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毅

李有毅

李有毅,女,1955年出生,民盟盟員,1973年參加工作,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民盟豐臺區委員會副主委,現任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特級教師李有毅特級教師李有毅

李有毅,女,漢族,1955年2月出生,民盟成員。現任北京十二中校長,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豐臺區人民常委。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數學系;1973年~1996年安徽省蕪湖市第二十一中學,第十二中學教師;1996年7月至今,在北京十二中擔任教師、副校長、校長。北京市中國小教師高評審專家庫成員;現任北京市數學會理事、中學委員會副主任。被評為北京市中學高級數學學科帶頭人、北京市中國小優秀班主任。李有毅同志1982年1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數學系,在安徽省蕪湖市十二中工作至1996年,1996年調入北京十二中。2000年擔任教學副校長,2006年5月擔任校長。北京市第十屆政協委員,民盟豐臺區委員會副主委,北京市豐臺區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人大常委,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堅持在一線教學。這些年來,李有毅同志把教師職業當成了光榮而神聖的事業,為之付出了心血。她熱愛學生,為人師表,甘於奉獻,在學校管理上有著自己一套符合師生髮展規律的理念,在育人途徑和學校管理上形成自己的特點,有效地促進了學校質量的穩步發展。
一、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
認真學習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學校講發展,狠抓管理,強調師德建設,堅持弘揚正氣,建設和諧校園,學校風氣正。
在工作中能夠做到公道正派,遵紀守法,嚴於律己,清正廉潔,作風民主、務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民眾中有非常高的威信。
具有高尚的社會公德、教師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一心撲在學校的事業上,殫精竭慮,以其感人至深的奉獻,在廣大師生幹部民眾中有著廣泛影響。
李有毅同志在管理中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率先提出“求真、崇善、唯美”的三維教育思想,要求師生求真知作真人,崇尚至善的道德修養,達到和諧唯美的理想教育境界。堅持“敬業樂群、論學創新、明志篤行、方正和諧”的方針,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學校文化,提出示範高中要在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中承擔更大責任的觀點。
作為豐臺區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人大常委、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她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心繫百姓,認真傾聽民眾的呼聲,明察暗訪體察民情,向政府提出有關百姓生活和有關教育問題近20多條提案。提案的提出引起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很多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二.狠抓管理,形成特色
作為一所北京市示範高中校的校長,李有毅同志帶領班子團結有威信,形成“四個依靠”管理特色:靠人格感召人、靠團隊凝聚人、靠目標管理人、靠過程服務人。與學校領導班子一道,同心同德,勁往一處使,發揮學校各部門的積極性、創造性,凝聚了人心,樹立了形象,在廣大教職員工中起到了敬業、奉獻、求發展的良好帶頭作用。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用目標管理人是李有毅的一大管理特色。“目標管理與其他管理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夠做到人性化和自覺自愿,真正調動每個人的自主意識,真正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化勞動。”
在管理中,重視學校文化建設,堅持德育優先發展,從基礎文明道德起步,狠抓學生校風校紀,重視學校文化建設,推進學校強強聯合,在做大做強學校品牌上狠下功夫,學校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通過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公民教育,進行感恩教育、生命教育,進行禮儀教育和國際教育。“我們要培養的是素質全面、學有特長、勇於創新、和諧發展、有國際視野的學生。”學校開設了話劇、朗誦、書法、民俗文化等近百門選修課供學生選擇,金帆民樂團、國學社、文學社、科技俱樂部、模擬聯合國等豐富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參與。
同時重視學校品牌建設,注重學校宣傳,發揮學校示範作用,果斷恢復完全中學。在新形勢下高起點大力度啟動新課程改革,走在各校前列。
三、科研引領,思想先行
近年來,在李有毅同志親自主持並推進多項國家級、市級重點課題,多項課題獲得全國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學校還編輯出版了《教育科研》、《十二中人》系列刊物,推進學校教科研工作。
