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縣

黎川縣

黎川縣,是撫州市的下轄縣,地處江西省中部偏東,武夷山脈中段西麓,與福建省的贛語區光澤、邵武、泰寧、建寧四縣及同屬撫州的南城、南豐、資溪三縣毗鄰,福銀高速公路和向莆鐵路穿境而過,是由贛入閩的東大門之一。2010年,黎川縣面積1728平方公里,轄6鎮、8鄉、2個墾殖場,總人口25萬人,基本上為江右民系。通用撫州贛語。自然分布可以概括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截至2014年,黎川縣有耕地38萬畝,林業用地190萬餘畝,森林復蓋率達66%,宜漁水面7.5萬畝。礦產資源以瓷土、花崮岩最為豐富,且品質優良,瓷土儲量1200萬噸,花崗岩儲量300多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2.6萬千瓦,每年可提供商品糧10萬噸、木材8萬立方米、生豬18萬頭、水產品1萬餘噸。

基本信息

縣情概況

黎川縣位於江西省中偏東部,武夷山脈中段西麓(lù),與福建省的光澤、邵武、泰寧、建寧及本省的南城、南豐、資溪等七縣(市)毗鄰,福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由贛入閩的東大門之一。面積1728平方公里,轄

6鎮、8鄉、1個墾殖場,總人口24.6萬人,基本上為江右民系。通用撫州贛語。其中縣城人口7萬餘人。

黎川歷史悠久,始建縣於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黎川處於閩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黎川從事革命活動。1933年5月,中共閩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和省軍區在該縣湖坊鄉成立,黎川資源豐富,現有耕地38萬畝,林業用地190萬餘畝,森林復蓋率達66%,宜漁水面7.5萬畝。礦產資源以瓷土、花崮岩最為豐富,且品質優良,瓷土儲量1200萬噸,花崗岩儲量300多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2.6萬千瓦。黎川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速生豐產林基地縣”、“瘦肉型生豬基地縣”、“優質水產基地縣”、“食用菌生產基地縣”,每年可提供商品糧10萬噸、木材8萬立方米、生豬18萬頭、水產品1萬餘噸。黎川風景秀麗,素有“鍾靈毓秀,黎明山川”之譽。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奇特,岩泉國家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植物王國,動物天堂”;十里長街明清建築保存完好;洲湖百年“船形古宅”國內罕見;福山寺、妙法寺、壽昌寺、喜山寺等福祿壽喜四大古寺和新豐橋、橫港橋等景觀建築風格獨特,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和旅遊著力實施“突出一個重點(主攻工業、決戰園區)、實

現三大突破(工業化、城市化、新農村建設)、建設五大基地(承按閩台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盛地、日用陶瓷生產基地、服裝鞋業生產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沿海發達地區旅遊休閒度假基地),確保財政收入三年翻番,五年翻兩番,實現黎川在贛閩邊際地區快速崛起的發展主戰略,努力打造“實力黎川、活力黎川、魅力黎川、和諧黎川”,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欣欣向榮、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06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2%;財政總收入1.0968億元,增長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9億元,增長3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2億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3708.78元,比上年增加338.78元。工業經濟迅猛發展。陶瓷、服裝鞋業食品、木竹加工、機械製造等主導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縣工業園區作為省級園區,規劃面積13000畝,按照“兩軸六園”的格局發展產業集群,規劃陶瓷、服裝鞋業、食品、醫藥、機械製造、陶瓷工業是黎川的優勢產業全行業年產值達2.8億元,有“江西第二瓷都”之稱。全縣現有陶瓷企業16家,其中環球瓷業公司已成為全省陶瓷行業單個出口量最大的企業,康舒陶瓷公司生產的耐熱瓷煲產量居全國第二位,九州陶瓷公司生產的衛生潔具填補了全省空白,近兩年來,全縣共引進制鞋企業12家,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安排就業上萬人,年產值達5億元。農業產業化進程步伐加快。種養殖業規模較大,以優質稻、烤菸、毛竹、食用菌、鰻魚養殖為主的特色農業已具規模,尤其是烤菸生產從無到有,發展迅速,2007年,全縣栽種菸葉14000餘畝。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黎川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按照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的目標,全縣正著力推進國安大型生態旅遊開發、城市新區等重點工程建設,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城市品位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切實加強城市綜合管理,積極創建文明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連續四屆獲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先進縣城”稱號和首屆“全省園林城市”稱號。進入“十一五”時期的黎川,正在贛閩邊際地區快速崛起。

