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個生態學概念,是指在水中營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類,主要包括藍藻門Cyanophyta、硅藻門Bacillariophyta、金藻門Chrysophyta、黃藻門Xanthophyta、甲藻門Pyrrophyta、隱藻。淡水浮游植物包括藍藻、隱藻、甲藻、金藻、黃藻、硅藻、裸藻和綠藻八個種類。已知全世界藻類植物約有40000種,其中淡水藻類有25000種左右,而中國已發現的(包括已報導的和已鑑定但未報導的)淡水藻類約9000種。

基本信息

簡介

形態各異的浮游植物形態各異的浮游植物

全世界藻類植物已知的約有40000種,其中淡水藻類有25000種左右,而中國已發現的(包括已報導的和已鑑定但未報導的)淡水藻類約9000種。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種類組成因池水有機質和營養鹽類的含量及其他因素不同而有顯著差別。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是決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浮游生物有如下特點:

1、非常多樣化的類群;為結構簡單的真核生物,它們具有帶膜的細胞器,具有葉綠體,其顏色取決於色素及其濃度。其繁殖結構相對簡單,不像陸地植物那樣開花,非繁殖細胞不分化,沒有真葉、根和莖。

2、浮游植物生長周期短,只有幾個星期,是水生態系統中占優勢的初級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換成為新的有機化合物,由此啟動了水體食物鏈

3、浮游植物在大小和體積上差別顯著,一般根據粒徑大小分為三種類型,即小型浮游植物(Micro,20~200μm)、微型浮游植物(Nano,3~20μm)和超微型浮游植物(Pico,0.7~3μm)。

懸浮機理

1、分泌粘液或製造膠狀物質,使個體減輕;

2、形成氣囊結構;

3、形成比重較小的代謝物質;

4、增加身體表面積以增加與水之間的磨擦力。

季節演替

浮游植物種類成分的季節性變化,可由兩種機制或兩種機制的複合作用所引起,即演替(Succession)和次序(Sequence)變化。

演替是特定水體內的物理(如光、溫)、化學(營養物、水質、毒素)和生物(競爭、捕食)等因素的改變所導致的浮游植物種類的變化。典型的演替是固有物種類型(或本地種)的變化。屬於自然界正常發生的情況。

次序是由水體類型的變動而引起的浮游植物種類的變化。典型的次序變化是外來種群的引入和繁殖所引起的,特殊情況下,外來種群可以完全替代原先水體中的生物類群。次序往往是由於人類干擾所造成的。

反悖論

“競爭排斥”是一個重要的生態學概念。競爭排斥理論認為,在一個相對同質的環境中,如湖泊的表面、混勻層或海洋中,應該包含極少幾種具有類似生態需求的種類。

就浮游植物而言,它們都是光合自養生物,具有類似的生態需求,按生態學競爭排斥原理,它們對水體資源,特別是對營養物質的競爭,最終應僅剩下一個或幾個最能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的種類。與競爭排斥理論相悖,在自然界同一水體中,經常可以有10—50種浮游植物種類共存,這種現象被Hutchinson(1961)稱之為浮游生物的反(悖)論(Paradox of the plankton)。

幾種可能的解釋:

1、不同藻類具有各自的營養物需求特徵,因而被不同的營養物所限制,這樣就避免了直接競爭,使許多種類共存於同一水體成為可能。

2、浮遊動物的攝食活動亦可能增加浮游植物共存的機會。攝食降低了藻細胞的總生物量,從而減緩了對營養物資源需求的強度,進而緩和了種類間競爭營養物的程度。不同的浮遊動物攝食有種類和大小的選擇性,通過對優勢種類(如小型藻類)的攝食,可利於大多數相對處於劣勢的種群的生存。當然如果攝食強度過大,或當優勢種群是絲狀不可食種類時,即便中等程度的攝食亦會降低種類數量。

3、湖泊的混合層和海洋並不像一般所認為的那樣是均質的。在無風、溫和的氣候條件下,光、營養、溫度的垂直梯度分布造成了空間上的異質化,使得不同種類得以在各自的最適區域生長、繁殖,從而使競爭降到最小。