擔任北京十二中校長後,以富有前瞻性的理念和眼光,堅持教育工作的“兩個為本”: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學校工作著眼於學生的整體發展,立足於學生的個體成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辦學思想,樹立了“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辦學目標。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和學校整體質量為目標,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校本研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帶領全校教職員工,將北京十二中從首批市級示範高中校建成豐臺區和北京市基礎教育界的一個視窗。在她的領導下,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工程”,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狠抓教師專業化發展,逐步建立了一支高素質、高學歷、高水平的教職員工隊伍。用實際行動踐行“同心同德,兢兢業業,求實創新”的校訓,學校整體質量明顯提升。
在多年的學校管理生涯中,李有毅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學校的發展,思考著教育的本質。在她看來,教育的目的在於實現和促進人的發展,包括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的發展和作為教育者和引導者的教師的發展。她在總結和歸納學校原有傳統文化積澱的基礎上提出“求真、崇善、唯美”的三維教育思想,努力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學校文化
在這一教育思想指導下,基於學校實際情況,李有毅校長為未來的十二中制定了學校發展的規劃。在近三年里,要通過打好基礎,苦練內功,實現內涵式發展,努力建設全市一流、國內知名的示範高中。具體目標上,一是從學生成長的科學規律出發,恢復高水平的完全中學;二是在最佳化學校資源的前提下,適度擴大學校規模化發展;三是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形成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特色,創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十二中品牌。努力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全國示範性中學。
作為北京市名校長工作室成員,承擔了北京市名校長工作室“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形體課展演交流會”,在新課程改革道路上,為推進新一輪高中新課程改革,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作為北京十二中校長,推進學校在承擔了中央教科所、全國科研聯合體、中國教育技術研究院等多個層面的全國教育教學研討會議及國際會議,大大提升了北京十二中在全國教育領域的影響力。
同時重視學校校本課程建設,校本課程是一所學校創建特色提升質量的重要途徑。重點支持開發了心理教育必修課,編輯出版《中學心理教育》;中學形體課:已形成了一整套較為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編寫出版了全國第一本《中學形體課教程》校本教材。還支持編寫出版了《中學生信息技術課外套用探究》、《教育技術基礎》、《化學探究與實踐》、《綜合實踐課教材》等校本教材。成立專門機構在全校範圍實施研究性學習,取得良好效果。學校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和合理的新課程結構體系。
五、內涵發展,成果顯著
“培養好學生,依託好教師”,作為十二中品牌戰略的決策者和實施者,李有毅同志十分注重對師資的培養。提出了教師專業化的要求。通過提升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使每位老師努力自覺地成為研究型教師。同時堅持實施名師工程和教師走出去戰略。將自主培養與人才引進相結合,每年都派出多位教師到國外學習。
在多年教育管理實踐中,強調向教學課堂要效益,狠抓教學質量提升,嚴格教學常規,開放日、視導日、名師聽課團見成效,所在學校以“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對學生加工能力強”著稱。
在2007年聯考中,學生聯考成績取得新突破,取得理科北京市第二名、文科北京市第三名,167名考生達到600分以上,在北京市示範高中校中名列前茅。
一年來,學校教師和學生大面積獲獎,湧現出一大批北京市優秀教師和學生,同時學校被評為北京市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等。在這一年裡學校不僅湧現出了聯考中的勝利者,更有一名同學獲得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的前列而進入全國數學競賽集訓隊,還有全國套用物理競賽一等獎,北京市十佳中學生,全國中學生田徑比賽冠軍和北京市銀帆獎,還有北京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豐臺區金質獎章和北京市銀帆獎等。
六、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從小家教嚴格的李有毅受父母親影響很大,父親從小就教育她:“事業第一,家庭第二。”家人非常支持李有毅校長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學校工作上,鼓勵她做出一番成績。李有毅當校長的這一年,每天早上七點多就來到學校,晚上九點以後才會離開。平日裡還會抽時間找教職員工和學生們談心,了解學校各方面情況。她的頭疼病經常犯,止疼片常常是隨身攜帶,但是她也沒停下工作的步伐。一次,在全國教學研討會召開期間,李有毅的母親病危了。為了不影響工作,她坐夜車回老家探視母親,一大清早又坐頭班車回到北京參加會議。晚上十點了,她還在準備第二天早上的發言稿。儘管疲勞,儘管心情沉重,但她的發言仍然贏得陣陣掌聲,更贏得了全校教師們的尊重。
“教育是我的生命,學校是我與師生共同發展的精神家園。”李有毅說,她也堅信,開放、包容、進取、發展的十二中精神一定會在全體老師的精心栽培下開出鮮艷的花朵,結出累累碩果,為首都教育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簡要事跡:

