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東縣

乃東縣

乃東縣位於西藏自治區中南部、岡底斯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總面積2184.98平方千米,人口9.8萬人。境內地貌複雜,海拔高度在3532~3700米之間。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橫貫縣境中部,雅礱河、溫曲河分別匯入雅魯藏布江。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時間長,四季不分明,年均溫8.2℃,年降水量400毫米。為自治區農牧業開發較早的地區,素有西藏糧倉之美稱。名勝古蹟有西藏最早的建築雍布拉康,吐蕃王朝首批興建的佛教寺廟昌珠寺。寺內珍藏一幅文成公主親手織造的長2米,寬1.1米,由2.9萬多顆天然珍珠、鑽石、綠松石、珊瑚石等聯綴而成的舉世罕見的珍珠唐卡。雅礱河兩岸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郵編:856100代碼:542221區號:0893拼音:NǎiDōngXiàn,NaidongXian。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乃東縣位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與喜馬拉雅山北側的雅魯藏布江中游地段,是山南地委、行署所在地。全縣總面積220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586.8畝,平均海拔3560米,常年平均氣溫8.2度。縣轄5鄉2鎮,縣政府駐地澤當鎮亦是山南地委、行署所在地,西距自治區首府——拉薩市191公里,距航空港——貢嘎機場97公里。

西藏和平解放,實行民主改革,由此翻開了乃東歷史發展的新篇章。特別是改革開放和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湖北武漢市的對口支援下,全縣人民艱苦創業,奮發圖強,使古老的雅礱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

到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2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218元,農牧民純收入1864元。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生活水平總體上向小康邁進,社會各項事業也取得蓬勃發展。今天的乃東,已從過去一個極端落後的封建農奴制統治下的舊西藏小宗(縣),發展成為今天欣欣向榮的藏南龍頭大縣,成為山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展示社會主義西藏建設的重要視窗。今天的乃東,已由一個有著1600多年建制,歷經幾個世紀政教合一摧殘的邊疆、封閉小縣舊貌換至今天的乃東。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全國新一輪開放開發熱潮正在到來。乃東將以豐富的資源,絢麗的風光,優惠的政策,吸引廣大海內外朋友和商家前來旅遊和興業。在描繪新藍圖,邁向世紀的今天,乃東縣竭誠翹盼更多的有識之士前來開發這片熱土,譜寫雪域新曲,共創世紀輝煌。


行政區劃

全縣轄2個鎮、5個鄉:澤當鎮昌珠鎮頗章鄉結巴鄉多頗章鄉索珠鄉亞堆鄉。共有18個居委會、32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澤當鎮乃東居委會。

澤當鎮 鎮政府駐澤當居委會。轄6個居委會:澤當居委會、乃東居委會、結沙居委會、郭沙居委會、贊塘居委會、金魯居委會。
昌珠鎮 轄12個居委會:昌珠居委會、克松居委會、茶如居委會、洞嘎居委會、玉沙居委會、門仲崗居委會、扎西曲登居委會、扎西托美居委會、克麥居委會、白榮居委會、色康居委會、卡多居委會。
頗章鄉 轄10個村委會:格拉村、雪村、布仁村、斯堆村、批布村、哈魯崗村、達當村、地新村、夏果村、阿壩村。
結巴鄉 轄7個村委會:結巴村、格桑村、門仲村、多若村、約公村、桑嘎村、滴新村。
多頗章鄉 轄3個村委會:索朗村、堆巴村、布美村
索珠鄉 轄4個村委會:索珠村、丁拉村、恰當村、志崗村。
亞堆鄉 轄8個村委會:亞桑村、熱木那村、曲德貢村、支那村、才朋村、郭乃村、曲德沃村、日蘇村。


歷史沿革

乃東縣乃東縣
“乃東”,藏語意為“象鼻山尖前”,一說為“兩山之間”。“澤當”,藏語的意思就是猴子玩耍的地方。

1353年設立乃東宗。1751年噶廈政府建立,乃東隸屬噶廈政府。1911年在乃東設立洛喀(山南)基巧。1959年5月由乃東宗和溫宗合併改為乃東縣。

1997年,面積2208平方千米,人口4.89萬。轄轄1個鎮(澤當鎮)、10個鄉(卡多鄉、德興鄉、曲德貢鄉、曲德沃鄉、多頗章鄉、昌珠鄉、金魯鄉、結巴鄉、索珠鄉、頗章鄉),3個居委會、49個村委會。縣政府駐澤當鎮。(根據《政區大典》整理)

