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級市]

瑞昌[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級市]

瑞昌市是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游南岸,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定居。於唐建中四年(783)始設赤烏場,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升場為縣,定名瑞昌,歷時一千餘年均為縣級建制。1989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瑞昌撤縣設市,為江西省轄縣級市,由九江市代管。瑞昌市轄區位於贛北偏西,長江中游南岸,北襟長江“黃金水道”,東鄰九江,南接德安、武寧,西界湖北陽新,北與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交通便捷,信息靈通,史有“通衢”之稱。全市總面積1442平方公里,總人口45.6萬,轄21個鄉(鎮、場、街道)。瑞昌居民共有18個民族,其中漢族398594人,占總人口的99.94%。瑞昌歷史悠久,是“中國青銅冶煉文化”發祥地,銅嶺遺址是目前發現最早的世界采銅冶銅遺址,距今約3300年;瑞昌剪紙和竹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豐富多彩,交相輝映。

基本信息

簡介

瑞昌市地圖瑞昌市地圖
瑞昌市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游南岸。北隔長江與湖北武穴市相望;東與九江縣相鄰;西界卜峰尖,和湖北陽新縣接壤;南止屏峰山脊,與德安,武寧兩縣毗連。東西寬63千米,南北長50千米。總面積1427.13平方千米/1423平方千米。總人口42.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3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建設路。郵編:332200。代碼:360481。區號:0792。拼音:RuichangShi。

區域概況

瑞昌,寓祥瑞榮昌之意。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置縣,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現為江西省計畫單列市。

瑞昌市瑞昌市

這塊美麗的土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銅嶺殷銅采冶遺址的發掘,刷新了世界冶煉的歷史記錄;良田寺遺址的發現,充分展示了長江流域的古代文明。秦始皇登臨青山巔,程普揮兵桂林崗,蘇東坡題墨亭子山,李自成血戰羅城坂,古代的帝王將相、騷人墨客、草莽英雄都在這裡演繹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瑞昌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北襟長江“黃金水道”,東連我國對外開放港口城市九江,交通便捷,信息靈通,史有“通衢”之稱。全市總面積1442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轄22個鄉(鎮、場、街道)。

瑞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大陸溫濕性氣候帶,年平均氣溫17.5攝氏度,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上下,年無霜期240-260天。

行政區劃

瑞昌市區劃圖瑞昌市區劃圖
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8個鄉:湓城街道、桂林街道、碼頭鎮、白楊鎮南義鎮橫港鎮、范鎮、肇陳鎮、高豐鎮、夏畈鎮樂園鄉洪一鄉花園鄉洪下鄉武蛟鄉橫立山鄉黃金鄉南陽鄉;以及賽湖農場青山林場大德山林場。共有33個居委會、157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據傳,縣西有赤烏鎮(亦曰瑞昌鎮)。東漢建安年間孫權拒曹操於赤壁,

瑞昌市瑞昌市
使程普屯兵於此,時有“赤烏之瑞,瑞應武昌”。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年)置瑞昌縣。寓祥瑞榮昌之意。
1989年撤縣設市。1989年12月20日,民政部(民批[1989]32號)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瑞昌縣,設定瑞昌市(縣級)。現為江西省計畫單列市。

1984年,設定碼頭鎮,管轄原碼頭公社(贛府廳字[1984]198號)。

1989年9月27日,撤銷白楊鄉、南義鄉,設立白楊鎮、南義鎮(贛民字[1989]128號批覆)。

1991年3月18日,撤銷橫港鄉,設立橫港鎮(贛民字[1991]47號批覆)。

1992年5月6日,撤銷湓城鎮、桂林鄉,設立湓城街道辦事處、桂林街道辦事處;撤銷范鎮鄉、肇陳鄉,設立範鎮、肇陳鎮(贛民字[1992]74號批覆)。

1994年3月12日,撤銷夏畈鄉、高豐鄉,設立夏畈鎮、高豐鎮(贛民字[1994]42號批覆)。

人口

2000年,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14個鄉

瑞昌地圖瑞昌地圖
:湓城街道、桂林街道、碼頭鎮、白楊鎮、夏畈鎮、南義鎮、橫港鎮、范鎮、肇陳鎮、高豐鎮、武蛟鄉、流莊鄉、黃金鄉、南陽鄉、橫立山鄉、洪下鄉、洪一鄉、花園鄉、樂園鄉、洪嶺鄉、九源鄉、樂山鄉、峨嵋鄉、和平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398844人;其中:湓城街道42284桂林街道32998碼頭鎮32525白楊鎮19252南義鎮16877橫港鎮15840范鎮23119肇陳鎮13738高豐鎮19963夏畈鎮17375洪嶺鄉7564九源鄉7663樂山鄉4794峨嵋鄉4362和乎鄉5042樂園鄉12727洪一鄉16476花園鄉17942洪下鄉12863武蛟鄉12909流莊鄉13238黃金鄉9953南陽鄉14159橫立山鄉10039賽湖農場虛擬鄉9275青山、大德山林場虛擬鄉5867(人)。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12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456307人。其中,非農人口118338人。總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40226人,女性為216081人;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達77%,查處“兩非”案件23起,出生人口性別比降至109。

