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鋒

海洋鋒

海洋鋒,特性明顯不同的兩種或幾種水體之間的狹窄過渡帶。它們可用溫度、鹽度、密度、速度、顏色、葉綠素等要素的水平梯度,或它們的更高階微商來描述;即一個鋒帶的位置可以用一個或幾個上述要素的特徵量的強度來確定它。

基本信息

簡介

在鋒帶附近具有強烈的水平輻合(輻散)和垂直運動,因而是不穩定的,其中存在著逐漸變性的過程和各種尺度的彎曲。對海洋鋒的成因及效應的科學研究工作,始於19世紀中期,美國海洋學家M.F.莫里,在1858年曾把鋒描述為一種奇異的海洋現象。1938年,宇田道隆在不同流系交匯處,即親潮和黑潮交接地方,用水聽器清楚地聽到了水下的噪音。1959年,他對鋒的概況和物理學特徵進行系統總結,並描述了日本沿海所觀測到的生物現象。從那以後,海洋鋒面引起人們的注意。隨著尋找海洋資源和軍事上的需要,海洋鋒面的研究得到迅速發展,並且逐漸形成為海洋科學中的一個分支。對鋒帶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光學等方面的性質進行研究,就是海洋鋒學—鋒帶科學的基本內容。

類型

海洋鋒海洋鋒
海洋鋒的規模小至幾分之一米,大至104公里,存在於海洋的表層、中層和近底層,一般可分為以下6類: 
①行星尺度鋒。通常與大洋表層埃克曼輸送(見埃克曼漂流)的輻合區有關,它們與全球氣候帶的劃分和大氣環流有密切的關係。如大西洋中的亞熱帶輻合鋒、南極鋒和南極輻合鋒,太平洋中的赤道無風帶鹽度鋒、亞熱帶鋒和亞北極鋒,都屬於這種類型。此外,有證據表明,南極鋒的分布與南大洋的海底地形有一定的聯繫。
②強西邊界流的邊緣鋒。由於熱帶的高溫高鹽水向高緯度侵入而形成一個斜壓性很強的鋒面(如黑潮、灣流),隨著流軸的彎曲及其季節變化,經常導致鋒面層次的變化和位置的南北擺動。
③陸架坡折鋒。位於大陸架沿岸水和高密度的陸坡水之間的過渡帶,這種鋒的延伸方向與陸架邊緣平行。在中大西洋灣內和新斯科舍近海發現過此類鋒。
④上升流鋒。基本上屬於傾斜的密度躍層,並出現於海面的現象,通常在沿岸上升流區形成。它們是由於沿岸風應力有關的表層埃克曼離岸輸送的結果。在美國、秘魯、西北非的西海岸等海區,存在這種類型的海洋鋒。
⑤羽狀鋒。出現於江河徑流,如亞馬孫河、哥倫比亞河、哈德孫河、長江黃河等流入沿岸水域的邊界處。鋒生的驅動機制是較輕的水在海面堆積並產生傾斜的界面從而產生壓強梯度,和被分隔的羽狀的下伏周圍水體,在反方向上發生界面傾斜所產生的水平壓強梯度共同引起的,只有這兩種水體的輻合,才使這種鋒能夠持久存在。
⑥淺海鋒。出現於淺海、河口、島嶼周圍、海角和淺灘處,常位於風潮混合的近岸淺水域與層化而較深的外海水域的交界處,或者與岬角、海灘附近的潮流有關。岬角附近鋒面時間尺度小,可以在一個潮汐周期內完成其發生和消失的全過程,其長度尺度一般也不超過一個潮程。

特性

海洋鋒的持續時間為數小時至數月。平行於鋒的流分量,在垂直於鋒的方向上常有強烈的水平切變。對大尺度鋒來說,這種切變可能處於地轉平衡狀態。但是,淺海小尺度鋒附近的流,受局地加速度應力和邊界摩擦力的影響要比科里奧利力強得多。
重要的物理驅動力是那些與海-氣交換有關的力,其中包括行星式與局地風應力、熱量(海面的增熱與冷卻)、水(蒸發與降水)的季節性和行星式的垂直輸送。其他的一些過程,其中包括河流的淡水輸入,潮流與表層地轉流的匯合和切變,因海底地形與粗糙度引起的湍流混合,因內波與內潮切變所引起的混合和因彎曲引起的離心效應等,也是海洋鋒生成的驅動力。
地球的鏇轉,可顯著地影響大鋒帶的運動過程,而小尺度鋒似乎僅受非線性慣性效應和摩擦效應所控制。

影響

與航海和漁業等的關係
海洋鋒的重要性是,單側或雙側的海面輻合,能十分有效地聚集浮游碎屑及其他顆粒物質。已測得輻合帶中重金屬的濃度,比污染的沿岸水域中本底濃度大2~3個數量級。油膜常常排列在海面輻合帶上。
持久的鋒帶位置,對承擔海上搜尋和拯救的機構可能有重要意義。因為小船、游泳者和死屍很容易被帶到輻合帶中去。海洋鋒區中的海霧,在一定條件下對航海是有害的。
為了制定最大魚獲量的捕撈計畫,必須有海洋鋒位置的詳細資訊,因為那裡總是高生產力區。在鋒帶附近的特定水團中,常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從而為浮游生物和動物提供豐富的餌料。大陸架上的魚類活動規律,可能與海洋鋒的時空尺度有關。生物學家要考慮到以鋒帶作為主要特徵的生態模式

