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市

張家港市

張家港(Zhangjiagang),原名沙洲。1986年9月,撤銷沙洲縣,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命名設立張家港市。張家港位於中國大陸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是蘇州所轄的縣級市。東與常熟相連,南與蘇州、無錫相鄰,西與江陰接壤,北濱長江。張家港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張家港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縣之首,在經濟、文化、金融、商貿、會展、服務業和社會建設等領域成就顯著,一直處於中國縣級市的前列。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17年,張家港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張家港 張家港
張家港市歷史久遠,擁有11處 新石器時代遺址,它們是:東山村遺址、徐家灣遺址、許莊遺址、蔡墩遺址、韓墩遺址、河陽山遺址、鳳凰山遺址、西新村遺址、西張遺址、西暘遺址、老煙墩遺址。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
商末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 秦代屬會稽郡。
西晉,置暨陽縣,縣治楊舍鎮。南朝梁,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屬江陰郡。
唐以後,屬江陰縣。唐宋年間, 香山和鎮山之間有一澗谷流漕,終年澗水不絕,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衝流漕所在東江灣沙,形成 水渠。這條水渠後來竟成為聞名中外的“張家港”。
據南沙鎮山村六組張興生珍藏的《重修張氏宗譜(孝友堂)》載,明代萬曆元年(1573年),有張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為張氏香山支始遷祖。南山公在此化錢買券,開發 圩塘,流渠旁邊遂形成村落張家埭。
張家港 張家港
由於開發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澇漬,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張氏合族集議,子孫齊心協力,將流漕拓寬成河。新河面寬3丈,底寬1丈,長300餘米,由此免除了澇漬之苦,但未有河名。至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張氏為經營糧米自備木船3條,往返於揚州、高郵之間,數載後獲利甚豐。為讓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門口,再出資募工拓寬此河,並在屋旁河之盡頭拓成倒潭1隻,以便木船調頭。此時 河面寬7丈,底寬3丈,重載木船可進出自如,已蔚為大河,但仍無河名。
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江陰縣衙擬在澄江門和巫山之間修建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時,發現此河無名,於是請大橋鎮鎮董吳翼之提議起名。吳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張氏祖上所開,後來又是張氏裔孫拓寬,遂提名稱“張家港”,並報江陰縣衙認定備案。康熙三年(1664年)冬,江陰縣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為張家港。
由於長江中沙洲積漲迅速,至清代鹹豐年間(1851-1861年)大片 沙洲與江南古陸接連。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民國,劃常通港以北約10平方公里沙地予通州。抗日戰爭時期, 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縣治今張家港市塘橋鎮妙橋辦事處)。
1949年4月22日,沙洲全境解放。沿襲民國建制, 東部屬常熟縣,西部屬江陰縣,常通港以北劃歸常熟縣。
1957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沙洲縣,以江陰、常熟兩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於1962年正式建立沙洲縣。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專區。
張家港 張家港
1958年,江陰縣人民政府組織6萬民工和千名 解放軍官兵拓浚張家港,河總長達38.11公里。1968年沙洲縣人民政府再次拓浚,張家港遂成為內河6級 航道。1970年,蘇州專區改為蘇州地區,沙洲縣屬蘇州地區。1982年,張家港港正式對外開放。
1983年3月,撤銷蘇州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於蘇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沙洲縣隸屬蘇州市。
1986年9月1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沙洲縣,設立縣級張家港市,由 蘇州市管轄。市人民政府駐楊舍鎮。

行政區劃

張家港市轄8鎮2區,8鎮分別為:楊舍鎮、 金港鎮、錦豐鎮、塘橋鎮、樂余鎮、鳳凰鎮、南豐鎮、 大新鎮;2區為: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雙山島旅遊度假區。
楊舍鎮是張家港市市委、 市政府所在地。
轄鎮 面積(km2) 人口(2004年數據) 下轄(街道)辦事處、社區、行政村、管理區
楊舍鎮 152.83 254992 5個辦事處,4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區,51個行政村
塘橋鎮 94.42 87523 2個辦事處,9個社區、14個行政村。
金港鎮 125.98 168672 4個辦事處,22個社區、31個行政村。
錦豐鎮 113.99 112714 2個辦事處,4個社區、28個行政村。
樂余鎮 84.88 87700  [18]   2個辦事處,3個社區、22個行政村。
鳳凰鎮 78.77 64242 2個辦事處,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南豐鎮 47.50 78300  [18]   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大新鎮 40.24 36074 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常陰沙管理區 37.43 21361 1個社區、13個農業管理區