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李有毅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熱愛學生,為人師表,甘於奉獻。教學期間,創造普通班教學成績的最強記錄,並榮獲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一等獎。在教學
李有毅校長參與評課李有毅校長參與評課
中注重實效,嚴謹治學。先後在國際數學家大會分論壇和全國中學數學教師論壇等國際論壇和全國課程改革峰會上做專題報告和發言,多篇論文和著作在國家級或市級評選中獲獎和發表。她主編的專著《探究·實踐》和北京市地方教材《中學形體藝術修養》公開出版。所帶學生多次在全國和北京市競賽中獲獎。
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凝聚團隊發展學校。教學管理上著力夯實教學過程的五個基本環節,使“精、實、選、勤、多”課堂教學法和“設問、解問、追問、新問‘四問’教學模式”在十二中得到普及,著力構建生態智慧課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學校科技教育、活動課程、形體與藝術、心理教育等課程全面發展,形成以學校課程文化建設為中心的辦學特色。
率先垂範,培育學校科學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和方正拼搏的教育精神。提出“求真、崇善、唯美”三足教育理念,傾力塑造“大寫的人”。親自主持並推進了多項國家級、市級重點課題研究,承擔了教育部等多個層面的全國教育教學研討會議及國際會議。“多元智慧型”、“形體教育”、“心理教育”、“信息化建設”等多項課題獲得全國和北京市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實現跨越式發展。

教學成果

特級教師李有毅特級教師李有毅

李有毅是數學特級教師,擔任北京十二中主管教學的副校長至主管全面工作的校長,達十年之久。她堅持學術與管理融匯共生,學術功底紮實,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優異,在管理上勇於創新,領導學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學校文化建設特別是在奧運教育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果。
一、探索創新,形成了以課程文化建設為中心的學校特色。
李有毅校長,有深厚的教學積澱,使她對課程改革具有超前的敏感性,深知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教師自身的素養,故著力提高全體教師駕馭課程的能力,夯實教學過程的五個基本環節,使 “精、實、選、勤、多” 課堂教學法在十二中得到普及。大大提高了教師們的創新能力,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促進了教學、科研和教研三位一體的學習型組織的建設,逐漸形成了以學校課程文化建設為中心的辦學特色。
學校在人才培養上不斷取得新突破,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脫穎而出,在全國、市區各類優質課和論文比賽中屢屢摘金奪銀,學生參加全國數理化、科技競賽成績斐然,聯考升學率連創新高。李有毅校長以課程文化建設為中心的辦學思想,獲得了顯著的成效,她本人被評為北京市傑出校長、北京市“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教育傑出貢獻校長。
二、學術引領,培育學校科學和諧發展的核心價值觀
李有毅為了使北京十二中由優秀走向卓越,並順利完成學校擴大與合併的任務,她著力培育學校的核心價值觀。結合北京奧運理念,提出了培養真善美和諧發展學生的理念,提出了“敬業樂群、論學創新、明志篤行、方正和諧”的指導思想。力求將個人鑽研與群體的合作相統一;將學習繼承與創新發展相統一;將堅持原則與和諧共進相統一;將教育理想與腳踏實地的學習工作相統一。明確的核心價值觀,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促進了學校師生員工教育觀念的更新。
主持多項國家級和市級重點科研課題。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努力破解“升學”與“素質教育”的難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學校被評為“北京市首批高中示範校”、“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北京市科技示範校”、“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科技創新學院翱翔計畫基地校”、“全國教育科研百強校”。

