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氣候

海洋氣候

海洋性氣候的主要特點和大陸性氣候相比,不僅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小,而且極值溫度出現的時間也比大陸性氣候地區遲;降水量的季節分配較均勻,降水日數多、強度小;雲霧頻數多,濕度高。在溫度年變化方面,春季冷於秋季,是海洋性氣候的一個明顯標誌。最暖月出現在8月,甚至延至9月;最冷月為2月,在高緯度地區推遲到3月。人們通常把西北歐沿海地區作為大陸上海洋性氣候的典型。

特徵

海洋氣候海洋氣候

海洋性氣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氣候型。總的特點是受大陸影響小,受海洋影響大。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氣溫的年、日變化都比較和緩,年較差和日較差都比大陸性氣候小。春季氣溫低於秋季氣溫。全年最高、最低氣溫出現時間比大陸性氣候的時間晚;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由於海洋巨大水體作用所形成的氣候。包括海洋面或島嶼以及盛行氣流來自海洋的大陸近海部分的氣候。海洋氣候有以下特點:

①氣溫年變化與日變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觀測不到日變化。年變化的極值一般比大陸後延1個月,如最冷月為2月,最暖月為8月。在高緯地區最冷月還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於春季。

②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降水日數多,但強度小。雲霧頻數多,濕度高。

③在熱帶海洋多風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與中國南海是颱風生成和影響強烈的地區。熱帶風暴(包括颱風)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氣象災害。

④多雲霧天氣,濕度大。多數臨近海洋的大陸地區,都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西歐沿海地區是大陸上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區。

影響因素

影響海洋氣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陽輻射、海洋環境和大氣環流。太陽輻射是海水和大氣增溫的主要能源,是大氣中許多物理過程的基本動力。海面是低層大氣的下墊面,海水比熱大,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小,加上海洋遼闊,體積大,因而海洋成為地球的一個巨大的熱量和水分的貯存庫。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大約一半被海水吸收和貯存,然後海水又以長波輻射、潛熱和感熱的形式向大氣輸送熱量,推動大氣運動。海洋在水分循環中向大氣提供大量水分。海陸分布和海流寒暖等環境因素影響著熱量平衡、水量平衡和大氣環流,形成各海區氣候的差異。大氣環流可促進南北之間或東西之間的熱量和水分交換,使氣候不僅受附近海洋環境的制約,還受其他非海洋環境的影響。

海洋氣候海洋氣候

影響

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氣候終年潮濕,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陸性氣候多;而且季節分配比較均勻。降水量比較穩定,年與年之間變化不大。四季濕度都很大,多雲霧,天氣陰沉,難得晴天,少見陽光。

溫和、多雲、濕潤的海洋性氣候,給人們以舒適的感覺;其實這種氣候對植物生長並不有利。19世紀末就有人發現,在歐洲,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生長的小麥,蛋白質含量小,至多只有4~8%。隨著深入大陸,到俄羅斯歐洲部分,小麥的蛋白質含量增高達9~12%,在比較乾燥炎熱的地區,小麥的蛋白質含量增高到18%,甚至在20%以上,原蘇聯科學家證明:一個地區的氣候大陸性越強,小麥的蛋白質含量也就越高。在氣候溫涼潮濕的地方,小麥的澱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質含量卻降低。人們為了補充蛋白質的不足,只好藉助於肉類,但是又帶來脂肪過多的缺點。可見,海洋性氣候對農業並不很有利。其實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生活,氣候雖然溫和,但是陰沉多雨的天氣,並不利於人類精神和情緒的發展。