2001年12月25日同意瑞昌市撤銷和平鄉,劃歸南義鎮;撤銷峨嵋鄉、樂山鄉,劃歸橫港鎮;撤銷九源鄉,劃歸范鎮;撤銷洪嶺鄉,劃歸桂林街道辦事處;撤銷流莊鄉,劃歸碼頭鎮(贛民字[2001]601號批覆)。

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42.3萬人。

地理

位置

區位優勢突出。瑞昌是九江首個縣級市,位於九江市城區西部,距九江城區只有二十公里,在九江市城鎮空間布局中處於重要的地位,具體見圖1。九江是江西省域的副中心、江西省北大門,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稱,在區域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瑞昌作為“大九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九江”中心城區有著得天獨厚的經濟互補關係,是“大九江”重要的工業基地和港口分流基地,也是“大九江”承東銜西、引南接北的重要平台。瑞昌有著廣闊的待開發腹地,為“大九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留存充足發展空間,是九江市經濟社會發展首選的衛星城市。

地勢

地處幕阜九嶺低山丘陵區,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河流眾多,以青山為分水嶺,向東、南、西分別流經德安、陽新和市北濱江地區注入長江

氣候

氣候溫和
氣候氣候
,四季分明,屬大陸溫濕性氣候帶,年平均氣溫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上下,年無霜期240-260天。年均降雨量1614.32mm,最大降雨量2180.3mm(1998年),≥100mm暴雨日年平均1-3天。每年4-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3.40%。瑞昌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中部之青山主峰海拔921.6米,為境內之最高峰,蔚然深秀,林壑幽美。赤湖水面遼闊,氣象萬千。

資源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潛力頗大。雖然人均占有量相對較少(1996年人均占有耕地0.73畝),但境內仍有45萬畝土地未被利用,減去19萬畝難以利用的砂地和裸岩地,還有26萬畝可開發利用。境內水資源充裕。平均年總水量11.59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供需情況:平水年有餘水約1.29億立方米,即使偏旱年,大部分地區仍略有餘水,特旱年才出現大部分地區供水不足情況。

水域資源

瑞昌依山傍水,域內淡水面積12.6萬畝,可養殖面積6.6萬畝,主要集中在市區10公里範圍內的赤湖和賽湖。這裡水源充沛、水質優良、水草豐富,適宜養殖青魚、草魚、鰱魚、鱖魚、鰻魚、螃蟹等淡水魚類、蝦類、蟹類。既可圍箱式養殖,又可開放式養殖,投資開發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

瑞昌市內資源豐富,
住宅區住宅區
發現礦產有146處,查明礦種7類31種,7類即:貴金屬礦、有色金屬礦、黑色金屬礦、化工原料非金屬礦、能源礦、非金屬礦、水溫類礦。礦種有:金、銀、銅、鉛、鋅、鎢、鉬、鐵、硫、磷、煤、鋁土礦、化肥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飾面大理石、方解石、矽灰石、熔劑用石灰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頁岩、陶粒頁岩、水泥配料用粘土、鎂質粘土、石榴子石、重鈣粉體原料礦、建築石料、建築用砂、磚瓦粘土、礦泉水、溫泉等。
全市主要礦產的保有儲量:銅金屬礦(伴生)118.38萬噸,岩金金屬礦(伴生)46.96噸,銀金屬礦(伴生)1372噸,鉛鋅(伴生)11.39萬噸,鐵礦石1465.7萬噸,硫鐵礦礦石142萬噸,伴生硫鐵礦礦石10262萬噸,煤3086.32萬噸,冶金白雲岩8615萬噸,水泥用灰岩70044.98萬噸,熔劑用灰岩2726.2萬噸,飾面大理石14537.8萬立方米,水泥配料用砂岩2511.05萬噸。

植物資源

市內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僅木本植物就有37科78屬,約500多種,包括杉木林、松類林、灌木林、薪炭林、藥用林、漿果類灌叢、灌草叢、蕨類等,國家二級野生植物香樟,主要有槐、柏、羅漢松、銀杏、紅豆杉等。
竹類,有10餘個品種。竹林110975畝,其中毛竹20925畝396.5萬株,雜竹90049.5畝11523萬株。
藥類,野生中藥材達數百種之多。主要包括半夏15噸擔,明黨參10噸,金銀花5.3噸,川芎235.5噸,天冬3.6噸等。

