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鴞形目鳥類的統稱]

貓頭鷹[鴞形目鳥類的統稱]
貓頭鷹[鴞形目鳥類的統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鴞形目(Strigiformes)中的鳥被叫做貓頭鷹,總數超過130餘種。在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種為夜行性肉食性動物。該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雙目的分布,面盤和耳羽使本目鳥類的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俗稱貓頭鷹。貓頭鷹因其獨特習性也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例如電影《貓頭鷹》、歌曲《貓頭鷹》、書籍《貓頭鷹王國》;還有用其名為商標品牌的電器用品“貓頭鷹cpu風扇”。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物種特徵

一隻成年的貓頭鷹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姿勢。一隻成年的貓頭鷹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姿勢。

貓頭鷹(也作梟"xiāo",鴞"xiāo")眼周的羽毛呈輻射狀,細羽的排列形成臉盤,面形似貓,因此得名為貓頭鷹。

它周身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鬆軟,飛行時無聲。貓頭鷹的雌鳥體形一般較雄鳥為大。頭大而寬,嘴短,側扁而強壯,先端鉤曲,嘴基沒有蠟膜,而且多被硬羽所掩蓋。它們還有一個轉動靈活的脖子,使臉能轉向後方,由於特殊的頸椎結構,頭的活動範圍為270°。左右
貓頭鷹幼鳥貓頭鷹幼鳥
耳不對稱,左耳道明顯比右耳道寬闊,且左耳有發達的耳鼓。大部分還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樣的耳廓。聽覺神經很發達。一個體重只有300克的倉鴞約有9.5萬個聽覺神經細胞,而體重600克左右的烏鴉卻只有2.7萬個。

貓頭鷹的視覺敏銳。在漆黑的夜晚,能見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和其他的鳥類不同,貓頭鷹的卵是逐個孵化的,產下第一枚卵後,便開始孵化。貓頭鷹是恆溫動物。
在非洲有種貓頭鷹,眼睛可以發出像手電般的光,而且亮度可以調節,當地土著人就利用貓頭鷹來捕獵,更為神奇的是,貓頭鷹眼睛裡發出的光照在動物眼睛上,動物竟毫無察覺。據非洲當地人說,貓頭鷹的眼睛射出的光可以讓獵物呆立不動。並未知道其他地方貓頭鷹是否如此。

形體特徵

貓頭鷹起飛瞬間貓頭鷹起飛瞬間

貓頭鷹的雌鳥體形一般較雄鳥為大。頭大而寬,嘴短,側扁而強壯,先端鉤曲,嘴基被有蠟膜,且多被硬羽所掩蓋。它們的眼睛形大而向前方,上眼瞼能自由活動,瞬膜板發達。角膜和水晶體具有較高的曲率,瞳孔大而圓,視網膜中的視桿細胞豐富,特別還有反光色素層,可在夜間視物,

有的種類在白晝時成為白盲。耳孔大,周圍有雛襞,有的在頭的兩側還具有顯著突起的耳簇羽,有利於收集音波。聽覺十分靈敏,內耳大,腦部的聽覺神經細胞豐富。此外,它們的左右耳朵不對稱,在捕捉同一聲音時可產生細微差別,使它們極其準確地測定獵物的立體方位。它們還有一個轉動靈活的脖子,使臉能轉向後方。
貓頭鷹貓頭鷹

貓頭鷹的體羽通常為暗褐色,在白晝棲息時不易被發現。體羽蓬鬆,羽毛柔軟,翅膀寬大而稍圓,初級飛羽為11枚,第五枚初級飛羽缺如,次級飛羽第一枚缺如。羽毛的表面密布著絨毛,飛羽邊緣還具鋸齒般的柔軟的緣纓,飛行時可以減弱和空氣的摩擦,減弱或消除噪聲,便於向獵物發動突然襲擊。

尾羽較為短而圓,尾羽共有12枚或10枚。腳粗壯而強,多數全部被羽,這樣能在夜間捕食時減弱噪聲並禦寒。第四趾能向前後轉動,爪大,彎曲而銳利。由於它們的外貌醜陋,叫聲悽厲,給人以恐怖的感覺,因而招致一些人的厭惡,甚至有一些迷信傳說,認為它是不吉利的鳥,其實都是不正確的。從它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益處來說,應該大力保護才對。它們屬於夜行性的猛禽,外貌奇特,充滿殺氣,尤其是那縈迴於黑夜的叫聲更令人恐怖,所以也常被人們稱為“惡聲鳥”。