歷史沿革

據同治新城縣誌 同治十年(1871)刻本影印

沿革:秦革封建以郡縣治天下廢后沿之數多革之數少,蓋分合統隸旨與時為推移焉,新城分於宋紹興逾元及明悉沿而不革

國朝本書永分地不更名然一統志表列漢為端宗建廢之故而改可控之宜不得以偏隅為可略也

1、漢:高帝五年穎險侯灌嬰渡高定豫章郡,郡領縣十八析境南為南城。和帝永元八年分南城西北境置臨汝縣

2、三國吳:太平二年以臨汝縣為臨川郡,分南城縣東南境為南豐、東興、永城三縣。南城縣改為新南城俱屬臨川郡,永城縣北三里城頭東與先郡今東興鄉

3、晉:元康元年仍為臨川郡領縣新南城、南豐、東興、永城屬焉2

4、宋齊:宋初仍舊制順帝時以縣大小定封爵之差,南城、永興為南爵、相東興為侯爵、相南豐為()今皆屬臨川內吏;齊建元初徙臨川郡治於南城東興、永城制仍宋代

5、梁陳:梁徙臨川郡復改治臨汝仍置東興、永城

6、隋:開皇九年平陳罷臨川郡置撫州省南豐、永城、東興復入南城,大業三年廢撫州復稱臨川郡,南城屬焉

7、唐:武德五年復為撫州析南城置永城、東興七年省入南城

8、五代:屬南唐

9、宋:開寶二年南唐以南城置建武軍,紹興八年(1138)從安撫使李綱,轉運使逢汝霖、徐霖奏析南城東南五鄉置新城縣,辟黎灘鎮為縣治因別稱黎川

10、元:元初仍宋制,順帝至元十年改建昌軍為路

11、明:太祖壬寅二月改建昌路為肇昌府,九月改稱建昌府新城屬焉

12、國朝(清):順治二年乙酉七月大師定建昌新城歸附,十月閩鄭彩據新城,三年丙戌正月我是復定新城仍為縣屬建昌府

1985年3月15日,撤銷宏村鄉,設定宏村鎮(贛府廳字160號)。

1993年1月3日,撤銷洵口鄉、熊村鄉,設立洵口鎮(贛民字1號批覆)。

2000年,全縣轄4個鎮、13個鄉:日峰鎮、洵口鎮、熊村鎮、宏村鎮、厚村鄉、荷源鄉、湖坊鄉、中田鄉、裘坊鄉、潭溪鄉、栗塘鄉、坊坪鄉、龍安鄉、東堡鄉、社苹鄉、西城鄉、樟溪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17914人;其中: 日峰鎮 43802、 宏村鎮 14176 、洵口鎮 11477 、熊村鎮 9668 、潭溪鄉 17718 、栗塘鄉 10586、 裘坊鄉 8230 、荷源鄉 9573 、厚村鄉 9836、 坊坪鄉 5936 、湖坊鄉 8843 、龍安鄉 10219 、東堡鄉 3536、 中田鄉 12303、 樟溪鄉 7051 、西城鄉 9700 、社苹鄉 8621、 德勝關墾殖場虛擬鄉 16639(人)。現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1年3月2日,撤銷龍安鄉,設立龍安鎮;德勝關墾殖場改制,設立德勝鎮(贛民字94號批覆)。2001年11月8日,撤銷栗塘鄉、裘坊鄉,劃歸日峰鎮;撤銷東堡鄉,劃歸龍安鎮;撤銷坊坪鄉,劃歸熊村鎮(贛民字509號批覆)。

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23.7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6鎮8鄉。

日峰鎮2004年轄:東門居委會、日峰居委會、南門居委會、新街居委會、前步居委會、新華居委會、王府居委會、磨市街居委會、東方紅居委會、水槽居委會、下橋村、回上村、篁竹村、五一村、新華村、燎源村、永興村、新榮村、店前村、點山村、十里村、聯盟村、連源村、八都村、十字村、光明村。

宏村鎮轄:宏村鎮居委會、中湖村、沙下村、光輝村、丁路村、孔洲村。

洵口鎮轄:洵口居委會、洵口村、下寨村、白沙村、石蓮村、皮邊村、渠源村。

熊村鎮轄:上街村、下街村、嶺下村、洙岩村、際溪村、中站村、極高村、坊坪村、甘竹村、桃上村、邱源村、張家嶺村。

龍安鎮轄:龍安村、下村、宋洲村、柘園村、水尾村、井戈村、東堡村、院前村、下葉村、王沙坑村、桃口村。

德勝鎮轄:德勝村、新店村、茅店村、東山村、黎明村。

潭溪鄉轄:幸福村、大芸村、河溪村、三都村、長洋村、團村、文青村、河塘村、新莊村、五星村、蘆陂村。

湖坊鄉轄:湖坊村、水湖村、石陂村、營心村、大排村、梘源村、塘坊村。荷源鄉轄:荷源村、畲上村、資福村、蘆油村、陳家村。

厚村鄉轄:厚村、大源村、飛源村、三源村。

社苹鄉轄:社苹村、宏源村、團星村、前進村。

樟溪鄉轄:店上村、中洲村、東港村、上源村。

西城鄉轄:新橋村、河樟村、丰南村、樟源村、五通村、蘆坑村、梅源村、余坑村。

中田鄉轄:中田村、河東村、營前村、竹際村、公村、黃源村、會源村。

華山墾殖場轄:洲湖村、麻坑村、華聯村。

黎川工業園區 江西黎川工業園區是江西省級工業園區、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地處江西中偏東部、武夷山脈中段西麓,福銀高速公路的開通,我縣成為由閩入贛第一縣,工業園規劃依託福銀高速公路及豐杉線沿線展開,形成“二軸、二心、六園”的空間結構。“二軸”,即黎泰線、豐杉線;“二心”,即休閒娛樂中心和綜合服務中心; “六園”即一、二期工業園(鞋材工業園)、陶瓷工業園、綜合工業園(閩台工業園)、醫藥食品工業園、機械製造工業園、高新技術(電子)電子工業園,規劃總面積9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黎川縣位於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

