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紅[寧夏大學農學院副院長]

張亞紅[寧夏大學農學院副院長]

張亞紅,女,漢族,1965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正高級職稱,博士生導師,2003年6月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設施園藝環境工程專業。 現任寧夏大學農學院副院長,九三學社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副主任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 蘭州大學氣象專業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中國農業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套用氣象學。

1999年10月在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中國-以色列農業培訓中心參加“溫室蔬菜生產技術”課程培訓,成為本期唯一優秀學員,受中方和以方專家推薦,獲赴以色列學習資格。

2000年2月至3月 由以方資助,參加以色列國際課程“蔬菜采後的生產與發展”。

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中國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獲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設施園藝環境工程。

2003年6月至2004年2月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所及研究生院 合作研究。

2007年任寧夏大學農學院副院長。

2017年5月任九三學社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副主任委員。

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設施園藝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120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專家,自治區專家服務團成員,永寧縣發展設施園藝產業高級顧問。

主講課程

本科生《農業氣象學》,《農業設施設計與建造》;研究生《數理統計與多元分析》、《高級設施園藝學》。

研究方向

農業氣象,設施園藝環境。

主要貢獻

科研成果

1、承擔區級以上科研項目

主持完成: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光溫室黃瓜群體結構內太陽輻射傳輸模型研究”(30860179)(2009-2011年)。

(2)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設施果樹、花卉節水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07BAD57B05)。(2007-2010年)。

(3)教育部重點課題“連棟溫室能耗預測模型及基於能耗的溫室效益預測研究”(207125)(2007-2009年)。

(4)自治區科技攻關(國際合作)“智慧型化灌水系統的開發及套用”(2007-2009年)。

(5)寧夏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範研究課題“第五代節能溫棚的結構設計與定型圖研究與出版”(2009-02)。(2009-2011年)。

(6)寧夏自然科學基金“日光溫室內太陽輻射穿過作物群體傳輸模型研究”( NZ0615)(2006-2008年)。

(7)寧夏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寧夏半冷式溫棚內鮮食葡萄延後栽培的小氣後效應及調控技術研究”(2005-2007年)。

正在主持:

(1)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群體日光溫室智慧型卷閉簾、卷閉膜和灌溉分散式控制系統的套用”(2010GB2G300496)(2010-2012)。

(2)國家星火計畫課題“日光溫室環境綜合調控及信息服務技術套用示範”( S2011G300013)(2010-2013年)。

(3)2010年度寧夏大學開發與套用項目“寧夏設施果樹科學扣棚、升溫及休眠管理預警控制器研發套用”( NDKF10-3)。

(4)寧夏教育廳教改課題:農科“創新+套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2010-2012)。

成果鑑定

(1)設施果樹、花卉節水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排名第一)成果登記號:2010131。

(2)群體日光溫室智慧型卷閉簾、卷閉膜和灌溉分散式控制系統研發及套用(排名第一):成果登記號:2009149。

(3)寧夏半冷式溫棚及鮮食葡萄延後栽培技術研究(排名第二):成果登記號:2008097。

(4)溫室大棚新型全塑保溫被的研發及套用(排名第三):成果登記號:2010130。

(5)設施園藝結構提升及環境綜合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排名第三):成果登記號:2010094。

已獲專利

(1)“用於日光溫室群體卷閉簾的智慧型控制系統”(排名第一)。

(2)“塑膠大棚群體通風防雨用自動控制系統”(排名第一)。

(3)“設施果樹環境監測及合理扣棚升溫時間預警裝置” (排名第一)。

2. 張亞紅,平吉成,王文舉,孫振平,王振平. 寧夏釀酒葡萄不同埋土方式越冬效果的初步比較. 果樹學報, 2007, 24(4):449-454.。

3. 張亞紅,陳端生. 日光溫室黃瓜群體結構參數及群體內輻射分布分析,農業工程學報,2003,19(1):109-113。

4. 張亞紅,杜建民,李建設. 日光溫室內設保溫幕的小氣候效應及節能效果分析.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6, 27(7): 196-299。

5. 主編:《農業氣象觀測實習指導》教材一部。。

6. 申請專利“用於日光溫室群體卷閉簾的智慧型控制系統”。

著作論文

1、著作與教材

主編教材《農業氣象觀測實習指導》1部(25萬字),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807640059。

2、代表性學術論文

(1)張亞紅,陳青雲. 中國連棟溫室採暖期的確定與採暖能耗分布分析.農業工程學報,2006,22(2):147-152(Ei收錄)。

(2)張亞紅,陳青雲. 中國溫室氣候區劃及評述.農業工程學報,2006,22(11):197-202(Ei收錄)。

(3)張亞紅,平吉成,王文舉,孫振平,王振平. 寧夏釀酒葡萄不同埋土方式越冬效果的初步比較. 果樹學報, 2007, 24(4):449-454。

(4)張亞紅,王文舉,平吉成. 寧夏葡萄凍害調查分析及凍害對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2006,6:18~21。

(5)張亞紅,陳端生. 日光溫室黃瓜群體結構參數及群體內輻射分布分析,農業工程學報,2003,19(1):109-113。

(6)張亞紅,杜建民,李建設. 日光溫室內設保溫幕的小氣候效應及節能效果分析.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6, 27(7): 196-299。