澤當鎮(ZedangZhen) 地區行署、縣政府駐地。地處雅魯藏布江和雅礱河交匯處。1959年建澤當區,1987年改鎮。距拉薩機場97千米。面積106.2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澤當、乃東、結莎3個居委會。

卡多鄉(Kaduo Xiang) 1959年建卡多鄉,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11千米。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扎西曲登、克麥、白榕、色崗、卡多、圭薩、贊塘7個村委會。

德興鄉(Dexing Xiang) 1959年建德興鄉,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30千米。面積172.5平方千米,人口0.38萬。轄達當、地新、夏果、阿巴4個村委會。

曲德貢鄉(Qudegong Xiang) 1959年建曲德貢鄉,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47千米。面積371.7平方千米,人口0.34萬。轄支朗、亞桑、惹木朗、曲德貢4個村委會。

曲德沃鄉(Qudewo Xiang) 1959年建曲德沃鄉,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42千米。地處雅礱河谷,面積234.5平方千米,人口0.34萬。轄才明、郭乃、日署、曲德沃4個村委會。

多頗章鄉(Duopozhang Xiang) 1959年建多頗章鄉,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千米。面積237.3平方千米,人口0.17萬。轄布美、索朗、堆巴3個村委會。

昌珠鄉(Changzhu Xiang) 1959年建昌珠鄉,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5千米。面積38.2平方千米,人口0.38萬。轄昌珠、玉沙、茶如、洞嘎、克松、門中崗、扎西、妥門7個村委會。有吐蕃王朝首批建築的昌珠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藏最早的建築雍布拉康也在此地。

金魯鄉(Jinlu Xiang) 1984年設金魯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0.08萬。轄甲、魯、金3個村委會。

結巴鄉(Jieba Xiang) 1959年建結巴鄉,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19千米。面積198.9平方千米,人口0.44萬。轄結桑、桑嘎、約公、結巴、的新、門中、多洛康薩7個村委會。

索珠鄉(Suozhu Xiang) 1959年建索珠鄉,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30千米。面積568.4平方千米,人口0.24萬。轄志崗、丁拉、索珠、卡當4個村委會。

頗章鄉(Pozhang Xiang) 1959年建頗章鄉,1969年改公社,1987年復改鄉。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21千米。面積137.6平方千米,人口0.33萬。轄格拉、雪、布仁、斯堆、批布、啥魯崗6個村委會。

2000年,乃東縣轄2個鎮、5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8808人,其中:澤當鎮 29770 昌珠鎮 6399 結巴鄉 4510 索珠鄉 2542 亞堆鄉 6779 頗章鄉 6920 多頗章鄉 1888


自然地理

乃東縣乃東縣
乃東地形 乃東縣位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與喜馬拉雅山北側的雅魯藏布江中游地段,全縣總面積220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586.8畝,平均海拔3560米,地形以高山谷地為主。

乃東山脈 乃東縣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最高海拔為6647米的雅拉香波山。

乃東水文 乃東縣主要河流有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橫貫全縣,將全縣分為南北兩部分。

乃東氣候 乃東縣空氣稀薄,光照充足,氣溫偏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屬高原溫帶季風氣候。

乃東自然資源

乃東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鉻鐵礦、金、銀、銅、白雲母、水晶等礦種。魚類資源豐富,品種達四五十種。乃東歷來為西藏重要的農業縣之一,為商品糧基地縣之一。全縣林木覆蓋率11.45%。乃東縣境內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發現的礦種有20多種,已開採利用的礦種有鉻鐵雲母、水晶、砂金、岩金、銅礦、火山灰石灰岩等。每年礦產品銷售量達160餘萬元。

鉻鐵礦:主要分布在乃東縣金魯居委會,經地勘單位勘測貯藏量可達8000餘噸,其品位在50%左右。

水晶礦:該礦點主要分布在亞推鄉、熱木那村、亞桑村、曲德沃村。該礦點出露位於東經91度46分至91度50分,北緯28度58分。僅地表儲量壓電水晶36.27kg,熔煉水晶18噸,經過有計畫的開採,礦點周圍的鄉村逐步走向富裕的道路,尤其是熱木那村,從一個“貧困村”變成一個“富裕村”。