市東南部,地處武夷山西麓,撫河上游。介於北緯26°59′~27°35′,東經116°42′~117°10′之間。東與福建省的光澤縣、邵武市毗鄰,南與福建省的泰寧、建寧二縣緊靠,西同本省的南豐縣接壤,北同本省的南城、資溪二縣相依。

地質地貌

地勢南高北低,由東北部、東部和南部漸次向地勢平緩的中部和西北部呈撮斗形傾斜。地貌可分為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沖積小平原等五種類型,低山區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至東南為,高丘陵區主要分布在山區向丘陵延伸的過渡地帶,中丘陵區主要分布在縣境西部與縣域中心腹地的夾帶地區,低丘陵區主要分布在縣境中部腹地至西北洪門水庫一帶,而黎灘河、龍安河、資福河之中下游兩岸則為沖積小平原。

氣候

黎川縣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雨量豐沛,日照充足,氣候溫和濕潤,無霜期較長,具有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點。全縣歷年平均氣溫為18℃左右。極端最高氣溫為42.2℃(2003年8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2.3℃(1991年12月29日)。平均日照時數為1642.8小時,無霜期287天。年均降水量1800.8毫米,是江西省水份豐富的縣之一。

土壤

黎川縣土壤劃為5個土類、8個亞類、14個土屬、53個土種,土壤有較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海拔1200米以上為山地黃棕壤,800~1200米之間為山地黃壤,600~800米之間為黃紅壤,600米以下多為紅壤。水稻土是黎川縣主要的耕作土壤,共有34.78萬畝,60%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陵和小平原,39%分布在海拔200以上的中高丘陵地帶。

水文

黎川縣縣共有大小河流84條,總長946千米,流域面積1553平方千米。解放後歷年平均水徑流總量18.3億立方米。全縣河流雖多,但河面狹窄,河道曲折,河床陡降,平常水淺,汛期暴漲,不能通航,只能浮運木排、竹排。主要河流為3條:黎灘河,發源於德勝鎮眉毛峰北麓,全長47千米,流域範圍6個鄉17個村,流域面積678.7平方千米;龍安河,發源於德勝鎮百家畲村,全長67.9千米,流域範圍5個鄉13個村,流域面積533.1平方千米;資福河,發源於福建省光澤縣天子池,全長43千米,流域面積為343.5平方千米。三條主河均匯入洪門水庫。

自然資源

黎川縣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18種,其中金屬礦產有金、銅、鎢、鉛、鋅、鉭鈮等8種,非金屬礦產有瓷土礦、高嶺土、鉀長石等10種。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鳥類動物95種(夏候鳥19種、留鳥55種、冬候鳥及旅鳥21種);獸類40種(包括3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棲爬行動物51種(兩棲23種、爬行28種),占江西省已知種類數112種的45.5%;小型昆蟲536種,已定名的昆蟲有10目90科512種;野生木本植物107科、256屬661種,植物中列入國家級保護的有29種,重點可供開發的藥用植物有近20種。

黎川風景名勝

紅色旅遊景觀

湖坊鄉閩贛省委、省革委舊址保存較完好,揭開第五次反圍剿的團村、洵口、資福橋三大戰役舊址依稀可見,縣烈士公園紀念碑雄偉壯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我縣的“紅色革命教育旅遊區”。閩贛省政府舊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閩贛省委、閩贛省革委和閩贛軍區領導機關舊址,坐落在黎川縣湖坊鄉。閩贛省是中央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線贛東北根據地的通道和紐帶,是中央根據地的東北大門,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葉劍英、劉伯承、王稼祥、聶榮臻、羅榮桓、楊尚昆、顧作霖、譚震林、粟裕、黃克誠、羅瑞卿、肖勁光、邵式平等曾在這裡從事革命活動、功勳卓著。中央根據地反圍剿的一些重大戰鬥發生於這個地區。在黨的領導下,閩贛蘇區廣大軍民,為了革命事業的勝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他們的英勇業績,永留青史。

綠色旅遊景觀

正在申報的岩泉國家森林公園方圓30平方公里,據調查擁有高等植物2000餘種,其中國家級、省級保護樹種54種;鳥類、獸類動物186種,其中國家級、省級保護動物8種;昆蟲類動物536種。岩泉國家森林公園有直插雲霄的會仙峰、千年古剎的洋岫奇洞及林蔭石道、展坪飛渠四個奇特景點。龍頭寨水庫攔水大壩採用國內先進的“對數螺鏇形雙曲拱”技術,設計獨特,壩高90.7米,壩面弧長132米,十分壯觀,水庫蜿蜒數十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尤如“高峽出平湖”。以岩泉國家森林公園、龍頭寨水庫為主的風景區建設項目已制定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在申報AA級國家風景區。

岩泉省級自然保護區——岩泉自然保護區地處武夷山脈中段,坐落於江西省中部最東端的黎川縣國有岩泉采育林場境內,其東南部分別與福建省建寧、泰寧兩縣相連。整個保護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分為核心區、緩衝區、生產區三個區域,有6個森林植被類型、22個群系,森林復蓋率達到98%。區內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以常綠闊葉林為主而滲入不少落葉種類構成各種不同的森林群落。保護區共有木本植物107科、265屬、661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樹種29種,省級保護樹種25種,且有保存較為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707種動物中,有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雲豹、豹、黑鹿、黃腹角雞、蟒蛇等和獼猴、蘇門羚、穿山甲等1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保護區內景色清新秀雅、悅目怡情,堪稱武夷山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撫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得最好的地方之一。