分類介紹

熱帶海洋氣候

分布

海洋氣候海洋氣候

熱帶海洋氣候出現在南、北緯10°~25°信風帶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的若干島嶼上。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島、南美洲巴西高原東側沿海的狹長地帶、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岸、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島和澳大利亞昆士蘭沿海地帶。這些地區常年受來自熱帶海洋的信風影響,終年盛行熱帶海洋氣團,氣候具有海洋性。氣溫年、日較差都小,但最冷月平均氣溫比赤道稍低,年較差比赤道多雨氣候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季節分配比較均勻。太平洋島嶼絕大部分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屬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海洋性氣候。由於各島面積都比較小,可以充分海洋的調節,雖屬熱帶氣候,但氣溫並不太高。

氣候

除個別島嶼外,年均溫很少有超過29℃或低於24℃的。赤道地帶的年較差不超過1℃,在緯度較高的地方,如新喀里多尼亞,超過5℃,僅太平洋西北部地帶,因受季風影響,有超過10℃的。

太平洋各島嶼的降水差別很大,因緯度、地形和風的向背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講,各島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在迎風山坡可達2000—4000mm,甚或6000mm。年平均降水量最高記錄在夏威夷群島的考愛島,高達12040mm,居世界第一位。島嶼的背風坡年降水量少於1000mm。太平洋島嶼的降水類型多為對流雨和鋒面雨,較高島嶼還有大量地形雨。

太平洋島嶼大多數地區屬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海洋性氣候,但在靠近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地方,還受季風影響。在玻里尼西亞的中部和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附近是颱風主要源地,颱風所經之處常使各島上的建築遭受嚴重破壞。 太平洋島嶼的氣候暖熱濕潤,除部分珊瑚島外,植物都比較繁茂。熱帶雨林廣布美拉尼西亞,以棕櫚科植物和樹狀羊齒類植物為主。降水少或有乾季的地方森林被草原代替。在河谷和海濱有沼澤。在潮汐漲落的地區遍布紅樹林。在低平的珊瑚島上,植被稀疏,多生長著露兜樹、木麻黃和椰子樹等。由於太平洋島嶼的地理位置孤立,植物種較少,而且多特有種。例如,夏威夷群島的植物有90%以上是特有種,新喀里多尼亞島的2500種有花植物中80%是特有種。

溫帶海洋性氣候

分布情況

位於南北緯40至60度的大陸西岸,除亞洲、非洲和南極洲沒有外,其餘各大洲都有,其中以歐洲大陸西部及不列顛群島最為典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往往僅分布在狹長地帶或島嶼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在西歐最為典型,分布面積最大,在美洲大陸西岸相應的緯度地帶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和紐西蘭等地也有分布。屬於這一氣候的有西北歐、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南非及澳大利亞的東南一小部分。

西歐位於北緯30-40度左右,受偏西風的影響,從大西洋上吹來的水汽可以影響到。而北美洲的地形是西邊高,中間底,東邊略高,從太平洋上吹來的水汽被落基山脈阻擋,只有沿海邊緣地區才能受到影響,且有阿拉斯加暖流經過。所以北歐範圍大,北美洲範圍小。

氣候

位於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地區。終年處在西風帶,深受海洋氣團影響,沿岸又有暖流經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在22℃以下,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風坡可達2,000~3,000毫米以上。這種氣候在西歐最為典型,分布面積最大,在美洲、非洲大陸西岸相應的緯度地帶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和紐西蘭等地也有分布。

該氣候類型全年受西風影響,盛行海洋氣團。溫和濕潤、溫差較小為其主要特徵。最高最低月平均氣溫分別在8月和2月,月平均氣溫不低於0℃,不高於22℃。降水量在500~700mm,在局部迎風坡上可達2500mm。由於多氣鏇雨,降水強度很小,陰雨日極多,光照不足。不適宜於糧食作物生長。自然植被以闊葉落葉林與混交林為主。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主要特點和大陸性氣候相比,不僅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小,而且極值溫度出現的時間也比大陸性氣候地區遲;降水量的季節分配較均勻,降水日數多、強度小;雲霧頻數多,濕度高。在溫度年變化方面,春季冷於秋季,溫帶海洋性氣候是海洋氣候的一個明顯標誌。最暖月出現在8月,甚至延至9月;最冷月為2月,在高緯度地區推遲到3月。人們通常把西北歐沿海地區作為大陸上海洋性氣候的典型。