動物資源

西南山區,野生動物適棲環境優越,種類繁多。草食哺乳類動物有:麂、野兔、野豬、刺蝟、豹貓、金錢豹、豺獐、狐等。雉類有:鷹、蒼鷺、野鴨、青雞、松雀、大山雀、雉雞、白勞、畫眉、白鷳、環頸雉、山斑鳩、鷹鵑、喜鵲、貓頭鷹等,兩棲爬行類有:烏梢蛇、王錦蛇、眼鏡蛇、灰鼠蛇、金環蛇、銀環蛇、黑眉錦蛇、三索錦蛇、林蛙等。
東北面赤湖,面積近10萬畝,既是魚蝦的繁殖地,又是候鳥保護區。魚蝦類共15科60餘種。現大面積用於開發青蝦、龍蝦、河蟹、珍珠養殖,還引進鰻魚養殖。候鳥一年四季都有,秋冬兩季數量多、較集中。主要分布在湖中大、中、小山和各湖汊、湖灘的蘆葦中,棲息的各類候鳥共有18種,主要有白鶴、鴻雁、灰雁、豆雁、天鵝、大白鷺、小白鷺、野鴨、蒼鷺、綠頭鴨、烏雞等,高峰期有2~3萬隻。
長江瑞昌段,常有中華鱘、白鰭豚、江豚游弋。

農業概況

瑞昌市瑞昌市

優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雨量,溫暖的氣候,為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全市耕地面積28.4萬畝,林地面積111.5萬畝,可放養水面12.4萬畝。盛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芝麻紅薯茶葉等。土特農產品苧麻被譽為“綠色金子”,曾獲南洋國際博覽會優質獎,纖維含量高達73.7%,在全國苧麻品種中獨樹一幟。瑞昌山藥,菜藥兼用,早在唐代列為貢品,是營養保健食品中的上乘產品。瑞昌培育的“廬山香”中華獼猴桃是全國同類中的最佳品種,曾多次榮獲農業部金獎,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指定產品。近年,高山逆時令蔬菜異軍突起,形成產業化格局,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養殖業發展迅速,豬、牛、羊畜牧業已趨向規模化;水產養殖,品種繁多,魚、蝦、鰻魚等水產品年產量達1250萬斤,且開發潛力仍然很大。

礦藏簡介

瑞昌礦

瑞昌市瑞昌市
產資源極為豐富。金屬礦產以為主,儲量也很大。黃金生產名列全省榜首,享有“萬兩黃金市”之譽,現已探明淨黃金儲量達80噸,礦點56個。儲量在2號以上的礦點就有7個,且埋藏淺,品位高(5.3克/噸左右)。非金屬礦產主要有大理石、白雲石方解石滑石石灰石、雲灰岩、鎂質粘土瓷土等。以大理石為主的石材資源儲量巨大,已探明儲量3.5億立方米,主要分布於南義、夏畈、黃金、橫立山等鄉鎮。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石灰石儲量25億立方米以上,全市大部分鄉鎮均有蘊藏,尤其是碼頭鎮儲量大,質量好,目前已成為亞東水泥廠年產150萬噸水泥的原料基地。與金屬礦伴生的硫礦儲量也很大,僅武山銅礦區、洋雞山金礦區已探明儲量就有1246萬噸。夏畈鎮的鎂質粘土,范鎮、南義的瓷土資源有待開發,前景看好。

工業介紹

瑞昌市是江西省重點工業縣市之一。

瑞昌市瑞昌市
江西銅業公司武山銅礦、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江洲造船廠、九江船用機械廠、江西航海儀器廠、寶鋼集團人民機械廠、江西油嘴油泵廠等一批中央、省、九江所屬大中型企業雲集瑞昌,其技術力量雄厚,設備精良,基礎良好。市屬企業大膽改革,激活機制,產銷兩旺。目前已形成紡織、機械、建材、礦冶、食品、化工、造紙等眾多門類工業體系,其中礦冶、輕紡、機械、建材已成為四大支柱產業。台商投資的江西亞東水泥廠,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遠景目標年產量600萬噸,是建材業中的一艘航空母艦。水泥壓力管、煙花、山藥面、木螺釘產品榮獲省優部優;“瑞亞”板雞榮獲世界金獎;竹編工業、根雕家什、壁爐刀剪等一批產品走出國門,銷往世界。