會仙峰——海拔1355米的會仙峰,遠望如一頭雄獅昂首吼叫,故又名獅子峰,它聳立於群峰之中,直插雲霄,有“勢臨武夷俯閩贛”之氣勢。山下林木鬱鬱蔥蔥,山上岩石嶙峋,絕壁懸崖,而隨處可見石縫中生長的台灣松姿態婆娑,秀色橫溢,山頂峭壁邊依勢建古廟,即會仙寺,坐於平台欽酒對弈,仙人般飄逸、灑脫,難怪明代地理學家黃儀、旅行家徐霞客游罷大為慨嘆。

龍頭寨風景區——岩泉自然保護區西面高峰之下,黎川人民依勢建造了龍頭寨水庫,攔水大壩採用國內先進的“對數螺鏇形雙曲拱”技術,設計獨特,壩高90.7米,壩面弧長132米,頗為壯觀。水域綿長,峰迴路轉,蜿蜒數十里,水色清晰碧綠,兩岸群山連綿,森林密布,泛舟順流而下,賞美不勝收之景,懷怡然自樂之情,堪稱“小三峽”之絕境。

洲湖溫泉——位於華山墾殖場洲湖村一名為“暖水”的小村莊,村莊南側小溪旁,有泉自地底冒出,水溫約攝氏30餘度,冬夏相差無幾,並含硫質,村人以石砌池於其上,面積約10平方米,春夏季節,溪水暴漲,常淹小池,水退後,夏清見底,每屆冬令,水氣瀰漫。

古色旅遊景觀

洲湖船宅——位於華山墾殖場洲湖村,始建於清代,整個住宅建築面積約10畝,房屋高6米,磚木結構,一進三廳,每廳三層,共108間。

孔廟——位於黎川一中西面,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三年(公元1143年),至清同治年間,已歷30多次修建。主體分為大成門和大成殿兩部分,占地面積2314平方米。上世紀40年代,孔廟曾是黎川縣初級中學學校址。孔廟一側原有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書寫的“聰明泉”石碑。廟內古木參天,石柱挺立,四列十級台階,分別通向東西南北房舍前長廊,天井東西兩側,分列樹壇花圃。春來鳥笑花艷,秋到丹桂飄香。1999年10月進行了重修。修葺就一新的孔廟,既是黎川一大人文景觀,更為教書育人發揮作用,它時刻啟迪後人發揚先師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功立業。

民清古街——雖說昔日的“十里”僅存三分之一,卻仍為贛東地區現存面積最大、最完整的古街。古城黎川曾經也是一座城牆圍攏的圍城,四面均有城門出入,但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老街不在城池內。從街口望去,兩邊豎立著長長的街樓,木質結構的廊道。房屋的上層供居住使用,底層是店鋪。商鋪沿襲 著古老的傳統,基本都是前店後坊或下門面、上住房的格局。老街實實在在地讓你回到了上世紀的中葉,是典型的“民清古街”。 “十里街”街衢仍有三里之長,許多明清時期的大宅院散落其間,街道商鋪更是清一色的騎樓貫通。老街能存留至今,本來就是一個奇蹟。更令人驚奇的是,街市自明清至今還一直保持著繁華的景象,實屬罕見。漫步在老街,衡器店大大小小的秤桿秤砣一溜地掛在了店門口;酒店、湯圓店、糯糍店、米糖店等依舊飄著悠悠的清香。有“叮叮噹噹”的敲擊聲從遠處飄來,循聲尋去,原來是鐵匠鋪的師傅們掄著大錘在打制鐵器……這些手藝店同現代商業元素揉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古今交融的生活場景。

新豐橋——位於目峰鎮篁竹街,明代始建,原為木橋,長88.8米,寬4.25米,橋上建有長廊式木柱瓦頂棚屋,兩側以雕木橋欄,中段建有亭宇,兩端置店鋪數間。

福山寺——位於社苹鄉竹山村景觀奇秀的福山之上,九疊谷四山交峙,怪石嶙峋,澗水環流,松竹掩映,歷代文人紀紀游詩文甚多,譽之可與廬山九疊媲美,九疊谷正北建有雙林寺,寺側建武夷堂,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曾講學於此,明末抗清名臣黃端伯也曾聚徒教授,並建有蕭曲山亭,清代,雙林寺增設精舍6幢,巍峨輝煌,為全縣寺廟之冠。

妙法寺——址在湖坊鄉妙法村,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後毀於火災,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寺宇由大殿、方丈樓、僧房等部分組成,大殿面積約800平方米,僧房百餘間。

壽昌寺——位於洵口鎮香爐山村附近,始建於唐代鹹通年間。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堂、僧眾宿舍、膳房及齋堂等,總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這裡青山環立,阡陌縱橫,風景十分優美,它與福山寺、妙法寺構成黎川三大佛教勝地。

地方方言

贛語撫州片,或稱之為撫廣片、撫州南城片,主要分布在江西撫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包括撫州、臨川、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進賢、金溪、南城、黎川、資溪、南豐、廣昌以及福建的建寧和泰寧等15個市縣。同贛方言其它片相比,該片在語音、辭彙、語法上的一致性最強。