環境影響

單細胞浮游植物(小圖)中的葉綠素能夠在海洋中形成巨大的綠色污跡。單細胞浮游植物(小圖)中的葉綠素能夠在海洋中形成巨大的綠色污跡。

2010年8月3日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全世界海洋上層的浮游植物——一種極小的生物體,能夠吞噬溫室氣體,並直接或間接地充當海洋中每一種動物的食物——的數量平均每年下降約1%。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將對海洋食物鏈造成毀滅性影響,並加速全球變暖
浮游植物的數量在過去30年裡一直在減少。由人造衛星拍攝的圖像顯示葉綠素——幫助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一種綠色色素——的濃度正在下降。然而由於人造衛星僅僅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採集數據,因此科學家無法確定這種下降是一種長期趨勢抑或僅僅是一個意外。
海洋上層浮游植物數量下降與全球變暖導致的海洋表層溫度上升有關。在過去一個世紀裡,大部分海洋的表層海水溫度上升了0.5攝氏度到1攝氏度,導致海水分層現象更為明顯,限制了下層海水中的營養成分進入上層海水,從而危及上層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生存。此外,浮游植物的數量在那些溫暖的海域可能下降得更為明顯,這意味著氣候變化對海洋浮游植物的減少負有責任。
浮游植物的喪失對於海洋食物鏈來說是一個巨大問題,這是因為海洋中的每一種生物要么以浮游植物為食,要么就以把浮游植物當食物的生物為食。一旦它們的數量開始下降,那么這些物種的種群數量也將開始下降。剩餘的食物網基本上也在收縮。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Anthony Richardson要算浮游植物減少對地球大氣構成的潛在影響。海洋能夠吸收40%的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而浮游植物能夠將這些溫室氣體轉化為氧氣,抑或在死後將它們埋葬於海底。Richardson指出,一旦浮游植物數量下降,“海洋作為一個碳接收器的能力也會削弱,而這意味著最終會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滯留在大氣中,而不是溶解在海洋中”。這將催生一個更加溫暖的世界,反過來又將消滅更多的浮游植物。

由於浮游植物減少可能對海洋食物鏈和全球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這一令人擔憂的下降趨勢必須得到足夠重視。

奇特現象

地球衛星藝術照

為了紀念地球資源技術衛星發射40周年,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地質勘探局將120多幅地球衛星藝術照公布於世,並邀請公眾選出其中最佳作品。其中包括浮游植物藝術照,圖為大規模的綠色浮游植物在波羅的海哥特蘭島附近暗色水域中形成一個個美麗的漩渦,整個畫面的風格與梵谷的油畫《星夜》相仿。

發光海灘

2014年1月,來自中國台灣的攝影師威爾·霍(WillHo)在馬爾地夫海灘上慶祝婚禮時,有幸見證了會發光的海岸線這一神奇景象。夜晚,在他的鏡頭下,一簇簇發光的小型浮游植物如螢火蟲般隨波蕩漾,最終被衝到岸邊,在黑夜中排成一條耀眼的光帶,沿著海岸線形成了一條發光的“路”。

這一奇觀是由於近海域會發出生物螢光的浮游植物受到海浪的衝擊產生的。由於起風,這些會發光的浮游植物受到海浪的衝擊,便開始活躍起來。雖然它們已為人熟知,但近年來生物學家才找到產生這一奇觀的原因。海洋生物學家豪爾赫·里巴斯(JorgeRibas)說,這片水域有許多名為“多邊舌夾藻”(lingulodiniumpolyedrum)的發光植物。當這些生物受到外力作用,例如浪涌潮汐作用,或是皮划艇、衝浪者等經過時,它們就開始活躍起來,從而產生了發光效果。

海洋學相關知識(五)