三、身先垂範,培育方正拼搏的教育精神

剛毅率直,公道正派,是李有毅人格的基本特徵。在學校能夠有效抵制功利主義的侵蝕。擔任市區人大常委等社會職務的同時,排除一切干擾,堅守教學為中心的學校管理理念。在推進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身先士卒,她常以公開課的形式對疑難問題率先攻關,起到富有感召力的示範作用,充分顯示了身為特級教師校長的獨特辦學能力與風貌,這在當前校長隊伍中,實不多見。她這股拋家捨命的精神,使十二中形成了方正拼搏可貴的教育精神。

獲得榮譽

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中學市級教學學科帶頭人”

李有毅校長被授予特級教師稱號李有毅校長被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2000年被評為北京市中國小優秀班“紫禁杯”一等獎
1988年被評為安徽省蕪湖市“優秀園丁”稱號
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傑出校長2007、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巾幗建功”標兵
2007年獲得“首都勞動獎章”稱號
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
200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教育傑出貢獻校長”
2008年被評為“全國創新型校長”
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北京教育功勳人物”

教育教學理念、特色

以學校文化建設為引領——

確立“求真、崇善、唯美”的“三足”教育理念
北京十二中的前身為盧溝橋畔的宛平簡師,教育家陶西平先生也曾任十二中校長,他在改革開放之初率先實施雙基教學和校長負責制。後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羅潔也曾任十二中校長,是他將學校推上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和爭創優質教育的新台階。2006年,主抓教學、成績卓著的副校長李有毅被任命為校長,接過接力棒,李有毅校長的手心沉甸甸的,在人才輩出具有光榮傳統的十二中學,能否繼往開來、再創輝煌,這個嚴峻的課題擺在了李有毅校長的面前!
那么,一所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麼?一個學校區別於其他學校最大的特質是什麼?經過深入的思考,李有毅校長認為,學校發展的動力和獨特的特質在於可持續發展的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師生認同的精神靈魂,是學校一切工作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先行標誌。
在汲取眾多優秀校長的管理經驗,總結學校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李有毅校長提出了“求真、崇善、唯美”的“三足鼎立”的教育理念。多元智慧型理論的創始人加德納先生認為,教育的生命在於追求“真善美”,這三者則體現為“科學、藝術和道德”的融合,把真善美和人的發展完整結合,將科學精神與人文氣質賦予十二中學生的全面素質培育之中,從而實施立體育人和全面育人。在李校長看來,對一個學生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經脈,“真”是骨骼,這三者支撐起一個“大寫的人”。
在李有毅校長眾多的榮譽當中,2006年她獲得的“支持心理教育先進個人”與其他諸如“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傑出校長”等稱號相比本不顯眼,卻格外引人注目:李校長本是數學特級教師,心理學卻是人文學科,且屬新興學科,李有毅卻將心理學的知識與她的數學學科做了有益的“嫁接”:她主編的《借鑑多元智慧型理論的研究性學習探究與實踐》由經濟日報社出版,論文《健全心育重視人格》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上發表,她的VCD《多元智慧型與數理科教學》使眾多教師從中獲益。
如果說李有毅校長在長期一線教學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探索破解了“升學”與“素質教育”的堅冰,那么她的“求真、崇善、唯美”教育理念的提出則彌合了科學素質與人文精神之間的鴻溝,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進入統整合一的狀態,為全面育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素質教育就是要解決培養什麼人和如何培養人的問題,這也是教育改革的主題。李有毅校長的“三足”教育理念是對總書記的素質教育論點做了完美的註解。
在全面育人內涵發展的征程中,十二中承接了原來的輝煌,不斷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2007、2008年聯考,本科率達到和接近100%,85%的學生達到重點線。十二中的學生捧回了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全國套用物理競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田徑比賽冠軍、北京市十佳中學生等獎項。並在全國青少年創意大賽中獲得13塊金牌和團體金獎,在全國機器人大賽中2名學生以北京市歷年最好的成績獲得季軍同時獲得聯考加分,在全國及北京市各類單項學科競賽中高一學生第一次在數、理、化、英語等學科全都拿到一等獎,在全國健美操比賽、京港網上辯論賽、科技俱樂部科技創新比賽中,也奪得一塊又一塊金牌……
李有毅校長在詮釋“求真”這一理念時,她說求真不僅是求“科學之真”,也是求“道德之真”,一個人只有將美德與智慧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在學科建設不斷攀升的同時,十二中學生們的道德素質也呈現出全新的風貌:2006年,尹航同學奮不顧身勇救落水青年,被評為“北京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008年除夕,高二年級的彭碩同學帶著2萬元壓歲錢,購買食品和皮鞋等禮物,頂著寒風大雪來到河南老家的養老院,為老人們親手穿上嶄新的皮鞋,將水果餵到老人的口中,表達了十二中學生質樸善良的情懷。學生會主席俞凱,將生活費借給貧困同學,自己餓昏在宿舍里,上大學後又用自己的獎學金,將河南愛滋孤兒接到北京學習交流,被評為清華大學“首屆十佳大學生”。十二中的學生用無聲的行動和博大的愛心踐行著十二中人至善至美的價值追求!

