區位於江西省北部,是省轄市——九江市中心城區。潯陽地名,古代及近代稱尋陽、潯陽。此間亦稱柴桑、江州、湓口、湓城、彭蠡、德化。潯陽,因“南開六道,途道五嶺,北守長江,運行岷漢,來商納賈”,歷來為國之州、郡、府、道之置地。下轄域面積為26平方公里,轄湓浦、甘棠、白水湖、金雞坡、人民路5個街道辦事處,70個社區,8個村委會,總人口27.8萬人(2010年)。潯陽,是歷代文化墨客遊歷之盛地,留有豐富的詩文和佳句,亦有“九派潯陽郡,分明是畫圖”之美譽。潯陽,曾以中國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而著稱於世。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潯陽區  潯陽區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此間,歷為市(行署、地區)、縣置地。1980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九江市(行署)升格為省轄市,下轄潯陽區、廬山區和郊區。 1980年5月20日,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九江市潯陽區人民政府成立。5月26日,九江市革命委員會市革發(1980)22號《關於設立廬山區、潯陽區和郊區建制的通知》正式宣布潯陽區成立。潯陽這座古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再次煥發出青春的活力。潯陽區位於北緯29°41′至45′,東經115°55′至116°5′。現轄域面積為26平方公里,轄湓浦、甘棠、白水湖、金雞坡、人民路5個街道辦事處,66個社區,8個村委會,總人口27.8萬人。改革開放26年來,潯陽區始終堅持“發展工業、興旺商貿、繁榮社區、美化市容”的工作思路,在改革崛起的大潮中,搶抓機遇,迎難而上。近5年來,經濟發展始終保持兩位數字的增長速度,地方財政收入也保待22%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社區黨建“三三四”模式得到中組部、民政部及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被授予“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榮譽稱號。

近年來,潯陽區以項目引進、舊城改造、市場建設為依託,大力發展現代都市產業。市、區兩級政府共同投資1200萬元的濱江生態工業園,集餐飲、休閒一體的麗景·半島大酒店,信華城市都市廣場的建設進一步鞏固潯陽作為都市商貿中心的地位。精心培育市場品牌,改善市場硬體設施成就了潯陽各類專業市場交易活躍。天馬建材家具交易額超過4億;京九農副產品

中心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36億元,榮獲全國農副產品批發行業“50強市場”稱號。此外,龍翔、興業、華強、文化大廈等寫字樓成為都市樓宇經濟的新亮點。

獨特的區位優勢吸引眾多海內外知名企業分支機構入駐潯陽,雅格泰大酒店、其士大酒店、遠洲廬山國際大酒店、國美大型家電連鎖超市、太平洋購物廣場、麥當勞、肯德基的落戶,壯大了潯陽區的經濟實力,提升了城市品位。與此同時,民營經濟不斷壯大做強,區政府投入百萬入股“九江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啟動“誠信工程”,在全市民營企業納稅大戶中開展申報、評選市級誠信企業活動。以上工作的開展,使得潯陽區投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民營企業331家,全年民營經濟稅收達16676萬元。潯陽區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省服務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先進縣(區)”,4家企業分別榮獲“全省先進私營企業”和“全省先進個體工商戶”榮譽稱號。