地理環境

區位

張家港市地處 北緯31°43′12″~32°02′,東經120°21′57″~120°52′。
張家港位於長江下游南岸,總面積99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 面積777平方公里。

水文

潮汐:張家港港位於感潮河段內,屬非正規半日潮,最高潮位6.69米,最低潮位0.74米,平均潮差3.19米
潮流:流態為往複流,但在洪水 季節有時為單向流,流向均與岸線走向基本一致,無回流等現象。
大潮平均流速0.32米/秒,落潮平均流速0.48米/秒。航道吃水限制:13-14米,受銅沙金淺灘影響,船舶吃水在淡水9.5米以下可乘潮而進。

地勢

張家港全境地勢 平坦,河港縱橫,有大小河道6033條,總長4477.3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陸地有河道5.71公里。

氣候

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性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

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英砂岩、磚瓦粘土、 礦泉水、煤炭、天然氣等,其中石英砂岩儲量6000萬噸,已探明的天然飲用礦泉水資源儲量約為8000萬噸。境內野生動物 資源豐富有百餘科近500個品種。

人口民族

張家港 張家港
截至2014年年末,張家港市 戶籍人口914740人。2014年張家港市常住人口125.2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2.65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5.99%(城鎮化率)。
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125.55萬人,比上年略增。年末 全市戶籍總人口92.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8萬人。年末外來暫住人口67.68萬人,比上年減少3.16萬人。全市出生人口較上年 增加,全年出生9865人,出生率為10.34‰,死亡人口6767人,死亡率為7.0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5‰。

政治體制

歷任領導:
陳璧顯(1986年9月-1987年3月)
王振明(1987年3月-1988年3月)
王振明(1988年3月-1991年3月)
王振明(1991年3月-1992年1月)
秦振華(1992年1月-1996年3月)
秦振華(1996年3月-1997年12月)
蔣宏坤(1997年12月-2001年6月)
蔣宏坤(2001年6月-2001年11月)
周偉強(2001年11月-2003年5月)
曹福龍(2003年5月-2006年1月)
黃欽(2006年1月- 2010年10月)
徐美健(2010年10月-2013年6月)
姚林榮(2013年6月-2016年6月)
朱立凡(2016年6月-2018年9月)
沈國芳(2018年9月-)

經濟概況

介紹

張家港 張家港
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 生產總值(GDP)2317.24億元,按可比價 計算,比上年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34億元,增長0.5%;第二產業增加值1214.70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1071.72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比重由為1.4:52.4:46.2。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為25.06萬元,按平均 匯率(6.6423)折3.77萬美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8.47萬元,按平均匯率折2.78萬美元。 

生產總值

張家港歷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2006年 841.62億元
2007年 1050億元
2008年 1250億元
2009年 1425億元
2010年 1610億元
2011年 1850億元
2012年2050億元
2013年2145億元
2014年2200億元
2015年2230億元
2016年 2317億元

經濟指標

2016年1-12月張家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 單位12月1-12月
累計同比±%
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億元18.64190.009.1
稅收億元12.15160.1111.5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稅收比重%84.3+1.9
全口徑財政收入億元57.36428.5613.7
2.入庫稅收億元22.26317.232.5
服務業稅收億元8.62135.893.5
3.進出口總額億美元25.90274.17-6.3
出口億美元11.81142.02-4.2
4.當年建辦三資企業349
註冊外資億美元0.194.53
到賬外資億美元0.66.00
5.全社會用電量億瓩時25.8288.81-0.4
工業用電量億瓩時24.05264.91-1.2
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億元29.47724.77-4.1
工業投資億元15.65385.67-1.1
新興產業投資億元14.44272.6010.6
服裝業投資億元13.81339.09-7.3
7.工業總產值億元459.655120.50-2.6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億元429.204542.04-1.5
8.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億元33.702632.06(+154.63)
住戶存款億元6.351031.40(+64.82)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億元-26.652044.19(+60.49)
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51.88534.968.1 [23-24] 