(7)張亞紅,陳青雲. 中國連棟溫室室外設計溫度確定與最大熱負荷分布分析,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28(2):241-244。

(8)張亞紅,陳青雲,陳端生. 我國南方設施園藝的氣候區劃,中國農業生態學報,2003,11(4):36-39。

(9)張亞紅,曹雲娥.. 寧夏兩種結構日光溫室牆體與地面傳熱特性分析.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 32(4):509-511。

(10)張亞紅,馬非,王文舉,王振平. 寧夏賀蘭山東麓淡灰鈣土與風沙土兩種典型土質對葡萄根系凍害的影響. 農業科學研究,2008,29(1):7-10。

(11)張亞紅,陳青雲. 中國大陸園藝設施氣候區劃方法研究,農業科學研究,2005,26(4):1-6。

(12)白青,王利,張亞紅,崔海.日光溫室內黃瓜群體結構參數分析. 北方園藝,2008(5):75-79(通訊作者)。

(13)傅理,張亞紅,吳素萍. 日光溫室溫度特徵及溫室群智慧型卷閉簾系統的研發.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9, 30(3): 377-380(通訊作者)。

(14)解艷玲,李麗萍,白青,張亞紅. 紅地球葡萄設施栽培後期葉片生理變化研究. 北方園藝,2009(8):40-44。

(15)白青,張亞紅,劉佳梅. 日光溫室土質牆體內溫度與室內氣溫的測定分析.西北農業學報,2009,18(6):332-337(通訊作者)。

(16) 李建設,白青,張亞紅. 日光溫室牆體與地面吸放熱量測定分析. 農業工程學報,2010,26(4):231-236(通訊作者)。

(17)白青,張亞紅,傅理,史天福. 日光溫室內南北方向黃瓜群體結構參數分析. 西北農業學報,2010,19(7):149-153(通訊作者)。

(18)司海娣,張亞紅.日光溫室葡萄促早栽培休眠期和生長期的溫度變化.北方園藝,2010,(15): 177-182(通訊作者)。

(19)李麗萍,張亞紅. 陰、陽結合型溫室葡萄漿果發育過程中光合作用的比較,農業科學研究,2010,31(2):6-10(通訊作者)。

(20)李麗萍,張亞紅. 陰陽棚共用牆體不同季節的吸放熱狀況分析.北方園藝,2010,(15): 80-84(通訊作者)。

(21)白青,張亞紅,傅理. 極端低溫條件下日光溫室保溫性能分析. 西北農業學報,2010,19(7):149-153(通訊作者)。

(22)司海娣,張亞紅. 寧夏地區日光溫室桃樹促早栽培適宜扣棚及升溫時期探討.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1,18(7):48-51(通訊作者)。

(23)譚瑤,張亞紅,平吉成.延後栽培紅地球葡萄生長特性及與小氣候因子關係. 北方園藝,2008(4):110-114(通訊作者)。

(24)Wu, Suping ,Zhang, Yaho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olar radiation penetration into double row greenhouse cucumber.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ICMT 2011,pp2701-2706。

(25)王文舉,張亞紅,牛錦鳳等. 電導法測定鮮食葡萄的抗寒性. 果樹學報,2007,24(1):34-38。

(26)譚瑤,張亞紅. 寧夏半冷式溫棚內紅地球葡萄延後栽培的小氣候特徵. 農業科學研究,2009,30(2):1-6(通訊作者)。

獲獎記錄

1、2011年,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2、2011年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3、2010年,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4、2007年,寧夏大學優秀教師獎。

5、2007年,寧夏大學教學質量獎。

6、2010年,寧夏大學第六屆優秀科技工作者。

7、2010年,寧夏大學第六屆教學優秀獎。

8、2009年,寧夏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7年獲得寧夏大學優秀教師獎,2007年教學質量獎,2010年寧夏大學第六屆優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第六屆教學優秀獎。2011年獲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

(1)“設施果樹、花卉節水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示範及日光溫室配套裝備研發套用”獲2010年度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2)論文“中國溫室氣候區劃及評述”獲200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九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3)“理論、實踐、科研相結合,提高植物生產類大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探索與實踐”獲得2009年寧夏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

(4)2011年,指導的“日光溫室果樹促早栽培方法及裝置實現”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5)2008年,“日光溫室環境特徵及日光溫室群智慧型卷閉簾系統”獲自治區第六屆“挑戰杯”自治區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6)2011年,指導的“日光溫室果樹栽培方法研究及裝置實現”獲第七屆“挑戰杯”自治區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特等獎;

(7)2011年,指導的項目“日光溫室果樹休眠期、生長期環境管理預警裝置”獲首屆自治區大學生創新試驗論壇優秀項目獎;

(8)2008年,指導完成寧夏大學大學生創新試驗“日光溫室群體卷閉簾智慧型控制系統的研發”(3名學生參與)並2008年寧夏大學大學生創新試驗大賽二等獎;

(9)2009年,指導的“三維多媒體技術演示太陽高度角、方位角的變化及在農業生產的合理利用”獲寧夏大學大學生創新試驗大賽三等獎;

(10)2010年,指導的“寧夏設施主要果樹需冷量萌發試驗”獲得寧夏大學大學生創新試驗大賽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