潯陽區  潯陽區
近年來,潯陽區提出“魅力九江看潯陽”的口號,跟進城市建設步伐,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斥巨資改善環衛基礎設施,繼續深化市容環衛體制改革,形成“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綜合體制。突出品位,提高檔次對城區主幹道臨街建築物實行美化亮化工程,新建農村水泥路面15000平方米,改造城區小區道路1000平方米;完成環城北路、老鸛塘污水處理場的征地拆遷工作,城區面貌明顯改觀。2004年10月12日,在由央視主辦的“2004年中國魅力城市評選展示活動”中,九江榮膺“中國魅力城市”。潯陽區作為九江的中心城區為成功申報“中國魅力城市”發揮了重要作用。2006年,潯陽區以落實九江市委、市政府大開放和“3+1”戰略為突破口,狠抓重大項目,興旺現代商貿,區域經濟在攻堅克難中實現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區共引進內資6.66億元人民幣,引進外資667萬美元,均比去年大幅上升;實現GDP76.2億元,同比增長23.4%,名列全市各縣(區)前茅。年輕的潯陽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見證了小康社會所結出的文明碩果,潯陽經濟的快速、健康、和諧發展,令27萬潯陽人歡欣鼓舞,巨大成就的取得,是中央、省、市正確領導、駐區各單位和兄弟縣(市、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潯陽區歷屆領導班子辛勤耕耘的結果,更是潯陽百姓同心同德、艱苦創業的結果。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歷史悠久的潯陽正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的關鍵期,潯陽人民深信,憑藉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一定能夠把潯陽城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科技發達、商貿活躍、環境優美、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生活富裕的現代化新型城區,從而使這顆鑲嵌在長江之濱和京九幹線上的明珠放射出更加璀璨、耀眼、奪目的光芒。

行政區劃

全區轄7個街道:甘棠街道

潯陽區潯陽區

、湓浦街道、人民路街道、白水湖街道、金雞坡街道、西二路街道、濱興街道,共有85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其中,西二路街道、濱興街道由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甘棠街道面積:5.3k㎡人口:79838人郵編:332000代碼:360403001

管理趙家花園、濱江、岳師門、八角石、延支山、六角石、柴桑、雙峰、能仁寺、南湖、龍山、黃土坡、廬峰、南司、小南門、考棚、新公園、景星、潯陽樓等19個居委會。辦事處駐潯陽路。

湓浦街道面積:3.6k㎡人口:37824人郵編:332000代碼:360403002

管理丁官路、孤溪埂、梅綻坡、龍開河、湓浦、濂溪、半月亭等7個居委會。辦事處駐丁官路。

人民路街道面積:5.1k㎡人口:68040人郵編:332000代碼:360403003

管理兩畝地、山川嶺、桃園、沙子墩、向陽閘、新村、羅家窪、人民路、新東方、廬南、老馬渡、琥珀山、大樹下、黃土嶺、姚家窪、湖濱、長虹、地質隊、供電局等19個居委會。辦事處駐十里大道。

白水湖街道面積:10k㎡人口:45808人郵編:332000代碼:360403004

管理沿江、鎖江樓、白水湖、花果園、長虹北路、廬峰東路、九針集團、東門口、三里街、李家壠、余家壠、萬杉山、九磷、大橋、柘電等15個居委會,白水湖、三里等2個村委會。辦事處駐廬峰東路。

金雞坡街道面積:14.5k㎡人口:38008人郵編:332000代碼:360403005

管理石化、發電廠、油站、鐵里灣、大橋七公司、省二建6等個居委會,大王廟、游嶺、大塘、曹家山、姬公庵、金雞坡等6個村委會。辦事處駐濱江東路。

西二路街道面積:4.8k㎡人口:27754人郵編:332000代碼:360403091

管理西二路、向陽閘、螺絲墩、湖中、園藝、毛紡等6個居委會。辦事處駐旭日路。

濱興街道面積:6.7k㎡人口:53584人郵編:332000代碼:360403092

管理三馬路、二馬路、一馬路、楊子巷、月亮灣、放馬場、向湖、春安里、壩圍里、官牌夾、建材、三角線、214等13個居委會。辦事處駐三馬路。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潯陽區位於江西省北部,北緯29°41′至45′,東經115°55′至116°5′。北濱長江,與湖北黃梅縣隔江相望。

地形地貌

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地勢低平多湖泊,東南部門有丘坡。湖泊有甘棠湖、南門湖等。