旅遊環境

瑞昌山水秀麗,

瑞昌市瑞昌市
旅遊資源富饒。峨嵋溶洞群幽險奇特,規模宏大,被稱為“江南第一洞”;青山省級森林公園天然麗質,景跡繁多,蔥鬱古樸,渾然天成,與廬山遙相呼應,堪稱姊妹山。自古就是有名的道教聖地,也是休閒避署的理想處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嶺殷商銅采冶遺址,是迄今世界上最早有木枝護的采冶遺址,可以開發成集考古與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赤湖一碧萬頃,漁歌晚照,風光旖旎,是遊覽的好去處,也是有名的水產寶庫。

交通環境

瑞昌市瑞昌市
初步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北濱長江水道,東距開放港口城市九江32公里,水上運輸通漢達,並直開日本香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航線。南武(南昌武漢)鐵路貫穿全境,連通鷹廈線浙贛線,直接京廣線京九線。九界公路、九武公路兩條省道分別與316、315國道交織貫通。距>北京、惠陽廣州等地航線,即將開通上海福州廈門等新航線,並承辦不定期客貨包機業務。

經濟

街道街道
2012年瑞昌市主要經濟指標有了新的突破,進入九江市第一方陣。生產總值1070119萬元,財政收入16816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34274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905730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4129元、8449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548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6245萬美元,出口總額32067萬美元。
2012年生產總值1070119萬元,同比增長13.9%,其中一產114875萬元,同比增長6.8%,二產765039萬元,同比增長14.6%,三產190205萬元,同比增長15.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7:71.0:17.3調整為10.7:71.5:17.8。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835636萬元,占GDP的78.1%。其中第一產業39632萬元,占一產增加值的34.5%;第二產業693432萬元,占二產增加值的90.6%;第三產業102572萬元,占三產增加值的53.9%。
2012年末從業人員248780人,其中第一產業59503人,第二產業97839人,第三產業91438人。年末私營企業2167戶,個體工商戶14895戶。

第一產業

農業豐產豐收。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96539畝,同比增長5.8%。糧食作物播面積254101畝,同比增長1.4%;糧食產量88170噸,同比增長4.5%。其中稻穀播種面積162727畝,同比增長6.4%,稻穀產量65270噸,同比增長9.4%。主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47432畝,同比增長7.6%。其中油料播種面積195092畝,同比增長12.2%,油料總產21087噸,同比增長14.3%。
農業開發更加高效。堅持不失時機抓農業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成功申報國家級油茶產業發展試點縣市、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農業科技示範園,榮獲全省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先進縣市。農村土地流轉達20.9萬畝,其中,耕地9.3萬畝、林地11.6萬畝,橫港、范鎮、桂林過萬畝;新建九江市城郊蔬菜基地3800畝,補貼300萬元發展青山、范鎮等4個標準化生態茶園,“霧春茶”榮獲江西省“浮瑤仙芝杯”名茶金獎;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88家,橫港碧野機械合作社獲全國植保百強單位;新增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1個,江西省名牌產品1個。
“三農”工作上台階。全省農村信息化工作現場會在我市成功召開,6個信息化鄉鎮和50個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順利完成;107個新農村點“三清七改五普及”全面完成,新農村建設榮獲全省先進;新增造林綠化面積3萬畝,榮獲九江市通道綠化先進單位、連續三年榮獲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縣市;投入7200餘萬元,實施集鎮基礎設施項目56個,南義、橫港、范鎮榮獲省級生態鄉鎮稱號,范鎮榮獲省級森林鄉鎮稱號,碼頭鎮榮獲九江市示範鎮稱號。
農業基礎更加堅實。新建農村公路160公里,投資2600萬元的南義至武寧巾口公路瑞昌段建成通車,投資1900萬元的南陽高速公路連線線和肇陳八門至樂園段公路升級改造竣工通車;投資1500萬元實施橫港農田改造項目,改造高標準農田5000畝;投資1.1億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345戶;完成4個鄉鎮增減掛項目,新增建設用地290畝;爭取水利資金1億元,完成3座小(一)型水庫、10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幸福水庫和14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開工,花園、肇陳、洪一、樂園、南義5個鄉鎮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完成。