主要特點

該片聲母的突出特點是透定二母今開口呼讀為[h](金溪、樂安例外);知三章組字除樂安讀zh ch sh(拼音),廣昌、進賢讀z c s j q x(拼音)以外,江西境內的市縣都讀[t th s ];來母細音讀

分片

該片可分為臨川、南城兩個小片,範圍大致同撫州府、建昌府舊域相當。

臨川小片包括撫州市、臨川、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進賢、金溪。共同點是泥來洪音相混(東鄉泥來洪細一般都不混),來母細音讀

經濟發展

全縣以京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為契機,實施“大改革、大開放、大招商”主戰略,努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9.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財政總收入6289萬元,增長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億元,增長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億元,增長10%;農民人均收入3008元,比上年增加502元。

●工業

初步形成了以陶瓷、電子、化工建材、服裝織造、出口型農林產品加工、小水電等六大支柱產業格局。縣工業園區規劃面積4500畝,二期千畝工業用地也正在進行“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全縣現有陶瓷企業10多家,年產值1億多元,主要生產日用瓷、耐熱瓷煲及工藝瓷、象牙瓷,有“江西第二瓷都”之稱,康舒牌陶瓷分別被評為“江西省著名商標”和“江西省名牌產品”。電子產品主要為永華駿業電子公司的語言電腦復讀機、電話機、電子禮品系列等。化工產品主要有除草劑、殺蟲殺菌系列、乙炔等,年生產能力1.5億元。木竹加工主要產品有竹膠合板、根雕、家具、寵物小木屋等。通過招商,引進外資新上了30多座小水電站,到2006年預計可年發電1億度。2004年,縣財政來自工業的稅收達到1500萬元,其中,納稅上百萬元的工業企業達到5戶。工業通過改組改造,扶優扶強。確定支柱產業戰略,逐漸形成了五大集團,即以開發航空瓷、耐熱瓷為龍頭的陶瓷集團,產值8000萬元;以華港電子產品為龍頭的電子工業集團,產值1億元;以特鋼曲軸為龍頭的機械製造集團,產值1000萬元;以藤茶製品為龍頭的食品、木竹集團,產值1億元;以鰻魚養殖、加工為龍頭的鰻業集團,產值1.2億元。同時重點培植了十個產值達500萬元。利稅達50萬元的骨幹企業,

2009年由於縣委、縣政府把“主攻工業,決戰園區”作為黎川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進一步加強了對工業的領導和支持力度,新型工業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90945萬元,同比增長23.5%;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30.94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809萬元,同比增長11.74%;集體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95萬元,同比增長12.05%;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8723萬元,增長16.58%。

輕重工業齊頭並進,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重工業完成總產值6.78億元,增長49.57%;輕工業完成總產值24.15萬元,增長6.77%。

工業經濟效益再創新高。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7300萬元,同比增長21.27%;實現利潤11047萬元,同比增長63.61%;實現利稅20563萬元,增長50.07%。

園區經濟強勁增長。全年黎川縣園區工業企業達到12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就達37家。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4.32億元,同比增長24.6%;主營業務收入達34.1億元,同比增長22%;利潤總額5385萬元,同比下降5.8%;稅金總額9108萬元,同比增長62.88%。

建築業平穩發展。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445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0.5%。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103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

●農業

重點發展“三高”農業和特色農業,在建設五大商品生產基地的同時,又自行發展起了鵝鴨、牛羊、果業、蔬菜、白蓮、菸葉、藥材、特種養殖等十個區域性小基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增長。黎川是農業大縣,種養殖業規模較大,以優質稻、食用菌、烤菸、特種水產為主的特色農業已具規模。種植業以糧食為主,年產糧食17萬噸左右;經濟作物主要有烤菸、白蓮、西瓜、蔬菜等,近幾年,以茶樹菇、草菇、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發展較快,2004年生產食用菌1.2億袋,創產值1.5億元。

●基礎設施

依託京福高速公路建設,黎川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按照建設工貿型山水園林城市的目標,全縣重點抓好新區、水槽片區等“十大工程”建設,已連續三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先進縣城”。

2010年概況

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1.2億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長14.4%;三次產業比例由32∶36.7∶31.3調整最佳化為23.1∶49.9∶27;實現財政總收入4.8億元,是2005年的6.4倍,年均增長44.7%,實現了每兩年翻一番。2009年、2010年連續被評為全市目標管理考評綜合先進縣。

工業經濟實現新突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52家,比2005年底增加38家,實現增加值10.9億元,是2005年的5.7倍,年均增長30%,四年榮獲“全省工業貢獻獎”。陶瓷、鞋服、塑膠包裝等主導產業集聚效應初顯,被評為江西省日用耐熱陶瓷產業基地,鞋服企業達到34家。園區規模迅速壯大,建成面積8300畝,落戶企業160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5億元,是2005年的6.2倍,先後被評為省級工業園區、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省級民營科技園、省級生態工業園區試點單位、省級中小企業創業基地。