水文氣候

潯陽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17℃,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無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霧日在16天以下。九江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從初夏到6、7月的梅雨期間,降雨集中,大、暴雨頻繁,5、6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毫米左右,極易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出梅後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往往晴熱乾燥,不少年份高於攝氏35度的高溫日長達20多天;秋季氣溫較為溫和且雨水少;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不過隨著溫室效應,暖冬現象明顯。

政治

區委書記:戴曉慧

區委副書記、區長:左延

截止到2014年5月仍職

人口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潯陽區總人口297704人;

街道 人口
湓浦街道 27432
甘棠街道 68290
人民路街道 58720
濱興街道 38513
白水湖街道 41858
金雞坡街道 34241
西二路街道 28650

2003年底,潯陽區總人口29.7萬人。

截止到2010年潯陽區共有人口27.8萬人。

經濟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0.14億元,增長12.2%(按可比價計算);固定資產投資40.79億元(核減後),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8億元,增長18.9%;財政總收入13.45億元,增長35%;實際利用區外資金21.66億元,增長12.7%;實際利用外資5087萬美元,增長12.4%;外貿出口2.15億美元,增長12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3.6%和12%。全年實現三產稅收8.5億元,增長22.9%,占財政總收入的63.5%。

社會

2012年,公開招聘了28名社區專職工作者。逐步解決社區辦公用房問題,新增和改造辦公用房面積2300平方米,社區居乾生活補貼人均增長40%以上。廬峰花園社區榮獲“全國基層科普行動先進單位”。

2012年潯陽區第一幼稚園、潯陽國小開工建設,東風國小榮獲“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柴桑國小榮獲“全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2012年潯陽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0.5萬份,免費發放公共衛生服務卡291萬元,新建了兩家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甘棠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穩定低生育水平,實現了“一升三降”的總體目標,成功舉辦全省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現場會和全省人口宣傳環境及宣傳陣地亮點工作觀摩會,榮獲“全省生育文明建設先進縣(區)”。

2012年潯陽區為100名老人提供了免費送小時服務,區白水湖老年康樂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升級改造婚姻登記服務中心,榮獲國家3A級婚姻登記機關。

2012年潯陽區完成了《潯陽區志》、《政區大典·潯陽分卷》送審稿,《中國和諧社區建設實踐與創新書系·潯陽模式》順利出版。

交通

長江沿境長28.5千米,九江港上通川鄂、下達蘇滬、內河航線可抵沿江縣、市及鄱陽湖域,九江長江大橋連線京九鐵路。公路有九湖、虬九、九界、十蓮等主幹線,高速公路直抵省會南昌。區內主要街路有大中路、潯陽路、濱江路、十里大道、長虹大道等。

旅遊

名勝古蹟有能仁寺、大勝塔、煙水亭、思賢橋、鎖江樓塔、浪井、潯陽樓、琵琶亭等。國民革命軍第24師葉挺指揮部舊址在境內。

歷史典故

1、公元815年,白居易貶到江州(今九江),在潯陽江邊寫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2、在四大名著水滸傳中多次寫到在潯陽發生的故事,例如宋江在潯陽樓上題反詩,李逵與李俊大鬧潯陽江等等。

上古之時,黃梅下鄉非平原,而是古九江和江心的洲,古九江一直在演變,在黃梅下鄉一直存在演變的遺蹟,後長江南移,形成今天的平原。現今黃梅下鄉地名多帶“洲”字,且多湖,就是這個緣故。最典型的就是“江心洲”,蔡山鎮的蔡山曾經在“九江”中,立於江心洲,洲中有古寺,名為“江心寺”,李白的《江心寺》即作於此,表明唐朝時,江心洲仍然存在,蔡山仍孤峰矗立於江心。