經濟實力

張家港張家港
2011年張家港市百家規模 企業完成銷售3650億元,占全市工業的66.5%,銷售超10億企業達到70家,其中超百億企業10家,9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其中沙鋼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連續三年入圍世界500強,列第366位,是江蘇第一個銷售超2000億元的企業。張家港市擁有上市公司19家,數量在蘇州各縣市最多。
張家港港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擁有63.6公里的沿江岸線、6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張家港市堅定不移實施“以港興市”戰略,大力發展以現代物流、專業市場等為重點的流量經濟。張家港口岸在全國同類口岸首個突破2億噸,2011年達到2.2億噸;張家港市專業市場成交額年均增長47%,2011年達2100億元。保稅區化工品交易市場升級為“江蘇化工品交易所”,並獲準編制和發布“中國·張家港化工指數”。2011年張家港市實現 服務業增加值733億元,占GDP比重39.5%,入選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7家,列江蘇省縣市第一。
張家港有張家港保稅港區是全國唯一的內河型保稅港區。張家港市累計吸引外資企業1087家,到賬外資63.2億美元,落戶世界500
張家港張家港
強企業25家。張家港電子口岸在全國縣域口岸首家建成運行,成功創建全球首個“國際衛生港口”。此外,張家港創辦了中國縣級市首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衣索比亞東方工業園,境外投資連續多年位居江蘇省縣市第一。
2010—2012年,實施新興產業三年振興計畫,設立15億元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新醫藥等新興產業。2011年新興產業投入230億元、占工業 投資比重65%以上,實現產值152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33.5%。實施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畫,設立人才開發資金,落實高層次人才生活待遇、領軍人才項目投融資扶持等政策舉措,加快建設一批創新載體、創新平台,引進創新創業領軍型人才(團隊)120個,22人被列入“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畫”、16人被列入“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畫”,1人進入國家“千人計畫”,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35%,實現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六連冠”。

教育資源

介紹

張家港 張家港
張家港市現有基礎教育、 職業教育學校116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完中2所,職業高中6所,國中28所,國小33所,電視大學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稚園36所。另有高校3所(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沙洲職業工學院),民辦外來人員子女學校11所,成教 中心校8所。

高校

沙洲職業工學院:1984年創辦,全國第一家縣辦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占地856畝,校舍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規劃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規模為5000人,教育軟硬體設施極為雄厚。

高中

張家港張家港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星級):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江蘇省四星級中學(省重點中學):
張家港塘橋高級中學、張家港暨陽高級中學、 沙洲中學、張家港高級中學
江蘇省三星級中學:
張家港樂余高級中學、張家港市崇真中學
私立高中:
常青藤實驗中學、張家港外國語學校

社會事業

人居環境

張家港 張家港
在“整體城市、一城四區”的構架下,推進城鄉發展規劃、 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和社會管理“五個一體化”。
在全國第一個制定實施了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大綱,成為首批國家生態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全面完成兩輪環保“三三三”工程,順利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省級覆核驗收。高標準推進“藍天碧水”、“三清三綠”工程,張家港市林木覆蓋率、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14.98%和43.5%,獲評 中國十佳綠色城市,高標準完成全國生態園林城市創建現場考察。積極倡導綠色人文,普及生態教育,建成生態教育館、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等一批生態教育基地,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建成比例達85%以上,率先在全省批量投用LNG清潔能源公車,市區建成 全國首個清潔能源使用區。市財政從2011年起,3年投入10億元,支持鎮(區)街景整治、路燈安裝及老住宅區綜合改造。市區雨、污水分流工程全面完成,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7%;5座鎮(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部竣工。

醫療

張家港 張家港
醫藥衛生體制方面,已建立完善三級醫療衛生 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紮實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示範化建設,千人擁有執業醫生數2.19人。張家港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5.6%。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保障有力,農村居民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9.8%以上。人均基金標準420元。“倡導綠色出行”項目獲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優秀實踐獎。