農業農村工作取得新進展。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全縣擁有省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扶貧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21家、無公害農產品8個,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 6.2 億元。烤菸、食用菌等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成為江西省第三大產煙區和山東中煙公司優質菸葉供應基地,黎川茶樹菇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保護標誌。鄉鎮發展能力增強,日峰鎮財政收入超4000萬元,潭溪、社苹、熊村、龍安、宏村、湖坊等6個鄉鎮財政收入超1000萬元。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完成248個點的新農村建設、294個點的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任務,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2010年又被評為五年工作標兵縣。大力實施各項林業重點工程,森林復蓋率由64.8%提高到67.2%。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快速增長,2010年完成47.3億元,是2005年的5.6倍,年均增長41.1%。城市規劃不斷健全,完成了第二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第三、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制定了新城區東部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框架不斷擴大,老城區面貌明顯改善,新城區基本建成並不斷繁榮;縣城建成區面積發展到8.91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40.56%,比2005年提高了9.16個百分點。城市管理不斷規範,完善了作業、監督、管理三位一體的環衛體制,形成了全日保潔、全城復蓋的良好運行機制,城市運行秩序不斷好轉。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健全,通村公路硬化率達100%,新增改善灌溉面積3.5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7.8平方公里。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2年,日峰鎮城市防洪工程主體基本竣工,2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成,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工程改善灌溉面積5.84萬畝,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惠及1.5萬人口,修復60座水毀橋樑,豐德線、厚蓮線、資洵線三條省道提升改造動工。

2013年,黎川縣開工建設城市建設重點工程21個、基本竣工14個。順利啟動古城改造、古城改造安置房等一批民眾關注的重大民生項目,基本完成雙橋修繕、城區市政設施提升改造、黨校新校區、新區國小(一期)、2012年保障性住房、公安消防第二中隊營房等一批配套性工程,配套功能大幅提升。縣城建成面積9.4平方公里,人口9.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8.2%,被評為江西省園林縣城。全力推進“兩違”專項整治,依法拆除違法建築23處、面積1.5萬平方米,立案查處“兩違”98起、占地2.3萬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3年,黎川縣全年投入民生資金10.9億元,占全縣財政總支出的69.8%,城鎮就業率97.04%,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8.7%,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7.9%、96.9%,新農合參合率96.46%,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水平高於省市標準,540套保障性住房投入使用。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突破,省領導定點聯繫幫扶黎川工作進展迅速,完成移民搬遷1180人,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1000戶。

科教文衛

2012年,黎川縣被評為“江西省油畫之鄉”、“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江西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被列為首批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縣,被評為全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縣

;計畫生育工作力度加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17‰。

產業規劃

●發展定位

黎川縣黎川縣

根據縣所具有的自身優勢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黎川未來發展定位為建設“五個基地”,即:承接閩台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基地、陶瓷產品出口基地、新興製造業基地、優質特色農產品供應基地、閩贛邊際新興的休閒旅遊度假基地。

1、承接閩台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基地。隨著京福高速公路的貫通,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以及大陸與台灣經濟交流的日益密切,黎川將成為內陸接軌閩台的前沿陣地,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積極把握閩台經濟發展的新動向,承接福建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實現與福建沿海的全方位接軌。

2、陶瓷產品出口基地。縣的陶瓷工業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大發展的條件已成熟。日益增長的國際陶瓷貿易為我縣陶瓷工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要發揮制瓷資源豐富、陶瓷產品生產成本低的優勢,運用高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現有陶瓷企業,打造出具有黎川品牌的中高檔瓷,並逐步進入國際品牌行列,使我縣成為陶瓷產品出口基地。

3、新興製造業基地。京福高速公路的貫通,為黎川對接閩台經濟,發揮地緣優勢和經濟互補優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供了新的機遇。要圍繞陶瓷、化工建材、服裝製鞋、農林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及其配套企業,主動承接外地資本,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現有企業,形成特色產業群,建設成為新興的加工製造基地。

4、優質特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我縣具有發展農業的深厚基礎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擁有一定品種和聲譽的優質農產品。我們要以普及高效農業為基礎,建立高標準的示範基地和農產品生產基地,重點培養和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努力打造綠色或有機農產品名牌,進一步提高縣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5、閩贛邊際新興的休閒旅遊度假基地。充分把握縣古建資源、森林生態資源、鄉村休閒資源,做好“古色”、“綠色”和“紅色”旅遊開發文章,全力塑造“神秘黎川、休閒家園”旅遊整體形象,把黎川建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水相連的工貿型山水園林城市”。

●發展目標

(1)全縣生產總值年遞增13%,2010年達到2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8,400元,約比2000年翻一番多。財政收入年遞增15%,2010年達到1.52億元,財政收入占全縣生產總值比重由2000年的6.4%提高到7.2%。

(2)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預期到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20∶46∶34。工業化、城鎮化程度不斷提高,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0%;城鎮化水平提高到36%。

(3)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固定資產投資年遞增25%。實際利用國外、境外資金年遞增10%,出口總額年遞增20%,外向型經濟達到新水平。

(4)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一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年遞增6%,2010年達到4,51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遞增12%,2010年達到9.8億元。

(5)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下。人口自然增長率在8‰以內,2010年總人口數達到25萬人左右。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電視人口復蓋率達99%。兒童基礎免疫疫苗接種率以鄉鎮為單位達到90%以上。科技教育加快發展,全民教育和勞動者素質明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技術發展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有較大的發展。城鄉衛生、文化、體育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黎川縣黎川縣

●重點工程

農業工程。主要包括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優質烤菸生產基地建設、優質糧食基地建設、農村能源沼氣工程建設和畜牧水產基地建設。