第二產業

街道街道
2012年瑞昌市搶抓沿江開放開發上升為省級戰略的難得機遇,把沿江開放開發作為趕超發展的重大引擎,工業發展勢頭強勁。
紮實推進企業一套表改革。2012年新報規模以上企業5家,總量達96家,排名九江第一,全部實行網上直報。96家規上工業企業數據上報及時,報表差錯率較少,實現了聯網直報與紙制報表數據的平穩銜接過度。
四大支柱產業增勢強勁。2012年,四大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7.1億元,同比增長36.1%,總量占規模以上工業81.5%的比重。其中,紡織服裝、建築材料、機械船舶、礦冶化工行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1億元、68.1億元、54.4億元、24.5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3%、19.7%、34.2%、42.4%。隨著理文造紙和藍谷新能源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十二五”期間將再增加造紙紙品和新能源兩大支柱產業,逐步形成六大支柱產業。
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大幅提升。2012年,瑞昌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39%,同比提高77.5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8.7%,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
節能減排成效明顯。2012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86.2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7%;可比價增加值能耗為1.27噸標煤/萬元,同比下降27.5%。
園區發展後勁增強。2012年,瑞昌市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7.9億元,同比增長29.8%。實現利稅總額39.1億元,同比增長60.81%;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7億元,同比增長89.15%;工業固定資產投資70.2億元,同比增長83.58%;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4.6億元,同比增長32.43%。以上五大指標總量和增幅在全省排位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2012年瑞昌市工業園區成功更名為江西省瑞昌市經濟開發區。

第三產業

工業區工業區
投資和對外經濟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2012年瑞昌市加速推進項目建設,呈現項目多、投入大、效果好的喜人局面。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4.27億元,位於九江市第三位,比上年同期增長45.8%,位於九江市第一。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5.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4億元,是上年同期的8.1倍。億元以上項目投資總額達858549萬元,同比增長59.2%,占總投資的63.9%,比上年同期高出5.3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房地產投資完成6.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8%;工業投資1078254萬元,同比增長56.0%,占總投資比重達80.3%,比上年同期高出5.2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251007萬元,同比增長18.1%。
重大項目快速推進。投資18億元的中部廬山皮革紅木大市場試營業,五星級國際大酒店完成十層主體工程;投資15億元的中央商務區2012年5月動工,是未來的城市核心區;九江地區縣級最大的城市綜合體——聯盛瑞昌購物廣場順利開業;投資6.8億元的國際汽車城和2.5億元的國貿大廈主體封頂,內外裝飾抓緊推進;投資2億元的體育公園和2.1億元的人民醫院搬遷進展順利;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文化活動中心及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全面啟動;投資6.4億元、總面積7.6平方公里的碼頭工業城二期進展順利;理文造紙一期第一條生產線建成投產,理文化工行政辦公樓、綜合控制樓竣工,氟化工生產線基本建成,亞泥五六期品管綜合樓、變電所至熟料庫護坡工程基本完工;喜得龍體育用品、海底電纜抓緊推進,華亨寵物食品4萬平米廠房基本竣工,西礦銅業、紅木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即將開工。
城建項目建設熱火朝天。投資6.3億元的5.3平方公里大唐新區建設如火如荼,完成征地4180畝、拆遷18萬平方米,世紀大道、西環南路、龍泉南路、文化路、新長河大道等“三縱三橫”主幹道路和12萬平方米的大唐家園快速推進,高標準建設西環路、龍泉南路、世紀大道三座城市景觀橋樑,總投資2.4億元、全長13公里的人民南路南延、龍泉路、瀼溪西路等10條道路建成通車;投資4000萬元完成全長6公里的城區六條道路瀝青罩面改造,城區主幹道實現瀝青全覆蓋;投入1000萬元,實施市民廣場、安定橋、天嗣塔、文化藝術中心、柳湖公園等亮化工程;投資400萬元,實施城區綠化升級改造,補植3萬平方米、“綠改彩”5000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38%。
開放型經濟成效顯著。新引進西礦銅業、紅木產業園、海底電纜、喜得龍體育用品等重大項目65個,投資總額達20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7個,億元以上項目19個。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16245萬美元,同比增長85.9%,總量增幅均排九江市第一位;外貿出口達到32067萬美元,增長105.7%,總量增幅分別排九江市第二、第一位。

物價和貿易

消費市場持續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548萬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13852萬元,同比增長17.5%。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1696萬元,同比增長16.8%。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9943萬元,同比增長16.0%。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23231萬元,同比增長17.4%,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1%。住宿業實現零售額2740萬元,同比增長16.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9634萬元,同比增長17.9%。
物價穩步回落。1-12月,全市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1%。調查的八大類消費品中七升一降,在七類上漲的消費品中,食品類上漲4.9%,菸酒類上漲1.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3.0%;居住類上漲3.0%;衣著類上漲2.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5%。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2.1%。

交通和郵電

瑞昌瑞昌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78615萬噸公里,其中,公路63800萬噸公里,水運14815萬噸公里。旅客周轉量32089萬人公里,其中,公路32033萬人公里,水運56萬人公里;公路客運量750萬人,公路貨運量910萬噸;水運客運量11.1萬人,水運貨運量70.4萬噸;港口貨物吞吐量1214萬噸。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7990萬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電信業務收入4575萬元,增長8.9%;郵政業務收入3415萬元,增長15.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9525戶,比上年末增加7025戶;行動電話用戶28萬戶,與上年持平;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9.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萬戶。