文體

張家港 張家港
長江文化藝術節榮獲第二屆國家文化部創新獎。 東山村遺址入選“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黃泗浦遺址入選“2009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和“江蘇大遺址名錄”。獲評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市、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成功舉辦2011年世界中學生籃球錦標賽。張家港市體育系統體育場館達7個,舉辦 運動會次16次。

友好城市

序號國家城市名稱結好關係結好日期備註
1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波特蘭市友好城市1995-08-08
格勒耐爾格郡(原波特蘭市)友好城市2006-10-31意向書
格勒耐爾格郡(原波特蘭市)友好城市2010-04-13簽署協定
2日本福井縣松岡町友好交流關係1997-08-13
永平寺町(原松岡町)友好交流關係2006-10-31
3日本香川縣丸龜市友好城市1999-05-28簽署協定
4日本熊本縣水俁市環境保護友好交流關係2001-05-08簽署意向書
5韓國蔚山廣域市經濟交流協作城市2004-04-08
6加拿大魁北克省夏威尼卡市友好交流關係2004-04-02
7俄羅斯斯莫連斯克州維亞基馬市友好城市2004-10-11
8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麗浪多市友好城市2007-05-21簽署協定
9韓國慶尚北道浦項市友好交流關係2007-08-28(意向書)2009-07-26(簽署協定)
10德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勞恩堡市友好交流城市關係2012-04-17意向書

交通運輸

港口

張家港 張家港
張家港境內有 天然良港張家港港,不凍不淤,深水貼岸, 安全避風。現有萬噸級泊位34個,年吞吐量超4000萬噸,已開通19條國際航線,每月40多個國際航班,與世界150個港口有貨運往來。張家港保稅區是全國15個保稅區中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面積4.1平方公里,主要功能為國際貿易、 出口加工和保稅倉儲。

鐵路

港區內尚未鋪設鐵路專用線,但港口後枕京滬鐵路,已與無錫站建立了聯運,溝通了鐵水口轉業務渠道。江蘇省在港區興建鐵路已有規劃。港口與蘇南地區均有公路相通,澄揚公路拓寬40~60米竣工後,公路運輸將更為通暢。
規劃有滬通鐵路,沿江城際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
滬通鐵路與規劃中的沿江城際鐵路共用張家港至安亭部分,遠期分線建設。

機場

距港口57公里的無錫與常州,分別建有碩放機場和奔牛機場,空中運輸便捷。

風土人情

特產

張家港 張家港
長江三鮮:張家港 特產豐富,其中“長江三鮮”尤其引人垂青。“三鮮”之首鰣魚堪稱水中 貴族,明清兩代被皇朝定為貢品。鰣魚色白如銀,肥嫩清鮮,關於鰣魚之美味,蘇東坡曾有詩作讚譽:“芽姜紫醋炙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蓴鱸”。而詩句“揚子江頭雪作濤,纖鱗潑潑形如刀。”說的則是“三鮮”中學名“刀鱭”的刀魚,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刀魚或清蒸,或紅燒,或將魚肉餡包成 餛飩。還有河豚,宋《明道雜誌》曾稱它為“水族中之奇味也”。
除“長江三鮮”之外,已有300多年釀造史的“沙洲優黃”,醇厚爽口,芳香甘美,也是饋贈親友之上品。此外,鹿苑草雞、高莊豆腐、弄里芹萊、高峰茶葉,鳳凰水蜜桃等,同樣享有盛譽。