礦泉水:主要分布於昌珠鎮卡多村,處在澤瓊公路邊,距澤當鎮僅11公里。該泉點蘊藏泉水豐富,每年流出泉水約250萬噸。經有關部門化驗證明,含豐富的礦物質,是保健祛病,清涼可口的天然優質飲用泉水。

雲母礦:該礦主要分布於亞堆鄉熱木那村、亞桑村。

六0二雲母區:該雲母礦產雲母的高偉晶岩位於背斜構造軸部,岩地層層理或片理侵入到石榴石二雲母片岩中,大部分被第四世紀冰川堆積物和碎石所覆蓋,偉晶岩礦化普遍,根據地勘單位提供地表出露部分經工程圈體礦體,可獲得中型規模的遠景儲量。

葉龍港雲母礦:該礦位於熱木那村東約5公里處。白雲母產於偉晶岩脈中,主要脈長210米,厚3—4米,白雲母質量好,多為四邊形,厚2—20cm。最大輪廓面積一般在100平方厘米,少數達500平方厘米且分離性好,按工業原料雲母分類多為4類,少量達特量。按原料外觀質量品級要求多為一級,少數為二級,雲母擊穿電壓性均達到工業要求,達到中型礦床規模。

石灰石礦:主要分布在乃東縣江北結巴村,資源豐富,交通便利,主要用於工業水泥原料,現有儲量500餘萬噸,年實現工業銷售額80餘萬元。


經濟概況

乃東縣乃東縣
乃東歷來為西藏重要的農業縣之一,為西藏自治區商品糧基地縣之一。主要農作物有青棵、冬小麥、春小麥、油菜等,牧業畜禽主要有耗牛黃牛、綿羊、山羊等。全縣林木覆蓋率l1.45%。工業以民族手工業為主。主要生產道德、卡墊、藏被等。

乃東縣現有鄉鎮企業19家。其中集體企業13家,國營企業4家,私營企業1家,個體企業1家。產值1千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2001年未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2980萬元,同比增長16%。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5年,乃東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8所,其中初級中1所,完小7所,村教學點1個。獨立設定29所幼稚園、(不含附屬幼兒班2個)。學前雙語幼稚園共有66個教學班、國小共有72個教學班,初級中學26個教學班。
乃東在園幼兒1022人,學前一年入學率99%,兩年學前入園率98%,城鎮學前三年入園率100%;國小在校生203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毛入學率103.80%;國中在校生1246人,入學率達100%,國中毛入學率達到102%。中國小教職工401人,其中國小276人(含幼稚園和教研人員),女性144人,國中125人,女性62人,退休教師74人。幼稚園占地面積133623.8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4491.6平方米,國小占地面積15692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2269.34平方米,國中總占地面積有6822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3647平方米。
科技
乃東2010年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2010年乃東科技特派員達到了18名。通過“科技三下鄉”活動,實施了奶源基地和養牛技術成果轉換等科技項目。2013年乃東積極推廣套用先進實用技術,科技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40%。
文化
乃東截止到2012年年末,18個村(居)委會設立了文化活動室,建立了18個農家書屋,基本滿足了民眾的文化需求。“村村通”建設步伐加快,全區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7.5%、98.2%,並對1397台機頂盒進行了升級。放映2000餘場次、新編節目9個,演出52場次。2013年乃東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文明戶、文明村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贊堂居委會獲得地區“十星模範村”稱號,“雅礱金秋”展演獲得地區突出貢獻獎。
衛生
截至2007年,乃東擁有醫療衛生機構60個,衛生技術人員達85人,床位43張,分別是1978年的5.9倍、4.8倍、7.1倍。2000年至2007年,乃東衛生事業經費的總投入達2587萬元,援藏投入經費達292萬元,人均預期壽命則由1978年前的35歲增加到67歲,僅2003—2007年免費醫療經費,國家及自治區財政累計撥付1150.49萬元、地區配套82.22萬元、財政配套40萬元,總計1272.7萬元。年人均免費醫療經費從1993年前的5元,提高到了2007年的人均140元。截至200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94‰,出生率為7.51‰。乃東2010年參加農牧區免費醫療的民眾達到35679人,農牧區新型醫療制度覆蓋率和農牧民受益率達97%,門診人數達5.5萬人;大病統籌基金354.57萬元,撥付各鄉鎮家庭帳戶基金377.72萬元;發放大病統籌住院補助321.67萬元;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6.9‰,嬰幼兒死亡率控制在53.3‰,兌現“一孩、雙女”扶助金58.1萬元;解決22名村醫一次性生活補助22萬元;加強食品衛生監督工作,七個鄉鎮共集中招標採購藥品187.12萬元;完成碘鹽下鄉任務248噸,碘鹽合格率100%。
社會保障
2013年,乃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8%;完成各類技能及引導性培訓5600餘人。利用公益性崗位指標在鄉鎮駕駛員、民間藝術團等崗位安置失地農牧民就業16人,成功實現西藏內地中職班畢業生就業97人、就業率達8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實現勞務輸出1.37萬人、創收1.6億元,兌現各類民生補助資金3200餘萬元,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選擇“就醫快、環境靜、光照足、交通便、朝佛近”的“五佳”位置,投資2858萬元開工建設五保戶集中供養項目,將為五保老人提供方便舒適的養老環境。婦兒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