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市完成財政收入168169萬元,同比增長32.8%;占GDP比重達15.7%,高出上年同期0.8個百分點;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1332萬元,同比增長42.9%;財政收入與地方收入總量在九江市均排第二位;完成稅收收入137349萬元,同比增長23.1%,占財政事務總收入的81.7%。
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合理。2012年我市把民生支出放在首要位置,全年財政支出213901萬元,比上年增長30.7%。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25612萬元,同比增長29.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689萬元,同比增長25.0%,教育支出45357萬元,同比增長28.9%,醫療衛生支出20022萬元,同比增長14.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8526萬元,同比增長46.3%,住房保障支出8319萬元,同比增長125.9%。
金融運行總體平穩。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5.61億元,同比增長23.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58.99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中長期貸款40.80億元,同比增長21.6%。

社會

醫療

保障顯著增強。年末全市擁有衛生醫療機構285個,床位1805張,衛生技術人員1638人。2012年我市實施婦幼“安康工程”和農民健康工程,42萬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4%;全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村衛生所全面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血防工作紮實推進,疫區人群和家畜感染率均降至1%以下,通過省政府考核驗收;新招錄40名醫學人才充實一線,基層醫療隊伍得到加強。

文化事業

更加繁榮。加快推進文化事業體制改革,實現廣播電視台與文廣新局分離,完成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投入85萬元,完成博物館改造,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對外免費開放;《今天我出警》入選十八大國產重點影片,微電影《織愛》榮獲團中央“彩虹行動”大賽三等獎;新建農家書屋56個,開展“三下鄉”活動3240場次;銅嶺遺址公園正式批准為國家級礦山公園,青山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快速推進,洪一蘇維埃革命紀念館基本建成,范鎮荷燈節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教育

教學
瑞昌一中瑞昌一中
件不斷改善。2012年投入620萬元,完成27個農村校舍維修和安全工程,投入128萬元,配置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新選聘30名教師充實基層一線,選派50名國中教師到農村國小援教,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1億元,完成賽湖學校搬遷、五中搬遷、實驗國小教學樓、城東學校綜合樓、一中南大門等項目。教學質量持續提高,中考、高考綜合成績均名列九江市各縣(市、區)第一。
瑞昌市現有中國小187所,其中高中5所(其中公辦普通高中2所、職業高中1所,民辦高中2所),國中15所(其中公辦14所、民辦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國小159所(其中公辦158所、民辦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市校園總面積為1973470平方米(其中中學1273003平方米,國小700467平方米),校舍總面積為557580平方米(其中國中156800平方米、高中187687平方米、國小213093平方米)。全市共有在校學生64338人,其中高中學生18257人,國中階段學生19016人,國小階段學生27053人,特教學校在校生12人(不含隨班就讀學生)。全市現有在編教師3893人(其中高中教師668人,國中教師1194人,國小教師2006人,幼稚園教師25人),教師副高職稱111人,中級職稱1230人,初級職稱2414人。全市教師學歷達研究生段有5人,本科段有549人,專科段1759人,國小學歷合格率達98.89%,國中學歷合格率達85.17%,高中學歷合格率達33.39%。
該市於1995年通過省級“兩基”評估驗收,2004年通過江西省“兩基”複查年檢。全市國小入學率為100%,年鞏固率為99.68%,國中毛入學率為99.6%,年鞏固率為97.34%。高中毛入學率為66%。
該市從1997年開始著手學校網點布局調整。國小由1997年前的374所撤併為現在的159所,撤併率為58%;國中由97年前的32所(含民辦)撤併為15所,撤併率為53%;創辦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完中和高中(含農職業高中)撤銷6所(公辦)。通過合理布局,在提高整體辦學效益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擴大了辦學規模。網點調整後,現有中國小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已有9所農村中學在校學生達1000人以上,80%以上的農村中學在校學生在600人以上。在校學生在100人以下的完小只有7所,有15所完小達500人以上規模,95%以上的中國小成班額都在30人以上,其中城區各校成班率均在60人以上。二是改善了辦學條件。2000年全國實施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到2005年,該市共改造中國小危房工程項目87個,新建校舍面積82917平方米,投入資金2977萬元。在2006年災後重建過程中,全市共投入資金5434.48萬元,修復校舍323幢16.08萬平方米,重建校舍項目152個、總建築面積達82951平方米。通過學校網點調整和危房改造,全市所有學校新建了教學樓,合併的學校由於資金相對集中,學校教學設備也得到了更新和補充。2006年,投入475萬元為所有學校安裝了過程教育設備。到目前,該市現有省級現代教育示範學校四所(一中、二中、武山學校、亞東希望國小),九江市級現代教育示範學校兩所(實小、二小),其中,碼頭亞東希望國小為全省第一所農村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民俗民風

