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縣

索縣

索縣位於藏北高原與藏東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地處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為那曲地區“東三縣”之一。隸屬於西藏那曲,東部與昌都市丁青縣接壤,西南面與比如縣及昌都市邊壩縣毗鄰,北部與巴青縣交界。總面積約5600平方千米。2013年,索縣總人口為4萬人,其中有藏、漢、回等少數民族。2013年,索縣有蟲草、貝母、知母、黃連、雪蓮花、茯苓、黨參等植物資源。2013年,索縣實現生產總值5.0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4%。其中第一產業為9365.8萬元,第二產業為13617.02萬元,第三產業為27800萬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索藏語意為"蒙古"。元朝時期稱這一帶為"索格"。明代稱為"瑣莊"。明末清初,又歸附於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1732年劃歸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轄。1751年歸由駐藏大臣直接管轄。1960年成立索縣人民政府。縣府駐嘎切塘。

索縣索縣

索縣位於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屬南羌塘大湖盆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到東逐漸傾斜,平均海拔3572米。西部有少數較開闊的氣候區。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硫磺石膏等。

索縣經濟以牧業為主,兼有農業。農作物主要品種有青稞春小麥豌豆油菜、元根和馬鈴薯蘿蔔蓮花白等。主要飼養氂牛、犏牛、黃牛、馬、綿羊、山羊等。

工業以民族工業為主。主要生產氆氌、卡墊及民族服裝和民族手工藝品以及制陶加工。現有一家木材加工廠,製作牛皮鞍子、擠奶桶、酥油桶和簡單的家具。

1959年修建的黑昌公路,穿越本縣的西北部,從而改善了索縣的交通。近年來又修建了境內區鄉間簡易公路。交通運輸條件和改善,方便了民眾的生產和生活。

民族風情:歷史上索縣民眾信仰苯教和紅教者居多。清初隨著格魯派掌握西藏政權後,格魯派成為縣境內的主要的教派。目前最有名的增登寺,即為格魯派寺廟。其他大小寺廟共有190多座。
贊丹雪村,地處黑昌公路要道,交通較為便利。學校、商店、銀行、郵電、電視等文化設施及社會公共服務設施較為齊全。

經濟概況

綜合

2013年,索縣實現生產總值5.0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4%;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索縣財政總收入1275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282.55元,同比2012年增長16%。

第一產業

2013年,索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5.5145平方千米,其中青稞播種面積18.7289平方千米,元根播種面積2.61平方千米,青飼料播種面積1.9657平方千米。蔬菜播種面積3.7301平方千米,油菜播種面積0.5336平方千米,糧食產量6968.49噸,其中青稞6850.76噸。

第二產業

2013年,索縣各類牲畜總存欄128527頭,其中牛100334頭,綿羊10310隻,山羊14737隻,馬3146匹。出欄牲畜45556頭,出欄率33.02%。各類皮張產量38926張,牛羊毛產量53.74噸,牛羊絨產量46.26噸,牛羊肉產量5523.33噸,奶類產量3338.95噸。勞務輸出4448人次,創收856.84萬元,蟲草產量3.60噸。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索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0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全國小10所,初級國小1所,教學點17個,幼稚園1個。共有國中在校生1892人,國小適齡在校生5255人。索縣共有正式教職工356人,其中中學75人,國小22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96%。國中入學率為93%。

文化事業

2013年,索縣修建的索縣綜合文化中心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設有文化館、圖書室、信息資源共享室、排練室等。124個行政村中有29個村建有簡易文化活動室。

醫療衛生

2013年,索縣已建成以縣人民醫院、藏醫院、防疫站、婦幼保健站、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為基礎的集藏西醫醫療、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索縣10個鄉鎮均建立衛生院。縣人民醫院有醫護人員21名,其中醫生8人、護士7人、檢驗2人、放射1人、藥劑1人,病床36張。縣藏醫院有專業技術人員23名,其中醫生16人、藥劑2人、護士4人,病床60張,藏藥廠生產藥品已達140餘種。10個鄉鎮衛生院共有專業技術人員35名。

自然地理

索縣索縣

索縣位於西藏東北部、那曲 地區東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索縣位於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屬南羌塘大湖盆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到東逐漸傾斜,平均海拔3572米。索縣位於西藏東北部、那曲地區東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索曲流域位於南羌塘陸塊東部,由發源於唐古拉山南坡的本曲、索曲、連曲和益曲等四條貫通性河流組成,是怒江上游面積最大的匯水區域。

索曲,位於西藏境內怒江左岸,發源於白雄以北的唐古拉山南麓,流域面積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本曲、巴青曲、益曲、庫而色等。在比如縣以東20餘km處匯入怒江。索曲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千米。

索縣是西部有少數較開闊的氣候區。空氣稀薄,雨雪較多,日溫差較大,冬春多大風。年無霜期僅4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2477.2小時,年降水量572.9毫米。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大風、暴雨、雪災、冰雹、霜災等。

索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鉛、煤、硫磺、石膏等。野生動植物資源主要有獐子、鹿、豹、狗熊、猴、岩羊、黃羊、水獺及多種鳥類、蟲草、貝母、知母、黃連雪蓮花茯苓黨參等。