交通概況

乃東縣乃東縣
乃東縣交通便利,政府所在地距拉薩市191公里,距貢嘎機場97公里。全縣公路四通八達,形成了以澤當鎮為中心的,連線山南12縣的公路交通網,是藏南的主要交通樞紐。乃東縣境內現有區道129公里、縣道20公里、鄉道29公里。

山南地區客運站位於乃東縣澤當鎮,交通便利。近幾年來,得到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客運業務不斷擴展,已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客運站場。車站設施完備、管理有序、文明服務,乘車環境舒適,客運站經營的線路遍達鄰近的的市縣。

拉薩火車站與布達拉宮隔河遙相呼應,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柳梧鄉境內,海拔3600多米。拉薩火車站主站房矗立在廣場南側,整個車站內外裝修採用白、紅、黃三種藏式建築裝飾風格,車站設計為兩層,既滲透著藏族傳統建築文化的元素,又體現著現代化建築的風格。車站外觀和站內的各種設施的顏色、花紋處處洋溢著濃厚的藏民族風情。拉薩火車站的主要配套工程包括火車站的公交總站、樞紐站台、公交站台,還有一個長途客車站,已經竣工投入使用。通過這些公交站和長途客運站,每天火車站傳送旅客的能力將達到五千人次,這足以保證旅客及時分流到拉薩市內和區內的各個地區。如今山南地區的物資在拉薩火車站裝車。

歷史文化

地方習俗
多頗章卓舞
多頗章卓”是“卓”在頗章鄉的一分支,“多頗章”是地名,即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多頗鄉,“卓”是舞。它是藏族古老的民間藝術品種之一,其流傳廣泛,歷史十分悠久。它的發展與當地民間的世俗化生活密切相關,在民間節日娛樂活動里,這種舞蹈經久不衰,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卓”舞動作豪放大方,是群體表演技巧高超的舞蹈。“卓”舞的跳法首先是將一種長柄扁鼓繫於腰間,舞者身穿彩衣,並用兩根彎曲的鼓槌擊鼓,唱一段,跳一段又進又退,步伐整齊有力。與此同時,舞者邊舞邊扭動脖子,演員們甩動長辮子擊之於地,在每一組卓舞隊里共有兩個“阿熱”和兩名“卓本“,鼓手約十至十四名。阿熱手拿竹棒,指揮起歌報節目,其間互相逗笑,以博得民眾的喝彩。歌詞的主要內容更多的是表現在8世紀藏王赤松德贊修建桑耶寺的故事。
雅礱扎西雪巴藏戲
扎西雪巴藏戲起源於乃東區扎西曲登村,相傳,藏戲始祖唐東傑布來到扎西曲登村,認為這裡是一塊吉祥之地,便取名叫扎西村並修建了一座橋以便去周邊地區表演。久負盛名的扎西雪巴藏戲是西藏白面具藏戲的傑出代表。在五世達賴時期,雅壟扎西雪巴每年必須前往拉薩參加“哲蚌雪頓”的藏戲演出。多年以來,扎西雪巴藏戲就成為每年拉薩雪頓節的首演節目。扎西雪巴藏戲不開唱,別的節目就不能演。在舊西藏,在寺院的宗教活動、達官貴族的慶典及新年節慶等活動場合,扎西雪巴藏戲是不可或缺的程式。在人們看來,扎西雪巴藏戲不僅是表演,而且是吉祥的徵兆。該戲藝術上發展較為完備,2010年時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土產特產

