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森

林德森

林德森,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學體育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林德森 林德森

“艱苦的環境磨鍊了我的意志,鍛鍊了我的能力,同時也使我看到,中國的體育教育還需要有更多的人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只有我們前仆後繼的幹下去,才能夠讓體育教育深入人心,才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受益。”——林德森

其實林德森挺“倒霉”的,198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的他就被分配與河北省只有一河之隔的遠郊區縣鄉鎮中學,這所中學規模很小,只有二十幾個教學班,全校一共就有三位體育老師,體育設施只有兩個籃球場、一塊沒有圍牆三面都是耕地的200米田徑場,籃球、足球加起來也就十來個,其他設備就更甭提了。面對這樣的教學環境,初出校門的林德森有點措手不及,於是他連夜到住校老師家去了解教學情況,沒想到卻吃了一個閉門羹。“大林”當時的心情真是好不悵然,寂寞、緊張、孤獨、寒冷成為了他第一個從師夜晚的回憶。還沒有真正的上課,困難就已經擺在了林德森的面前,在林德森的印象里,學校應根據教學大綱結合本校的具體實際情況,全面合理的安排各年級的教學計畫。可是經過多方詢問他得到的回答卻是:“你自己安排,不用去管別人。至於器材只能發給你2個籃球l個足球,遇到問題臨時再解決吧。”林德森驚愕了,真是不可思議,沒有計畫、沒有器材這課怎么上?帶著無奈和迷茫的心情“大林”走上了他初為人師的征程。

林德森又是“幸運”的,正是這樣艱苦的基礎環境給了他大展拳腳的舞台,他根據學校體育的現狀,一絲不苟的制訂自己的教學計畫。為了上好課,他堅持寫教案,那時體育組沒有專用的教案本,他就用橫格本代替。有的住校老師跟我說:“我看你每天晚上寫東西,這在體育教師中是很少見的。”大林笑了笑,依然筆耕不輟。天道酬勤,學校教案評比中,他的教案被評為一等獎。這次獲獎在全校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體育教師的教案能獲一等獎,在這個學校還是第一次。在學校運動隊的訓練中,大林更是嘔心瀝血,起早貪晚帶著學生們刻苦訓練。有時訓練的較晚,錯過了晚飯時間,他就自己給“弟子們”做飯吃。當時學校沒有標槍,縣城裡也沒有賣的,為了保證訓練及運動會的順利進行,他硬是自己騎了50多公里的腳踏車從市區把標槍運了回來。為了推動學校群體工作的開展,提高運動隊的競技水平,他還自己掏腰包聯繫兄弟學校開展校際間的籃球比賽。大林的精神也感動著全組的體育老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體育運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田徑隊在縣運動會上進入了前三名;籃球隊取得了縣籃球聯賽第二名的好成績。

執著追求:面對誘惑的抉擇

“開始,我一直以為自己在改變著別人,直到來到匯文,我才明白,改變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之所以我們能夠接受彼此的影響,是因為我們都是同一類人,我們的理想是同一個,就是對體育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林德森

1983年,林德森調了縣城中學,當時改革開放對人們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衝擊,有些老師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開始對教師這個清貧的職業產生動搖,很多人離開了教育領域。大林笑稱自己也曾有過一次極好的“出口”機會,收益是教師的3、4倍,可是最終他還是放棄了。“其實我有過彷徨,有過迷茫,我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不是正確,但是我想到那么多朝夕相處的學生在等待著我,那么多盼望教育振興的老教師在期待著我,我就沒有辦法那么自私,在我心中,體育教育關係著孩子的未來,要想勝任各種各樣的工作,首先要擁有強健的體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都是羸弱病夫,那么又何談發展,因此,體育關係著一個國家的未來。雖然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中學教師,但是我願意把自己微薄的力量奉獻給自己的祖國。”就這樣,林德森留了下來,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一乾就是27年。