林業工程。主要包括竹業產業化建設工程、速生豐產林和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日元貸款項目建設、森林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項目。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縣城防洪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燎源及其它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

交通工程。主要包括豐杉線和黎泰線升級改造、黎川至建寧公路改造和鄉村公路建設等。

城市建設工程。主要包括新城廣場工程、新城區擴建及功能配套工程、人工湖工程、縣城自來水廠擴建工程等項目。

電力工程。主要包括南城至黎川220KV輸變電工程,縣城至熊村、洵口、宏村、德勝110KV輸變電工程項目。

社會事業工程。主要包括優質高中工程、農村醫療衛生院建設、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旅遊開發工程。主要包括岩泉國家森林公園、日峰公園建設,洲湖船型屋和溫泉開發,紅色旅遊開發。

環境治理工程。主要包括黎灘河流域治理工程建設項目,縣城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建設項目。

黎川縣黎川縣

●發展措施

主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產業和市場的轉移,立足我縣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加工型產業。繼續扶優扶強,把陶瓷、化工建材、出口型農林產品加工、服裝鞋業、小水電等工業培育成為全縣工業的主導產業。把改造傳統產業同發展新技術產業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整個工業最佳化升級和持續發展。

加大技改力度。重點放在圍繞降低原料加工電耗、最佳化窯爐和燒成燃料結構等項目上,加速陶瓷行業節能降耗技術的推廣運用。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拉長產業鏈。日用瓷要從單件生產走向成套生產,改變單一以硬質瓷為主的局面,大力發展高石英瓷、高長石瓷、滑石瓷等高檔瓷種產品。加強瓷土開採、經營的管理。要高度重視瓷土資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瓷業的可持續發展。

提高工業集約化程度,發展壯大工業園區經濟。努力提升產業層次。加強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要套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推進深度加工,不斷提高重點行業、骨幹企業的產品水平、工藝水平和裝備水平。加快信息技術在企業產品研製、生產、行銷和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普及套用。逐步發展線上購物及銷售,適時建立“黎川縣電子商務交易網路平台”。

調整種植結構,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烤菸、食用菌、無公害蔬菜、中藥材、花卉等適銷對路的經濟作物。預計到2010年,烤菸面積達到3萬畝,食用菌達3億筒,高效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產值的65%以上。鼓勵和扶持江西利康綠色公司等龍頭企業,引進高效節能先進機械設備,加快推進工廠化生產食用菌進程。力爭到2010年成為“全國食用菌之鄉”和“優質菸葉示範基地縣”。

地方特產

黎川陶瓷

黎川以江西“第二瓷都”名聲遠揚。到過黎川縣的外鄉人都不忘帶些當地的杯杯碟碟回去。這裡的日用瓷不僅潔白光亮,器形優美,且品種花色特多,中檔茶杯的數量更是占了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杯碟大批出口歐美和中東。

優質瓷土資源十分豐富,職工4000餘人,全縣陶瓷工業產值已過億元。陶瓷工業已形成工業瓷、日用瓷、工藝瓷、航空瓷等生產體系,300多個品種,1200多種規格,其中數十個品種分別獲部級、省級獎,陶瓷產品暢銷北京、上海等地。技術進步為黎川陶瓷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每公斤瓷產品耗能5000大卡是輕工部“八五”攻關課題,1995年,這一技術難關被黎川陶瓷專家和技術人員率先攻克,並使每公斤瓷耗能從16000大卡降至4700大卡,產口燒成一、二級品合格率提高12個百分點,瓷器白度優於輕工部標準10個百分點,達到國內日用瓷爐窯先進水平。陶瓷老大景德鎮市10家瓷廠的新老廠長專程來黎川考察取經。黎川窯爐水平並不因此停滯,1999年,大截面隧窯進一步節能30%,降至每公斤瓷耗3000大卡,窯內上下溫差從20℃調至5℃,產品燒成合格率從60%提高到99%。

技術的進步有力促進了陶瓷產品的開發、更新換代和產品結構的最佳化。全縣每年投資新品開發資金逾300萬元,先後開發了50多個省優、部優日用瓷新優產品,新瓷種、新品種異彩紛呈。已擁有輕質瓷、象牙瓷、高白釉餐具、高強耐熱瓷煲四大瓷種,18個系列,580個品種,3000多個花面,就有宇春杯碟、月亮杯碟、各種花面馬克杯等60多個新品種應市。系列青瓷功夫茶具、紅棕芥茉碗、低溫砂鍋、註冊名牌康舒高強耐熱系列瓷煲等名優產品暢銷海內外。

銳意進取的黎川人,繼1995年全縣陶瓷企業全面實現從國有、集體所有制到股份合作為主體的改造之後,利用他們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西安、瀋陽、成都等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的專營視窗,以強而有力的“聯網”式銷售,把黎川的日用瓷產品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黎川茶樹菇

食用菌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無公害,是優良的食藥兼用綠色食品,國外將其視為蔬菜常年食用,尤其是香菇和茶薪菇,被視為菇中之王,屬天然綠色營養佳品,其風味獨特,香馥可口,並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等成份。有滋陰、補腎、潤肺、活血、健腦、養顏等功能,經常食用,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黎川原木香菇