探測

水生學家通過實地觀測和理論研究,證實了外海洋鋒確實起著聲學透鏡的作用,故由調查船得到的聲散射的資料,可能成為調查和研究海洋鋒的有力工具之一。
由於海洋鋒的瞬時演變和涉及多種尺度,不能依賴單一的實驗手段,必須包括多艘船、拖曳系統、飛機、錨泊系統和潛艇的聯合調查,不斷改進觀測儀器和技術,並且要求物理學家與生物學家密切配合。G.J.羅登於1976年指出,關於近代海洋鋒的一切進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輻射傳遞理論和衛星圖象發展的結果。衛星的方法,其中包括用解析度極高的紅外輻射儀(空間解析度與溫度解析度分別為0.5公里和0.5°C)探測海面溫度差,以及用能夠探測鋒帶海況不連續性現象的光學儀器。因此,衛星和常規手段的聯合觀測,對海洋鋒的研究,特別對以海洋鋒為普遍特徵的河口區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

海洋學相關知識(五)

海洋反照率
海灘旋迴
海上輸油氣管線
海灘剖面
海洋壓力水聽器
海水光散射儀
海水保守成分
浮游生物指示器
海洋光學遙感
海水主要成分
海洋高能環境
浮游生物泵
海洋重力調查
海上油氣開發工程
海上油氣勘探
海水顆粒物
海水非保守成分
海洋微表層
海檻
海洋觀測技術
海損事故
海洋腐殖質
海洋能轉換
海底區
海上拖運
海上安裝沉放
海水自淨作用
海洋磁力梯度儀
海冰密集度
海洋天然烴
海水腐殖質
海洋生藥學
海水離子遷移率
海水離子締合模型
海水磁導率
海崖
海洋地震漂浮電纜
海洋地震剖面儀
浮游細菌
海洋生化資源
海洋玷污
海洋環境預報
海洋環境質量
海洋環境評價
海岸階地
海洋環境監測
海洋地貌學
浮游生物記錄器
海洋環境化學
海水污染物背景值
海洋地球物理調查
海產栽培
海水成分恆定性
海洋地熱流調查
海底構造學
海岸效應
海產養殖
海流計
海水電導率
海灘岩
海洋折射地震調查
海上裝卸油系統
浮游生物網
海底完井
海底聲反射
海水密度
海底地震儀
海底地層剖面儀
海底
海洋天然產物化學
海平面變化
海洋聲散射體
海氣熱交換
海洋能源
海洋地震調查
海槽
浮游生物當量
海洋磁力儀
海洋碎屑
海洋地磁調查
海洋地磁異常
海洋生物聲學
海洋地球物理學
海洋生物噪聲
海圖基準面
海洋地層學
海底採礦
海洋同位素化學
海洋反射地震調查
海冰鹽度
海岸沙丘
浮游生物學
浮浪幼體
海洋光化學
海洋元素地球化學
海上貯油裝置
海底混響
海洋沉積學
海水透明度盤
海水透明度
海水透射率儀
海底散射
海洋氣溶膠
海洋氣團
海洋氣候學
海水腐蝕
海洋有機地球化學
海水碳酸鹽系統
海洋地震儀
海洋農牧化
海堤
海洋技術
海洋管理
海山
海洋鹽差能
海底谷
海洋重力儀
海洋水文學
海底管道
海洋天然產物
海底高原
海浪譜
海浪
海侵
海岸帶
海洋鋒
海洋重力異常
海洋輻射傳遞
海洋噪聲
海洋化學資源
海洋調查
海洋腐蝕
海底熱液
海岸工程
海底擴張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
海洋生物化學
海水雪花
海水營養鹽
海洋環境科學
海洋環境容量
海洋環境噪聲
海洋環境保護
海洋環境
海水狀態方程
浮遊動物
海洋湍流
海水水質標準
海水微量元素
海洋污染物
海水化學
海洋氣象學
海洋氣候
海洋有機化學
海洋政策
海塘
海洋開發
海洋工程水文
海水二氧化碳系統
海洋工程地質
海洋工程
浮游植物
海洋溫差能
海洋地球化學
海流能
海洋污染
海洋資源化學
海水淡化
海洋能發電
海洋工程學
海洋學
海底峽谷
海洋生態學
海水
海洋物理化學
海峽
海灣
海流
海洋資源
海洋科學
海洋生物學
海洋生態系
浮游生物
海洋法
海洋微生物
海洋聲學
海洋地質學
海洋化學
海洋光學
海洋
海水分析化學
海底隧道
海底電纜
海底熱泉
海岸
海鹽縣
海洋物理學
海平面
海岸線
海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