以課程建設為核心——

創新課程構建是建設校園文化的核心環節
課程是教育的載體,是培養人的基本途徑。新課程改革的啟動使李有毅校長敏銳地意識到課程改革已進入了學校工作的主渠道——教學領域,它的深刻性被人稱為“心臟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學校文化的核心是課程文化建設,只有完善高水平的課程體系設定和最佳化課內外教學過程才可能將十二中推進內涵化發展的快車道,因此,開發符合學生髮展需要的課程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開發多樣化、可選擇、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建設的重要任務。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李有毅校長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尋求多元智慧型理論與課程改革的結合點,將多元智慧型理論與教育教學和管理相結合,即課程功能不再局限於孤立的智慧型,還包括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新北京十二中新的課程文化。
李有毅校長是數學特級教師,至今她仍舊工作在教學一線,全校評課她穩居第一。她說,課堂教學從興趣出發,讓學生愛學這門課非常重要,在學科中滲透心育和德育,這樣的德育才是“潤物細無聲”的,就像白糖溶入水中,你沒看到它,但糖已然改變了水的性質。高中三年,學生與老師零距離接觸,學生身上必然會有老師的影子,學生的情感與智慧與教師的學科教育融合在一起。李有毅校長的學生畢業時很多人報考了數學系,數學的學習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奧妙無窮,數學是“上帝用來研究宇宙的文字”,學生們在學習時感受到了是在追求科學與真理時無窮無盡的快樂。
課程特色上,學校不僅堅持和保留了十二中原有教學特色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又形成了語文的“三新筆記”(新知識、新方法、新感悟)“五子登科”(選例子,指路子,做樣子,給場子,掛牌子)教學法,數學學科中運用多元智慧型理論的“問題連續體”方法的教學特色,化學學科中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生物教學中“數字互動與探究”的教學模式等。
在最佳化教學過程上,十二中的重點工作是抓好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集體備課、專題分工、形成特色是十二中教研組建設的三大策略。備課要“精”、上課要“實”、作業要“選”、輔導要“勤”、評價要“多”,將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培養學生髮展的能力作為最佳化教學課程的基本目標和檢驗標準。學校申報的教育部主持的“提高課堂效率實踐研究”的子課題研究項目,參與的清華同方主持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效率的實踐研究項目、中央教科所主持的生態體驗下學科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都是以最佳化教學課程,提高課堂效率為目標的。
作為校長,李有毅對於新課改有著高度的敏感,她看到新課程改革改變了課程單一和封閉的狀況,學校可以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進行統一規劃與實施,學校採取“選修課、社團活動、競賽隊”三位一體的方式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提升學習層次。選修課目標側重於普及基礎,在學校沒有開展過的活動大多是從選修課開始;在選修課基礎上成立各種學生社團,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為給學生創造更高的平台,各社團的核心成員組成競賽隊參加高水平的競賽活動。如:模擬聯和國、棋牌、程式設計、國學社等。
李有毅校長非常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她認識到這是提升實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大事,十二中先後開發了以形體課、心理課和綜合實踐課為代表的系列校本課程。在採訪中,李校長認為心理教育課是眾多心育途徑與方法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早在十多年前,北京十二中就開始了編寫校本心理教材的實踐工作。心理教育課程建設為十二中其他學科校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借鑑。