貓頭鷹是典型的森林鳥類,也一些種類棲息於草原沙漠沼澤苔原、山地、島嶼等地。一般為留鳥。多數夜間或晨昏時活動,白天隱匿於樹洞、岩穴或稠密的枝葉之間,但也有少數在白晝活動。食物以鼠類為主,也吃昆蟲、小鳥、蜥蜴、魚等動物。它們都有吐“食丸”的習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並將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髮、幾丁質等殘物渣滓集成塊狀,形成小團經過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科學家可以根據對食丸的分析,了解它們的食性。

品種分類

貓頭鷹貓頭鷹

目下分3科:原鴞科、草鴞科和鴟鴞科。原鴞科已滅絕;草鴞科世界有10種,中國有3種;鴟鴞科世界有126種,中國有24種,如雕鴞、鵂鶹、長耳鴞等。中國鴞形目的所有種,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雕鴞、鵂鶹(xiuliu)、長耳鴞和短耳鴞。紅角鴞(Otus scops)是一種小型鴞類,比鴿子還小一些,上體褐色,有黑色和黃褐色斑;後頭部有黃白色斑,下體淡褐色有暗褐縱紋,頭上有兩簇小型耳羽。棲于山地、林中深處,平時晝伏夜出,嗜食昆蟲。遍布我國東北、河北、陝西、甘肅等地,為留鳥。

雕鴞(Bubo bubo)是大型鴞類,體長約半米,體褐色,有黑斑紋,耳羽甚長,尾短、翼寬;下體有黑縱斑,胸部斑比腹部斑寬大。留居於東北、河北及山西等地。

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是我國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種小型鴞類,它的整個上體以棕褐色為主,密布有狹細的棕白色橫斑;翅及尾羽黑褐色,在尾羽上有六條鮮明的白色橫帶,頭部不具耳羽,這些特徵使它很容易與紅角鴞區別開來。

貓頭鷹貓頭鷹
鵂鶹是晝夜活動,因而白天在林中也很容易遇到它,為我國南方留鳥。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鼠類及青蛙等。

長耳鴞(Asio otus)上體黃褐色,有密集的黑褐色斑,下體淡色有黑褐色縱斑,耳羽長。棲於低山地帶,平原森林中,白天很少活動,黃昏後飛出覓食,以小型獸類和昆蟲、小鳥為食,分布於我國東北、西北、新疆等地。對農業有益。

短耳鴞(Asio flammeus)與長耳鴞外形十分相似,但比長耳鴞色較淡,下體淡色有十字形黑褐色紋,耳羽較小。棲於平原、耕地、草原等地,晝間常可見於平原或沼澤地帶,平時潛伏於草叢間,夜間覓食;以嚙齒類為主,白天以昆蟲為食。繁殖於我國北方,越冬時刻遍及全國。對農業有益。

分布範圍

貓頭鷹(也作梟,鴞)是現存鳥類種在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貓頭鷹的蹤影。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雕鴞、鵂鶹、長耳鴞和短耳鴞。

生活習性

貓頭鷹在古代並非全是惡的化身。古希臘神話中有個智慧女神叫雅典娜,據說她的愛鳥就是貓頭鷹。因此,古希臘人對貓頭鷹非常崇拜,認為它是智慧的象徵。它們大多營巢於樹洞、岩隙或其他空洞中,也有時占據烏鴉喜鵲的巢。卵多白色。雌性或兩性孵化,孵化期約1個月。幼雛晚成性,全身被白色絨羽1年性成熟。

鳥類學家們很早就研究貓頭鷹如何捕鼠的問題。貓頭鷹的眼球呈管狀,有人把貓頭鷹的眼睛形容成一架微形的望遠鏡。在貓頭鷹眼睛的視網膜]上有極其豐富的柱狀細胞。

貓頭鷹貓頭鷹
柱狀細胞能感受外界的光信號,因此貓頭鷹的眼睛應該能夠察覺極微弱的光亮。如果把鳥眼比做照相機的話,那么大多數適於白天活動的鳥的眼睛是小口徑的標準鏡頭,貓頭鷹的眼睛就是大口徑、長焦距的望遠鏡頭。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一直認為貓頭鷹是靠視覺在黑暗中飛行和捕食的。但是,如果用一般鳥類所具有的視覺感覺系統來衡量貓頭鷹的話,那么要達到貓頭鷹這樣的視力,它的整個腦部就得都由視覺神經組成。