香菇營養豐富,100克乾品中含能量為896千焦,蛋白質21克,脂肪1.3克,粗纖維32克,碳水化合物29克,維生素A(胡蘿蔔素)20~120微克,維生素B10.19毫克,維生素B2 1.3毫克,尼克酸24.8毫克,維生素C5毫克,維生素E0.55~21.92毫克,鈣35毫克,磷為289毫克,鐵7.3毫克;還含有其他維生素、礦物質、30多種酶和18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香菇多糖”能顯著增強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力,甚至能使已生長的小腫瘤完全消失。“香菇素”對因膽固醇過高所引起的高血壓、動脈硬化及急慢性腎炎、尿蛋白症、糖尿病、膽結石、腎孟腎炎等有一定治療功效。香菇中的麥角醇,有利於防止佝僂病原菌和貧血。香菇中的多糖蛋白質及核糖酸對治療愛滋病、肝炎與白血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常規烹調方法:香菇經清洗後,可以切成丁、條、片、絲狀等,然後,可單獨進行炒、煮、蒸、炸、燴、煨,也可與肉類、禽蛋、魚蝦和各種蔬菜搭配烹飪成各種美味的菜餚、鮮湯、點心、冷盆等,而且還可以作為火鍋的最佳配料。

黎川草菇

黎川有三菇,分別是茶樹菇、原木香菇、草菇。而這三菇裡面,味道最為鮮美的應該是草菇。黎川人把草菇叫做“稈菇”。顧名思義,草菇是用稻稈做成的。

草菇營養豐富。維生素C含量高,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它還具有解毒作用,如鉛、砷、苯進入人體時,可與其結合,形成抗壞血元,隨小便排出。草菇蛋白質中,人體八種必需胺基酸整齊、含量高,占胺基酸總量的38.2%。草菇還含有一種異種蛋白物質,有消滅人體癌細胞的作用。所含粗蛋白卻超過香菇,其他營養成分與木質類食用菌也大體相當,同樣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特別是對消化道腫瘤有輔助治療作用,能加強肝腎的活力。它能夠減慢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草菇的一般烹飪方法。草菇可炒、熘、燴、燒、釀、蒸等,也可做湯,或作各種葷菜的配料。適於做湯或素炒,無論鮮品還是乾品都不宜浸泡時間過長。

黎川縣有200多年的草菇種植歷史,而且美名遠播。早在建國初期,黎川的草菇往往要進貢國家釣魚台賓館,以招待外賓。種植草菇的鄉鎮比較多,而種的有名的是潭溪鄉。

風景名勝

黎川縣黎川縣

會仙峰是岩泉國家級森林公園的主峰,為核心保護區,是珍稀動植物

的樂土。科考人員在會仙峰上發現多種珍貴的動植物,如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古老樹種、國家一級保護樹種香果樹等。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於明崇禎九年十一月在會仙峰上下來回考察四次,在他的《徐霞客遊記》中對會仙峰寫下“自過脊至會仙,望之甚近,而連逾四峰皆峭削,其下亂壑縱橫,匯水成潭,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會仙絕頂,則東界大山俱出其下,為大山寥絕處。”此後,歷朝公卿大夫和文人墨客慕名前來遊覽,留下許多詩句佳作。

鍾賢古村(今中田村)位於黎川縣西部,距縣城約15公里,宋朝開始建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該村過去因為四周皆山,中間為農田,故名為“中田”。但在明清時期,特別是在清代,村中陳魯兩姓人家人才輩出,通過科舉考試,考取舉人、進士100多人,加上村中有條美麗的龍安河流過,兩岸山水風光秀麗,該村因“鍾靈毓秀,賢才輩出”而遠近聞名,故稱“鍾賢”。經過歲月的洗滌,曾經輝煌過的古村即將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但當你走進古村,走過一排排老屋,一條條老巷,透過斷瓦殘垣,依然能感受到古村昔日的繁華。

黎川老街(四條橋樑)

黎川縣黎川縣

新豐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504年,已有500多年。史料記載

:此橋行旅如雲,黃塵掩日,可見當年繁華景象。這座橋帶動了兩條重要商業街:黎河北岸的南津街以及南岸的篁竹街。它是縣城溝通德勝直至福建的建寧、泰寧等縣的重要紐帶。

橫港橋,建於清乾隆年間,坐落於新豐橋東南面,橫跨於社苹河匯入黎河的入口處,與新豐橋幾乎形成直角,因而有“雙龍飲川”之說。這座三孔石拱廊橋,是新豐橋的重要補充,使縣城東南方向直通社苹、宏村、樟溪、西城直至延伸到福建省的建寧,西北直通龍安、東堡以及南豐縣。

菖蒲橋,位於陌市街頭。因當年河灘長滿菖蒲而得名。這座木質結構的橋樑,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期被水沖跨。此後一直以浮橋的形式維繫了多年,後因經費困難而浮橋中斷,這橋當年也是一條繁忙的通道。它北通陌市街,南達潭溪鄉的懷泉寺、三都、團村,直至德勝以至溝通福建泰寧、建寧等縣。

李苑橋,也有人叫它鯉潭橋。據筆者調查,潭溪的荷塘聚居著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李覯的後代。李覯後人為了紀念顯耀的祖先,建造了這座橋樑。它直通潭溪、荷塘、湖坊、熊村、坊坪;由湖坊、熊村、坊坪又可越過官道,直至福建的光澤和邵武。

江西行政區劃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為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