以改善辦學條件為基礎——

重視理化綜合實驗,完善校本教材,夯實辦學硬體基礎
針對目前高中實驗課存在的問題,如:實驗類型單一,多為驗證性實驗;實驗課數量少,物理實驗課只占物理總課時的6%;實驗學習過於程式化、標準化。十二中早在1996年便開設了高中理化綜合實驗課。該課題是北京市“九五”教育技術規劃重點課題,深得各位領導、專家的好評,目前已經通過了專家驗收,並取得了預期成果。該課程的開設,將過去的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為學生開創了一個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開放性創作室,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和喜愛,90%的學生對綜合實驗有了比較清楚、正確的認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均有明顯提高。
形體教育是十二中教師自編形體課教材進行教學,逐漸形成的形體課校本課程,我國第一部形體課程教材就是十二中的李應淑、劉華老師共同編寫的。後經北京體育大學音像出版社製成“VCD”光碟在全國發行,為全國大中國小形體課教學提供了具有較高價值的教科書和參考資料。
在北京人大附中劉彭芝校長和季平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中聯合北京市多所知名中學,準備進一步完善校本教材。現在,包括人大附中在內的北京市20所重點中學參與的《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形體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研究》課題(簡稱中學epad項目),被批准為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重點資助課題。新課題在原有校本課程基礎上,融合禮儀、舞蹈、健美操、藝術體操、流行元素等多學科內容,初步建立了北京市中學形體課程的課程標準。一個學校的校本課研究成果為北京市中學建立了形體課程的課程標準,這不能不說是十二中為北京乃至中國形體教育所做的貢獻了!
2001年9月,學校本部搬遷到西三環邊的新校。學校具有較為優越的軟硬體環境。學校本部建成了主幹為10000M,1000M到桌面的區域網路,全校近600台計算機互連互通,都能享受校內、外的優質資源。每間教室都是多媒體教室。學校的氣墊導軌室、生態展示園、體育館等在北京市乃至全國都是少有的。
十二中圖書館,始建於1946年,重建於2002年,為三層獨立建築,館舍面積達4500平方米,現有藏書15萬多冊,期刊400多種,報紙30多種。十二中圖書館以其歷史悠久、藏書豐富、建築現代而聞名。
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提高,使十二中致力於培養“素質全面、學有特長、勇於創造、和諧發展、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成為可能,為建設成為“高質量、現代化、有特色的教育改革實驗校和素質教育的示範校”夯實了物質基礎。也是在此基礎上十二中逐步形成了優良的教育傳統和鮮明的辦學風格,走出了切合本校實際的發展之路。

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

挖掘教師潛能,打造一支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名校靠名師支撐,學生靠名師培育。教師的肩上一頭擔的是學校,一頭擔的是學生,真可謂重任在肩。十二中為教師發展搭建學習平台、工作平台、支持平台、展示平台等“四大平台”,促成了教、學、研、發一體化,短短几年來,十二中湧現了一批骨幹教師,特級教師評選十二中一次批了4個,這在北京市是最多的一次。十二中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教育研究中心,教師則為研究者,他們不僅僅是教育理論知識的消費者,更是教育知識的創新者,有效地帶動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北京市首屆青年教師大賽中,十二中一口氣拿了9個一等獎!李秉國老師的“歷史圖式教學法”、王俊鳴老師“讓學生更聰明”的語文教學法,獨具匠心,各領風騷,為教學改革的華章譜寫了新曲。李有毅校長更以開放、前瞻的心態提出了“綠色生態課堂”這一全新的理念,旨在開發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智慧課堂。同時,她把目光又瞄準了尚在規劃中的“FBD麗澤金融商務區”,與國際教育接軌成為她對十二中未來的構想。李有毅,這個聽起來有著男性剛硬的名字背後其實更有著女性的堅韌、執著,她用她的恆心和毅力踐行著她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奉獻。

北京市特級教師

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交通等中心,特級教師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領域傑出的教育工作者,是廣大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特級教師的成長經歷是中國小教育的珍貴的教材,將北京市添加教師整理並傳播開來,供廣大中國小校長、教師、教育行政及科研人員學習、研究和借鑑,是首都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全國教師學習的榜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