近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把對貓頭鷹行為的研究推向新的階段。一些鳥類學家把倉鴞(貓頭鷹的一種)放在全黑的房間裡,用紅外攝影設備觀察倉鴞的捕鼠活動。實驗做得非常巧妙。室內除了地面上撒一些碎紙條外,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實驗開始時,鳥類學家把一隻老鼠放人實驗室,開始錄像。從錄像上發現,只要老鼠一踏響地面的碎紙,倉鴞就能快速、準確地抓獲它。

鳥類學家們從進一步研究發現,貓頭鷹的聽覺非常靈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環境中,聽覺起主要的定位作用。貓頭鷹的左右耳是不對稱的,左耳道明顯比右耳道寬闊,而且左耳有很發達的耳鼓。大部分貓頭鷹還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樣的耳廓。貓頭鷹的聽覺神經很發達,一個體重只有300克的倉鴞約有9.5萬個聽覺神經細胞,而體重600克左右的烏鴉卻只有2.7萬個。另外,貓頭鷹臉部密集著生的硬羽組成面盤,而這個面盤是很好的聲波收集器。貓頭鷹碩大的頭使兩耳之間的距離較大,這可以增強對聲波的解析度。當一隻貓頭鷹在黑暗的環境中搜尋獵物時,它對聲音的第一個反應是轉頭,如同我們在聽微小響動時側耳傾聽一樣。但是貓頭鷹並不是真正地側耳傾聽,它轉頭的作用是使聲波傳到左右耳的時間產生差異。當這種時間差增加到30微秒以上時,貓頭鷹即可準確分辨聲源的方位。貓頭鷹一旦判斷出獵物的方位,便迅速出擊。貓頭鷹的羽毛非常柔軟,翅膀羽毛上有天鵝絨般密生的羽絨,因而貓頭鷹飛行時產生的聲波頻率小於1千赫,而一般哺乳動物的耳朵是感覺不到達么低的頻率的。這樣無聲的出擊使貓頭鷹的進攻更有“閃電戰”的效果。據研究,貓頭鷹在撲擊獵物時,它的聽覺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據獵物移動時產生的響動,不斷調整撲擊方向,最後出爪,一舉奏效。當然,貓頭鷹在捕食中視覺和聽黨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它正是在各方面適應夜行生活而成為一個高效的夜間捕獵能手。

繁殖進化

繁殖

美穴居貓頭鷹美國穴居貓頭鷹

貓頭鷹通常一雄一雌配對,但個別種類如鬼鴞的配對是一雄多雌和一雌多雄。

貓頭鷹的繁殖一般從3月至5~6月,有的種類較早,1月就已經開始繁殖。除個別種類之外,貓頭鷹在繁殖過程中不營巢,而是利用樹洞、岩穴或其他鳥類合適的棄巢孵卵育雛。貓頭鷹一窩產卵數量不定,體形較大者產卵較少,而體形較小的種類產卵通常較多。孵化期約一月左右。孵卵一般僅由雌鳥完成,育雛則雄雌共同承擔。貓頭鷹均為完成雛,孵化後體被絨羽,耳目緊閉。鴞類產卵孵卵周期較長,在同一個巢內由於產卵時間和孵化時間的差異,雛鳥體形大小常有巨大的差異,個別種類如雪鴞在食物蕭條的年景會出現較大雛鳥殘食幼小雛鳥的現象,但這種現象並不普遍。野生貓頭鷹壽命不長,如倉鴞平均壽命三年半左右,只有少數鳥類能夠達到11年。

進化

貓頭鷹化石資料有限,可能起源於始新世的原鴞科鳥類,現均已滅絕。在法國的中新世地層,發現草鴞屬鳥類的化石;在德國的中新世地層,發現角鴞屬化石;在法國的下漸新世地層發現雕鴞屬和耳鴞屬的化石;在德國和北美的中新世地層發現林鴞屬化石中國沒有鴞形目鳥類化石出土。