海洋反照率
海灘旋迴
海上輸油氣管線
海灘剖面
海洋壓力水聽器
海水光散射儀
海水保守成分
浮游生物指示器
海洋光學遙感
海水主要成分
海洋高能環境
浮游生物泵
海洋重力調查
海上油氣開發工程
海上油氣勘探
海水顆粒物
海水非保守成分
海洋微表層
海檻
海洋觀測技術
海損事故
海洋腐殖質
海洋能轉換
海底區
海上拖運
海上安裝沉放
海水自淨作用
海洋磁力梯度儀
海冰密集度
海洋天然烴
海水腐殖質
海洋生藥學
海水離子遷移率
海水離子締合模型
海水磁導率
海崖
海洋地震漂浮電纜
海洋地震剖面儀
浮游細菌
海洋生化資源
海洋玷污
海洋環境預報
海洋環境質量
海洋環境評價
海岸階地
海洋環境監測
海洋地貌學
浮游生物記錄器
海洋環境化學
海水污染物背景值
海洋地球物理調查
海產栽培
海水成分恆定性
海洋地熱流調查
海底構造學
海岸效應
海產養殖
海流計
海水電導率
海灘岩
海洋折射地震調查
海上裝卸油系統
浮游生物網
海底完井
海底聲反射
海水密度
海底地震儀
海底地層剖面儀
海底
海洋天然產物化學
海平面變化
海洋聲散射體
海氣熱交換
海洋能源
海洋地震調查
海槽
浮游生物當量
海洋磁力儀
海洋碎屑
海洋地磁調查
海洋地磁異常
海洋生物聲學
海洋地球物理學
海洋生物噪聲
海圖基準面
海洋地層學
海底採礦
海洋同位素化學
海洋反射地震調查
海冰鹽度
海岸沙丘
浮游生物學
浮浪幼體
海洋光化學
海洋元素地球化學
海上貯油裝置
海底混響
海洋沉積學
海水透明度盤
海水透明度
海水透射率儀
海底散射
海洋氣溶膠
海洋氣團
海洋氣候學
海水腐蝕
海洋有機地球化學
海水碳酸鹽系統
海洋地震儀
海洋農牧化
海堤
海洋技術
海洋管理
海山
海洋鹽差能
海底谷
海洋重力儀
海洋水文學
海底管道
海洋天然產物
海底高原
海浪譜
海浪
海侵
海岸帶
海洋鋒
海洋重力異常
海洋輻射傳遞
海洋噪聲
海洋化學資源
海洋調查
海洋腐蝕
海底熱液
海岸工程
海底擴張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
海洋生物化學
海水雪花
海水營養鹽
海洋環境科學
海洋環境容量
海洋環境噪聲
海洋環境保護
海洋環境
海水狀態方程
浮遊動物
海洋湍流
海水水質標準
海水微量元素
海洋污染物
海水化學
海洋氣象學
海洋氣候
海洋有機化學
海洋政策
海塘
海洋開發
海洋工程水文
海水二氧化碳系統
海洋工程地質
海洋工程
浮游植物
海洋溫差能
海洋地球化學
海流能
海洋污染
海洋資源化學
海水淡化
海洋能發電
海洋工程學
海洋學
海底峽谷
海洋生態學
海水
海洋物理化學
海峽
海灣
海流
海洋資源
海洋科學
海洋生物學
海洋生態系
浮游生物
海洋法
海洋微生物
海洋聲學
海洋地質學
海洋化學
海洋光學
海洋
海水分析化學
海底隧道
海底電纜
海底熱泉
海岸
海鹽縣
海洋物理學
海平面
海岸線
海冰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plankton )

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沒有移動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動,而是浮在水面生活,這類生物總稱為浮游生物。這是根據其生活方式的類型而劃定的一種生態群,而不是生物種的劃分概念。一般又分為浮遊動物浮游植物

浮遊動物

(zooplantkon)

原生動物(Protozoa)動物界重最低等的一類真核單細胞動物,個體由單個細胞組成。

輪蟲(rotifer)輪蟲形體微小,長約0.04-2毫米,多數不超過0.5毫米。它們分布廣,多數自由生活,有寄生的,有個體也有群體。

枝角類 (Cladocera)又簡稱“溞類”,水溞,俗稱紅蟲,屬無脊椎動物,甲殼綱,鰓足亞綱。絕大多數生活於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魚類的重要食餌,故俗稱“魚蟲”。

橈足類 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橈足亞綱。營浮游與寄生生活,分布於海洋、淡水或半鹹水中。

浮游植物

(phytoplantkon)

藍藻門(Cyanophyta)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藍藻門起了巨大的作用。已知藍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藍藻有極大的適應性,分布很廣。

硅藻門(Bacillariophyta)一類真核藻類,多數為單細胞生物。硅藻普遍分布於淡水、海水中和濕土上,為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食料。大多水生,幾乎在所有的水體裡都生長,只有極少數生活在陸地潮濕處。

金藻門(Chrysophyta)藻類植物的一門。藻體為單細胞或集成群體,浮游或附著。主要分布在溫度較低的清澈淡水中。

黃藻門(Xanthophyta)一類屬於不等鞭毛類的藻類生物。體類型為單細胞、群體、多核管狀或絲狀體。多數分布於淡水,有些種生活於土壤中,少數種生活于海水中。

甲藻門 (Pyrrophyta)除少數裸型種類外,都有厚的主要是纖維素組成的細胞壁稱為殼。多數為海產種類,少數產於淡水及半鹹水水體中。

綠藻門(Chlorophyta)本門約8600種,從兩極到赤道,從高山到平地均有分布。絕大多數種類產於淡水,少數產于海水,浮游和固著的均有,寄生的引起植物病害;此外還有氣生的種類。

隱藻門(Cryptophyta)隱藻門(Cryptophyta)藻類植物的一門。均為單細胞種類,含有葉綠素a和c,還含有α-胡蘿蔔素,甲藻黃素及藻膽素。體形不對稱,有背腹面。細胞無細胞壁,僅具有柔軟到堅固的周質。僅有隱藻綱1綱,約90種。中國有3種,均發現於淡水。

裸藻門(Euglenophyta)較低等的一個類群。無細胞壁,植物體除個別種類為樹狀群體外,都是具鞭毛遊動型的單細胞體。多數種類含有與綠藻門相似的色素體,有或無蛋白核。世界上約40屬,1000多種。中國現記錄有20屬,約300種。分布較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