在這27年中,林德森換過三個學校,但是他執著體育教育事業的心始終沒有改變,而且他一直在努力地改變著周圍的人。在縣城中學當體育組長的時候,為了增進感情、促進全組的凝聚力,大林除了從職業道德、學校遠景發展目標去鼓勵同事外,還將自己所得的獎金全部拿出來充作組費;每當有新教師調入的時候他都要跟他們談理想,講人生,讓他們感受到做一名體育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讓他們從心裡熱愛和尊重自己的職業;他非常關心年輕教師的思想,經常組織他們與老教師進行座談,如果發現哪位老師思想上出現了波動他都會及時地與之溝通,分享自己做老師的心得與體會;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他們,誰有困難他都主動地去幫助,有病的問寒問暖,替他們代課,有事的忙前忙後,替他們張羅,讓年輕的教師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溫馨。來到匯文中學之後,大林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匯文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以人為本,重在發展”的辦學理念,使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這裡的老師專業素養高、有著對教育堅定的理想、有著自己獨特的行為方式和教學方法。林德森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找到了學習的動力,他利用課餘時間聽其他老師的課,觀察他們的組織方法,教學手段;傾聽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心理的分析。幾年下來,大林找到了“感覺”,他通過研究各種教材不同的教法手段,從中篩選出適合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不同心理狀態、不同場地器材條件下的教學方法,總結出以體育人、以情感人、以心喚人、以德服人的教育理念。秉承著這樣的教育理念,林德森先後獲得了崇文區體育教學評優一等獎、北京市體育教學評優一等獎、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崇文區教育系統素質教育之星等等。

碩果纍纍:面對成績的感謝

“正是有了學生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夠在體育教育的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如果說我今天所取得的一點點成績需要感謝一個人的話,那我想應該是我的學生。”——林德森

作為一名男老師,最頭疼就是給女學生上課了,女生們身體弱,不願意參加體育鍛鍊;臉皮兒薄,又不能夠嚴厲的批評。大林就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每次有女生要偷懶的時候,他就說:“現在在社會上,對女生有很多的歧視就是因為女生身體弱,不能夠適應壓力大、較辛苦的工作,你們就真的那么服氣,就真的認為自己不如男生嗎?況且你們也應該知道,如果你們選擇免體或者體育課的成績太差的話,在高考錄取時,同樣的條件下,學校一定會優先錄取體育成績好的學生,因為體育課成績反映了你的意志品質和身體素質,只有意志堅強、身體健康的學生才能夠更好的適應大學的生活。”這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激將法在學生中總是屢試不爽,大林也頗為得意。

在林德森看來,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教是手段,育才是根本,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是有感情的人,只要老師誠心誠意地去關心學生,幫助他們、關懷愛護他們,他們反過來就會更加相信你、親近你、和你交朋友。所以,在教學中大林特別注意與學生間的感情交流,他利用體育教學的特點和他們談思想、談學習、聊生活、聊未來,告訴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自己、家庭、社會所產生的積極意義。樹立自覺鍛鍊光榮,偷懶怕吃苦可恥的思想。班上有一名學生由於身體的原因,耐久跑練習很是吃力,甚至於一般的練習量也堅持不下來,雖然他自己主觀上很努力,但是耐久跑成績始終排在班級末尾,看到別的同學一天天的進步,而自己卻原地踏步停滯不前,他產生了畏難情緒,有段時間大林發現他情緒低沉、不愛說話,練習積極性明顯下降。林德森就主動找他談心,幫助他分析原因,為他量身定製適合他的鍛鍊方法,鼓勵他克服困難、堅定信心。此後,在課內外大林都會特別留意他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表揚,使他很快恢復了信心,耐久跑成績逐漸得到了提高。從前他跑1500米都感到很吃力,而今他跑5000米也不覺得困難,並還三次參加了北京市長跑節的長跑活動。

付出總會有回報,這回報不是金錢利益,不是鮮花榮譽,而是學生一顆理解與感恩的心。一名畢業的學生在給大林的信中這樣寫道:“大林,我覺得您很好,雖然您常常‘批評’我,但是我知道那是您對我的愛護,我覺得您很幽默,也很尊重、熱愛學生,我們都很喜歡您”。

北京市特級教師

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交通等中心,特級教師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領域傑出的教育工作者,是廣大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特級教師的成長經歷是中國小教育的珍貴的教材,將北京市添加教師整理並傳播開來,供廣大中國小校長、教師、教育行政及科研人員學習、研究和借鑑,是首都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全國教師學習的榜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