海洋學相關知識(五)

海洋反照率
海灘旋迴
海上輸油氣管線
海灘剖面
海洋壓力水聽器
海水光散射儀
海水保守成分
浮游生物指示器
海洋光學遙感
海水主要成分
海洋高能環境
浮游生物泵
海洋重力調查
海上油氣開發工程
海上油氣勘探
海水顆粒物
海水非保守成分
海洋微表層
海檻
海洋觀測技術
海損事故
海洋腐殖質
海洋能轉換
海底區
海上拖運
海上安裝沉放
海水自淨作用
海洋磁力梯度儀
海冰密集度
海洋天然烴
海水腐殖質
海洋生藥學
海水離子遷移率
海水離子締合模型
海水磁導率
海崖
海洋地震漂浮電纜
海洋地震剖面儀
浮游細菌
海洋生化資源
海洋玷污
海洋環境預報
海洋環境質量
海洋環境評價
海岸階地
海洋環境監測
海洋地貌學
浮游生物記錄器
海洋環境化學
海水污染物背景值
海洋地球物理調查
海產栽培
海水成分恆定性
海洋地熱流調查
海底構造學
海岸效應
海產養殖
海流計
海水電導率
海灘岩
海洋折射地震調查
海上裝卸油系統
浮游生物網
海底完井
海底聲反射
海水密度
海底地震儀
海底地層剖面儀
海底
海洋天然產物化學
海平面變化
海洋聲散射體
海氣熱交換
海洋能源
海洋地震調查
海槽
浮游生物當量
海洋磁力儀
海洋碎屑
海洋地磁調查
海洋地磁異常
海洋生物聲學
海洋地球物理學
海洋生物噪聲
海圖基準面
海洋地層學
海底採礦
海洋同位素化學
海洋反射地震調查
海冰鹽度
海岸沙丘
浮游生物學
浮浪幼體
海洋光化學
海洋元素地球化學
海上貯油裝置
海底混響
海洋沉積學
海水透明度盤
海水透明度
海水透射率儀
海底散射
海洋氣溶膠
海洋氣團
海洋氣候學
海水腐蝕
海洋有機地球化學
海水碳酸鹽系統
海洋地震儀
海洋農牧化
海堤
海洋技術
海洋管理
海山
海洋鹽差能
海底谷
海洋重力儀
海洋水文學
海底管道
海洋天然產物
海底高原
海浪譜
海浪
海侵
海岸帶
海洋鋒
海洋重力異常
海洋輻射傳遞
海洋噪聲
海洋化學資源
海洋調查
海洋腐蝕
海底熱液
海岸工程
海底擴張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
海洋生物化學
海水雪花
海水營養鹽
海洋環境科學
海洋環境容量
海洋環境噪聲
海洋環境保護
海洋環境
海水狀態方程
浮遊動物
海洋湍流
海水水質標準
海水微量元素
海洋污染物
海水化學
海洋氣象學
海洋氣候
海洋有機化學
海洋政策
海塘
海洋開發
海洋工程水文
海水二氧化碳系統
海洋工程地質
海洋工程
浮游植物
海洋溫差能
海洋地球化學
海流能
海洋污染
海洋資源化學
海水淡化
海洋能發電
海洋工程學
海洋學
海底峽谷
海洋生態學
海水
海洋物理化學
海峽
海灣
海流
海洋資源
海洋科學
海洋生物學
海洋生態系
浮游生物
海洋法
海洋微生物
海洋聲學
海洋地質學
海洋化學
海洋光學
海洋
海水分析化學
海底隧道
海底電纜
海底熱泉
海岸
海鹽縣
海洋物理學
海平面
海岸線
海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