剪紙

剪紙剪紙
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瑰寶之一,瑞昌素有“剪紙之鄉”的美譽。剪紙是開在瑞昌的一朵民間藝術奇葩。瑞昌剪紙以簡練優美、構圖勻稱、造型生動、剪法明快為特點。以剪刀為工具,陰、陽剪法俱用。題材多取民間傳說、花卉鳥獸、戲劇人物等。一幅好的剪紙,既可作門窗、頂棚、筐籮、家俱的裝飾;也可作枕套、鞋面、門帘、桌布的繡樣。給人以美的享受,為廣大人民民眾所喜愛。同時也受到民間剪紙愛好者的青睞。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享有“剪紙之鄉”美譽的瑞昌市,民間剪紙藝術歷史悠久,作品題材廣泛,個性鮮明,風格各異。剪紙作品或有陰柔之麗,精巧、秀美、嚴謹;或具陽剛之美,古樸、堅實、豪放;或陰陽互交,虛實相生,剛柔相濟。創作上,瑞昌剪紙採用非鏤空剪紙手法,時而模糊時而清晰,具有含蓄、隱秀的神韻。
瑞昌民間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1972年11月瑞昌境內發掘的西晉古墓墓磚的紋飾中,就找到了瑞昌剪紙的歷史雛形。據專家推測,瑞昌剪紙至少起源於漢、晉之間。歷經幾千年的歷史嬗變,瑞昌剪紙以“非鏤空”的反常技法,昂首闊步於剪紙藝術之林。中國剪紙協會理事、江西省剪紙學會副會長馮隆梅介紹,瑞昌位於長江南岸、江西北部,經過漫長的文化滲透與整合,瑞昌剪紙融會了南方的靈巧和北方的粗獷,形成了一種粗細有致、剛柔並濟的獨特藝術風格。1992年和1993年,瑞昌市先後被省文化廳、國家文化部授予“剪紙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光榮稱號。

採茶戲

瑞昌採茶戲,舊稱茶燈戲,進入半班以後更名為採茶戲,民間俗稱茶戲。早在明代,瑞昌一帶的燈彩十分盛行,每逢元宵春節至二月花朝都要結隊玩燈賀彩,熱鬧非凡。明末贛東茶燈戲傳到贛北,與瑞昌燈彩相結合,便形成了瑞昌特色的茶燈戲。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洪水橫溢,江堤盡潰,災民外出,逃荒而來的黃梅採茶戲三角班,便在贛北又與瑞昌茶燈戲揉合一起,從而形成了瑞昌採茶民間小戲,後稱採茶戲。1986年,瑞昌採茶戲被更名為“九江採茶戲”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第146頁]1999年出版的《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西卷》又將更名的“九江採茶戲”更正為“瑞昌採茶戲”入編。
清道光年間,瑞昌採茶戲迅速發展成為半班,民間產生了許多茶戲班社。如:瓜山班(第一個採茶戲班社),洪源班、新堂班、水瀼班、柯源班等。歷經六代傳承:周才友——周英榮——徐庭梓——周升榮——徐虞賢——楊開懺等。造就了一批非常有影響的採茶戲老藝人。由於各戲班社相互間的競爭與結合,同時,他們各自地域不同,從而豐富了板腔形式,促進了劇種向前發展。
瑞昌採茶戲形式短小精湛,唱腔十分豐富,不僅有完整的正本唱腔,還有近百首小調,內容大多數反映民間流傳的故事。如:姊妹摘茶,商賈蔡嗚鳳辭店,米行夥計張朝宗告經承,喻老四推車趕會,災民李乙賣女等。在板式、結構、調式、鏇律上都有他們各自許多特點:有的唱腔優美流暢、婉轉柔和、渲染力強;有的唱腔頓挫有致,剛勁有力,充滿生活氣息。許多聲腔都是鄉村百姓熟悉的土腔土調,台上唱上句,台下接下句,戲聲人氣融為一體,形成近二百年來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藝術表演形式。

瑞昌民歌

瑞昌民歌豐富多彩,體裁多樣。主要有山歌、田歌、燈歌、小調、勞動號子、兒歌、風俗歌等等。題材也頗廣泛,有對革命的頌揚,有對勞動的讚美,有表現對剝削和壓迫的反抗與鬥爭,也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其中還有不少的情歌,控訴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惡,表白青年男女的愛情,並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這些民歌都是在勞動人民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發展、豐富起來的。早於上世紀80年代初,瑞昌文化館對全縣的民歌進行了一次搶救工作--全面收集、整理並編成《瑞昌民歌集》,因而使瑞昌民歌得以傳承和保護,成為寶貴的地方文化遺產。