歷史文化

秦置九江郡,治所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轄境約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以“九江”在境內得名,與今天的江西九江市無涉。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置廬江國,領縣十二,尋陽為其一,縣治約在今蔡山附近的古城村。南朝以前的古史書中,一般作“尋陽”,其實是“潯陽”。《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潯本水名,在江北,南流入大江。漢因以名縣,而江遂得潯陽之稱。”古尋陽城又名潯水城,也是明證。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孫權分江夏郡置蘄春郡,領尋陽隸荊州。十四年(209),呂蒙為尋陽令。280年吳臣服於晉,陶淵明曾祖陶侃乃由鄱陽遷往江北尋陽,也曾任尋陽令。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因軍事需要劃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二縣立尋陽郡,郡治柴桑,隸江州。永嘉三年(309),尋陽縣治南遷,江北故地北部劃歸蘄春,南部仍屬尋陽縣(大概以今太白湖、龍感湖一線的古長江為界)。

資治通鑑》、《讀史方輿紀要》等載:313年,琅琊王睿使周顓鎮江州,屯潯水城,為賊杜弢所困,武昌太守陶侃遣兵救之,周顓出潯水投王敦於豫章。這個歷史事件相當重要,之所以史書記載為“潯水城”,而非“尋陽城”,說明此時尋陽已南遷,所以稱江北的尋陽老城為“潯水城”,以示區別,而且此時陶侃已離任尋陽令,舉家已回到江南的柴桑,所以陶淵明生於江南,落籍柴桑。東晉鹹和中(326—335)溫嶠移江州治尋陽,從此“江南之尋陽著,江北之尋陽益晦,後遂廢漢尋陽縣入柴桑縣,自是以後皆以尋陽郡城為尋陽城矣。”(見《讀史方輿紀要》)尋陽之名由江北移到江南,在晉朝南遷時完成。隋唐又在尋陽地立尋陽縣,隸江州(今九江市),江州乃因襲尋陽(潯陽)之名,唐朝以後史書作潯陽,又名潯陽一帶的長江為潯陽江,後又建潯陽樓。“潯陽”在唐朝時聲名大振,徹底壓倒江北的古尋陽,以至唐以後的人往往把漢晉時期的“尋陽”寫成“潯陽”。五代南唐末,改潯陽縣為德化縣,1912年改為九江縣,1936年把古尋陽地“封郭州”(今黃梅分路、小池一帶)、“團牌州”(今新開蔡山附近)等洲劃歸江北的黃梅縣。

歷史人物

潯陽公主(?—?),唐順宗李誦女,母崔昭儀。唐文宗大和三年(830年),與平恩公主和邵陽公主出家為道士。每年朝廷賜封物七百匹。

新唐書 列傳第八

襄陽公主,始封晉康縣主。下嫁張孝忠子克禮(張克禮)。主縱恣,常微行市里。有薛樞、薛渾、李元本皆得私侍,而渾尤愛,至謁渾母如姑。有司欲致詰,多與金,使不得發。克禮以聞,穆宗(唐穆宗)幽主禁中。元本乃功臣惟簡(李惟簡)子,故貸死,流象州,樞、渾崖州。

潯陽公主,崔昭儀所生。大和三年,與平恩、邵陽二公主並為道士,歲賜封物七百匹。

臨汝公主,崔昭訓所生。蚤薨。

九江市行政區劃

行政區

面積(單位:k㎡)

人口(單位:萬人)

代碼

郵編

駐地

廬山區

548

29

360402

332005

十里街道

潯陽區

50

31

360403

332000

甘棠街道

九江縣

911

34

360421

332100

沙河街鎮

武寧縣

3507

36

360423

332300

新寧鎮

修水縣|

4504

78

360424

332400

義寧鎮

永修縣

2035

37

360425

330300

塗埠鎮

德安縣

927

23

360426

330400

蒲亭鎮

星子縣

719

25

360427

332800

南康鎮

都昌縣

1988

78

360428

332600

都昌鎮

湖口縣

669

29

360429

332500

雙鍾鎮

彭澤縣

1542

36

360430

332700

龍城鎮

瑞昌市

1423

44

360481

332200

湓城街道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