方言

張家港通行吳語。張家港話主要有五種吳語口音,包括澄東話、澄要話、虞西話、老沙話、常陰沙話。張家港南部是江南古陸,已有八千年歷史。張家港話具有全濁音,分尖團音,有入聲韻和8個聲調,平上去入因清濁而各分陰陽。
張家港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澄東話、澄要話、老沙話劃屬毗陵小片,虞西話、常陰沙話劃屬蘇滬嘉小片。澄東話、澄要話、虞西話合稱為江南話,使用人口約占張家港人口的51.93%。老沙話、常陰沙話合稱為沙上話,使用人口約占張家港人口的43.89%。吳語人口占張家港戶籍人口的95.82%。
1、澄東話、澄要話:澄東話以市區楊舍話為代表,澄東話分布於楊舍、泗港、塘市、閘上、後塍,接近江陰東鄉話,與江陰新橋、華士、周莊、北漍、無錫港下一帶方言類似,屬於毗陵小片,實際上是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與蘇滬嘉小片的過渡地帶。港區、南沙、中興、後塍西部方言更靠近江陰市區話,算澄要話。澄東話和澄要話占戶籍人口的26.4%。
2、虞西話:以東南部重鎮塘橋話為代表,屬蘇滬嘉小片,與常熟市區及西部話基本一致,俗稱“常熟話”,分布在東南部靠近常熟市的塘橋、鳳凰、港口、西張等鎮和楊舍的東部。虞西話占戶籍人口的25.53%。
3、老沙話:以德積、大新為代表,分布在西北部晨陽、德積、合興、大新等鎮,後塍鎮北部,錦豐鎮部分地區和原港區鎮靠近德積鎮的部分,使用人口約占20.76%。老沙話含有江淮官話的一個特徵,“沒有”說成”沒得”。老沙話發音上有趨近江陰市區話和靖江話的特徵,也歸入毗陵小片。
4、常陰沙話:也稱“沙上話”、“崇明話”,以東北部錦豐為代表,分布在東北部沿江的錦豐、三興、樂余、兆豐、南豐等鎮和常陰沙農場,使用人口約占23.13%。與崇明、海門、啟東方言基本一致,屬於蘇滬嘉小片。
5、江北話:包括如皋話(分布在錦豐、樂余兩鎮沿江部分,大新鎮段山村委會一帶和德積、雙山、合興、三興等鎮的少數地區)、南通話、揚中話等被稱為江北話的方言。江淮官話人口約有3萬餘,占4.18%,屬於客籍移民方言。

旅遊資源

簡介

境內有“三山一苑”( 雙山、香山、鳳凰山、東渡苑)等主要景區。有蘇東坡與梅花堂、徐霞客三游香山等歷史文化等傳說典故。景點有世紀廣場、暨陽湖公園、張家港公園、沙洲公園等遊樂場等。雙山島旅遊度假區建成了全國首家江島型水上高爾夫球場。

香山

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家港市區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 36.6米。山體呈菱形狀,由大、小香山組成,為張家港市之冠。北坡險峻,南坡平緩,頂部開闊,素有江南名山之譽。清康熙《江陰縣誌》中贊:“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於他山。”
香山,因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宋代詩人蘇東坡游香山時曾為梅花堂題匾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讚嘆曰:“千年跡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夢亦香,可謂不負此山矣!”
香山有廣為人知的“十八景”:釣魚台、采香徑、梅花堂、洗硯池、石虎門、聖過潭、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聽松吟、桃花澗、聖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歸雲洞、烽火墩、藏軍洞。
南沙還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具有八千年歷史的東山村古遺址。

桃花澗

位於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陰縣誌》載:“香山左崗有澗數十丈,夾澗緋桃四植,名桃花澗。”澗從上至下,縱貫青龍崗,全長約800多米。澗水源頭出自山頂泉眼,常年不涸,現為中峰之巔的天然湖泊鹿女湖。
采香徑
位於香山東南麓,清乾隆《江陰縣誌》載:“由麓而上,曲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雲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曰采香徑。”全徑沿山由東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長約五華里,幾乎橫貫了整個香山。。