歷史沿革

索縣索縣

“索縣” 一名,為漢字譯寫的藏語 名稱。“索”意為蒙族或蒙古人,解放前為索宗,1960年設立索縣,沿用至今。
索縣,元朝時期稱這一帶為“索格”。
明代稱為“瑣莊”。

明末清初,又歸附於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

1732年劃歸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轄。1751年歸由駐藏大臣直接管轄。

1960年成立索縣人民政府。縣府駐嘎切塘。
2001年,索縣轄:亞拉鎮、赤多鄉、嘎美鄉、嘎爾木鄉、加勤鄉、江達鄉、榮布鄉、若達鄉熱瓦鄉、色昌鄉、永納鄉、亞安鄉。

2002年,索縣由1區,1鎮11鄉,141村委會調整為2鎮、8鄉,6居委會、135村委會:亞拉鎮榮布鎮若達鄉熱瓦鄉赤多鄉嘎美鄉、加勤鄉、江達鄉色昌鄉嘎木鄉

行政區劃

索縣轄2個鎮、8個鄉:亞拉鎮、榮布鎮、若達鄉、熱瓦鄉、赤多鄉、嘎美鄉、加勤鄉、江達鄉、色昌鄉、嘎木鄉。共有141個行政村。

交通概況

1959年修建的黑昌公路(現稱川藏北線)穿越索縣的西北部,近年來又修建了境內區鄉間的簡易公路。現境內有國道92公里,縣道7公里,鄉道414公里。

索縣索縣
那曲地區主要的汽車站是那曲長途汽車站,站內有定期班次行走拉薩、當雄、索縣、格爾木等地。因交通網路發達,車輛比其他入藏公路為多,而且不受四季氣候變化影響,所以只需傍晚在招待所停車場或路旁等候,不難找到便車。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通車,從此,人類開啟了客運火車穿梭“世界屋脊”的歷史。青藏鐵路開通之前,西藏是祖國唯一沒有鐵路的省區。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之稱,是我國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這種原始、獨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態環境中修建的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對於青藏兩省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各族民眾生活,對於增進民族團結和鞏固祖國邊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也為青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相信,隨著祖國的繁榮富強和各項建設事業的蒸蒸日上,西藏的鐵路交通會得到更大的改善和發展,藏區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西藏的明天會更好。

土產特產

酥油桶
酥油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酥油桶分兩種:一種是從奶中提取酥油的桶,叫做“雪董”,這種桶較大,高約1.3米,口徑近0.33米,是牧區經常見到的生產酥油桶;一種是家庭日用的酥油桶,藏語叫“雪董”,這種桶較“雪董”小,高1米左右,直徑約16厘米。

卡墊
卡墊是藏毯生產業的主要產品,藏族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卡墊,藏語的意思是覆在上面的墊子,一般指仲絲織物。傳統卡墊的規格以長方形為主,約長6英尺,寬3英尺,生產時以對為單位,很少按條生產,購買者也多成對購入。

氆氌
氆氌實為手工織成的毛呢,也叫藏毛昵。氆氌是加工藏裝、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相傳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藏族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如內地的棉布一樣重要而普及。

旅遊資源

索縣位於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屬南羌塘大湖盆區。索縣自然景觀多姿多彩,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贊丹寺”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亞安岩洞溫泉深而清澈,底部有一塊綠如松石且能發光的岩石,好似鑲嵌在泉底的綠寶石。泉中有五顏六色的魚游暢,景色極美。

索縣索縣
始建於1667年的西藏那曲地區索縣贊丹寺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分為白宮和紅宮。寺內珍藏大量壁畫、藏經印冊,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亞拉山
亞拉山位於那曲地區索縣縣城西面亞拉鎮的北邊。古時此山為劃分青、藏、康三區的重要分界。在藏民族文獻中稱:“衛藏為教區,朵堆為人區,朵麥為馬區”。亞拉山就坐落在教區和人區的交界處,以此山為衛藏和朵堆的界線,在一些民間故事及《格薩爾王傳》等中都有記載。
此山之南有南曲河,北淌索曲河,它坐落於兩河之中的狹長地帶。山脈由西向東南走向,在綿延的山脈中,奇峰林立。主峰插入雲天,猶如五指伸向空中,人稱“五佛”(五名佛),在山麓東南索曲匯入那曲河,此處便是傳說中的麥莫溶洞的出口之一,叫做庫如昌(昌在藏語中意為峽谷)。在它附近有2座猶如人形的獨立岩柱,據說是格薩爾與王妃珠木。主峰亞色沃是片石山體,頂峰是白色的岩體,依於此山的山神有覺沃西嘎,覺姆匿惹夫婦和他們的愛子扎孜多布旦。據說他們都是藏區的護法神,也是被眾多持仙道者降服後命做護法的天界居士。

亞安岩洞溫泉
亞安岩洞溫泉在那曲地區索縣境內。此泉聚於天然的岩洞之內,泉水深而清澈,底部有一塊綠如松石且能發光的岩石,好似鑲嵌在泉底的綠寶石。泉中有五顏六色的魚游暢,景色極美。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