藏毯西藏地毯主要是仿古毯,是我國地毯百花園中的一朵鮮共,緗傳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隨著產品數量的增加,工藝水平的提高,花色品種也在不斷創新,西藏地毯的生產規模也越來越大,已素為國內外暢銷產品。

氆氌 氆氌實為手工織成的毛呢,是做服裝、鞋帽的主要材料,相傳有200多年的歷史。氆氌是羊毛織品,結實耐用,保暖性好,所以很深受廣大民眾喜愛。氆氌曾是西藏主要貢品,拉薩日喀則、澤當、扎囊、江孜是重要產區。

金銀器 金銀器是西藏傳統的工藝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金銀器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裝飾品,如鐲子、頭飾、刀鞘及鼻煙壺上的裝飾等;一類是生活用品,如酒壺、酒杯、盤等。技藝精湛的手工藝人,在金銀器上做出各種圖案,玲瓏剔透,精緻細膩,龍鳳虎獅,維妙維肖。

旅遊資源

乃東縣乃東縣
乃東縣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有貢布日毗盧洞雍布拉康昌珠寺猴子洞雅拉香布大雪山雅拉香布風情園等景觀。

昌珠寺位於乃東縣昌珠鎮雅礱河東南岸,屬格魯派寺院。建於松贊乾布時期,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蓮花生和米拉日巴等高僧都在昌珠寺周圍修行,其修行地遺址仍存,是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珍珠唐卡為昌珠寺鎮寺之寶,所畫的是堅期木尼額松像(觀世音菩薩憩息圖)。整個唐卡長2米,寬1.2米,耗費珍珠29026顆,另外鑲嵌有鑽石和各色寶石。國務院於1961年3月4日正式公布,昌珠寺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雍布拉康坐落在澤當鎮東南約5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是西藏最早的宮殿。雍布拉康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3曾建築。一層的前半部為門廳,面積33平方米,門廳處是一個帶檐的小平台。後半部是佛殿,供奉松贊乾布、文成公主等塑像。第二層亦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為三面環繞矮牆的平台,後半部是帶天井的迴廊。五世達賴喇嘛時在碉樓的頂部加蓋了四角攢尖式金頂。雍布拉康除部分僧房外,還有一間曾供歷代達賴喇嘛來此禮佛時居住的臥室。

拉香布大雪山海拔6835.8米,終年積雪,雄居於縣境南部與隆子縣相連,傳說其山神形似面目頗凶的氂牛,為西藏四大神山之首,代表氂牛圖騰,為雅礱河主要水源。縣府西側4公里處的西扎由海拔4585米亦為乃東,乃至全藏之聖山,蓮花生曾在此山修行,至今修行洞仍在。為赤松德贊時期的三大修道處之一。縣府後面東側之貢布日山,海拔4472米,也為西藏之聖山,猴子變人的傳說就發生在這裡。

雅拉香布風情園坐落與乃東縣昌珠鎮,距離澤當3公里,2001年8月開工建設,該風情園規劃設計,體現了山南“民族之源、文化之宗”。以雅礱河微縮景觀為主軸線,貫穿聖地之門、叢林尋寶、田園牧歌、珠聯璧合、藏地風情、水上閒庭、綠野競騎、林卡垂釣等主題園,並依據主題園的旅遊項目,進行了動靜分區。展現青藏高原上藏民族這一獨特民俗風情,使遊人在休閒娛樂的同時,了解藏文化,增強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增進各民族感情。該景點現已成為雅礱風景區的重要旅遊項目。

中國行政區劃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同14個國家接壤,與8個國家海上相鄰:東北與朝鮮接壤,東北、西北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鄰,正北方是蒙古國,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相接,南面有緬甸、寮國和越南。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