聽松吟

位於香山南山坡上,百畝山地上滿坡松林,千株萬株,蔚然成海民國年間,中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回故鄉省親,也專門遊覽聽松吟,而後激發了創作靈感,其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情愫一脈。
聖過潭
又名舜過潭,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東南途經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覺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劍拓成潭,故名舜過潭。位於香山頂峰中部。潭大體呈圓形,直徑約2米,四周皆由山石圍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長有無屁股螺螄,成為香山一奇。
藏軍洞
位於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有一石板蓋頂的洞口,約80厘米見方,這就是香山著名古蹟——藏軍洞。據史料記載,香山藏軍洞最早大約建於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稱霸於諸侯,攻越伐楚,大動干戈,出於攻防戰術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軍洞發現大量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徵的幾何紋陶器和紅陶器,證實了這一歷史記載。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處,初建於宋代。相傳蘇東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陰友人葛氏邀請,曾數度來梅花堂怡情養生,並題書梅花堂匾額。堂後洗硯池,因東坡洗硯而得名。由於緊靠大小香山間的石虎門古戰場,梅花堂一度遭到戰火破壞。明朝末年,愛山成癖的徐應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並在山上廣植梅竹。
南沙十八景
臨近張家港港口的南沙鄉,由於山多景勝,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說。清聖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後,又相繼增補十景,稱“南沙十八景”。這裡原有梅花堂一座。從香山灣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徑”。采香徑從香山西北坡起至東南麓止,長約5里,相傳是春秋吳王夫差偕西施及嬪妃玩樂的地方,建育“采香禪院”作行宮。
香山,有大香山與小香山之分,在兩山銜接處,陡似峭壁,形成石門。因遠看似一猛虎張口守隘,故有“石虎門”之稱。這裡四面環山,原來兩山接崗不分,後因軍事需要,官府命百姓鑿山開路長達50餘米,形成石門。在香山附近,有長山,鳳凰山、鎮山等山,有藏軍洞(又名將軍洞)。出江陰東門,有鳳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最初建於春秋期間。大香山原名桃花山。藏軍洞、烽火台、桃花澗等古蹟尚存,被列為張家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渡苑

國家AAA級旅遊區——東渡苑景區位於張家港市東郊的古黃泗浦畔,是唐代高僧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的啟航處,總面積300餘畝。整個景區分東西二區,東區是寺廟和休閒區,西區是鑒真紀念館區。

鳳凰山

鳳凰山,古稱河陽山,位於港口、鳳凰、西張三鎮交界處,山體由西而東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主峰高86米,周4公里,占地千餘畝。山上有大片松林、竹林,樹木蔥鬱,景色秀麗;山坡辟有成片桃、梨園,出產的水蜜桃汁多鮮甜,頗有盛名。山之南麓有,始建於東吳赤烏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解放後被拆。山之西南有鷙山,占地400畝,西北面樹大蔥鬱,果園繁茂,著名鳳凰水蜜桃源出於此。旁鄧家宕的稀有名木紅豆樹,相傳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種,距今已1500餘年歷史,為江南一絕。2000年5月6日紅豆樹突然開花,10月結得形似雞心、鮮紅顏色的果實百粒,與上次開花之日相距30餘年。舊志中載:“蓋以大江東下,山勢西來,鳳凰實導諸山以赴於虞者也。”鳳凰山迤麗多姿,風光佳麗,名勝古蹟眾多。曾有內外八景之說。“內八景”有三潭、四井、古檜、空楊、秀峰、醴泉、丞相墓、狀元讀書台;“外八景”有湖下書聲、坊基酒肆、港口漁歌、柴場牧唱、桑岸啼鳴、蓮塘游魚、松林落照、精舍飄幡。幾經滄桑變遷,“內外八景”中絕大部分景點早已湮滅,唯秀峰、醴泉、狀元讀書台尚存。2013年5月被評為國家4A景點。

地方名人

丘崇沈瑀錢謙益
錢朝鼎龐鍾璐龐鴻書
錢陸燦繆希雍繆昌期
蔡悲鴻曹楚南楊岱
趙用賢葉廷甲許蓉
徐恪王敬則孫承恩

城市榮譽

張家港市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市等稱號,張家港市各鎮全部建成國家衛生鎮。2005年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稱號。張家港由於在城鄉綜合發展方面的開拓創新,獲得2008年聯合國人居獎。2008年5月,張家港市被環保部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2012年6月獲省“生態文明建設特別貢獻獎”,並於9月成功舉辦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層研討會”。2013年,張家港被列入福布斯中國最富縣級市榜單。
2017年10月,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17年12月7日,張家港市被推選為“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3位和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4位。
2018年11月,入選“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3,入選首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2018年12月,入選2018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蘇州市縣級行政單位

中國行政區劃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同14個國家接壤,與8個國家海上相鄰:東北與朝鮮接壤,東北、西北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鄰,正北方是蒙古國,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相接,南面有緬甸、寮國和越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