民間文化

中國

中國貓頭鷹我國民間有“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等俗語,常把貓頭鷹當作“不祥之鳥”,稱為逐魂鳥、報喪鳥等,古書中還把它稱之為怪鴟、鬼車、魑魂或流離,當作厄運和死亡的象徵。產生這些看法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貓頭鷹的長相古怪,兩眼又大又圓,炯炯發光,使人感到驚恐;兩耳直立,好像神話中的雙角妖怪,使得古人多用“鴟目虎吻”來形容凶暴之貌;貓頭鷹在黑夜中的叫聲像鬼魂一樣陰森淒涼,使人更覺恐怖,古時稱它為“惡聲鳥”,《說苑·鳴梟東徙》中有“梟與鳩遇,曰:我將徙,西方皆惡我聲。……”的寓言故事。此外,貓頭鷹晝伏夜出,飛時像幽靈一樣飄忽無聲,常常只見黑影一閃,也使對其行為不甚了解的人們產生了種種可怕的聯想。

雖然我國民間對貓頭鷹有很多誤解,但其捕鼠的本領之大卻也早已被有識之士所認識。古書上曾有這樣的記載:“北方梟入家以為怪,共惡之;南中晝夜飛鳴,與鳥鵲無異。桂林人羅取生鬻之,家家養使捕鼠,以為勝狸。”貓頭鷹主要以黑線姬鼠、黑線倉鼠、大倉鼠、棕色田鼠等農田鼠類和小家鼠、褐家鼠等居民區鼠類為主食,也吃一些小型鳥類、哺乳類和昆蟲,如雀類、鶯類蝙蝠甲蟲金龜子蝗蟲螻蛄等。鼠類是臭名昭著的偷糧賊,它們不僅在居民區和倉庫里行竊,還成群結隊在農田中偷糧。遠在20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碩鼠碩鼠,無傷我菽”的記載。一直到現在,世界各國的鼠害仍然十分嚴重。貓頭鷹是捕鼠能力最強的,一隻貓頭鷹每年可以吃掉1000多隻老鼠,相當於為人類保護了數噸糧食,的確是勞苦功高。

古希臘

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愛鳥是一隻小鴞(貓頭鷹的一種,被認為可預示事件),因而古希臘人把貓頭鷹尊敬為雅典娜和智慧的象徵。

日本

日語中貓頭鷹發音是fukuro,聽起來就像“不苦勞”,所以日本人很喜歡貓頭鷹。在日本,貓頭貓頭鷹郵票鷹被稱為是福鳥,還成為長野冬奧會的吉祥物,代表著吉祥和幸福。人們害怕貓頭鷹就認為可以用它來驅除邪惡。據此,殘害貓頭鷹的多馬人,卻用貓頭鷹的模擬像來鎮邪惡。

英國

在英國,人們認為吃了燒焦以後研成粉末的貓頭鷹蛋,可以矯正視力。約克郡人則相信用貓頭鷹熬成的湯可以治療百日咳。

在J·K·羅琳的魔法小說《哈利·波特》中,貓頭鷹和蟾蜍等是巫師們的寵物。在這些寵物中,貓頭鷹是最高貴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因為它們不僅可以幫助主人發放郵件,是個名副其實的“郵遞員”,而且它們能夠通曉人類的感情和語言,是具有智慧的。

加拿大

加拿大溫哥華印第安人的後裔現在仍保留貓頭鷹的圖騰舞,不但有大型木雕的貓頭鷹形象,而且有舞蹈,舞者衣紋為貓頭鷹,全身披掛它的獵獲物老鼠。

這種互相矛盾的概念,在莎士比亞那時也可以找到。他在《尤利烏斯·凱撒》和《馬克白斯》劇作中用貓頭鷹的叫聲預示著死亡;而在《愛的徒勞》劇作中,貓頭鷹卻唱出“歡樂的歌聲”。作為一種文學比喻,貓頭鷹可以在古代神話中找到,也可以在舊約聖經中找到,還可以在海明威和米爾恩的著作中找到。

經典品種

歐洲品種

歐洲大陸上有十三種貓頭鷹,但它們中的大多數還生存在亞洲和北美洲。因此它們有著不同的活動空間,並且與棲息環境相適應。
在北歐生存著雪鴞,跟其他貓頭鷹種相比,和猛鴞,鬼梟和烏林梟一樣,雪鴞是被迫往得最北遷移的貓頭鷹種。雕鴞是歐洲最大的貓頭鷹種,其數量在長達百年的人類獵殺後逐步回升。長耳鴞,短耳鴞和灰林鴞這些常見的貓頭鷹都屬於它的獵物
最為人所熟知的可能要數倉鴞了,因為它十分喜歡在人類墾殖(或居住)的地方活動。歐洲最小的貓頭鷹當屬花頭鵂鶹。稍大一點是紅角梟和縱紋腹小鴞。