喪葬習俗

老人臨終,凡在外地的子女必須趕回家中,守候床前,謂之“送終”或“送老”。氣息後則化紙錢,稱燒“起身錢”。然後向親友報喪,親友則送以花圈、炮竹或現金等喪禮,並參加送葬。子女服孝,改戴黑紗或白花的居多,穿白孝服的漸少。機關單位職工去世,多由所在單位主持發訃告,舉行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儀式。在市政府大力提倡下,城鄉死者都由棺葬改為火化。但多數在火化之後仍土葬,只是棺木換成了骨灰盒。也還有些人將死者骨灰盒放置在棺木內土葬(這主要是原先已置辦了棺木的)。
壽誕習俗
瑞昌民間盛行壽誕慶祝,年輕人謂“過生日”,老年人謂“做壽”。嬰兒出生三天,即宴請親友,謂之“做三朝”;一月再請親友,謂之“做滿月”;周歲亦如是,謂之“做周歲”。年輕人過生日還時興外來風俗,唱祝生日歌、吹蠟燭、吃蛋糕等。老人到60歲時作興做60大壽(此後每五年或十年做一次),邀請親友聚會慶祝或合家歡聚,共吃長壽麵,共飲長壽酒。舊時,晚輩要向壽星行拜壽禮,而今已少見。但晚輩送衣物孝敬老人,或在當地電視台為壽星點歌祝壽則常見。

嫁娶習俗

舊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辦婚姻的舊習早已消亡,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嫁妝、自主婚姻已成主流。舊時表兄妹近親通婚習慣,今已不存在;而今遠程婚姻相對增多。農村青年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與外地青年結為夫妻的已不少見。
民間婚嫁仍注重聘金、彩禮和嫁妝,且日漸講究豐厚、豪華。嫁妝有彩電、冰櫃、機車已常見,富戶嫁女陪轎車、陪住宅的也開始出現。迎親用花轎已罕見,用轎車迎親、全程攝像者已很普遍。結婚新房裝飾日漸講究豪華,家具講究高檔,家電要求齊全。
舊時新婚之夜盛行鬧新房,除撒帳(爆米和棗、糖等)、祝賀詞外,還用各種方式戲弄新人取笑,而今改舊習,講文明,興唱歌、跳舞,或表演文藝節目等。

特產

山藥

瑞昌山藥
山藥山藥
是家山藥的一個優良品種,為瑞昌傳統特產,據明朝隆慶年間《瑞昌縣誌》記載,山藥當時就是瑞昌重要物產和藥材之一,距今已有5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其塊莖富含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胺基酸等多種營養成份,具有很強的健脾、益腎、養肺之功準備,是一種兼具菜、藥兩用的上等佳品。瑞昌山藥適用性強,豐產性好,耐貯耐運,久煮不糊,風味獨特。種植面積累5000餘畝,產量6000餘噸,加工品在罐頭、凍乾食品、調沖劑、速食麵、冬粉等方面有很好開發前景。

苧麻

瑞昌苧麻是優良的纖維作物,麻紡品具有輕、薄、挺、爽等優點,中國是世界苧麻主產地,產量占世界九成許,故苧麻有“中國草”之稱。瑞昌種麻歷史悠久,品質優良,是全國優質麻生產大縣(市)之一。史料記載,瑞昌植麻歷史已近千年,1923年瑞昌苧麻曾獲東南亞博覽會優質獎。種植面積5萬餘畝,原麻產量7500噸,江西三分有其一。主栽苧麻品種纖維可達到2300支,可作高檔紡織原料。境內苧麻加工業可制精幹麻和麻紗等初級產品,形成了6000噸的加工廠。面臨入世的機遇,該產業發展在紡織和深加工方面前景極佳。

小山竹

小山竹小山竹
小山竹是瑞昌傳統產品,資源極為豐富,總面積14萬畝,連片3000畝以上的山竹地塊有八處。特別是淡竹小山竹林,面積達11.4萬畝,占九江地區淡竹總面積的84%,居全省之首,堪稱“淡竹之鄉”,其中平均胸徑達2公斤以上的淡竹面積6萬畝,小山竹生長期短,經濟效益好,竹材被廣泛用於建築、造紙、棚架和日用品等行業,竹筍作為無公害綠色食品,既可鮮食,又可深加工,其中胸徑2公分以上竹材萬餘噸,年產鮮筍500-800噸,全市興辦竹材加工廠6家,以半成品或加工為主,產品遠銷山東、河南、河北、安微、陝西等地及出口日本、台灣、年創外匯10多萬美元,資源供不應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