已滅絕品種

笑貓頭鷹,它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叫聲十分奇特,它常常像炫耀勝利似地放聲大笑。笑貓頭鷹有兩種,

笑貓頭鷹笑貓頭鷹
分別生活在紐西蘭北部島嶼和南部島嶼。它們的身長0.4m左右,是當地最大的貓頭鷹。在它們的生活區域內,地上幾乎沒有小型哺乳類動物,因此它只好尋找地上的昆蟲為食,並在山洞、崖縫以及懸崖的草木茂盛處築巢。幾個世紀中,笑貓頭邊放聲大笑邊繁衍自己的子孫,但是在歐洲人來到這裡以後,捕捉地上的獵物成了笑貓頭鷹的致命弱點。和歐洲移民一起來到這裡的大老鼠,摧毀它們的巢穴,貪婪地吃它們的蛋。貓也經常襲擊他們。與貓和老鼠一起來到島上的兔子成了笑貓頭鷹新的獵物,這看上去似乎補償了貓和大老鼠給笑貓頭鷹帶來的傷害,可是兔子的繁殖速度太快了。為了對付泛濫成災的兔子,政府採取了獵殺和引進黃鼠狼的辦法,兔子很快減少直至消失,熱衷於滅絕兔子的黃鼠狼便將目標轉向貓頭鷹。對於黃鼠狼來說,岩石、峭壁都不成問題。笑貓頭鷹在地上的巢更是成了黃鼠狼品嘗貓頭鷹的蛋和小貓頭鷹的餐桌。貓和大老鼠開始的滅絕行動最終由黃鼠狼徹底完成了。從1850年到1890年,很少能在紐西蘭北部島嶼看到笑貓頭鷹,人們捕捉到的只有2隻。1900年,北部島嶼再也看不到笑貓頭鷹了,部島嶼也是同樣的情況。人們看到的最後一隻笑貓頭鷹是1914年在南坎特伯雷的布魯科科夫,之後人們再也沒有見到笑貓頭鷹,再也沒有聽到它那炫耀勝利似的大笑聲。於1914年滅絕。

飼養方法

1.野生貓頭鷹不會吃人餵的,必須掰開它的嘴,將肉送與它喉部才行,一般是瘦肉。
2,餵水,用手掰開它的嘴,然後用去掉針頭的注射器向嘴裡注射。
貓頭鷹是國家2級保護動物,是不讓人養殖的,會觸犯法律的,輕者罰款放生,重者拘留受刑法。但似乎可以申請。

民間誤解

雖然我國民間對貓頭鷹有很多誤解,但其捕鼠的本領之大卻也早已被有識之士所認識。古書上曾有這樣的記載:“北方梟入家以為怪,共惡之;南中晝夜飛鳴,與鳥鵲無異。桂林人羅取生鬻之,家家養使捕鼠,以為勝狸。”貓頭鷹主要以黑線姬鼠、黑線倉鼠、大倉鼠、棕色田鼠等農田鼠類和小家鼠、褐家鼠等居民區鼠類為主食,也吃一些小型鳥類、哺乳類和昆蟲,如雀類、鶯類、蝙蝠、甲蟲、金龜子、蝗蟲、螻蛄等。鼠類是臭名昭著的偷糧賊,它們不僅在居民區和倉庫里行竊,還成群結隊在農田中偷糧。遠在20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碩鼠碩鼠,無傷我菽”的記載。至今,世界各國的鼠害仍然十分嚴重。貓頭鷹是捕鼠能力最強的鳥類,一隻貓頭鷹每年可以吃掉1000多隻老鼠,相當於為人類保護了數噸糧食,的確是勞苦功高。
貓頭鷹是現存鳥類中在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貓頭鷹的蹤影。貓頭鷹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動物為食。獵物的大小視貓頭鷹的體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蟲,大到兔子都有。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狀,形成所謂“面盤”。嘴和爪都彎曲呈鉤狀。周身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鬆軟,飛行時無聲。夜間和黃昏活動,主食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